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木勒白羊保种与选育方案探讨

2011-08-15 00:54:18丛英利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1年6期
关键词:白羊保种公羊

谈 锐,丛英利

(1.新疆畜牧总站,乌鲁木齐 830009;2.新疆草原总站)

近年来,新疆羊肉价格持续上涨且高位运行,2010年较1995年上涨260%,且近三年年上涨幅度都在20%以上,根本原因是羊肉产量难以满足市场消费增长需求,特别是优质羔羊肉的市场缺口很大。由于长期超载过牧,新疆草原生态恶化趋势日益加剧,草料资源日益紧缺,今后通过扩大饲养量来增加羊肉供给的空间非常小。面对这种形势,推行高产、高效的现代肉羊养殖模式就成了首选,现代肉羊生产模式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要有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优良品种。也木勒白羊作为新疆特有的遗传资源,不仅具有哈萨克羊、阿勒泰羊、巴什拜羊等当地羊耐寒、耐粗饲、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的特点,而且具有肉用性能好、羔羊生长发育快、脂臀小、被毛颜色纯白等优点,因此在肉羊产业的发展中应该得到重视,并为新疆羊肉生产发挥重要作用。但其群体数量少,形成时间短,羊群品质结构不太均匀、个体生产性能变异范围较大。所以,科学、合理地设计其保种和选育方案,既保证其优质的遗传基因不流失,又使其遗传稳定性明显提高。

1 资源概况及评估

1.1 产地与分布 额敏县喀拉也木勒乡,相邻乡场及伊犁特克斯县也有分布。

1.2 品种来源 19世纪中叶开始,当地牧民为获取大量的白色羊毛和胴体肥、脂臀小的羊肉,在塔额盆地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和民族传统文化背景下,从哈萨克羊中选育而成[1]。

1.3 主要特征与性能 被毛白色,厚密而绒多,光泽好,由细绒毛、两型毛和粗毛组成;头中等大小,鼻梁隆起,公羊多有螺旋形角,母羊无角个别有小角;颈长适中,胸宽深,肋骨开张良好,背腰平直,后躯丰满,肌肉发育良好;脂臀小,圆形,下缘中部有浅纵沟;四肢端正有力,蹄质坚硬、蜡黄色,皮肤厚而富有弹性。

据克木里斯汗等2003年测定,放牧状态下成年公羊平均体高、体长、胸围及体重分别为:77.55cm、75.10cm、101.70cm、84.48 kg,成年母羊分别为:65.30cm、68.40cm、88.17cm、53.04 kg[1]。四季放牧,适应性强、耐粗饲、耐寒、扒雪觅草能力强,生长发育快,特别是初生至4月龄断奶期间生长发育快、抓膘性能强。据克木里斯汗等2003年对30只公母断奶羔羊的测定,4~4.5月龄公羔平均活重、胴体重、屠宰率、脂臀重分别为:29.70kg、16.13kg、54.29%、1.36 kg,母羔分别为:28.23 kg、15.27 kg,54.10%,0.97 kg[2],其活重、胴体重、屠宰率远高于同年龄段的哈萨克羊,甚至比7月龄的哈萨克羊还高,而其脂臀重则远小于同年龄段的巴什拜羊、阿勒泰羊,是脂臀类羊中少见的。

1.4 生存安全性评估 产区位于额敏河上游天然草场,四季不平衡。也木勒白羊对产区生态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适应长途转场放牧。解放初期,也木勒白羊数量较多,六七十年代受到大规模培育细毛羊的影响,数量大幅度下降。80年代中期以后,数量稳定下来,截止2010年末,额敏县存栏3万只,其中喀拉也木勒乡存栏1.8万只,主要集中在也木勒一村和二村(原也木勒牧场的牧业一队和二队),其中一村1.2万只。该乡以也木勒白羊为主,也有少量的巴什拜羊、阿勒泰羊和哈萨克羊。由于也木勒白羊形成时间短,主要性状表达不够一致,变异幅度较大,如不适时保种和选育,在当前羊肉价格居高不下的形势下,专用肉羊品种势必对其形成很大冲击,保种任务艰巨。

1.5 利用价值评估 属脂臀类粗毛肉用地方绵羊。其优点:产肉性能较高,尤其羔羊生长发育快,4~4.5月龄(断奶期间)就可出栏,是生产羔羊肉的理想品种;脂臀小,可生产小脂臀的优质胴体肉;被毛颜色纯白,可生产各种颜色毛制品。且对当地生态环境和饲草料条件有很好的适应性,是当地宝贵的遗传资源。

