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社评”吸引力创新“三原则”

2011-08-15 00:43杨家德朱孟芳
中国地市报人 2011年12期
关键词:散文化社评日照

□杨家德 朱孟芳

(日照日报社,山东 日照 276826)

党报的社论和评论员文章(以下简称社评),是党报言论中的“重武器”,也是最具权威性、导向性的言论。作为党报,需要围绕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组织撰写社论和评论员文章,有的放矢地阐明工作部署的重要性及如何去组织实施,从而增强指导性和启迪性,统一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和行动,为中心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日照日报》重视发挥评论的导向作用,近年来,通过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贯彻“三贴近”的原则,在增强党报社评的吸引力、说服力狠下功夫,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我们主要从以下“三原则”着手,提升党报社评的吸引力。

前瞻性思考

作为地方党报的社评,要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重大部署作出理论的阐释,这是其重要职能之一,也是必须的。但如果仅限于事后的阐释,影响力就会大打折扣。需要有前瞻性思考,才能进一步增强社评的舆论引导力。

会议文件、领导讲话式的社评,写起来容易,但囿于传达训导式意见,缺少针对性,没有生活气息,也就没有吸引力。前瞻性的社评,写作难度大,但往往能发挥评论作者的能动性,使文章富有生气。

转方式、调结构,是中央确定的2010年经济工作主线,是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我们认为,变中求进,在发展中求转变、在调整中促发展,也应该成为日照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虽然市委、市政府还没有对此专门作出部署,我们应提前介入,发挥舆论的先行作用。为此,我们经过认真学习、研究,于4月撰写并在报纸一版刊发了大型评论《加快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的战略举措——论变中求进》。文章分8个部分,小标题如下:

(一)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日照发展的战略举措

(二)变中求进,是抓住新机遇的必然选择

(三)变中求进,是增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的内在要求

(四)求转变,需要立足实际、找准着力点

(五)促发展,必须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六)变中求进,要以科学的发展理念为指引

(七)“双轮驱动”,是变中求进不竭的动力之源

(八)变中求进,需要转变作风、真抓实干

文章迅速引起强烈反响,市委书记专门作出批示,认为此文“对我市当前大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起到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并把它作为全市转方式、调结构座谈会的参考材料。

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重要部署,文化产业发展正面临新的机遇,日照市发展文化产业,也有着独特的资源和条件。为推动日照文化体制改革进程的文化产业发展,我们组织撰写了大型评论《文化东风催人急 扬帆破浪正当时——论加快发展日照文化产业》,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促成了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大会的尽快召开。

撰写前瞻性的社评,需要作者有深厚的理论素养、准确把握大局和洞察形势的能力;同时,还要有打破常规的勇气。一些评论作者之所以不敢超越会议文件、领导讲话,原因就在于怕出问题,怕有关领导不满意,不敢越雷池半步。

故事化写作

“新闻故事化”是近年来在新闻采写中运用的越来越多的一种方式。闻名国际新闻界的“华尔街日报体”,其特点就是以一个与新闻主题相关的人性化小故事开头,通过小故事引申到所要报道的新闻主题,然后围绕小故事展开、深化,方便读者理解、接受、喜爱。

评论是一种说理的文体,如果只是“从理论到理论”,文章就必然枯燥、生硬,无法抓住读者,也不利于读者理解。在党报社评的写作过程中,我们借鉴“新闻故事化”写作手法,以具有典型意义的故事、事例开头,由故事引出文章的主题,再展开论述。这样不仅能吸引读者,而且也体现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接受。

2010年6月,日照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率先创新优质发展。如何理解及怎样实现“率先创新优质”这一发展的新要求?我们为此推出一组评论员文章,并采用了故事化的写作,其中第二篇为《善于实现资源要素的“重组”》,开头是这样写的:

今年4月,当LCD液晶电视在日照高新区下线时,不少人感到难以置信:一个没有电视机产业基础的城市,如何能在短短的时间内生产出液晶电视?

