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气象服务在新传媒时代的生存与发展

2011-08-15 00:47冯国标
浙江气象 2011年1期
关键词:气象信息服务

程 莹 冯国标

(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浙江杭州310017)

0 引 言

当前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格局都在发生着快速的变化,如信息碎片化、传播习惯、传播文化的变化,包括目前我国正在推进的三网融合,这些促成了当今世界新传媒时代的到来。面对这些,浙江气象部门一直在不断思考,努力顺应新的媒体格局,发展气象传媒服务。

近年来,浙江省气象部门围绕省委省政府“两创”总战略和“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等重大部署,坚持“气象为民”的宗旨,全面提升气象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不断探索气象服务民生新途径,充分利用各类传媒方式,千方百计满足千家万户对千变万化气象信息的需求,使气象事业发展成果最大程度惠及社会公众。

1 浙江气象传媒服务概况

从在报纸、广播发布简单的天气预报信息,到今天的气象影视、新媒体服务,传媒服务的服务内容和手段越来越丰富,与社会各个层面的结合越来越多,越来越紧密。浙江气象服务坚持公共气象服务理念,使气象传媒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

1.1 广播电台

全省92个电台每天播发最新气象信息,包括短期天气预报、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信息等。“交通之声”电台在省气象服务中心里建立了每半小时直播的动态直播室。1995年全国第一个海洋气象广播电台在舟山市普陀山正式落成运行 ,服务范围包含 26°N~34°N,128°E 以西的全国各大渔场,有效地保障了百万渔民生命财产安全。

1.2 电 视

全省135个电视频道每天播出151套电视气象节目。其中省级境内电视媒体8个频道全覆盖,每天14套节目。针对林业病虫害、森林火险、地质灾害、突发或重大灾害性天气等专题,不定期制作影视气象节目在省级各大电视媒体播放。同时不定期在中国气象频道和农村远程教育网上播发气象科普专题片、农村远程教育课件和气象新闻。2005年全国最早的气象频道华数63在杭州开播,2009年底中国气象频道在宁波落地。

1.3 手机短信

2002年12月21日开始手机短信气象服务,向社会公众及时发送各类天气预报短信,有效地提高了防灾减灾、趋利避害气象信息的传播效率。到2009年,浙江省手机气象短信用户总数达到1400多万户,定制率超过30%。

1.4 声讯电话

1996年开始121声讯气象服务,目前全省平均每天20多万人次拨打气象咨询电话获得最新气象信息。气象声讯信箱内容随季节变化及时更新,主要包括全省及各市天气预报、天气实况、旅游气象、高速公路天气、长三角城市天气等常规服务内容,以及在高考、中考、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影响等情况下的特殊声讯服务。

1.5 网站气象服务

由气象部门建设的包括浙江气象民生网、浙江气象信息网、浙江省农村经济信息网等在内的气象服务网站共109个,不仅向公众提供浙江省范围内各项实时天气预报、天气实况、预警信息、防灾减灾指南等信息,同时也为行业用户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气象服务。

1.6 报纸及电子显示屏

截至2010年,全省共有42个报纸专栏、1337个电子显示屏发布各类气象信息。

1.7 新媒体

1.7.1 掌上气象台

手机定制用户安装特定软件,即可通过手机上网接收预警信号、短中长期天气预报、雷达拼图、卫星云图等各类气象信息。

1.7.2 气象彩信彩报

为更好地满足公众对气象信息服务的多元化需求,开发推出了气象彩信、彩报业务,不仅丰富了气象服务的产品,也更好满足了公众对气象信息服务的多元化需求。

1.7.3 3G气象服务

结合3G技术,采取文字、图形、动画、声音等多种形式将专业服务、短信、声讯、影视等产品进行整合、优化、管理,实现气象邮件产品多媒体应用,并与气象网站、气象短信、彩信业务系统的多方位结合。

1.7.4 IPTV CMMB等

IPTV,CMMB、公交电视、楼宇电视等新媒体不断涌现,气象服务业不断跟进。

2 机遇与挑战

2.1 气象服务面临的良好机遇

2.1.1 公共气象服务理念打开了气象服务的空间

公共气象服务是气象事业的出发点、根本点和落脚点,始终把气象服务放在首位,着眼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福祉安康、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强化政府责任和公共财政投入,逐步构建配置合理、功能完善、便捷高效、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气象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气象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全福祉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理念决定了气象服务的发展高度、品质和空间。

2.1.2 媒体的发展为气象传媒服务增添了结合的渠道

近年来,借助于现代通讯、多媒体和网络等技术,气象服务由过去比较单一的手段发展为电话、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气象信息电话服务、手机气象短信服务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气象影视服务播出的套数、次数和时间都不断增加和延长,成为覆盖面最广、受众最多的气象服务项目。未来通讯、多媒体和网络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不仅会为气象服务的发展提供更加现代化的传播手段,而且会为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形成新的服务项目提供科技基础和条件。同时,中国天气网、中国气象频道等国家级媒体为浙江气象服务提供了统一的服务渠道。此外,气象部门承担建设的防灾减灾多媒体服务系统也开辟新渠道进入社区、村镇等公共场所,成为气象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