因也木勒白羊群体规模较小,且遗传性能不够稳定,应动用政府与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利用现代保种理论和技术,结合行业发展方向,科学合理地设计其保种和选育方案,将保种和选育相结合,严格选种选配,不断提高种群品质和扩大种群规模,尽快形成遗传稳定、肉用性能优良的国家级遗传资源,既为未来羊业的发展储存能量,又使资源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 保护与选育方案

2.1 保护和选育策略 建立保护区,在保住现有遗传多样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也木勒白羊优良的产肉性能和脂臀小、毛色纯白的特点,组建核心群,明确重点选育性状,确定选育目标,通过4~5世代的选育,培育出适应当前和未来市场需求的、遗传性能稳定、产肉性能更加优良、性状表达更加一致的也木勒白羊。

2.2 保护的基本方法

2.2.1 原位保护 在原产地建立1~2个资源场,或划定保护区。

2.2.2 异位保护 作为原位保护辅助性手段,主要是可繁殖细胞冷冻保存和动物体组织的保存[3]。

根据也木勒白羊的分布状况、种群数量及保种与选育目标,应该采用多点保护方案:组建核心群选育和建立保护区保护相结合,并以胚胎保存为辅助。

2.3 具体技术方案

2.3.1 建立也木勒白羊保护区,组建核心群,保存冷冻胚胎

1)保护区:喀拉也木勒乡。采取政府指导下群众保种的形式,设置中心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4]。中心保护区以饲养数量较为密集的也木勒一村为主,一般保护区以也木勒乡为界,保种羊1.8万只。一般保护区做到一不杂交,二不近交,不强调定向选择,保持基因和基因型频率长期平衡。

2)核心群:即拟开展选育的核心群。在中心保护区按系谱、性状和个体性能选择优秀个体组建。本方案以成年母羊720只,种公羊36只,种公羊家系12~18个组成保种群,采取世代选育的方法,每2~3年为一个世代,争取4~5个世代,完成核心群羊保种性状不丢失,优秀基因纯合化、集中表达,遗传性能稳定、表型形状一致、生产性能更加优良的目标。

3)冷冻胚胎:利用自治区家畜基因库,冷冻保存也木勒白羊胚胎200枚以上,胚胎质量为A级;胚胎供体必须符合品种标准,系谱清楚,无传染性疾病和遗传疾病;供体公羊为特级,供体母羊为1级以上,3代之内没有血缘关系的家系数不少于6个。

2.3.2 明确选育目标 体型外貌完全符合品种特征,毛色纯白,脂臀小,放牧条件下平均体重:成年公羊85 kg以上,成年母羊60 kg以上,周岁公羊65 kg以上,周岁母羊50 kg以上。4~4.5月龄公羔体重达40 kg以上,胴体重达21 kg以上,脂臀重小于1.2 kg;4~4.5月龄母羔体重达35 kg以上,胴体重达19 kg以上,脂臀重小于1.0 kg。主要经济性状变异系数控制在20%以下。

2.3.3 制定选育原则与方法

2.3.3.1 核心群

1)组群:要求均为第2~4胎母羊后代,公羊同胞数2只及以上,成年公羊体重85 kg以上,母羊60 kg以上,毛色纯白,脂臀小。且要求:核心群系谱中所有家系成员毛色纯白、无杂毛,4~4.5月龄体重公羔在35 kg以上,母羔在30 kg以上(即均为一级以上的羔羊)。具有单项突出性状的羊可适当放宽入选条件,如双胎之一的个体、或产过双羔的母羊,体型较大、体重达90 kg以上的成年公羊。

2)选配:以家系为单元随机交配,每个家系要有1只主配公羊、1只同一血统的后备公羊,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与40只无血缘关系的母羊交配。选留性能优异的家系后代母羔成年后,应有计划地与另个家系主力公羊交配,即逐代轮换使用不同血统的保种公羊配种,避免全同胞或半同胞不完全随机交配。

3)选留:采用家系等量留种法选留优秀个体。对核心群内出生的所有后代进行初次鉴定、选留,鉴定其体型外貌,测定初生体重,记录同胞数。进入核心群的后备公母羊,建立育种档案,并继续于2月龄、4.5月龄、8月龄及成年(1.5岁)时,依据其体型外貌、脂臀大小、毛色、生长发育成绩选留。选留的也木勒白羊进入核心群,每年的更新比例为30%~40%。

