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采血部位及穿刺方法的研究进展

2011-08-15 00:42:18柯绪芬汤宪凤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33期
关键词:桡动脉注射器进针

柯绪芬 汤宪凤

在临床上,动脉采血是很常见的一项技术操作。一般都是用于做血气分析。采集血气分析的最佳标本就是动脉血。血气分析是对危重患者进行呼吸功能监测的常用指标之一。是临床进行诊断、抢救和治疗的重要依据。现探讨动脉采血部位、穿刺方法,以提高动脉采血成功率。

1 桡动脉

解剖位置表浅,易触及搏动,皮下脂肪少,管径细,易于压迫止血。采血时只需暴露前臂的1/2,平卧位、半卧位、坐位均可。从而有效的减少护士的操作时间,为抢救争取时间。对有凝血功能障碍、有出血倾向者,方便观察穿刺部位的出血情况,减少血肿的发生率[1]。

1.1 定位①桡动脉搏动最强处即掌横纹上1 cm~2 cm处。②桡动脉搏动最强处延该动脉方向向上延长2 cm~3 cm处即掌横纹5 cm~6 cm的桡动脉搏动处[2]。③前臂下1/3处即桡侧腕屈肌腱与桡骨茎突之间搏动最明显的部位[3]。

1.2 穿刺方法传统方法:操作者左手食指、中指绷紧穿刺部位的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在搏动最强处穿刺,垂直进针,见动脉血后固定针头,左手抽动注射器活塞,抽取动脉血[4]。改良方法:操作者左手握住患者掌部,使患者掌面朝上并尽量背曲,绷紧穿刺部位皮肤,保持此姿势不动;左手食指指腹触摸桡动脉,在搏动最明显处的皮肤中央沿血管走向压“一”字行指甲印作为定位标记;消毒后,再次确认桡动脉搏动,用指尖稍微用力固定桡动脉,右手持注射器在“一”字形的标记下端与皮肤呈45°~60°角之间进行桡动脉穿刺。见回血后右手中指、无名指固定针头,拇指和食指外推活塞抽取动脉血,右手可单独完成采血[5]。

2 肱动脉

肱动脉位置表浅,动脉管径较粗,搏动易触及,不受体位限制,患者暴露部位少,医护人员操作方便,肌肉较多,易固定,方便观察穿刺点出血的情况。家属及患者容易接受[6]。

2.1 定位上臂内侧下1/3,肱二头肌肌腱内侧搏动最明显处,以肘部皮肤皱褶稍上处(二横指),为最佳穿刺部位[7]。

2.2 穿刺方法患者仰卧位,前臂伸直并外展,掌心朝上,肘关节过伸并轻度外旋。确定肱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做“一”字形标记;常规消毒,再次确定肱动脉搏动点并稍加固定;右手持注射器,针尖朝上延近心端方向,在食指指尖外侧缘呈45°~90°角进针,见回血抽动注射器,拔针后针头斜面朝下,以免空气进入[6]。

3 股动脉

股动脉管径粗,动脉压力较高,血流量大,搏动较易触摸到,穿刺的成功率较高,但止血时按压力度要大,止血时间较长。适用于血容量不足、血压偏低、动脉搏动不明显的患者[8]。

3.1 定位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体表连接位置的中点[9]或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2 cm处为股动脉穿刺点[10]。

3.2 穿刺方法患者取平卧位或者稍抬高床头,将采血的肢体屈曲外展,充分暴露采血部位。摸到股动脉搏动最强处,用“一”字形做标记;常规消毒后,再次确定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将股动脉固定于左手食指、中指中间,右手持注射器,在两指之间垂直进针,有落空感时,抽动注射器活塞,抽取动脉血[8]。

4 足背动脉

足背动脉的解剖位置表浅,易于暴露,位于第1、第2趾骨之间不易滑动,患者容易配合,按压方便。但不适用于低血压、休克、末梢循环差的患者[11]。

4.1 定位足背动脉的通过处足背内、外踝的中点,在第1、第2趾骨之间通过[12]。

4.2 穿刺方法传统方法:在足背动脉搏动最强处用“一”字形定位法做标记,常规消毒,操作者再次确定足背动脉,左手固定足背动脉,右手持注射器,在动脉上方逆动脉血流方向以45°角进针抽取动脉血[13]。改良法:左手握住患者脚掌,右手持注射器,在标记的下方0.5 cm~1 cm处以10°~15°角进针[14],余同传统方法。

