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护理

2011-08-15 00:44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21期
关键词:心衰心肌梗死护士

黄 琦

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西 抚州 34400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人的寿命也随之延长。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社会问题,我国是世界上拥有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老龄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人口老龄化给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医疗保健等事业带来巨大影响。在影响老年人健康长寿和生命质量的主要疾病中,老年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脑血管病、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因而做好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与护理特别重要。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心理护理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器官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表现为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行动不便、功能减退、再加之躯体遭受病痛折磨而会变得不能自制或性情偏执、任性;老年人对健康状况的消极评价,往往对疾病过分担忧,这些负性情绪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及疾病的恢复都是十分不利的。

护士在患者入院后,评估患者的不适症状、生活自理程度、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心理情绪反应、家庭经济条件、社会支持系统等,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系统的、有效的护理措施。首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热情接待新入院患者,根据病情轻重、文化层次相近,将老年人安排在同一间病室,通过病友间的交流和医护人员的适度诱导辅助,减轻心理压力。其次,护士应主动接近病人,了解病人的需要,为病人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在与病人交流时态度要和蔼,注意说话音量适度。护士避免使用伤害性语言,以避免扰乱内脏与躯体的生理平衡,刺激过强或持续时间过久,可诱发或加重疾病,导致严重的医源性疾病;避免护士间或医护间的窃窃私语,以免患者乱加猜测,并往往与自己联系,而产生不良后果。

2 病情的观察及护理

老年病人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而呈现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性改变,交感神经张力减弱,迷走神经张力亢进,心肌顺应性降低,心射血时间缩短,心搏量减少,易发生各种心血管事件,尤其是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因此,对老年心血管病人注意观察病情和护理特别重要。

2.1 高血压患者的观察护理 老年人的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减退,反应变慢,使心律的变异性降低,血压的变性增大。患病的老年人应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分睡眠;嘱患者戒烟戒酒,晚餐不宜过饱,适当限制钠盐的摄入,每日摄盐应在6g左右为宜,肥胖的病人还要限制每日热量和脂类的摄入,适量的运动有利于调节神经中枢功能失调;保持大便通畅;遵医嘱服用降压药进行治疗,不可擅自停药或改药,而应长期坚持服药。服用药物剂量要准确,在调整剂量或改换药物时,要密切观察血压的变化[1];保持情绪轻松、稳定,尽量避免情绪紧张和激动。

2.2 心力衰竭患者的观察护理 老年心脏病患者,心功能不全却缺少典型心衰表现易被忽视,但护士在临床观察中能及早发现早期心衰的临床特点,及时治疗,则能取得良好疗效。老年人心衰的早期症状特点有:倦怠乏力、失眠、烦躁。有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史者,如果夜间睡眠时有烦躁、失眠且近日出现倦怠乏力、反应迟钝、淡漠、厌食、嗜睡或睡中常醒等症状,是心衰的早期表现之一,即脑供血不足表现,应及早处理[2]。另外,心跳加快也常是心衰代谢的早期表现,稍加活动脉率即超过100次∕分,或有间歇脉;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心搏出量减少,组织供氧不足,肺静脉淤血,常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和端坐呼吸,病人夜间熟睡时,突然胸闷、气急、被迫坐起。轻者坐起后数分钟可缓解,重者可发展成急性肺水肿,表现为严重呼吸困难,呼吸40~50次∕分,端坐呼吸,频繁咳嗽,常咳出粉红色泡沫痰,伴烦躁不安、口唇青紫、大汗淋漓,应迅速给予患者采取舒适的半坐卧或端坐位,置双下肢下垂,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不明显或消失者取平卧位,做好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等抢救准备;准确判断合适的吸氧浓度,一般患者可采用鼻导管或加压面罩予高流量氧气吸入,并于湿化瓶内加入20%~30%乙醇,以降低肺泡表面张力,提高吸氧疗效;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心电、血压、氧饱和度监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夜间睡眠时必须垫高枕头才觉得舒服。在休息时,心脏负荷相对轻,心排血量增加,肾灌流量也增加,因此,夜尿便明显增多;心肌梗死患者极易发生心力衰竭,且易出现隐形心衰,症状不典型。

2.3 缺血性心脏病的观察护理 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病人应保持病室的安静,保证充足的睡眠可减少心绞痛的发作和心肌梗死恶化。对无痛性心肌梗死病人,护士必须能够及时发现代表心肌缺血的电生理改变,ST段改变是血管闭塞引起心肌缺血的直接表现。护士要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及时掌握和了解病人心电监护和心电图示波情况。心绞痛合并有心功能不全的老人,夜间睡眠可抬高床头10cm,防止心绞痛的发作。老年心肌梗死后,由于心肌持续缺血缺氧,患者心前区疼痛,出现烦躁不安、情绪恶化,引起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增加心肌耗氧量而导致梗塞面积扩大甚至穿孔。当心肌缺血缺氧时刺激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末梢,可产生胃肠道症状等。因疼痛远离心脏易被忽视,常发生于睡眠中,病人猝死为唯一表现,极易造成误诊,因此,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以降低病人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3 用药的护理

首先加强对患者用药依从性教育,使患者充分认识到遵医服药对治疗的重要性。其次教给患者防止漏服药物的方法,把服药行为与日常生活习惯联系在一起,把药物放在醒目的位置,便于老人按时服用。用字体较大的标签标明用药剂量和用药的时间,便于老年人看清。护士应严格遵照医嘱用药,掌握常用药物剂量、浓度、用药方法、应用时间及相关药代动力学等,并熟知各种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中毒表现等,用药过程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尿量,及时评价治疗效果。对于输液的病人,应严密巡视,随时调整输液速度,保证输液按计划输入,同时防止输液速度过快引起急性心衰的发生。使用利尿剂的病人,护士应通过每日出入量及水肿消退情况判断利尿剂的效果,注意监测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低钾的症状和体征。

4 生活护理

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应注意休息,尽量减少活动。饮食上大多给予易消化,易咀嚼食物,要求低盐、低脂的治疗型饮食。护士应耐心讲解饮食的重要性,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讲解低盐、低脂的重要性,以及应怎样配合医生与护士的治疗。保持大便通畅,适当使用缓泻剂,促进粪便软化排出。对心梗患者嘱其大便不宜用力,以免加重病情。在加强生活护理的同时,还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心血管疾病药物要根据老年人排泄能力差,肾功能减退的特点,严格剂量,仔细观察其精神状态、血压、尿量及胃肠道反应[3]。

5 出院指导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在预防、治疗、心理调节、运动康复、饮食习惯、生活起居等方面进行指导,加强对患者防病知识宣传,避免各种诱发因素,预防疾病的复发,随诊等有关知识的指导。同时注意调动患者家属等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教会患者及家属监测病情和药物副作用,若出现心悸、呼吸困难、尿量减少等情况应及时就诊。

[1]姚景鹏.内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06.

[2]李清美,谭兰,韩仲岩.脑血管病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35.

[3]陈一清.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护理体会.河北医药,2005,11(9):859.

猜你喜欢
心衰心肌梗死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