办好时评版要理顺“三个关系”

2011-08-15 00:43江锡钰
中国地市报人 2011年11期
关键词:热点新闻时评本市

□江锡钰

(蚌埠日报社,安徽 蚌埠 233000)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加快,各报纷纷推出以刊发读者意见为主旨的时评版。时评版不仅为广大人民群众行使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供了重要的工具,也成为各地政府了解舆情洞察民心的重要窗口,成为民主政治建设的有力推手;同时也为各报提高思想文化含量,吸引读者,正确及时引导舆论所必需。笔者作为时评版编辑,在实践中体会到,要编好地市级报纸的时评版,需要正确“理顺”三个方面的关系。

理顺“内”与“外”的关系

地市级报纸的时评版,可以说超过90%的读者都是本地人。本地读者自然最关心对本地新闻或重大事件的评论。但对于一个地级城市来讲,并非天天都有热点新闻可供评论,何况,某些当地热点事件,政府在处理过程中也不能轻易下结论,贸然评论往往会增加政府处理的难度,不利于正确引导舆论。但是,不能就此打住,一概不评论本地新闻。事实上一些次热点新闻还是很有评论空间的,比如,一些环保、交通、社区管理等等民生中的具体问题,往往是一些部门的利益纠葛或相互推诿造成的,时评版及时刊发评论就容易推动问题的解决。像今年初本市拟转让一部分出租车经营权。其中的一部分原计划无偿分给几家民营出租车公司。对此,群众意见很大。本报《淮河晨刊》时评版及时发表了《出租车经营权应公开拍卖》等三篇评论,引起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长特地为此作出批示,有关部门也顺应民情,一改初衷。

在重点做好市“内”新闻评论的基础上,对市“外”的热点新闻的评论亦不可忽视。这不仅是解决本地新闻评论空间不够、作者和优秀稿件不足的权宜之计,还是为了开阔读者视野和思路,提高报纸品位的需要。对市“外”的稿件,笔者以为应重视两个方面的来源:一是中央媒体的一些振聋发聩的力作要及时转载,我们经常将配合新闻刊发的《新华时评》放在第二版的时评版上,为后面的相关国内新闻“导读”,以提高评论的思想引领作用。对《人民日报》今年以“本报评论部”署名刊发的沟通“官民”的系列评论,尤其是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的《倾听那些“沉没的声音”》、《以包容心对待“异质思维”》等都是及时转发,在本市读者中同样获得强烈反响。二是对外地作者的来稿择优择“近”适当选发,择优择“近”就是不仅选择文章质量上乘的稿件,而且要尽可能在评论的新闻事件上与本市的社会生活接近。力争远稿近用,外稿“内”用。理顺“内外关系”,既丰富了稿源,也提高了版面的文化品位。

理顺“点”与“面”的关系

近年来,不少报纸都开有个人专栏,他们或者是专家学者,或者是本报的编辑记者。地市报的个人专栏也不少见,本报时评版的“听钟楼闲话”即为本报编辑的个人专栏,今年,该专栏还被评为“安徽新闻名专栏”,在读者中亦有相当的影响力。但是个人专栏只能是版面上的一个“点”,包括一些重点作者的稿件,不管是本市的,还是外地的,都只能是一个“点”。这些“点”当然要经营好,但更广大的“面”更要重视,否则失去“面”的支撑的“点”就可能沦为“自拉自唱”的孤芳自赏,难以起到影响引导舆论的作用。

如何扩大强化“面”对“点”的支撑力度呢?笔者以为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编辑本身要拓宽视野,与时俱进,努力去熟悉自己不熟悉的新事物,除了传统的深入基层开展读者调查之外,还可以利用QQ、飞信等网络工具多和读者作者交流,尽可能广泛深入地了解读者的关注点、兴奋点,让文章的“点”对上读者的关注点和兴奋点,比如前文所述的出租车经营权转让的评论,就是作者在网上与读者聊天中获取的线索,然后又实地采访调查,最终形成的一组评论。二是要努力扩大作者面,尤其重视新作者的培养,读者作者中一两百字的“一得之见”只要有见地,就集纳起来发表,让“点”连成“线”,“线”再连成“面”。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版面才会有更多的人阅读,对舆论的影响才会更大,也才对得起很多报纸时评版版面前置到第二版的“编辑部意图”,前置时评版的目的不就是想起到对新闻舆论的引领作用吗?

理顺“报”与“网”的关系

作为新兴媒体的互联网正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报纸和互联网的融合也日益加深,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地市的新闻网站一般也都由当地党报主管主办。但是,报纸和网络毕竟是两种不同的媒体,仍旧存在着各自的特点。网络以海量信息快捷传播见长,报纸虽然容量有限,但由于对信息进行了深加工、精加工,而具备了更高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如何借用互联网之长,处理好报网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高报纸时评版的信息量,更快捷、更全面、更客观地评论新闻尤其是网上的热点新闻事件,反过来还能影响网络舆情,也是摆在时评版编辑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尝试着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密切跟踪网络热点事件,尤其是经过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等传媒核实过的热点事件,比如近来的达芬奇造假、郭美美炫富、最牛工商局长等事件,及时约请重点作者撰写分析评论,在第一时间发出自己的声音。

二是借用微博和手机短信等网络工具,组织“面”上的读者对热点事件进行“超短酷评”,几十字、百十字,点到为止。让更多的读者参与到热点事件的讨论中来。这个作法同样适用于本市热点新闻的参与评论。

三是和本报新闻网联手,对一些热点事件,尤其是本市的热点新闻,在更大范围内展开更深入的讨论,并从中选择理性、独到的观点到报纸上刊发。从而,利用报纸的公信力引导网络舆情的正向流动。■

猜你喜欢
热点新闻时评本市
时评的一般思路
就事说理,激浊扬清——如何写好时评作文
社会热点新闻全媒体融合报道的实践和启示——以东阳日报关注横店通航发展为例
【数据一览】
做精做深热点新闻,提升地方媒体影响力
本市主要钢材品种平均价格走势图
曲奇饼盒中的挑衅书
新媒体环境下报纸媒体在社会热点报道中的重新定位
本市二手房成交量及价格走势图
党建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