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经济:乐山加快发展的新空间

2011-08-15 00:46课题组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临港乐山港区

课题组

临港经济是以港口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为核心,以港口及临近区域为中心,港口城市为载体,综合运输体系为动脉,港口相关产业为支撑,沿陆腹地为依托展开生产力布局,发展与港口密切相关的特色经济,是推动区域创新繁荣的经济模式。确立乐山临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临港生产力布局,发挥临港经济的独特优势,大力推进乐山临港经济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乐山加快发展的新空间和新路径。

一、乐山临港经济建设的战略意义

目前,四川已形成“三江六港”联动开发的格局。面对沿江城市激烈竞争的发展态势,充分发挥乐山港的作用,发展临港经济,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乐山必须尽快发挥后发优势,加快形成具有乐山独特优势的临港经济,在新一轮机遇面前掌握主动权,这对于加快乐山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区域竞争力,实现乐山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一)临港经济建设是乐山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径

1.临港经济是提升乐山区域竞争力的新引擎。区域经济的竞争首先是增长极的竞争。乐山是我国沿海南北地带和长江黄金水道构成的“T”字型国家一级经济发展轴线的南端。而四川的经济增长极一直主要依靠成都、德阳、绵阳这一翼,这种单靠一翼的增长方式是不能起飞的,只有靠两翼才能腾飞,那么乐山正处以两翼的节点,应当挑起四川经济增长平衡发展的重任。乐山作为四川省优先发展的9个大城市之一,背靠攀西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面向成都、重庆这两个繁荣的西部经济平台,是成渝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临港经济将是提升乐山区域竞争力的新引擎,是快速形成增长极的平台。

2.临港经济是加快乐山产业结构大调整的新动力。推动临港经济建设是乐山经济发展的新路径,也是调整优化乐山现有产业结构的新动力,是解决产业结构矛盾,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新机遇。临港经济建设能够发挥港区资源优势,集聚新兴产业,在外来经济要素的推动刺激下,使现有产业得到调整和提升,从而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这对于加快全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提高区域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对区域分工、产业布局、资源配置和城镇体系产生深刻影响。同时,乐山临港经济建设将成为承接成渝地区、沿海产业转移和境外产业向乐山转移的平台,推动乐山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支撑。

3.临港经济是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的新机遇。把加速临港经济区域的联动发展作为实现城镇群快速发展的空间依托,可以吸引大量工业企业入驻临港产业园区,吸引大量人才和劳动力聚集。预计乐山四大港区分别可以新增5-10万常驻人口,届时将推进以乐山主城区为中心,包括五通桥区、沙湾区、夹江县、峨眉山市城镇群的形成,为乐山建成百万人口大城市创造条件。

(二)临港经济建设是乐山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优势

1.乐山发展临港经济条件独特。乐山拥有独特的航道资源,临港经济建设“钱景”看好。丰富的岸线资源,方便快捷的物流通道,低廉的物流成本,必将吸引生产要素向沿江聚集。可以预计,重化工、能源、建材、机械等运量大、运距远的工业项目以及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在沿江落地,将为乐山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2.乐山发展临港经济的资源和产业支撑强劲。乐山临港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源蕴藏相对富集。

——矿产资源。乐山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有利,矿产资源丰富,矿产种类比较齐全,已探明的矿产资源达30多种,占全省已探明地下矿藏132种的约1/ 4,其中有5种矿产保有储量居全国全省前列。

——水能资源。乐山境内的岷江、大渡河、青衣江、马边河等流域水能资源丰富,水能理论储量790万千瓦,水能密度220千瓦/千米,经济可开发量约640万千瓦,占全省的6.3%,目前开发量仅40%。

——植物资源。乐山地处亚热带,地貌和气候多样,植物种类极为丰富,有许多珍贵树种,森林覆盖率54.32%,其中峨边、沐川森林覆盖率分别高达75%、66.1%。

——文旅资源。乐山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为中心,分布着峨边黑竹沟、金口河大峡谷、嘉阳小火车、沐川竹海、马边大风顶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级旅游景区12处,国家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森林公园4处,景区景点旅游资源在四川乃至全国独具优势。

——乐山的自然资源在分布上相对集中,各具特色。乐山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东南二个区域,西南有磷矿资源富集区、硅质原料富集区,石灰岩富集区,石膏资源富集区、锰铅锌矿资源富集区;东南有岩盐典型矿床、钾盐资源富集区以及煤炭、钾长石、天然气等资源;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大渡河、马边河和东南部的岷江下游。

