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爱民
浙江大学校医院,浙江杭州 310027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属中医“视瞻昏渺”“云雾移晴”和“暴盲”等范畴,临床表现为视网膜反复出血和玻璃体积血,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可严重影响视力,乃至失明。笔者单纯运用中药治愈1例患视网膜静脉周围炎5年合并眼底出血15次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刘某,男,34岁,教师。患者于1987年春季发病,因头痛、右眼眼前云雾样黑影飘移而住某医院,经眼底荧光造影诊断为右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眼底出血、玻璃体混浊,经治疗好转。出院后右眼眼底出血反复复发,分别于1987年复发了3次,1988年1次、1990年2次、1991年上半年2次。1991年6月21日因受暑、劳累数天后,忽觉头痛,同时右眼眼前视野外围有黑影如浮云飘移,渐渐向中央移来,黑影逐日增大,视力急降,邀余诊治。
1991年6月21日初诊:症见头痛耳鸣,两目干涩,口燥口苦,舌苔黄腻,脉沉滑。视力右眼手动/30 cm,左眼1.0,检查右眼玻璃体内可见点、絮、团状之弥漫性混浊,视网膜出血,眼底不能窥入,中医诊断:云雾移睛;西医诊断:①右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②右眼眼底出血;③右眼玻璃体混浊。按照已故名医陈达夫教授“尊六经以统目病”之理论,视网膜属于少阴心经。考虑患者眼底出血多次,久病必虚,五轮学说认为瞳神属肾属水,外受暑热,又逢劳累,综观脉症,四诊合参,审证论因,证属肾阴不足,少阴心经心火亢盛,阴虚内热,脉络被灼,血溢脉外,眼底出血,瘀血渗于玻璃体内,则玻璃体混浊。治以滋阴、凉血止血,佐以活血化瘀,遂用陈达夫“生蒲黄散”加减。处方:生蒲黄 15 g、旱莲草 30 g、丹参 10 g、荆芥炭 10 g、生地 15 g、川芎6 g、丹皮 15 g、藕节 30 g、白芍 12 g、栀子 10 g、白茅根 15 g、茜草炭10 g、龙胆草12 g。水煎服,每日1剂。
11月16日二诊:自诉:服前药6剂后,头痛、耳鸣、目涩、口苦渐减,右眼眼前云雾状黑影逐渐缩小,右眼视力逐渐恢复。患者因急于求成,遂前往某院眼科治疗,诊断如前,经用桃红四物汤加减等中药10余剂,同时以丹参注射液加5%葡萄糖输液,球后注射“尿激酶”10 d后,右眼眼底再次出血,头痛加重,右眼眼前黑影扩大,又于1991年8月22日转某院眼科住院治疗。用药不详,2个月内又出血3次。患者无所措,遂再来余处求诊。自觉右眼眼前云雾样黑影飘移,视物昏朦。检视右眼玻璃体,可见点、絮、团状之弥漫性混浊,视网膜出血,眼底不能窥入。视力右眼手动30 cm,左眼1.0,且头痛耳鸣,两目干涩,口燥口苦,舌苔黄腻,脉沉滑。诊断、辨证同前,遂继用6月21日所拟陈达夫生蒲黄汤加减方,每日1剂。
11月24日三诊:服上方7剂后,自觉右眼眼前云雾样黑影飘移减轻,视力较有好转,查视力右眼0.1,左眼1.0,头痛、耳鸣稍减,仍两目干涩,口燥口苦,舌脉如前,继用前方治疗。
11月30日四诊:续服前药6剂后,右眼眼前云雾样黑影继续缩小,右眼视力继续好转,查右眼视力为0.2,时有头痛耳鸣,两目干涩,口苦口燥,胸闷胁胀,舌苔黄腻,脉弦滑。辨证为肝经郁热,肝肾不足,阴虚火旺,出血控制后以治本为先,治予丹栀逍遥散、二至丸合知柏地黄汤加减。处方:丹皮12 g、栀子10 g、当归 10 g、白芍 15 g、柴胡 6 g、茯苓 12 g、炒白术 10 g、甘草 10 g、生地 15 g、旱莲草 15 g、女贞子 15 g、龙胆草 10 g、山药12 g、炒知母10 g、炒黄柏10 g、山茱萸10 g。水煎服,每日1剂。
12月20日五诊:服上方10剂,右眼眼前微有火柴棍状物飞舞,右眼视力恢复较好,查右眼视力为0.3,已无头痛耳鸣、两目干涩、口苦口燥、胸闷胁胀诸症,舌脉如前,继服前方。
