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平肝熄风功效药对应用浅淡

2011-08-15 00:53左冠超照日格图
中药与临床 2011年6期
关键词:诸药平肝阳上亢

左冠超,包•照日格图

1 “平肝熄风[1-2]”渊源与概述

大凡以入肝经而以平肝潜阳、熄风止痉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平肝熄风药,多具有镇静、解热、镇痛之功。据考证“平肝熄风”最早出现于《神农本草经》:羚羊角味咸寒,主明目,益气起阴,去恶血注下,辟蛊毒恶鬼不祥,安心气,常不厌寐。即羚羊角有平肝熄风,清热解毒之效。《内经》说:“百病生于气也,气妄动则风生焉。”《素问•至真要大论》又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所以一般称为风邪之本多在肝,病位多在头。中医辩证认为“肝阳上亢,则内风扰动”,邪气生焉。中医认为肝乃“罢极之本”,主升亦主动,肝分阴阳,肝阳有升动之功,肝阴有降静之效,肝阴肝阳共同调节全身气机。惟阴阳互补,升降相宜,动静相敬,则全身气机通,病邪除矣。“平肝熄风”法以平肝凉肝以熄内风,滋阴清热以消火势,这是治疗肝风内动的大法。“平肝熄风”常用药对有羚羊角配牛黄:镇静熄风;天麻配川芎:平肝熄风,祛风止痛;天麻配钩藤:平肝熄风,通络止痛;代赭石配川牛膝:平肝潜阳;全蝎配蜈蚣:熄风解痉,祛风止痛,解毒散结等,历代名家都推崇此法治疗肝阳上亢症。经典验方有镇肝熄风汤 、钩藤饮、羚角钩藤汤等。

2 “平肝熄风”传统治则及药对分析

2.1 肝阳上亢治则[3]

肝阳上亢为本虚标实证,多因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亢逆无所制,实为肾阴虚症。症见眩晕耳鸣,头目胀痛,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口苦咽干等,传统治则为平肝熄风。当以如石决明、代赭石、羚羊角、天麻为主,配以甘味药如人参、党参、当归、黄芪、甘草等补虚药,可补肾虚、益肝阴,再配苦味药如玄参、黄芩、黄连、白芍等相辅,可清肝热。如羚羊角咸寒独归肝经熄风镇痉,清肝胆之热狂,治厥阴之风痉;配白芍,治肝风瘈疭;配黄连,解热毒镇心神,治痰热发痉。天麻入肝经,味甘微温,熄风定头痛;配当归、白芍,治血虚眩晕。

2.1.1 平肝滋肾水 肾主藏精,主水。肾精化生肾气,分肾阴和肾阳。肾阴有凉润、宁静等特性,肾阴、肾阳为先天之本。机体感受六淫七情等病邪,造成肾脏失调,而致精损,形成肾阴虚。《伤寒论》最早确立的六经辩证理论认为,咸入肾。咸味药有滋养肾水,涵养肝木之功,配以甘药补之,可使失衡之肾气回升,精气固,邪气除。如镇肝熄风汤中生赭石配以甘草可平肝滋肾又可清肝热。

2.1.2 平肝益肝阴[4]肝主疏泄,通调全身气机,与肾、脾、胆等脏腑相互影响,肝气郁,则血行滞;肝气逆,血上涌。肝主藏血,血量足则肝阳平衡。临床认为肝阴不足,则肝阳上亢,致心绪乱,易怒,治则用镇静清热方。临床验方多用羚羊角汤,此方配伍羚羊角、牛黄、僵蚕以镇静;黄芩、黄连、菊花清肝解热。此法苦咸药并用,以滋肝阴,清泄实火。

3 “平肝熄风”配伍法传统临床应用

3.1 镇肝熄风汤[5-6]

清•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出方,由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龟板、生牡蛎、生杭芍、玄参、天门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诸药组成。方中诸药皆用生者在“抑”火,怀牛膝归肝、肾经,能引火下行;配以咸味药代赭石、生龙骨、生龟板、生牡蛎等同用,共同起到平肝潜阳之功效;又以白芍、玄参、甘草助之有益肝阴,并能清泄肝热。肝病及胃,又注肺中,所以配以麦芽,天冬健胃润肺,共同驱邪外出。诸药共起滋肾水而平肝火,此方是中风初起的经典验方。临床常用于出血性脑卒,此证属于本虚标实证,治宜用镇肝熄风,醒神开窍,舒通经络,标本兼顾。

