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病毒性疱疹疾病的新认识

2011-08-15 00:49牛德兴牛瀚医薛淑芳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1年3期
关键词:疱疹病毒疱疹带状疱疹

牛德兴 牛瀚医 薛淑芳

1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门诊部,郑州 450008

2郑州纺机医院,郑州 450008

在传染病中,由病毒引起的感染占70%~80%,对人类的危害极大。疱疹病毒目(herpesviruses)为一组具有包膜的DNA病毒,病毒体呈球形,外被包膜,衣壳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直经120~300nm,自然界分布极为广泛。人类疱疹病毒已发现8种之多,主要有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及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由于感染这些病毒而发生的疾病都有着共同的特点,且发病涉及多个器官,为了便于研究和治疗理应将其分为一门专门的学科,较为合理。

1 病毒致病与中医的毒邪说

病毒性疱疹疾病多属于中医学“毒邪”的范畴,毒邪致病非常广泛,涉及临床诸多学科。如病毒性疾病(病毒性感冒、病毒性肝炎、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疱疹疾病),涉及到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等。关于毒邪一词的认识从古至今未能统一,尤其是在当代中、西医学相互间不断渗透和结合的过程中,西医学的细菌和病毒致病学说对中医外邪致病理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50年代中医学家秦伯未就提出研究温病学要对西医学的病毒进行研究,现在对病毒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各个学科领域,如“艾滋病从‘毒邪'论治探析”一文中谈就到毒邪学说的内涵与致病以及特点[1]。关于毒邪的认识,历代医家的论述各有千秋。隋唐时期,《诸病源候论◦温病候》中有“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则病气转相染易,乃至灭门,延及外人。”之说,论述了毒邪的危害性。在《千金方》等著作中有“风毒”、“湿毒”、“热毒”、“时气毒”、“蛊毒”、“毒气”、“恶毒”等记载,对毒邪的认识已相当丰富,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病因学的理论。明末温病学家吴又可在《温疫论》中阐述了“疫毒”、“温毒”的致病机制。

2 病毒性疱疹疾病的特点及流行情况

近代医家对毒邪有了新的认识,西医学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均为中医毒邪的一部份,而毒邪的来源更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水源、农产品、大气、食物、药物等。病毒性疱疹疾病是指感染了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或单纯疱疹病毒,病毒侵入神经,暂不发病,在自身免疫力低下时,病毒激活而发病,并产生特有的神经痛、水疱或反复发作的疾病[2]。人是疱疹病毒的唯一宿主。病毒经呼吸道、口腔、生殖器黏膜以及残破皮肤进入体内,潜居于人体健康黏膜、血液、唾液及知觉神经节细胞内。当免疫力低下时,病毒被激活而发病。这两种病毒发病都有水疱,故称之为病毒性疱疹疾病,其特点如下。

2.1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致病

急性带状疱疹:眼、耳、口腔疱疹、疱疹性脑炎、内脏带状疱疹,疼痛持续超过1个月者定义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VZV可由同一种病毒引起两种不同的病症,儿童初次感染引起水痘,而潜伏体内的病毒受到某些刺激后复发引起带状疱疹,多见于成年人和老年人。

2.2 单纯疱疹病毒致病

①口腔疱疹;②生殖器疱疹;③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SV、VZV均可称为中医“毒邪”的一种。HSV属嗜神经DNA病毒,按抗原性的不同分两型。HSV-1主要侵犯颜面(口腔、唇、鼻、眼)、咽、扁桃体等各个部位;HSV-2主要侵犯生殖器部位[3]。HSV是通过直接密切接触和性接触传播,HSV经口腔、呼吸道、生殖器黏膜和破损皮肤等多种途径侵入机体。

病毒性疱疹疾病使患者苦不堪言,如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常被患者形容为“生不如死”。单纯疱疹病毒致病的患者其痛苦更甚,其病反复复发,无药可控制复发。临床介入病毒性疱疹疾病治疗的有皮肤科、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麻醉科、疼痛科等,目前尚无有效疗法和药物[4],与该病的斗争任重而道远。

病毒性疱疹疾病患者遍及全国各个地区,据本院近5年门诊统计,2005年—2010年共接待患者1659例,其中北京44例,上海32例,天津18例,重庆17例,福建31例,广东81例,江西28例,河南419例,广西31例,陕西42例,河北73例,湖南64例,山西56例,安徽36例,湖北45例,山东102例,四川38例,江苏95例,浙江69例,海南10例,辽宁99例,黑龙江52例,吉林44例,内蒙古38例,云南28例,贵州29例,宁夏2例,甘肃12例,新疆22例,青海2例,西藏0例。除西藏因交通等原因未接诊外,其他地区均有患者,其中以中原地区、东北地区、长江以南地区为多,但边远地区求诊患者亦不少。由此可见,病毒性疱疹疾病的发生与气候无关,寒冷和严热地区均有发生。而来自于东北老工业地区和沿海的江浙、山东、两广等外地求诊患者数量较多,可能与当地的环境污染有一定的关系,中原地区也不例外。从本院门诊近几年该病的就诊量来看,病毒性疱疹疾病的发病有增高的趋势,因此开展病毒性疱疹疾病研究的工作迫在眉捷。