3.乐山临港经济建设比较优势明显。乐山位于四川省中南部,向东可承接长江流域,向南连通珠江三角洲地区,向西衔接攀西云贵康藏地区,建立功能齐全、设施完善、辐射能力强的临港经济区位优势明显。

——乐山是四川省“成绵乐”、“泸宜乐”“攀西乐”三个重要经济带的交汇处,区位条件十分独特,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乐山临港经济建设最大的优势,可以依托岷江—大渡河航道,集矿产资源、大型企业、卫星城镇、科技园区、现代物流中心和铁路、水运、公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围绕“成绵乐”、“泸宜乐”“攀西乐”经济腹地打造具有乐山特色的临港经济体系。

——规划中的乐山港及新大件码头水深、水流条件良好,基本条件优于许多沿江城市。岸线优势明显,长十余公里的岸线及大面积、大纵深的岸线陆域,具有建设长江上游和岷江流域天然良港的基础条件,货物运输年吞吐量规划建设5000万吨、集装箱140万标箱、重件50万吨。

乐山港因为距离成都公路里程仅120公里、铁路里程仅113公里,比泸州港和重庆港可节约50%以上的陆路运输成本,是距离成都经济区最近、最快捷的水运港口。乐山港是成都经济区内最便捷的一个港口,可以弥补成都平原城市群交通上的先天不足。

——乐山临港经济建设结合岷江航电开发,有利于将以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为特征的“成绵乐”和以食品饮料、化工、能源、机械等产业为特征的“泸宜乐”两条经济带的整合,从而形成一条贯穿四川南北、集聚四川主要人口和经济、加快四川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提升四川对外开放水平的经济主动脉。到2015年,这条主动脉的工业聚集能力可望达到全省的70%左右,人口聚集能力可望达到全省的50%以上。

二、乐山临港经济建设的初步构想

(一)乐山临港经济建设的总体思路

以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次级枢纽为契机,科学合理进行产业布局,港口、城市、园区互动,加速产业集聚。以“线”连“片”,以“线”带“面”,集中打造“一线、二点、三区、四港、五片、六园”形成港口群、城镇群以及产业群,增强区域竞争力。

——一线:即大渡河—岷江沿线为乐山临港经济发展的主线。以车子镇、冠英镇和老木孔为圆心形成中心枢纽,上溯大渡河沿岸的沙湾区,下延岷江沿岸的五通—犍为等地形成沿江经济走廊。整体规划,科学布局,推动沿江形成城镇规模和产业聚集地。

——二点:即科学规划乐山主城区西北部城市商住点和临港西南部产业点。沿江西南部产业点建设分为港区、物流区、产业区、科技城、生活区;乐山主城区的生产型企业外迁,净化商住点的居住环境、工作环境、商业环境和休闲环境。

——三区:即乐山临港经济建设要与3个区域建立共生、互动、合作关系。一是与北部的成都平原城市群建立共生关系,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机械制造业、医药、食品、外包业为特点的经济区;二是与西部的攀西城市群建立互动关系,借攀西每年外运1000万吨黑色金属成品、半成品及原矿途经乐山的机会,壮大乐山临港经济的矿产资源性产业;三是与南部的宜宾、泸州、重庆城市群建立合作关系,链接港区经济、引进转移产业、合作开发沿江经济带。

——四港:即临港经济建设重点要打造嘉州港区、沙湾港区、五通港区和犍为港区。利用好地理环境优势,着力于港区与港区相接、港区与产业区相连、城区与港区互动的临港经济建设新模式。

——五片:沿大渡河—岷江形成和壮大五个临港产业片区。即市中区聚集电子信息产业、现代物流业、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业、新材料及应用、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新技术产业等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片区;沙湾—峨眉形成钢铁、不锈钢、水泥、铝材、水电产业片区;峨边—金口河形成水电、冶金、化工、矿产加工产业片区;五通形成盐磷化工产业、机电制造业、硅材料产业片区;犍为形成硅材料及太阳能光伏产业、林浆纸产业、现代农业、煤炭产业片区。

——六园:在嘉州港区主要培育电子、精密仪器、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现代物流园区;沙湾港区主要承载冶金建材产业园区;五通港区和犍为港区重点打造硅材料及太阳能光伏产业园区、盐磷化工产业园区、先进制造业产业园区、高载能产业园区。

(二)乐山临港经济建设的战略定位

根据我市临港经济区的发展基础、比较优势、发展机遇和制约因素,按照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要求,临港经济区总体战略定位为:具有集优创新、高端特色的生态化、现代化的临港经济区。

