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丽锐
吉林省松原市中医院,吉林 松原 138001
中国医学博大精深,历经数千年的历史,其所创理论独具特色,它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丰富的经验总结。在古代的唯物论和朴素的辨证法的影响和指导下,通过不断的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为我们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其中“病治异同”即是中医治疗学的一个体现,它包含“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两个方面,这也体现中医治疗上的灵活性。本人经过10余年的临床实践对于中医之“异病同治”略有体会。“异病同治”即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疗。因为中医诊断疾病要根据审查内外和辨证求因的原则进行,通过四诊合参,对病人做周密的观察和全面的了解。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详细的检查才能见病知源,准确而迅速抓住主要病机,才能做到治病求本。下面略述应用参苓白术散治疗妇科之不同疾病的体会。
参苓白术散的方剂组成:
莲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白扁豆;白茯苓;人参;甘草;白术;山药。
方解:本方证由于病人平素饮食不节 、劳倦过度或思劳过度致脾气虚不能运湿,湿自内生,故出现大便稀溏,或泄泻,舌苔白。伤及胃,胃气弱不能纳食,故食少,甚至不思饮食。更由于脾弱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故形体消瘦,四肢乏力,面黄肌瘦,脉现细、虚、缓。胃气失降而上逆,故有呕吐或干哕。中焦气机不畅故胸胁胀满。参苓白术散方以人参为君,甘温大补元气,健脾养胃,以白术为臣,苦温,健脾燥湿,佐以茯苓,甘淡渗湿健脾,苓术合用,健脾除湿之功更强,促其运化,使以炙甘草,甘温调中,配以扁豆、苡仁、山药之甘淡,莲子之甘涩,辅助白术,既可健脾,又能渗湿止泻,加砂仁之辛温芳香醒脾,佐以四君子汤更能促中州运化,使上下气机通畅,吐泻可止。桔梗为手太阴肺经的引经药,配入本方,如舟楫载药上行,达于上焦以益肺。本方证见肺气虚、久咳痰多,亦颇相宜。此即培土生金法的运用。
临床应用:本方主要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可用于脾胃虚弱型崩漏、闭经、食少、便溏或泻、或吐,四肢乏力,形体消瘦,胸脘闷胀,面色萎黄,舌苔白,质淡红,脉细缓或虚缓。
例1:李某,女,39岁,月经量多,淋漓不止,血色淡,质清稀,面色晄白,神疲气短,食少纳呆,大便溏薄。查:舌体胖大有齿痕,苔薄白,脉沉弱。
该患由于平素饮食不节致脾气虚,脾虚血失统摄,甚至虚而下陷,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故经血淋漓,量多,气虚火旺,故经色淡,质清晰,神疲气短,食少、便溏,舌淡胖有齿痕,脉沉弱均为脾气虚之证。故治疗益气健脾,补气摄血,固冲止崩,方以参苓白术散酌加当归补血汤,患者用药6剂后复诊。经血量明显减少,饮食及便溏症状也有缓解,查:舌淡,苔薄白,脉沉弱,嘱继续口服参苓白术丸巩固疗效。3个周期后月经量恢复正常,饮食恢复正常,二便正常。
例2:陈某,女,37岁,于5年前剖宫产后,月经稀发,量少,神疲肢倦,面色晄白,心悸气短,查:舌淡胖边有齿痕,脉沉缓。
该患平素由于剖宫产术后饮食不节加之思虑过度,内伤脾胃,生化之源不足,血虚气弱,以致肝肾失养、冲任不充,血海空虚,冲任不能按时满溢,故月经稀发,色淡红,质清稀,脏腑气血进一步损伤,血海空虚,无血而下,故月经停闭,心悸气短,神疲肢倦,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缓为脾气虚之证。治宜益气养血调经,给予参苓白术散和补中益气汤。服药7天后复诊,患者自述神清,已无心悸气短症状。查: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缓,嘱继续口服参苓白术丸加补中益气丸巩固治疗。5个周期后月经来潮,量少,色红,质稀。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种类和病人的条件是复杂多样的,同一种疾病由于方域、气候、季节、生活、环境、职业、体质等不同,治法就应有所区别。治疗疾病既要考虑矛盾的普遍性,又要善于认识矛盾的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就是中医的“异法方宜”的治疗原则,蕴含着把事物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结合起来的辨证法思想。我们通过上两个病例略有体会,通过参苓白术散在临床上的应用,充分体现了中医中的“异病同治”的原则。即我们必须遵循的“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的原则。这也说明中医学是从运动的观点而不是从静止的观点,从相互联系的观点而不是从孤立的观点,来看待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以上两个病例虽患者所表现的病症不同,因同属脾胃虚弱型的病机,故在治疗上均益气健脾为主,选同一方剂加减治疗而收到疗效。综上所述,我们在诊断疾病时,一定要认真细致的了解病情,主要是仔细询问病史及家族史等一般情况。通过望、闻、问、切四诊详细的检查才能见病知源,才能辨清疾病的本质,做到治病求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