病毒性疱疹疾病有着独特的内涵,它是由病毒侵犯感觉神经,在免疫力低下时发病的,所以病毒、神经、免疫力低下,三者构成了这一矛盾。中医认为是湿热毒邪和络脉闭阻以及正气的强弱的矛盾[5]。这一矛盾的解决,目前还沒有有效的方案,还需深入的研究,尤其在治疗上必须要有新的开拓,才能为患者解决病痛。

3 病毒性疱疹疾病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病毒性疱疹疾病不是单一的一类疾病,它包含多种疾病,而且发病范围相当广泛,牵扯多个器官,遍及各个地区,影响面很宽。门诊近几年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例统计中,共1659例,其中男860例,女799例,不同性别患者发病情况差异不大,而眼带状疱疹有107例,耳带状疱疹75例,头面部带状疱疹51例,三者共计233例,占13.3%;侵犯脑膜的5例,侵犯运动神经2例。最小年龄者21岁,最大年龄者96岁,病程最长者23年。60~80岁发病率最高,达60.7%。该病还有各种合并症,如口眼歪斜、眩晕耳鸣、肌肉萎缩、失眠、胃炎、肢体肿胀等,非某一学科能单独解决的,当前临床介入病毒性疱疹疾病治疗的有皮肤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麻醉科、疼痛科等。这种局面很不利于患者的就医和治疗,应当将病毒性疱疹疾病单独成立专科治疗。

病毒性疱疹疾病都是病毒为害。一是,VZV;二是,HSV,它们之间有共性也有各自特性。VZV与HSV同属疱疹病毒科,人类是两病毒的宿主,人体的各部位均可发病,其感染主要通过接触传播,经过破损的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均入侵神经系统。VZV入侵脊神经后根的神经节内长期潜伏存在,呈休眠状态;HSV-1可潜伏在三叉神经的感觉神经节中及颈上神经、迷走神经等自主神经节中;HSV-2多潜伏在骶神经节中。两者都是在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发病,其发病均有疱疹和疼痛,只是轻重不同。单纯疱疹病毒以口腔和生殖器及眼部位为常见[6],多有烧灼感和刺痛或痒痛,反复复发。VZV发病以胸胁部位常见,其疼痛包含烧灼痛、针刺痛、撕裂痛、闪电痛、摩擦痛等。治疗上,抗VZV的药物对HSV同样有效。如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的“疱疹康”的毒性实验就是将HSV接种在豚鼠皮肤上作的实验(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病毒室),说明两种病毒可用同一种药物治疗。此外,修复神经系统损伤及增强自身免疫力在两者的治疗中均同样重要。

4 展望

病毒性疱疹疾病是具有独立性的一门新兴的学科,这一学科的兴起,可引起医学专家和学者对本病的重视和研究。病毒性疱疹疾病过去由于发病率不高,常被认为是一种单纯的皮肤病,未能引起医药界的足够认识和重视,专题研究本病的机构不多,而从事该专业研究的人员更是凤毛麟角。病毒性疱疹疾病这一学科的兴起,便于该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合作,以促进这门学科的发展,同时也促进本病的基础理论研究,使病毒性疱疹疾病学科得到深入发展,促进医学进步,造福患者。

[1] 张卓然,倪语星,尚红.病毒性疾病诊断与治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32-138.

[2] 王国林,王子千.中枢与周围神经痛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316-335.

[3] 李顺保,王自立.病毒性疾病中医诊疗全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3-9,592-596.

[4] 杨晋翔,赵进喜.疼痛性疾病中医现代治疗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940-943.

[5] 马振亚.中药抗病毒抗菌作用研究[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1-3.

[6] 刘学伟,郭会军,刘琦,等.艾滋病从“毒邪”论治探析[J].中医杂志,2006,47(11):803-805.

猜你喜欢
疱疹病毒疱疹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疫苗该不该打?
儿童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荔枝草提取物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研究
老年带状疱疹药物治疗的对比观察
痰热清治疗小儿疱疹性峡炎的疗效分析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治疗措施的临床证据评价
清咽散外敷涌泉穴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治疗的应用价值
解旋酶-引物酶复合物抑制剂pritelivir治疗单纯疱疹病毒2型感染
野鸡冠花子液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70例
一部治疗带状疱疹的创新之作——读《带状疱疹治疗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