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金海
(广西上思县人民医院 广西上思 535500)
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科行腹部损伤并休克患者32例,男23例,女9例,年龄4~79岁,腹部损伤时间2h~2d入院,开放性损伤9例,闭合性损伤23例,经腹腔穿刺、B超或螺旋CT检查确诊后行急诊手术,入室时均处于休克状态,收缩压为0~95mmHg,心率92~148次/min,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30例、感染性休克2例,平均手术时间2.3h,其中脾破裂行脾切除13例;肝破裂肝修补5例;小肠破裂行小肠修补术5例(其中2例作了部分小肠切除术);小肠系膜挫裂伤行系膜修补术6例,胰腺破裂修补1例,胃贯通伤修补2例。31例治愈或好转出院,1例因休克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于术后4h死亡。
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开放性损伤者先简单处理伤口或对外露肠管进行清创、消毒,选择常用正中切口,进腹迅速,出血少,可根据需要向上下延长,腹部有开放伤时,不可通过扩大伤口去探查腹腔,以免伤口愈合不良、裂开和内脏脱出。开腹后立即吸出积血,清除凝血块,迅速查明来源,控制出血后对腹腔脏器进行系统、有序的探查,如为脾脏、肠系膜损伤者酌情回收腹腔内积血,处理损伤病灶,彻底清除腹内残留的液体和异物,恢复腹内脏器的正常解剖关系,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放置引流管,逐层关腹。
做好术前物品的准备,了解患者情况,与患者进行交流,减轻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心理,让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患者入室过床后先予以去枕平卧、下肢抬高15~20°,有利于保证大脑的血液供应和静脉回流,以增加回心血量。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协助麻醉师进行气管插管、接上氧气。对于腹部损伤休克患者来说静脉通道的有效建立是补充血容量的有效保障,因此患者入室后立即予静脉留置针建立2条静脉通道并快速输入液体或血液;协助麻醉师进行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
器械护士要熟悉手术步骤,跟随手术医生的节奏,准确、及时传递各种器械及物品,手术医生进行组织、器官的损伤与出血探查时,注意保持手术视野多余器械和电刀笔的及时回收,以防对组织器官造成再损伤。对闭合性损伤大出血手术于切开腹膜前即做好腹腔内积血的回收准备,及时传递止血器械,备好合适的缝针、缝线,为止血争分夺秒;对开放性损伤者,则于消毒皮肤和伤口清创时就做好器械、物品的无菌与污染的分类放置,术中及时处理污染器械。关腹前与巡回护士清点所有手术器械、用物,数量与术前相符后方可关腹,以防术中紧急止血时堵塞纱布等遗留异物于患者体内。
2.2.1 监测病情 应随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尿量、皮肤颜色等,发现变化及时报告并处理。监测重要生命器官的功能[2],如吸痰时注意痰液的颜色、性质,注意观察cvp、心率的变化,而尿量是反映肾脏血液灌注情况的重要指标。
2.2.2 及时给药 正确执行医嘱,给予患者输入液体、血制品以迅速补充血容量。
2.2.3 加强护理 休克患者常有皮肤湿冷的表现,因此应加强皮肤护理,保持室内温度在22~25℃,输入的液体预温达37℃,以维持患者内环境体温的恒定。注意观察皮肤颜色及各穿刺点的情况,如果发现有皮下出血点或穿刺点渗血则提示DIC的发生,及早报告医生尽早处理。
腹部损伤并休克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步骤,而手术室护士手术配合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手术是否顺利开展,这就要求手术室护士必须具备高水平的业务素质,尤其是腹部损伤的特点是胸腹部血管损伤出血迅猛,可很快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救治工作需要争分夺秒[3],做到忙而不乱、从容应对,以达到快速准确控制出血。
治疗休克重点是恢复灌注和对组织提供足够的氧,创伤性休克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不再是基础的伤病,而是休克引起的循环功能紊乱,早期液体复苏是抗休克的必要措施[4]。手术室护士应该加强急救知识的学习,掌握过硬的穿刺技术以保证药液的及时输入为抢救患者生命争取时间;还应掌握危重病人的观察要点,尽早发现病情变化或MODS的发生,因为MODS治疗的关键重在预防[5]。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1]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20.
[2] 周秀华,张静.急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5.
[3] 黄显凯,张连阳,姚元章,等.96例严重胸腹部血管损伤的早期防治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09,11(5):420~422.
[4] 周学建,何一成.创伤性休克液体复苏的临床分析[J].武警医学,2005,16(11):827~829.
[5] 张晖,普通外科重症急腹症急诊手术主要护理问题及对策[J].手术室学术年会资料汇编,2007: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