这缘于高新区巧妙牵线搭桥,促进了技术团队、投资商、销售商与日照三地、四方合作,成立了海帝电器,使日照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迈出关键性的一步,并将成为北方地区最大的平板电视制造基地之一。这一突破,是创新发展、实现生产要素“重组”的结果。

“新则活,旧则板;新则通,旧则滞”。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难题和“困境”,传统的方法不能解决,就必须要用改革和创新的思维。而创新发展,关键是要善于实现资源要素的“重组”。

这组评论员文章,由浅入深,由事及理,事理结合,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说服力,获得了一致好评。

故事化写作不仅体现在以故事开头,还体现在论理过程中对故事、事例的运用上。理、事结合,可以使读者保持阅读兴趣,从而增强评论的吸引力、说服力。

在“加快服务业发展系列评论”中的《彰显特色是根本》一文中,我们针对日照市服务业的实际,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如何才能彰显特色。其中的一段话为:

柴油机第二次故障在2017年7月份。出厂7天后,在一次上山爬坡的过程中柴油机出现了异响,并伴有浓烟,同时发现副水箱完全没有水,主水箱水也不够,水箱底部缓冲垫处因有锈蚀孔而出现渗漏。在对柴油机进行解体时发现,柴油机第五缸又出现了严重的熔顶。

民俗旅游是我市的一个特色旅游项目,但目前的发展却不能不让人忧虑——缺少了文化意蕴,一味地靠低价竞争,怎么能创造出真正的品牌?美国的麦当劳和肯德基之所以能风靡全球,不是因为其味道有多好,而是因为其代表了一种文化。日照绿茶口味独特,但却没有成为真正有影响力的名牌,最重要的是因为缺少了与之相应的文化内涵。服务的最高境界,是要让人体验到一种独特的文化。

日照市委主要领导曾对此作了批示,并责成政府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提升日照民俗旅游和日照绿茶品牌价值的措施。

散文化笔法

前些年,我们的社评基本上都是抄领导讲话、抄会议材料,官话多、套话多、大话多,语言呆板、文风生硬,读者不爱看。没有可读性的评论,自然也不会有感染力和舆论引导力。

《人民日报》的“任仲平文章”,首开评论散文化写作之先河,以生动流畅的语言、清新活泼的文风,阐述深刻的道理,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自2008年开始,我们学习《人民日报》的做法,在评论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功夫,开始尝试以散文化的笔法写作党报社评,在注重论理深刻透彻、见解独到的同时,力求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

我们首先在系列评论中尝试散文化的写作。2008年6月,日照市委提出的“抓住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为主题,撰写了一组系列评论,其中第一篇《勇立思想解放的潮头》一文中,有一段这样写道:

回想10年前,有哪位预言家能想到手机会这样迅速地成为普通民众的手中物?仅仅在5年前,又有几人敢断言汽车会大规模地驶入寻常百姓家?就连以过人的胆识和超前的思维闻名的比尔·盖茨,也曾因没能预见到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而错失了增创“微软帝国”新优势一次重大机遇,成为其一生最大的遗憾。

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安于现状、故步自封。

生动流畅的语言,清新活泼的文风,深刻独到的论理,使评论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2009年6月,我们推出了署名“阳众平”(“太阳城重要评论”的谐音)的大型政论文章,篇幅在4000字左右,在内容上,既“争高端”——吸收最新的理论成果,体现前沿性,又“接地气”——立足本地实际、服务中心工作;在文风上,以散文化的笔法力求清新活泼、生动流畅。第一篇为《20年,巨变中始终不变的选择——写在地级日照市建立20周年之际(上)》,开头这样写道:

20年,港城日照换新天。

2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在日照的土地上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1989年,日照被升为地级市,但当时的日照,不论是经济发展规模还是城市面貌,都只是一个普通县级市的水平,以至于当年省里的一位领导来日照视察工作时,穿城而过竟没有发觉。

……

20年沧海桑田的巨变背后,有着始终不变的选择。对建立地级市20周年最好的庆祝,是要从这段不平凡的历史中,寻找我们必须遵循的规律,坚定我们不变的选择,以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散文化的写作,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不少读者来信来电,讯问“阳众平”是什么意思?文章的作者是谁?

“阳众平”文章到目前共刊发了6篇,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已成为《日照日报》评论新的品牌。其中的2篇得到了市委书记的批示表扬;《发展蓝色经济日照要大有作为》一文,获2009年度山东省报纸理论宣传好作品一等奖,并获山东新闻奖三等奖。

猜你喜欢
散文化社评日照
心之向往,便是日照
沧海桑田话日照
有一种生活叫日照
格律诗词中散文化句式小议
论汪曾祺小说中的散文化
在日照(节选)
张季鸾写作特色评析
浅谈消息写作中文学化手法的运用
醉心余映潮“散文化”艺术课堂
工程移民项目“稳评”与“社评”异同性探析——以工程移民社会风险管理框架体系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