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独生子女风险家庭的社会支持网络

2011-08-15 00:48
中国发展观察 2011年5期
关键词:独生子女人口家庭

■ 马 芒

构建独生子女风险家庭的社会支持网络

■ 马 芒

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初开展计划生育以来,人口控制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少生4亿多人,提前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人口环境。但不可否认,计划生育也使我们付出了很多代价,即随着计划生育的推行和家庭意识的变化,家庭平均人口逐渐下降,家庭结构呈现小型化趋势,独生子女日益增多,由此我国形成了庞大的独生子女群体,导致独生子女风险家庭的增多。

对此,我国人口学界的一些专家学者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北京大学穆光宗教授提出“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独生子女社会本质上是风险社会”的观点。党和政府了解独生子女家庭存在的风险,已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给予独生子女家庭更多的关怀,以减少独生子女风险的发生,但缘于独生子女家庭是我国家庭类型的主体,出现风险的涉及面广,且风险的类别复杂,完全依靠政府来解决独生子女的风险问题是不现实的,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来给予独生子女风险家庭更多的精神关怀与物质支持,以规避社会风险给独生子女家庭带来的困境,使独生子女家庭与非独生子女一样和谐、健康地发展。因此,构建独生子女风险家庭的社会支持网络非常重要,也是解决独生子女家庭风险,保障人口安全与社会稳定的重要策略与举措。

构建独生子女风险家庭社会支持网络的现实考量

1.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

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在1986年出版的《风险社会》中首次提出风险社会理论。在此理论中贝克断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已使社会发展的常态发生变异,使人类正在进入一种新的社会形势,即风险社会。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的一个主导观点,即风险社会是人为的,具有全球性、不可计算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极大的挑战,但他也强调人们在风险社会中是可以有所作为,他相信人们通过制度创新与合理设计,就可以把风险社会对人们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对“风险社会”的概念内涵有其独特的见解,认为风险社会指的是由于全球化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当今社会面临着与传统社会不同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的社会特性,即在现代世界人类对自己的生活条件和外部环境具有强力的控制,但是社会生活的变迁又常常超越于人类的期望和控制之外,这样人类就生活于一个“风险社会”之中。结论是:“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里,危险更多地来自于我们自己而不是来源于外界。”

风险社会理论认为人类正处在一个风险社会中,生活于其中的人口,一方面是风险的制造者,如人口问题的出现就是因为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的不平衡性造成的,具有风险社会的特性。其中独生子女家庭问题的发生除了外部风险外,更主要的是被人为制造的人口风险,即主要由生育制度性安排产生制度化的结果。我国政府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减少了人口快速增长对人口生存与发展的风险,利国利民,但这一政策执行的后果又引起了新的人口风险,即导致我国独生子女风险家庭增多、老龄化严重和人口出生性别比偏高等社会性、结构性人口问题。另一方面人口又是人口风险的承担者,我们要应对上述一系列人口风险的挑战,寻求一种化解风险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保证人口的良性运行和均衡发展。如针对独生子女家庭风险问题,除了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制度,还要构建独生子女风险家庭社会支持网络,政府、社会与独生子女家庭联手将这种人口风险减少到最低程度。

2.独生子女家庭承担更大的风险

所谓独生子女风险家庭就是由于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按照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选择生育一个子女而带来的在经济、社会、情感、养老等方面将承担更多风险或已经承担风险的家庭。独生子女家庭在获取社会资源、参与经济活动、享受孩子效用、满足精神慰藉和家庭养老方面与非独生子女家庭相比,存在着很大差异,承担着更多的风险。第一,由于独生子女家庭人数少、收入总量不高、占有的社会资源相对较少,一旦遇到诸如工伤、残疾、老年、死亡等方面的风险,其抗风险的能力也将大大弱于非独生子女家庭。第二,独生子女家庭承担更多的风险,还因为这样的家庭,子女在家庭中的唯一性,一旦发生疾病、失业、伤残、甚至死亡,其风险性足以使独生子女家庭在经济上、精神上受到双重的打击,承受物质上与精神上的痛苦而难以摆脱困境。第三,尽管生育孩子的成本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也随之提高,但很多独生子女家庭是能承担多子女养育费用的,缘于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的限制或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很多家庭成为独生子女家庭,这一方面意味着独生子女家庭生育成本的降低,有利于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但另一方面养育子女少,其养育孩子的效用下降,独生子女家庭抗风险能力也随之减弱,尤其处于社会弱势群体中的独生子女家庭则更是雪上加霜。