2.1.3 气象服务不断满足用户趋利避害需求已经形成了市场

浙江气象服务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积累,积极加强与各行各业协作,开展了交通运输重要干线沿线的自动气象监测设备布点,加强与交通之声等媒体的广泛合作,2008年,交通之声广播电台派记者常驻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随时提供最新气象信息;积极推进舟山海洋广播电台升级改造,开展了全国10大渔场气象预警服务,国内二类航线气象预报范围覆盖了全国沿海;并开展了舟山大陆连岛工程、浙西核电工程等重点工程的气候环境评价工程。同时,电力、煤气、海事等行业的专业气象服务也不断得到加强。随着气象服务向各行各业的不断拓展,气象用户逐年增多,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气象服务市场。

2.1.4 气象科技发展为气象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气象服务产品形式更加多样,更加个性化和专业化,不仅能够方便、快捷地传输,而且打破了地域之间、国家之间的界限,可以更加广泛地传播。为了更好地做好气象服务,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通过专业化的团队,以服务需求为牵引,在浙江气象科技业务体系建设和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将气象监测预报评估结论“翻译”成更有针对性、实用性、通俗性的信息,让老百姓“看得到、听的懂、用得好”气象信息。随着气象现代化科研成果的运用,浙江省气象服务产品日益多样化,在晴雨预报的基础上,逐年增加公共服务产品,目前已达133项。相继开辟了舒适度指数、晨练指数、旅游指数、紫外线指数、森林火险等级、洗车指数、穿衣指数,舒适度指数等数10项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人性化”气象指标。

2.2 气象服务面临的严峻挑战

2.2.1 社会、公众和用户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与气象服务发展能力和水平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向气象服务提出了更多、更新和更高的需求,但是气象服务的能力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气象服务无限需求与有限能力存在着矛盾。气象影视服务、气象信息电话服务、手机气象短信服务等,存在着播发时间固定、播发次数有限、服务信息更新不及时、发布信息受限制等问题;专业气象服务,网络气象服务等,存在着没有与用户自身的专业特点紧密结合,服务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专业化和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从气象服务总体看,还存在着服务内容不丰富以及服务质量、能力和水平不高等问题。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方面对气象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使气象服务的内容和领域不断拓展,如防灾减灾服务的灾情收集、风险评估、农村预警发布、信息站(员)管理;风能、太阳能气候资源评估和风电量预报服务;现代农业中的设施农业、特色农业的气象服务;海洋、交通、水文等专业领域的气象服务等等。由于对气象部门作为公共服务部门定位的认识,社会各界对气象部门提供公共服务都有迫切的期待和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各级气象部门的人力、财力资源及科技力量等虽然随着气象服务的发展而有所增加,但气象服务队伍的数量不足和人才缺乏的问题仍较为突出,已成为制约气象服务发展的瓶颈。然而,作为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国家对人员队伍的编制和事业经费的投入都是有限的,因此,在发展公共气象服务中,我们必然会面对无限的气象服务需求和有限的服务能力和资源的矛盾,而且这个矛盾也会随着气象服务的不断发展而越发突出。

2.2.2 国际气象商业性服务的发展以及加入WTO后其他行业的开放,对气象服务带来一定的冲击和影响

近年来,已有一些国外气象服务组织向我国咨询服务市场渗透。另外,我国加入WTO后银行、保险、电信、旅游等市场的逐步开放,已经或将会对气象服务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冲击。而我国现有的气象服务的管理法规和技术标准还不健全,一些气象服务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思想观念也不适应WTO规则的要求,气象服务的竞争能力也比较薄弱,日本、德国等国的气象服务公司已经通过电视、网络等形式对气象影视服务、专业气象服务、网络气象服务等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冲击。

2.2.3 分级管理、属地服务的体制与集约发展、融合发展、专业发展之间的矛盾将影响媒体气象服务的效率

气象事业管理是国家、省、市、县4级的格局,管理格局决定了气象服务的属地化特征,而媒体不一定有边界的,网络无国界,手机媒体移动性大,卫视覆盖和央视一样雷同但又和地面省级电视频道有差异,分级管理和属地服务不能满足“千方百计把合适的服务通过合适的方式在合适的时间送达合适地点的合适的人”的服务需求;同时,广播、电视、流媒体、报纸、网络等媒体的气象服务各具特色,服务内容的表现形式和加工制作方法又不尽相同,有的还千差万别,由此带来的人、财、物的投入重复的惊人,服务的局限性也影响整体的媒体气象服务形象和效能,面面俱到又样样不精,不符合集约发展、融合发展和专业发展的科学发展之道。

3 对策及建议

3.1 整合媒体优势,建立媒体气象服务的管理体系

当前的国内气象服务市场组织化程度低,存在着多头领导、重复建设、各自为战、分工不清等问题。面对未来日益庞杂的媒体气象服务市场,气象部门要有统一布局,整体规划,构建相适应、相衔接、规范化的媒体气象服务市场管理体系并争取在法律法规层面予以保障。同时,在政策层面要逐步引导社会化媒体气象服务市场的有序分工、协作发展,营造良好的气象服务市场环境。要坚持气象部门信息权威发布。要坚持气象服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均衡。