12月27日六诊:上方继服6剂,患者自诉视力恢复较好。今晨搬重物后,忽然头痛,右眼眼前视野外围有黑影如浮云飘移,渐渐移向中央,视力急降,两目干涩,耳鸣,查右眼视力为0.02,经眼底镜检查证实为右眼眼底再次出血、玻璃体混浊。辨证同前,继续用6月21日所拟陈达夫生蒲黄汤加减治疗。
1992年1月12日七诊:自诉:生蒲黄汤加减方服用13剂后,右眼眼前黑影缩小,右眼视力好转,查右眼视力为0.3,头痛、耳鸣、两目干涩已无,舌脉如前,继服丹栀逍遥散、二至丸合知柏地黄汤加减方。
2月23日八诊:患者迭进上方12剂,右眼眼前已无黑影飘动,右眼视力恢复较好,诸症悉除,舌脉正常。查视力右眼0.7,左眼1.0,眼底镜下可见右眼玻璃体内有轻度点状混浊,眼底出血基本吸收,眼底血管荧光造影静脉基本正常,遂停止治疗。
1995年7月25日随访:自诉1992年3月开始上班,眼底出血未再发生,亦未再治疗,精力充沛,近日经某医院体检,查视力为右眼1.0,左眼1.0。2006年11月8日再次随访:患者自诉眼病治愈后从未复发,视力一直很好。
本例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患者眼底前后15次出血,病程达5年之久。根据陈达夫教授“内眼组织与六经所属脏腑相属”学说,辨其出血属于手少阴心经的阴虚内热,肾水不足,脉络被热邪所伤,血不循经,溢于络外,血热妄行,窜于目中。急则治其标,在急性出血期用陈老所创制的“生蒲黄汤”加减治疗。“生蒲黄汤”由生蒲黄、旱莲草、丹参、荆芥炭、郁金、生地、川芎、丹皮组成(《中医眼科六经法要》)[1]。据有关资料报道,生蒲黄煎液有降低血小板聚集和直接分解纤维蛋白的作用[2]。有学者曾对荆芥炒炭前后的止血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认为荆芥炭挥发油具有明显止血作用,反之生荆芥挥发油无此作用;荆芥炭水煎剂及提取挥发油后水煎剂均未见明显止血作用,故此方荆芥炭以散剂内服为宜[2]。“生蒲黄散”以生蒲黄化瘀止血为君药,辅以旱莲草、荆芥炭、生地滋阴凉血止血,丹参、丹皮凉血散血,佐以川芎行气活血,诸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起到了微妙的化瘀止血的作用。由于本案眼底出血严重且反复性大,笔者在原方中加藕节、白茅根、仙鹤草、茜草炭以加强止血作用,再加白芍柔肝敛阴;龙胆草、栀子以清肝经郁热。诸药合用,温清兼顾,行止并用,相反相成,共奏滋阴凉血、化瘀止血之功。本例再次证明陈老创制的生蒲黄汤用于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新出血者,不仅有明显的止血效果,而且有良好的恢复视力作用。患者治疗中途因用活血化瘀药物造成眼底反复多次出血,提示对于此症应特别慎用活血化瘀药物,早期应予凉血止血为法,过早采用活血化瘀法势必导致再度出血。陈大泽主任医师曾指出:“活血化瘀中某些药物药性比较峻烈,用之恰当可较快收效,若用之不当反促使出血,在眼病中,如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都以反复出血为特点,所以对这些应该慎重使用”[3]。当出血稳定后,标症已除,治宜缓图,遂拟滋阴清热疏肝之法,予丹栀逍遥散、二至丸合知柏地黄汤加减以善后,收到满意的疗效。
[1] 陈达夫.中医眼科六经法要[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78:73.
[2] 阴健,郭力弓.中医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Ⅰ[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4:643,483-484.
[3] 衣元良,陈大泽,周袁卿,等.内眼出血证治[J].中医杂志,1985,26﹙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