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慧英
(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兽医站,青海湟中 811600)
畜产品药物残留往往是引发国际贸易中非贸易性技术壁垒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导致中国畜产品出口受阻的重要原因。违规使用,导致的诸多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给畜产品市场带来最直接的负面影响,降低消费者对国产畜产品的消费信心,直接后果便是减少消费行为,使得国产畜产品市场萎缩。中国是畜禽产品生产大国,加入WTO 使我国畜禽产品在国际贸易中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畜产品药物残留不仅会给中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在国际市场的地位也会受到严重冲击。对于企业本身而言,兽药残留影响十分明显,轻者使各产业成本增加、竞争力下降、经济效益下降,严重的甚至可能使一些产业类型完全丧失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人长期摄入含兽药残留的畜产品,药物不断在体内蓄积,当浓度达到一定量后就对人体产生毒性作用(中毒反应)。例如,磺胺类药物可引起肾损害,特别是乙酰化磺胺在酸性尿中溶解度降低,析出结晶后损害肾脏。对于易感个体而言,经常食用一些含低剂量抗菌药物(例如青霉素、四环素及某些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等)的畜产品会出现过敏反应,严重者甚至会引起休克、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经常食用含低剂量激素残留的畜产品,会干扰人体内的激素平衡,产生一系列激素样作用。残留兽药有些可引起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从而造成对人类的潜在危害。例如,长期食用“三致”药物(雌激素、硝基呋喃类、砷制剂等)残留的畜产品时,药物在人体内不断蓄积,最终可引起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而造成对人群的潜在危害。
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实际上等于持续低剂量用药。动物机体长期与药物接触,造成耐药菌不断增多,耐药性也不断增强。抗菌药物残留于畜产品中,同样造成人与药物的长期接触,导致人体内耐药菌的增加。此外,用作畜禽促生长剂用的抗菌药物,低剂量使用时也易使某些细菌产生抗药性,一旦细菌的耐药性传递给人类,就会出现用抗生素无法控制人类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情况。
兽药残留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兽药对环境的释放程度及释放速度。动物养殖生产中滥用兽药、药物添加剂,动物的排泄物、动物产品加工的废弃物未经无害化处理就排放于自然界中,使得有毒有害物质持续性蓄积,从而导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最后导致对人类的危害。
应完善畜产品追溯体系的建设,畜牧信息档案必须反映动物进圈、兽药和饲料使用情况,以及防疫消毒、隔离治疗、休药期、出栏、屠宰、检疫检验、冷却、销售等原始数据,对没有有效免疫标志的畜禽一律不准上市流通;出现问题的畜禽,将按标志号码索查免疫档案,并追究有关责任。
应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加大宣传力度,让生产者、消费者及政府部门充分认识到畜产品药物残留的危害,认识畜产品质量安全对保障人体健康重要性。同时,增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制意识,在全社会营造质量安全的畜产品的良好氛围。
生产者应科学合理地使用兽药,严格遵守兽药的使用期限、使用剂量以及休药期等,严禁使用违禁药物和未被批准的药物。导致药物残留的是药物本身,正确使用药物,严格遵守休药期的同时,应重视中草药制剂、微生态制剂、酶制剂等高效、低毒、无公害、无残留的绿色兽药的研制、开发和应用,来替代残留量大、易产生抗药性的兽药,政府部门也应该加大对此类药物的研发投入。
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应不定期对兽药生产和经营户进行检查,尤其是β-兴奋剂、促生长类激素和安眠镇静类等违禁药品的查处。强化兽药监督管理,加大查处假冒伪劣和违禁兽药力度,禁止生产和使用农业部规定以外的兽药、药物添加剂,对违法者给予严厉打击,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违法行为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注意养殖环境的净化,不随意改变饲养规程、重复使用污染药物的废水、废弃物和动物内脏。例如,猪体内磺胺类药物主要通过粪尿排除到体外,猪吃了混有磺胺药物粪尿,血液和组织中就出现可检出的磺胺药物;用鸡的废弃物喂牛和羊,很可能引起药物或其他化学物质残留。因此,应注意净化养殖环境,对动物的排泄物、动物产品加工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方能排放于自然界。
[1]郭铁鸿.浅议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及控制措施[J].中国动物检疫,2007,24(3):21-22.
[2]符明淳,席会平,刘彦钊.乳、肉制品中抗生素残留现状及监控对策[J].中国动物检疫,2008,25(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