3.2 钩藤饮

清•吴谦《医宗金鉴》出方,钩藤后入,羚羊角磨粉冲服,全蝎、人参、天麻、甘草炙。《本草纲目》云:钩藤“古方多用皮,后多用钩,取其力锐尔”,入肝、心包二经,善治热极生风,小儿高热惊风,清肝热。全蝎、天麻归肝经,平肝潜阳,通络止痛,配钩藤平抑肝风内动;佐人参、甘草等甘味药,补肝益气,调和诸药。临床应用于小儿天钓症,主要为痰热壅盛所致的肝火上逆,惊悸实热。

3.3 羚角钩藤汤

清•俞根初《通俗伤寒论》出方,羚羊角、双钩藤、桑叶、菊花、生地、白芍、川贝母、淡竹茹、茯神木、甘草。方中羚羊角入肝经,凉肝熄风;钩藤清热平肝,熄风镇痉;桑叶、菊花助羚羊角、钩藤清热熄风;火旺伤津,加生地、白芍、甘草化阴生津;配川贝、竹茹清热化痰;茯神木平肝,宁心;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共有凉肝熄风,舒通经络,标本兼治。临床应用于肝热生风证,高热不退,烦闷躁扰,甚则神昏,脉弦而数。

4 “平肝熄风”配伍现代基础研究

肝阳上亢多因肝肾阴虚,阴不能制阳所致。多呈现头目眩晕、头痛、耳鸣、心烦。常见于高血压病。肝阳上亢的治则是平肝潜阳,常用钩藤、天麻、地龙等以平肝,用石决明、生牡蛎等以潜阳。而“平肝熄风”法治疗肝阳上亢症,多用苦味药[7-8]和咸味药[9]配以甘味药治之,一则,苦多入肝经,咸多入肝肾经且性寒者多;二则,苦温燥湿,苦寒清热,甘温益气,甘寒养阴,甘苦合用,甘苦寒相伍后养阴清热;三则,苦能清热燥湿、泄下逐瘀,咸能柔软坚凝、散结化痰,苦与咸配伍能泄热软坚,攻下瘀热,化痰散结。即是甘咸补润和苦降咸软共同达到平抑肝阳,熄风止痉之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10],咸味药具有镇静、镇痛以及杀菌、解热、降血脂、降血糖、利尿等方面作用。具有甘味的某些咸味药还具有调节机能,提高机体抗病的能力。如羚羊角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镇痛、解热的作用;地龙具有降压、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解热、镇静、抗惊厥、轻度利尿的作用,甘咸共用有补润同行之效。如天麻味甘质润配钩藤以熄肝风等。咸味药在某些方面的作用超过了传统中医的软坚散结泻下的作用,如平肝熄风等。甘咸配伍有补润的作用,如钩藤、天麻配熟地、枸杞、麦冬,有平肝潜阳、滋肝肾之阴的功效。所以甘咸药在药对应用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苦味药主要对机体功能的病理性衰退有兴奋作用或机体功能的亢奋有抑制作用。其中苦温药多有兴奋中枢、增强血液运行、消炎抗菌的作用;苦寒药多有抗菌消炎,部分有抗病毒的功效,如板蓝根、连翘等,所以在治肝火上亢症中多与咸味药配伍,同时甘苦药配伍有泻火护阴的作用,如镇肝熄风汤中玄参配芍药有滋阴清热之效,可治肾阴虚火亢证。

综上所述,认为肝阳上亢,实为肾阴不足所致,治以先补肝肾阴,后清泄肝火。咸味药与苦味药相伍,配以适当甘味药,即可补肝益肾,熄风降火又可调节内分泌系统和加强免疫系统功能,充分发挥“平肝熄风”的治则。

5 “平肝熄风”配伍现代临床应用

5.1 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慢性肾炎尿毒症

慢性肾炎尿毒症是慢性肾功能不全发展到严重阶段时,由于代谢物蓄积,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致内分泌功能失调而引起机体出现的一系列中毒症状。现代医学认为尿毒症是肾功能丧失后,机体内部生化过程紊乱而产生的一系列复杂的综合征。临床表现有浮肿尿少,头晕乏力,呕吐不止,苔薄、白、腻。中医认为属“虚痨、关格”范畴,归肾阴虚症,张仲景在《伤寒论》曰:“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治疗宜温肾阳化水,健脾补肾。镇肝熄风汤配车前子、木通,即可平肝镇逆降,引血下行兼清火柔肝,滋肾补阴,又可增强利水渗湿作用,减轻肾脏压力,临床疗效较为显著。