1.沿江临港经济建设的示范园区。抓住建设“泸宜乐”港口群的机遇,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强化节能减排,实现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协调发展,成为沿江临港经济建设的示范园区。

2.三大城市群的重要交通枢纽港。根据我市地处成都、川南、攀西三大城市群结合部的区位特点,依托“千亿交通工程”,加快交通枢纽建设,发挥枢纽优势,推动临港经济发展,把三大城市群扩展为自己的经济腹地,让乐山成为三大城市群的重要交通枢纽港。

3.承接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抓住泸-宜-乐沿江产业集群列入全省承接产业转移重要组成部分的机遇,依托岷江黄金水道,加强产业协作,促进要素流动,全方位拓展开放空间,以独特的区位优势、富集配套的资源和便利的集疏运条件成为承接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

4.川西南区域性的商贸物流中心。发挥乐山与成都经济区相互融入、水陆交通便利和岷江黄金水道优势,以大件运输为特色,培育现代物流企业集团,加强与国内外物流企业合作,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推进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形成水陆联运的乐山物流中心。

5.川南临港加工业的重要聚集地。依托我市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现有的产业基础,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紧紧围绕产业发展提速、产业规模壮大、产业层次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着力做大产业、做强企业、做优主打产品,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积极培育壮大林竹、畜牧、茶叶、蔬菜和中药材等农产品加工产业,让乐山成为川南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聚集地。

(三)乐山临港经济建设的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把长远规划和近期开发有机结合起来,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科学之路。坚持资源利用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促进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将乐山临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社会进步、环境友好、高度开放的现代化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示范区。

2.近期目标。以乐山港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作为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点,实现率先突破,集中力量建设好起步区,尽快形成集聚效应。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政府规划和政策的导向作用,创新发展模式,形成临港产业集聚带。

到2015年,临港经济产业园区经济总量、工业产值、货物吞吐量将分别达到全市的20%、30%、75%,建成3个百亿产业园区;人口规模达到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

3.长期目标。充分发挥地处“三江”的区位、资源、产业等综合优势,利用腹地雄厚的配套能力拓展服务功能,实现乐山临港经济与三大城市群经济腹地协调发展。

到2020年,临港经济区的经济总量、工业产值、货物吞吐量将分别达到全市的40%、50%和85%以上;临港经济区人口规模达到1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5%左右。

三、乐山临港经济建设的发展布局

(一)整合岸线资源,促进有序开发

沿江开发首先是沿江空间的开发利用。乐山临港经济建设要依托岷江、大渡河岸线的自然禀赋,实施有序开发、纵深开发和整体开发,实现港口、产业、城镇和生态四大空间的统筹发展。

1.加快航运与水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运力电力。岷江乐山至宜宾航道里程162公里,按照“以航为主、航电结合”,兼顾防洪、供水、旅游、环保原则和近期“渠化上段、整治下段”思路,渠化乐山境内航道81公里,淹没重点滩险(群)18处。规划建设老木孔、东风岩、犍为、龙溪口4个梯级枢纽,总装机156万千瓦。推进安谷电站建设,增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发电能力。

扩大沙湾火车站规模,打造沙湾货运港。大渡河乐山主城区至沙湾段约30公里,有步骤实施大渡河沙湾—乐山主城区段河道整治,综合开发沿江航道,提高港区间的航运能力,增强来自攀西地区货物的卸载能力。通过火车站与沙湾港区的连接,构成承接攀西地区100万—300万吨外运货物最便捷的水陆通道。

2.加快沿江经济带构筑,引导沿江产业合理布局。

——硅材料产业重点布局在五通、犍为、高新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重大装备园区(重装、汽车制造)重点布局在五通桥区,发展先进制造业。

——冶金建材产业重点布局在沙湾—峨眉。依托德胜集团、西南不锈钢、峨胜水泥、金顶水泥、川投峨铁、其亚铝材等企业,形成沙湾港区的产业特色。

——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物流重点布局在乐山港区和高新区。发展以电子、机械电气、精密仪器、新能源、医药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产业。规划功能齐备的仓储、装卸、运输代理、配送、信息服务的现代物联网和综合物流体系。