3.2 建立统一品牌的手机气象客户端信息发布通道

随着气象服务市场日益开放、手机和网络技术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体气象信息源充斥市场,国际气象服务商如Accuweather,wundergound,weatherbug,weather.com等都已将触角伸及中国普通用户的手持终端,手持终端是为了“千方百计把合适的服务通过合适的方式在合适的时间送达合适地点的合适的人”服务的最终形式,为了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海洋中牢牢占据一席之地,气象部门要发挥整体优势,逐步改变各居一方、小富即安的狭隘想法,要认识到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原有的思维模式将成为发展的桎梏。应树立品牌意识,共同打造面向全网、统一、权威、易记的气象服务品牌,中国天气网和中国气象频道要在国家层面建立统一品牌,全国各地合力丰富品牌的内涵,当前应重点考虑建立统一品牌的手机气象客户端信息发布通道。

3.3 建立有序分工、优势互补、统筹对外、集约发展的气象服务业务平台

三网融合前,传统的电视、手机、互联网等各渠道服务方式相对独立,各渠道的服务产品也是互不交错的。三网融合后,对应于气象服务的应用,电视、手机、互联网的气象服务产品可以统筹兼顾、相互渗透,在各有侧重的前提下重复利用,多渠道覆盖。并且在三网融合后,全国将形成一张大的服务网络,气象部门传统的属地化服务将被逐步打破。三网融合有利于气象部门开展集约化业务平台建设,极大地减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复投入,简化管理,降低维护成本,形成集中加工专业产品的生产能力。

同时,打造气象服务拳头产品,提升气象服务影响力。公共气象服务平台作为浙江省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项目的主要载体之一,将建立起包括气象服务正确率、规范性、关注度、贴近性、科学性、权威性、收视率等主客观因子结合的气象服务影响力评价方法,促进浙江气象服务全面发展。

3.4 勇于创新气象传媒形式,开辟最新阵地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在发展气象服务工作的时候,应更加大胆,勇于突破,摒弃旧观念,积极采用最新的技术手段,让气象服务产品耳目一新。

3.4.1 开拓领域

将气象信息广泛而深入地运用到手机、电视、网络、多媒体显示屏等各种媒体,这里更注重强调要深入开发。

手机应用,如与运营商合作开发气象视频Iphone客户端,将气象科普专题片、天气预报节目、气象预警信息等节目视频直接通过手机展示给客户,使用户收到的气象信息更丰富更直观更加形象化。此外,气象部门还可以开发手机天气预报查询软件,让用户随时随地可以了解气象信息。目前较为成熟的“墨迹天气”,就是运行在Symbian上的一款免费天气信息查询软件,也是中国支持城市最多的手机天气预报软件,它根据国人对天气信息的查询习惯,结合S60手机操作和显示特点进行设计优化,力求任何使用Symbian平台的用户都能无障碍的,高效的使用,值得借鉴。

IPTV,即交互式网络电视。它可以利用宽带有线电视网,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目前,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已经积极与电信部门沟通探索,准备逐步合作开展气象IPTV服务。此外,气象部门还可以与数字电视广泛合作,让观众在点播电视节目的同时,在电视操作中选择城市了解天气预报、气象预警信息、气象科普知识等气象信息。

除此之外,建设气象影视视频网、建设气象多媒体显示屏CMMB等等,都是可以不断开拓,深入介入的领域。

3.4.2 技术创新

及时地系统整合系统内部的各类服务产品和最新的气象现代化建设成果,主要包括:气候、雷电、人工影响天气等各轨道的产品、各种探测手段取得的数据、现象、视频等科学数据,积极运用奥维、3Dmax,weathermap,OPEN3000等影视软件技术将上述数据、产品可视化。如雷电密度分布图、夏季高温区域图、台汛期台风路径图、雷达演变图、汛期暴雨实况及预报、小时雨量演变图(了解雨区发展方向)、灾害性天气等等,丰富节目画面,增强节目内容和科学性,达到更好的可视化效果。

总之,积极开辟新阵地,开拓新领域,体现气象与人民生产生活、与各行各业方方面面。要加强新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气象科技优势,增强气象传媒产品的科学性、时效性,提高气象传媒工作的科技水平。

3.5 中国气象频道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随着气象事业的发展,浙江气象人发扬了“敢为人先”的浙江精神,杭州市局率先在杭州开办了华数63气象专业频道,开启了全国气象服务的先河和新的模式。随着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频道”的全国布局,在浙江形成了新的碰撞,是单纯的落地推广和地方节目插播形成竞争,还是走资源集约高效整合之路,给我们带来思索和挑战。当前,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理念为我们打开了思路,浙江气象如何融合两者的资源优势,综合开发利用,共同推进服务是近期的工作重点之一。

[1] 郭 平,祁 涛,陈建平.新媒体与新闻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新闻传媒与社会发展论坛·2007”综述[J].新闻界,2007(05).

[2] 姜海如.气象社会学导论[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气象信息服务
气象树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大国气象
美丽的气象奇观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