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意义·内化再论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建

2011-08-15 00:44魏晓芬
关键词:价值体系价值观核心

魏晓芬

(集美大学理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价值·意义·内化再论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建

魏晓芬

(集美大学理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定的社会系统得以运转、一定的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冲力。在当前多元价值观并存的情况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核心原则及作用等进行论述,提出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社会成员自觉追求的路径:即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发扬优秀道德伦理思想,激发群众进行自我教育及典型示范教育等。

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选择最终是社会生产方式的选择。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激励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全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在当前价值观多元并存的社会中形成价值共识,树立让大多数社会成员“公认”的核心价值观,提供一个让民众都能接受和遵从的思想道德基础平台,是维护社会形态和思想文化统一性的基本前提。因而,探讨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引领人民生活、行为方向和判断是非的标准,内化为社会成员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1 马克思关于价值观的精辟论断

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性存在。此命题意味着人只有在社会生活中才能实现作为人的本来价值。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学习并掌握基本的行为方式,通过经验总结和社会认同而逐步形成价值准则。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1],是人们所利用的并表现了对人的需要的关系的物的属性,是表示物的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等等的属性。[2]”由此,价值观的形成有两个主客观条件:需要和自我意识。主体需要的不同决定价值观的不同。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问题的思考,如“我在做什么”、“我能做什么”和“我应该做什么”等。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的本质是客体的性质、属性对人的需要的满足关系,价值观就是人们对这种关系总的根本看法。我国学术界认为,价值观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主、客体关系价值判断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有的较稳定的观点和态度的总和。价值观念是构成价值体系的基本要素,是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方式所形成和制约的、主导自身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基本准则[3]。对价值观的理解可从三个层面加以解释,即内容上它由主体的观点、信念、理想等构成;特征上它反映了主体的根本地位、需要、利益及主体实现自己利益的能力、活动方式等方面的主观特征,是以“信什么、要什么、坚持追求和实现什么”的方式存在的人的精神目标系统;作用上它是指引人们决策和采取行动的核心要素。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和活动无不是在一定的思想意识支配下进行的。人又是在现实生活中认识和理解价值的。客观现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实体存在,这一实体存在就必须有其存在的目的、理由和意义,这是价值存在的基础。根据自身构成的认识体系又决定了自己应形成怎样的价值观。一个人如果价值观出现偏差,其思想和行为必然出现偏差,其人格也就发生了根本转变,不再是先前的人。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一崇高社会理想的价值观,体现了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是求真务实、按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办事的价值观,是注重社会公平正义、为社会大多数成员谋利益的价值观。马克思认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价值取向和最高发展目标。马克思主义者把发展个性视为历史的崇高目标和人类的终极价值,与个人主义不同。马克思反复强调,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这样,就把个性解放和社会解放、个性化和社会化、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统一起来,明确地拒斥盲目追求个人利益的观念。

2 核心价值体系重建的意义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由于历史发展的必然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了一系列调整变化。这一社会转型不只是一个单纯的经济过程,同时还是一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随着每一次社会制度的巨大历史变革,人们的观点和观念也会发生变革。[4]”社会的进步并不仅仅体现在科学技术、生产、商业和贸易等层面,也体现在价值观的变革,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讲,价值观的变革是社会变迁的先导。

2.1 社会生活多样化引发多元价值观之生成

价值观是现代社会变革的一种反映和现象。马克斯·舍勒认为:心态(体验结构)的现代转型比历史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转型更为根本[5]。例如,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道德和价值利益的冲突异常激烈,“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6]”过去,我国社会普遍存在着重义轻利、重农轻商的现象。改革开放30年,社会成员在价值定位上呈现多样、多元、多维和多变的特点,如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价值取向,也有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倾向;有利他忘我的集体主义奉献精神,也有斤斤计较个人利益的思想;有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所谓合理利己主义,也有主张人的本性就是自私的观念;有努力奋斗、献身社会的精神境界,也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人生追求。个人极易把满足个人理想和价值放在较高的位置,而不重视社会整体利益的实现。价值评价上以自我为中心,价值选择趋向实用性,价值观上矛盾重重,价值本位上持义利并重。商品交换中的平等观、自主观、契约观和诚信原则也日益成为全社会和文化的共识。

同时,社会生活的多样化也催生某些落后腐化的思想行为和丑陋现象。如社会伦理法则的部分缺失、道德滑坡,没有权威、没有经典、没有指引。传统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受到削弱,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主人翁意识受到贬损。再如网络媒体曝光的各种事件,如地铁坍塌、上海倒楼、斑马线上的伤害案、矿难、校园惨案等一系列安全事故频发背后,是受急功近利思想及情绪化浮躁心理的驱动造成的。教授抄袭、暴力袭警、官商勾结等现象,实质就是追求个人经济利益最大化集中表现。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源是人的价值标准和道德底线一再降低,对民意的漠视和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否定。再如虽然经济效益和事业成就追求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三教九流的等级职业观念,但是浓厚的官本位意识仍根深蒂固。大学生艳羡吃皇粮的公务员,不愿到偏远的地区就业,不愿从底层干起,更不愿艰苦创业,从事基础科研工作。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委课题 “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研究”,毕业生创业比例仅有1.94%[7]。当每个人都追求个人价值实现,那么公共的利益必然受到贬损,人们活得越来越自私、无耻、堕落,高官厚禄成为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社会认同个人成功与否以职位高低论。这些畸形价值理念无疑会严重拖累社会的进步和国家发展。