3.构建独生子女风险家庭社会支持网络的现实意义

据2007年1月11日国家人口发展研究战略课题组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全国已累计有近1亿独生子女。这就意味着我国目前的独生子女家庭远远超过了1亿户。尤其在大中型城市中独生子女家庭已经成为核心家庭的主体。独生子女家庭为国家的发展而少生人口,为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少生子女的风险如果独自承担,则是一种严重的社会不公现象,必须未雨绸缪,加以解决。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对独生子女家庭,尤其是独生女家庭给予了极大的关爱和支持,社会保障制度也使一部分独生子女家庭受惠,但远远不能满足独生子女风险家庭的需求,也与独生子女家庭对社会的贡献而应得到的回报不相称。我国的社会保障也涉及着独生子女家庭,但由于自身的起点低,覆盖面小,且保障水平低,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社会保障水平极低,有些地方社会保障还没有覆盖。在这种状况下,独生子女一旦遇到风险,就会给其家庭及成员的生存带来危机,也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如何规避和摆脱这种风险,除了加大社会保障的力度与水平外,建构独生子女风险家庭的社区社会支持网络则是一个良策。一方面,可以群策群力,为独生子女风险家庭及成员提供物质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慰藉,以满足他们生存与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解决好独生子女风险家庭问题,不仅有利于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贯彻执行,而且也有利于社会的团结、稳定与和谐。

四大社会支持网络规避与化解独生子女家庭风险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有责任为独生子女风险家庭提供帮助与支持。但独生子女家庭风险的化解仅仅依靠政府是不够的,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关爱与扶助。因此,在规避与化解独生子女家庭风险工作中应运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建构独生子女风险家庭社会支持网络,动员社会组织、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工作者,以及独生子女风险家庭的亲朋好友、邻里同事和志愿者形成一个能够为独生子女风险家庭提供精神安慰、物质帮助、生活服务的社会支持网络系统。

1.建立独生子女风险家庭的社区应急支持网络

社区应急支持网络是以协助个人和家庭预防突发事件或危机为主的支持网。独生子女风险家庭在突发家庭矛盾、伤亡事件、重大疾病等问题时,如不及时化解,势必造成更大的伤害。因此,社区中的政府机构、群众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工作者、医生、律师、专业人士、志愿者和邻里应共同组建的应急支持网络,要立即行动,为有需要的独生子女家庭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援助,使他们摆脱困境。在这一过程中,基层政府及社居委会应起主导作用,运用各种系统资源,如动员社会组织、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工作者,以及独生子女风险家庭的亲朋好友、邻里同事和志愿者形成一个能够为独生子女风险家庭提供精神安慰、物质帮助、生活服务的社会支持网络系统,帮助独生子女风险家庭协调社会的人际关系,发挥他们的潜能,来增强其生存与发展的能力。这种社会工作介入策略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发挥非正式社区领袖和专业人士在社会救助中的积极作用,为独生子女风险家庭提供一个聚合了非正式社区领袖和专业人士参与的社会救助平台,借以有效地倾听和反映区内独生子女家庭的意见及利益诉求,并为他们提供援助。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是去整合社区社会资源,促进社区非正式领袖和专业人士与独生子女风险家庭的联系、沟通、交流及互助,并建立和完善社区内社会支持网络的应急机制,鼓励这些网络成员去共同参与及关心区内独生子女风险家庭问题,形成社区合力解决独生子女风险家庭的问题,将风险化解或降低到最低程度。