2.3.3.2 保护区

1)种群保护机制:采取分群措施,以专业大户为骨干,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保种选育工作。对种群实行一年一次清群补群工作,开展鉴定、选留补充、淘汰工作,保证群体质量和数量;对各养殖户被选留的种羊,进行跟踪服务,指导其进行本品种的选育选配工作,后代个体表现好的进行选留,以作补充;与重点保种户签订协议,给其发放保种证书,保种户未经相关保种管理人员同意,不得随意调换、出售或随意宰杀保种羊;保种羊淘汰前必须选留出后代继承羊。

2)繁殖基础群种羊选留:中心保护区内选择羊群基础好、管理水平高的农户作为重点保种户,在这些保种户中选择体型外貌符合品种特征,生长发育、脂臀、被毛质量等主要性状优良的也木勒白羊公羊100只、母羊3 000只,全部打上耳标,登记入册,并进行等级鉴定,建立育种档案,作为繁殖基础群,既备核心群换血之用,又为保护区提供优良种羊。基础群后代选留按各家系等量选留优秀个体,即“一公留一子,一母留一女”的方法,更新及测定项目和方法与核心群羊基本一致。

3)繁殖基础群种羊选配:公母羊必须分群放牧饲养,繁殖季节尽量采用人工授精方法配种,以家系为单元随机交配,但应避免全同胞或半同胞不完全随机交配。

实行开放式育种方法,允许在繁殖基础群与核心群之间,实行优秀种公羊交换和轮回配种制度,最大程度降低近交系数,不断提高种质性能,从而避免优良性状的主效基因漂变或丢失[5]。

3 配套技术措施

3.1 开展技术培训 为了切实搞好也木勒白羊的保种选育工作,技术人员要对保护区内养殖大户进行遗传资源保护和选育的知识宣传,分期分类开展饲养管理、选种选配、人工授精、羔羊培育、疫病防控、牧草种植、饲料种植与加工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全面推行科学养羊技术。

3.2 开展资源调查和品种登记工作 资源调查和品种登记,是将符合品种标准的也木勒白羊调查清楚,并登记在专门的登记簿中或特定的计算机数据管理系统中,目的是保证资源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促使生产者饲养优良品种、保存基本育种资料和生产性能记录,以作为保种和选育工作的依据,同时为制定《也木勒白羊鉴定标准》打下基础,所以在保种选育项目开始前,对中心产区的也木勒白羊开展品种数量、特征和生产性能方面的调查,并进行品种登记是开展工作的基础。

3.3 抓好饲养管理 “先天选种是基础,后天培育是关键”,饲养管理工作跟不上,优良的种质就不能充分显示出来。围绕搞好保种选育这一目标,从后备羊培育开始,抓好配种、妊娠、产羔、哺乳及肥育等各阶段饲养管理和营养搭配,努力提高羔羊断奶育成率、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

3.4 抓好防疫卫生 建立健全严格的疫病防治制度,每年对羊群全部检疫,并进行各种疾病疫苗注射和内外寄生虫驱治,夏秋季药浴2次。保持饲养用具、环境的清洁卫生,抓好传染病的防制和疾病治疗工作。

3.5 开展数量遗传育种和分子生物技术等科研领域的研究 畜禽的遗传变异是客观存在的,掌握它们的遗传规律,对理想的遗传变化进行理智的选择,并应用于育种和生产方面,是实现畜牧业高效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要对也木勒白羊重要经济性状,如:产肉性能、生长发育、脂臀大小、被毛颜色等的遗传力、相关性及遗传趋势进行细致研究,并利用现代分子育种新技术和新方法,检测和寻找上述性状的主效基因及与之相连锁的各种分子遗传标记,从而提供尽可能多的分子遗传基础资料,为科学有效地开展保种和选育工作提供可遵循的技术依据。

[1]克木尼斯汗,李建华,决肯,等.也木勒羊品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中国草食动物,2006,26(5):61-63.

[2]克木尼斯汗,决肯.也木勒白羊羔羊屠宰性能的比较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8:65.

[3]常洪.动物遗传资源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13-123.

[4]牛立莉,杜立新.中国绵羊核心种质的初步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06,33(12):60-62.

[5]赵希智,陈励芳.滩羊保种与选育效果研究[J].中国草食动物,2010,30(2):73-76.

猜你喜欢
白羊保种公羊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四川蚕业(2022年2期)2022-11-19 02:10:24
提高种公羊繁殖力的几项措施
天上有只大白羊
卢国伟:矢志不渝,痴心保种
黑羊和白羊
罗非鱼保种越冬三个方式
200万元保种选育里岔黑猪
猪业科学(2016年4期)2016-01-31 06:55:40
公羊触篱
吃狼肉
非繁殖季节提高公羊精液品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