——精细盐磷化工重点布局在五通桥区。盐磷化工是我市传统优势产业,五通盐磷化工园区属省“1525”重点产业园区,应重点培育。

——生态产业园区重点布局在犍为县,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

3.加快沿江城镇化开发建设,拓展卫星城镇功能。

一是以加速沿江临港区域卫星城镇的联动发展作为实现城镇群共赢的空间依托。

二是以推动沿江临港区域卫星城镇产业联动发展作为实现区域共赢的物质基础。

三是以强化卫星城镇市场联动发展作为实现区域共赢的有效载体。

4.加快腹地经济资源开发,拓宽腹地产业空间。

从经济腹地位置来看,我们必须深化三个方面的关系:

北接——借鉴上海洋山港建设发展经验,通过加强成都和周边地区的合作,与成都、德阳、绵阳、雅安、眉山等地的工业基础和经济资源对接,将乐山港作为“成都港”打造,既能有效弥补成都主枢纽的水运短板,实现共建共享,又能拓展经济腹地,为乐山港建成后提供充足的货源,有效提高乐山港的运营效益。

东连——连接川南经济区,利用交通运输平台,积极发展与自贡、内江、宜宾、泸洲等地的经济交往,形成资源共享格局。

西拓——拓展攀西城市群交通联系,吸引攀枝花、凉山的矿产资源在乐山深精加工,对其成品力争经乐山交通枢纽中转出川,改变攀钢每年600万吨钢铁经铁路到江阴港的传统运输线路。

(二)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引领纵深发展

1.科学构思货物装卸,打造新港口区。以优化港口布局、提高码头通过能力、调整泊位结构为主线,加快推进乐山港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科学定位嘉州港区、五通港区、犍为港区和沙湾港区的功能,重点建设大件码头、集装箱码头、件杂货码头,形成集公路、铁路、水路为一体的全方位集疏运交通网络,促进港口与城市,港口与经济腹地之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的充分沟通和交流,推动形成四川交通大动脉。

2.合理理顺商贸关系,打造新商务区。大力发展临港经济,重点是发展工业、商贸、服务业。发展临港经济的运输、装卸、仓储物流业和制造、机修等依存产业以及金融、保险、饮食、商业等服务业。依托乐山港嘉州港区,规划建设布局合理、功能齐备,集装卸、仓储、运输代理、配送、信息服务于一体的集疏运基地;加快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发展现代物流业,构建高效的现代综合物流体系,为港区和腹地产业集聚发展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形成一个区域性港口物流商贸集聚区。统筹港口物流业与CBD现代服务业的互动发展,突出口岸服务、口岸贸易、商务展示、生活服务四大功能,集金融、保险、船代、商务、商住、商业等服务性产业为一体。

3.科学定位园区功能,打造新兴产业区。

——加快发展硅材料及光伏产业,实现由短到长的转变。硅材料及光伏产业园区,应充分发挥新光硅业、东汽峨半、乐电天威等龙头企业的作用,整合多晶硅上、下游产品生产企业,延伸电子硅材料产业链、太阳能光伏硅材料产业链、硅化工循环利用产业链,把乐山建设成“国家硅材料开发与副产物利用产业化基地”。

——加快发展盐磷化工产业,实现由粗到细的转变。盐磷化工产业园区,应以和邦、巨星、永祥、福华等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盐磷化工产业,加强科研攻关,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推进粗化工产品向精细化工产品转变。

——加快发展冶金建材产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冶金建材产业园区,应依托德胜钢铁、西南不锈钢等企业,发展冶金建材产业,加快形成钢铁冶炼、钢铁深加工、不锈钢、水泥生产及配套。

(三)港城一体规划,推动整体建设

以港兴市,加快推进港城经济发展。促进市以港兴、港为市用,建成以港口为中心,运输体系为动脉,城市为载体,腹地为依托,产业为支撑,综合服务为配套的开放型港城一体经济。港城一体化发展思路是:

——港城互动,港城一体。以港口建设为龙头,以培育临港产业为主导,以加快乐山港、高新区与腹地间高效、快捷的交通网络建设为基础,依托乐山高新区,逐步形成港区、高新区与城市互动组合的富有现代化特色的港口新城。

——乐山城市要主动承接港口的辐射,对接临港经济的发展。要积极利用港口资本、技术、人口集聚能力较强的优势,形成功能明确的、促进临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港口则要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快建设,发挥港口与所在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作用,提升港口服务功能,改善港口及周边地区的投资环境,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市港良性联动,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统筹港城规划。港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腹地经济的支撑,要实现港城共荣,首先要科学规划,高起点规划港口建设,并布局相关产业。港城区的城市建设应将港口作为推动产业布局、发展物流、城市拓展和规模开发布局的方向标,实现“港城互动”。