2.2 坚持一元化思想指导的必要性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体系。这一体系受一定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由特定社会所推崇的思想理论、理想信念、道德准则、精神风尚等因素构成的。它主导和制约着人们实现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价值体系发展的外在形式是多元化与一元化。无论是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都存在着多元与一元之间的矛盾。当价值体系处于多元状态时,渴求着内涵与形式上的统一;当它完成这种一元状态时,渴求着打破局限 。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多元的价值观,其中应当有一种居于主流的价值观,即核心价值观,它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统领和主导人的精神力量。

马克斯·韦伯关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基本思想使我们认识到,解决价值冲突和矛盾的重要途径就是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的价值体系,确立科学合理的主导价值观。马克斯·韦伯发现了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从而把握资本主义精神中最深刻、最稳定的因素,即“以劳动为自身目的和视劳动为天职的观念”。这种劳动价值观“乃是资产阶级文化的社会伦理中最具代表性的东西,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资产阶级文化的根本基础。[8]”没有一个权威的价值主导系统,社会便没有了基本规范,就会处在无序状态。托克维尔在考察美国的民主时发现了关于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的核心价值理念,即平等观念。他肯定核心价值观念的重要地位“,任何时代都有一个占有支配地位的制约其他事实的独特事实。那个时代的基本思潮,或由此引起并将人人的情感和思想汇集起来的主要激情,几乎都是由这个事实造成的。[9]”可见,资本主义社会在短短几百多年的时间里之所以创造出如此辉煌的成就,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就主张无产阶级应该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但是由于当时还不存在现实的社会主义,他们只能在批判资本主义过程中,预见性地提出未来社会的基本价值、最高价值和价值体系,即关于自由人的联合体。共产主义的社会形态即“自由人的联合体”,尊重个人全面发展,倡导充分展示自由个性,运用社会生产能力共同创造社会财富。价值观作为社会实践的产物,它的发展与更新必然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国在进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以来,就着手开始更新和重建传统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当前历史条件下,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要而提出来的,是立足于中国传统,着眼于解决中国问题的中国精神。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最根本观点,是基于主体观念的层面,在社会主义基本价值中居统治地位、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代表着全人类共同理想和追求的价值,是社会主义的核心和灵魂所在,在价值追求内涵上超过以往任何社会形态,代表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和未来。

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和谐社会中的引领作用

在倡导市场、竞争、效率的新经济时代,社会成员框入了“一种自我封闭状态” 过分受到物质化的奴役,人生的终极目标便异化为追逐高品质快感和个人享受的人生体验。这种社会心理及价值伦理上的局限和偏失,使价值观平衡的大厦将倾,不可避免地诱发了人的高层次的饥饿 “精神之贫困”。2005年《,中国新闻周刊》和中新网共同对8 548人进行了“中国人的精神重构”的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当面对“你是否赞成我们生活在一个重视物质多于精神的时代”问题时,选择“是”的人数要明显高于选择“否”的人数,领先13个百分点[10]。根据零点调查公司2008年的全国性调查结果,有77%的城乡民众报告说自己“什么都不信”[11]。上面两组数据都真实表明,近20年精神家园的价值正逐渐被世俗化的力量所取代。我国当前存在多样化的价值观念,存在着价值观的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简单对立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灵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要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把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有机结合起来,把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与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把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标准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其作为社会主义价值认同系统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其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加强对中华民族和文化的认同。在全球化竞争时代,各国综合实力较量中,民族优劣与否起着决定性的因素。征服一个民族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利用文化价值观,改变该民族的特性,从而也改变该民族的理想信念、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使其成为某种文化价值观的附庸[1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民族的形式存在,按照民族习惯、思维模式、判断标准加以调整、修改、融解而形成的。它包括富强、民主、法治、文明、和谐、公平、正义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包括崇尚科学的价值观,为全社会提供了共同的价值理想和道德规范,是消除物役、消除人役,实现人的彻底解放、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把全社会成员凝聚在社会主义旗帜下的精神纽带。

其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原则。在马克思的价值理论中,人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占有更重要的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基础,关注社会成员的现实需求。马克思曾指出:“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了事物的根本。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突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突出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也突出了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终极关怀,从而彻底抓住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

其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助于理顺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从而解决人与环境间出现的问题。人类如何对待身边的自然界,实质上已经演变为人类如何处理自己的问题,这涉及到人类的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可持续与不可持续发展之间的问题。由此,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提倡树立科学的生态意识,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关系。