5.2 钩藤饮加减治疗小儿多动症[11]

小儿多动症现代医学上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临床表现为注意力缺陷、冲动和多动。中医认为小儿精气未充,肝阳易旺,肝风易动,常表现有“肝常有余”的特点。小儿多动症多与肝脏功能失调,肝气受损有关。治疗用钩藤饮加女贞子、墨旱莲、红花、丹参治之。方中钩藤清热平肝为君,僵蚕熄风止痉为臣药,两药合用,清肝熄风止痉,女贞子、旱莲草补益肝肾之阴,滋水涵木为佐,红花、丹参活血化瘀,珍珠母咸寒,平肝潜阳,清肝明目。诸药合用滋肾清肝,平肝熄风,调整肝脏阴阳,达肝气平和、人体阴阳平衡的目的,临床疗效确切。

5.3 羚角钩藤汤治疗血管性头痛[12]

血管性头痛又称血管源性头痛。血管源性头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临床表现为无故头痛并可引起恶心、呕吐、发热、抽搐等症。中医学认为此病属“头风”证,诸阳会于头,最易受风邪侵袭,引发头痛,治宜熄风止痉法。此方中羚羊角为君,辅以桑叶、菊花、钩藤凉肝息风定痉,川贝母、茯神木化痰安神,芍药、甘草、生地黄酸甘化阴以缓肝急,竹茹清泻肝胆之热。如头痛剧烈,重用芍药、甘草以缓急止痛,并加川芎行气开郁,活血止痛,效果显著。

6 结论

中药名词术语是几千年中医药文化资源沉淀下来的精华之一,它系统涵盖了中药的归经、药性、配伍、临床应用等综合内容,是我们在继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中,必须认真总结学习的。其中,中药药对配伍研究在历代本草经典多有七情用法之说,至近代施今墨所著《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填补了自南北朝迄今一千四百多年以来药物配伍专辑的空白,对指导临床起着重要的作用。药对在方剂配伍中的灵活运用,充分体现了中医药辩证论治的思想。近年来,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和探讨中药药对科学内涵,有助于深化揭示药对在方剂配伍中的规律,进而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同时,规范临床中药学标准术语可以促进中药科学性、国际化,为中医药的科学传承打好基础。

[1] 杨式友.平肝熄风药的药理与应用[J].时珍国药研究,1997,(03).

[2] 周硕果.平肝熄风法的应用[J].河南中医,1996,16(4).

[3] 李家邦,喻长远,易振佳,等.平肝熄风法治疗肝阳化风证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12):37.

[4] 陈家旭.试述肝气虚证的临床特征[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3,(16)5:13.

[5] 吴杰,马翠兰.镇肝熄风汤的处方研究[J].陕西中医,2008,(29):1392.

[6] 管民俭.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出血性脑卒中46例[J].陕西中医,2006,(27):822.

[7] 陈勤.苦味药的药性理论探讨[J].中药研究,1986,(10):57.

[8] 袁振仪.苦味药在方剂配伍中的应用[J].中医药学刊,2003,(04):638.

[9] 于培明,田智勇,陈随清.咸味药的药性理论及其配伍探讨[J].2005,(01):48.

[10] 侯家玉.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11] 钱进.复方钩藤饮治疗儿童多动症86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9): 911.

[12] 贾小玲.羚角钩藤汤治疗血管性头痛6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8,(09):1285.

猜你喜欢
诸药平肝阳上亢
针刺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高血压头痛(肝阳上亢证)的治疗效果观察
肝火旺和肝阳上亢,你会区分吗
慢支咳嗽足浴有方
生地黄和大豆黄卷泡茶能退烧
食药粥以降血压
平肝涤痰通络汤联合常规治疗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大枣与甘草的认识异同
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外治方法探讨
天麻钩藤饮加减合复方羊角颗粒治疗肝阳上亢型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温脾平肝、化痰宁风法治疗高血压病62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