2.建立独生子女风险家庭的初级群体支持网络

建立独生子女风险家庭的初级群体支持网络就是以独生子女风险家庭的亲密人际关系为基础,构建初级群体成员对独生子女风险家庭及成员进行救助的支持系统。美国社会学家C.H.库利在其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正式提出“初级群体”概念,即指其亲朋相互熟悉和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所谓独生子女家庭初级群体成员包括:亲戚、朋友、邻里、同事等关系密切和居住空间相近的人。初级群体间的互动能够满足人们的安全需求和情感需求,被誉为个人的“安全环境”。独生子女家庭的初级群体成员之间关系密切、相互信任、彼此保护,可以满足成员间的安全需求和情感需求。独生子女家庭的风险一旦转变为生活上和心理上的困境时,第一个反应通常是寻求相熟或亲密的初级群体成员的协助,因为情感的亲密和活动空间的接近而具有面对面交往和合作的特征,更容易伸出援助之手,在满足独生子女风险家庭的安全需求和情感需求,减轻生活和心理的压力,防止人性异化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除了亲朋的援助,初级群体中的邻里的支持就具有重要的作用。邻里相助是中国自古就有的优良传统。邻里之间彼此熟悉,又朝夕相邻,具有地缘优势,更容易也更有机会相互认识,彼此交流与互动,由此形成和建立比较亲密的社会网络联系,有利于近距离地为有需要帮助的独生子女家庭提供服务。社区里的社会工作者一方面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去为需要帮助的独生子女家庭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就是去强化社区内的非正式自然网络,把分布社区内的大小网络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效的亲朋、邻里援助支持网络系统,帮助社区内需要援助的独生子女风险家庭化解风险,走出困境。

3.建立独生子女风险家庭的互助支持网络

美国社会学家彼得·布劳发现,社会人口维度类似、彼此接近的人比不类似、空间距离疏远的人更可能发生行为和情感上的互动。由于独生子女家庭在家庭结构、心理需求和情感认同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且在同一社区空间距离接近,因此独生子女家庭之间有认同感和亲近感,相互之间的交流也有共同语言。他们之间的相互扶持、相互帮助更有助于抗击和化解独生子女家庭风险带来的问题和压力。为此,社区居委会可以定期举办独生子女家庭联谊会,进行感情交流、信息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和相互间的友谊,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独生子女风险家庭支持小组。这种社工介入策略是把面对相同问题或具有相似兴趣或能力的人聚合在一起,建立他们之间的联系,促进他们互相支援的功能。其重点在于强化服务对象的现存人际关系及他所处身的环境内有发展潜力的成员的互助能力。采用互助策略时,社会工作者可以尝试联系相同困难的服务对象成为互助小组,并在其基础上建立独生子女家庭的互动模式和良好的相互关系,为相互帮助营造一个和谐而充满爱心的氛围。也可以把这些互助小组与社区内其他非正式组织联系成为网络,以达到互相支援及互相咨询的效果。

4.建立独生子女风险家庭的志愿者支持网络

志愿者支持网络是在城乡社区组织热心于关心他人的志愿者为独生子女风险家庭提供帮助与服务的支持网。志愿者可以来自于社区内外的干部、职工、在校大中专学生,以及退休人员。当采取这种介入策略时,政府应协助社会服务机构通常以社区为一个邻里单位,然后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如开展宣传、教育、娱乐等活动,使社区成员彼此更加熟悉、增近了解,同时,在活动中发现社区成员当中“热心者”,包括热心公益事业的退休干部、职工、中青年志愿者,以及所存在的非正式辅助网络。这些“热心者”是向独生子女风险家庭提供支援的中坚力量。社会工作者可以结合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的特点,将这些“热心者”转变为志愿者,并根据他们的专业特长将其分为若干个服务小组和义工团,针对独生子女家庭的需求进行服务,尤其要针对家庭生命周期(形成、扩展、稳定、收缩、空巢、解体)的不同阶段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比如独生子女家庭比多子女家庭更早进入空巢阶段,其抗风险能力逐渐减弱,一旦遇到生活和心理上的困难,更需要社会的关爱和帮助;这种介入策略是要帮助需要帮助的独生子女家庭或成员与可以提供服务的志愿者之间建立专业的、情感的联系,建立一对一的辅助关系。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开展社会个案的工作,以独生子女家庭及成员为服务对象,将其与适当的志愿者配对。这些志愿者要深入了解服务对象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及面临的风险,针对其不同状况,帮助其发掘自身解决问题的潜能,调适他们的人际关系,以及与环境的关系,提高独生子女家庭及其成员的社会适应与发展能力。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社会学系

猜你喜欢
独生子女人口家庭
《世界人口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家庭“煮”夫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恋练有词
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分析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