5 头皮动脉

适合小儿和新生儿,因为小儿和新生儿头皮动脉多,易显露,易触及,易固定,易按压止血,护士可一人单独操作完成。

5.1 定位选择搏动最强且较粗的动脉

5.2 穿刺方法患儿平卧,将选定的动脉及周围的毛发剔去,常规消毒,左手固定患儿的头部,拇指、食指稍用力绷紧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在血管的向心方向刺入皮肤,进针角度在20°左右,见回血后抽取动脉血[15]。

6 腋动脉

腋动脉是上肢的主要动脉,隐蔽在腋窝内,管径粗、搏动明显、易穿刺。主要适用于小儿和大面积烧伤的患者[16]。

6.1 定位腋动脉和腋静脉是相互伴行的,静脉位于动脉的前内侧,当肢体外展时腋静脉位于腋动脉的前方[17]。

6.2 穿刺方法将采血的上肢取外展位,充分暴露腋窝,常规消毒后,用左手食指、中指触摸腋动脉搏动的最明显处,稍用力按压,固定动脉;右手持注射器,在血管上方以45°左右的角度逆动脉血流方向进行穿刺,见回血后抽取动脉血[16]。

7 脐动脉

胎儿分娩立即断脐后,在母体端的脐动脉上进行采血。只适用于刚出生的胎儿,此方法取血方便而且无创,也不影响血气分析结果[18]。

动脉采血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穿刺部位皮肤是否受损等情况,去合理的选择穿刺部位;选择合适的穿刺方法,减轻患者在穿刺过程中的痛苦,提高动脉穿刺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

[1]肖定琼,曾定芬,胡秀容.不同动脉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的临床比较.中外健康文摘,2011,8(14):59-60.

[2]陈陵,徐明明,陈艳.改良式动脉采血方法在增加穿刺成功率并减少病人头痛中的临床应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0):1659-1660.

[8]吴云龙.改良法经上臂动脉采血血气分析标本效果观察.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8):865-866.

[4]陈超琳,张江平.采用血气分析针进行桡动脉采血的体会.中国实用医药,2011,6(14):215.

[5]朱红琳.一字定位法在桡动脉穿刺采血中的应用.护理学杂志,2007,22(19):41-42.

[6]刘洁.三种方法采取动脉血气的效果比较.医学信息,2010,23(11):63-64.

[7]吴丹明,周玉斌,张立魁.肱动脉穿刺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0,25(7):526-528.

[8]王丽,赵瑞,陈艳丽,等.危重症病人股动脉采血的护理.全科护理,2010,8(4):971.

[9]朱志远,韩子玉.局部解剖操作.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44.

[10]周振.经股动脉和桡动脉两种路径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对比.临床研究,2011,9(18):42-43.

[11]姜宏.老年患者动脉采血部位探讨.医学信息,2010,23(2):387-388.

[12]奎传经.正常人体解剖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160.

[13]张素兰,向明芳,胡秀容,等.危重患者股动脉与足背动脉采血血气分析临床效果的比较.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1):1256-1258.

[14]刘晶.足背动脉穿刺采血在手外伤应急检查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11,17(9):72-73.

[15]黄群,廖红珍,马晓娟,等.头皮动脉与股静脉采血方法的比较.广西医学,2008,30(9):1447-1448.

[16]王艳霞.大面积烧伤患者腋动脉穿刺行血气分析的方法与体会.护士进修杂志,2006,21(6):86.

[17]刑贵庆.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320.

[18]陆叶,时春艳,国巍,等.分娩时脐动脉血气分析的临床意义.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9,10(4):262-264.

猜你喜欢
桡动脉注射器进针
浮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症状专家共识(第11版)
行动吧, 液压挖掘机!
40°角进针和垂直进针桡动脉采血的成功率对比
皮纹网眼无痛进针法
从“手枪注射器”说起
按摩注射器
发明与创新(2016年6期)2016-08-21 13:49:36
远离打针恐惧的儿童玩具注射器
工业设计(2016年6期)2016-04-17 06:42:35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探讨
中外医疗(2015年16期)2016-01-04 06:51:46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
西南军医(2015年5期)2015-01-23 01:25:05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渗血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