其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反映道德准则体系重建的历史需要。伦理道德准则是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为了处理和解决人类社会种种关系和矛盾,需要人们拥有较高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品质修养、人格锤炼,使人们能够明是非、辨真假、分善恶、知美丑和晓荣辱。胡锦涛同志倡导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和谐社会发展确立了鲜明、正确的道德原则,贬斥了不良的思想行为。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社会成员自觉追求的路径

核心价值观树立和引导的方式是通过公开和隐蔽、有形和无形的教育,把已有的价值观念传输给下一代,并使之内化为个人的精神内核,成为道德评判的标准和理性行为的准则。当然,人不是被动地接受已有的桔值观,而是会在接受的同时根据经验和理解加以选择和增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转化为社会成员的自觉追求,即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内化为人民的精神需求。我们必须把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理念化为我们的具体制度、政策和行动,切实使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实际出发。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极力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坚决摒弃把财富最为终极尺度,把人训练成“经济动物”的非人化取向。我们需要发起人人内心精神的自省,改变民族的劣根性,重整民族精神,树立科学理性的价值观。

3.1 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通过社会舆论来引导社会成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就需要一批确实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有所研究、真正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并且比较善于进行思想教化的马克思主义者来主持和把握着媒体的方向。空洞的说教和艰涩的理论对人民群众进行价值导向是无用的,必须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理想,渗透到生动的、具体的、丰富的、客观的社会生活的阐述中,以事实说服人,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并辅之以理论的逻辑力量,动员人民群众来参与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讨论中,逐步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引导人民群众的思想。

3.2 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先导,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和气节

爱国主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一个国家民族意识和民族觉悟的集中反映。利用“五四”青年节、“十·一”等传统节日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纪念日,用升国旗、唱国歌、唱红歌等活动形式,强化爱国意识和民族认同;播放红色影片,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提倡塑造创造性的民族人格,加强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和亲和力,进行潜移默化的价值引导,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3.3 要提炼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扬优秀道德伦理思想

尽管“见死不救”、“趁乱哄抢”之类的报道屡见报端,但维系着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的那些健康的世俗伦理,在中国人大部分的日常生活中仍旧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连续多年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引发网民自发讨论等现象来看,真正“感动中国”的,仍然是那些在汶川地震中、在旱灾、雪灾中为亲人、为邻居、为集体奉献爱心、牺牲生命的人们。我们党在价值观领域发挥统领作用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创造条件使人民群众觉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不仅是好东西,而且是经过自己自由思考、自觉主张、自主实践的东西。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其在实践中实现现代价值的转化。这种转化是一种价值再创造,即从中提炼出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需要的价值取向,再通过实践把这种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

3.4 要内化为人民群众的自我教育,形成自觉奉行的价值准则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教育开始于自我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应当通过自我教育,让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让社会功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让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让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等都内化为社会成员的行为要求和自觉意识,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理论形态向心理形态转化。只有内化到自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成为全社会公认并践性的标准,从而唤起内在的精神力量,有效而持久地支配自身的思想和行为。这就要加大宣教,旗帜鲜明地宣传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赞扬什么,鄙视什么,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和道德压力,持久地开展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让每个人通过精神文化修养,找到心灵的归属。只有发挥自身生命能力自觉的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会进入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的议事日程,并成为社会进步的根本精神动力。

3.5 要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学习和宣传力度,全面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运用榜样的力量,用先进的事迹和崇高精神,有效地动员和引导广大人民。运用学校教育、媒介、先进典范等各种力量,在全社会提倡和褒扬荣辱观,即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等优良道德风尚,批判和否定危害祖国、背离人民、愚昧无知、好逸恶劳、损人利已、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淫逸等不良思想和行为。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406.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3]李从军.价值体系的历史选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240.

[5]马克斯·舍勒.资本主义的未来[M].北京:三联书店,1997:6-7.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53.

[7]周凯.创业教育仍属业余教育[N].中国青年报,2009-08(10).

[8]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北京:三联书店,1987:38.

[9]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621.

[10]“中国人精神重构”调查数据[N].北京日报,2005-06-11(6).

[11]袁岳.世俗的力量[N].新京报,2008-07-07(6).

[12]姜键.当代中国基本政治遵循与主导价值取向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0.

Value,Meaning,Internalization Further Discuss 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Kernel System

WEI Xiaofen
(College of Science,Jimei University,Xiamen361021,China)

The kernel value is the basic spiritual momentum to make a certain social system operate,and maintain a certain social order.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ultiple values coexisting,the paper analyzes the content of socialist kernel value system,the core principles and functions,puts forward the path where the socialist kernel value system internalizes social members conscientious pursuit:i.e.advance Marxist popularization,carry out the patriotic education,develop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education,and promote people’s self education and typical demonstration education.

values;socialist kernel value system;internalization

D648

A

10.3969/j.issn.1673-1646.2011.01.001

1673-1646(2011)01-0001-05

2010-06-19

魏晓芬(1977-),女,讲师,从事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