——加快建设综合交通网络。按照乐山市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规划,乐山机场、成绵乐城际铁路客运专线、成昆铁路新线、成贵铁路、乐隆铁路、乐宜高速、乐自高速、乐雅高速、乐汉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的建成和实施将为港城一体化发展建立起直通成都、昆明、贵阳的铁路干线,同时高速公路网络让乐山港幅射成都平原和攀西地区。

——建设临港工业园区。港城一体化建设的核心之一就要形成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临港工业园有着产业集聚程度高、经济拉动能力强等独特优势,因此,临港工业园区的建设要充分利用港口资源,发展与港口资源密切相关优势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形成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以港口经济发展推进乐山城市化进程。依托港口发展起来的临港经济带,依托省级高新区平台并向南延伸区域,必将成为产业、物流、人口和消费聚集的重点区域,必将成为乐山城市发展新的增长点,开发一个新区形成百万人口大城市。

(四)依托临港经济建设,发展大旅游

岷江航电综合开发4个梯级形成后,三江水位比以前广阔平缓,景色秀丽。因此,远期建议开发水上旅游资源。

1.开发航道港口景观,发掘生态旅游资源。整合市境内沿江旅游资源,发展水陆域旅游重点以大渡河-岷江(包括金口河-峨边-沙湾-市中区-五通-犍为等县(区)为沿江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轴。

2.开辟文旅水上交通新线路。乐山的临港水域旅游可以从动态、静态、夜游、餐饮等不同角度,展示多种亲水休闲方式,利用河岸优势,打造天然阳光沙滩,建成集游泳、戏水、冲浪、垂钓及餐饮娱乐、住宿为一体的旅游项目。

3.开通大旅游黄金水道。岷江航电综合开发竣工后,将具有和长江宜宾到泸州段同样的通航能力。可以开辟专业旅游码头接待国际国内旅游班轮、开展水上游览业务。可恢复乐山至重庆、上海的客轮,形成乐山——宜宾——重庆——上海水上旅游黄金通道。

4.加强与周边地市陆地游合作。实现水陆旅游互动发展。乐自、乐雅高速通车后,直达时间缩短至1小时,将有利于与其他地市的旅游合作。如:与自贡合作开发盐业文化旅游产品、国际灯会旅游产品,与眉山合作开发建设苏轼文化旅游走廊、峨眉高山度假旅游产品等,与雅安合作开发大渡河大峡谷旅游线路,与凉山合作开发生态及彝族风情旅游项目等。

四、乐山临港经济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认识,科学制定规划

借鉴国内外港口开发和临港经济发展的先进经验,以成都经济圈整体发展战略大局为着眼点,放开思路、拓宽视野,高起点、高水平地制定临港经济开发区的总体规划,明确临港经济开发区的总体发展目标、阶段性发展目标、开发区的空间功能分布、入驻园区企业的资质要求等。

(二)创新体制机制,健全运行模式

为避免在新组建的临港经济区内部出现行政分割状态,需要积极探索管理体制创新,综合考虑体制优势、职能转换、管理层次和人员安置。建议成立临港经济区管委会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行使市级政府的经济管理权限和相关的行政管理职能,全面负责经济区的经济和社会管理事务。

(三)完善政策保障,优化发展环境

向上争取政策。对临港经济园区内符合规定条件的主导产业,如多晶硅及太阳能光伏产业等能实行税收优惠,乐山自身财政要加大投入力度,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临港经济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并纳入年初财政预算。通过财政补贴、奖励、税费减免等方式,加大对建设临港经济产业园区所需的重大基础设施、重要配套项目的支持力度。与成都等地合作共建,加大对开发区的开发建设投入,促进临港经济区的协调快速发展。

(四)集聚人力资源,建设人才高地

实施临港科研项目研发资助计划,对获得科技成果的科技人员给予重奖。在临港产业中实施重点人才联系制度、人才住房补贴等制度,有效调动起临港产业人才干事业的积极性。依托市内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结合乐山产业特点和产业发展趋势,加强校地合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采取委托、定向、联合培养等方式,开设临港产业,为临港经济建设培养造就大批专业技术骨干。扩大临港产业人才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和更新知识结构的渠道,使临港产业人才的总量和层次得到较大提高。

猜你喜欢
临港乐山港区
文化遗踪——峨眉山—乐山大佛
上海临港的海
鱼珠旧城改造调整! 黄埔临港黄金岸线建设再提速!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临港新片区开拓上海发展战略空间
《赠乐山五言律诗轴》
港区使命
开放的港区赢得转型期待
港区文化牌
以标准化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新乐山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