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慧英 江 炎
防火堤也称防油堤,是为容纳泄漏或溢出的危险流体,以利于灭火救援、避免其灾害扩大蔓延而专门建造的防护设施。根据有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防火堤应设置在易燃可燃液体的地上、半地下储罐或储罐组的四周以及装卸液态化工品码头的河岸、海岸处。防火堤均系非燃烧材料建造并能承受液体满堤时的静压力,防火堤的建造要密实完整。实践证明,防火堤经过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淋和冷冻等机械作用,其构成材料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风化变质,耐压强度相应降低。由于生产及建设施工等方面的需要,必要的电缆、排水管等管线直接从防火堤穿过,有的甚至在防火堤上破有豁口而直接影响防火堤的完整有效性。蚂蚁之穴,溃堤千里,如果平时忽视了防火堤存在的这类隐患,遇到储油罐或输油管道真正发生溢流,特别是火灾爆炸灾害时,将会造成抢险救灾的极大被动,从而大大增加相关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因此,平时要高度重视防火堤的维修保养,一是要定期对防火堤的强度进行检测和必要的加固,使其耐压强度始终满足有关规范及实际防火安全要求。二是要加强防火堤的日常安全巡查,以及时发现隐患和落实整改措施。三是对建筑施工中有关管线等穿越的防火堤处必须及时用非燃烧材料封闭,确保防火堤时刻处于完好有效状态。
消防观念是人们对消防工作性质、任务、规律、特点等综合观察、判断之后在头脑中形成的观点和概念。人们的消防观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具有可变性,随着人们对消防事物认识程度的变化而变化,而且支配着人们的消防行为。观念的落后是根本的落后。消防安全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生产经营单位获取可持续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一个地区、一个经营单位的主要领导消防安全观念如果错位,就不可能高度重视消防安全工作,就不可能给予消防工作必要的投入,就有可能导致火灾隐患增多、火灾事故频发、甚至重特大火灾事故高发,从而直接影响经济建设的顺利实施,直接影响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当前,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能否继续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火灾相对稳定,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必须牢固树立这一正确的消防观念。经济的快速发展必将对消防安全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经济越发展、越要高度重视和加强消防安全工作,人们的消防安全意识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对消防安全的投入不能有丝毫的削弱。与此同时,经济的快速发展也给我国消防事业全面大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各级领导、各社会单位随着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建设的健康推进,对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必将越来越高,人民群众与火灾斗争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必将越来越强,全社会抵御火灾的能力以及职能部门预防火灾和灭火救援的手段也将得到不断加强,经济发展、火灾稳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阴燃是物质无可见光的缓慢燃烧现象。通常有产生烟和温度升高的迹象。这种燃烧看不见火苗,可持续数天,甚至数十天,不易被发现,当发现时,灭火难度相当大。棉花是一种管状纤维,管腔内和棉纤维之间有很大空隙,即使棉包打得很紧,由于棉花自身具有相当大的孔隙度,所以棉包内部仍然存在着孔隙。如果棉花遇有外部火星侵入,在供氧不足情况下,孔隙中的空气能够维持棉花缓慢燃烧所需的氧气。在陆地仓库转运棉花和在船舶货舱装卸棉花作业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各种火源、电源,严防各种火星侵入、溅入棉包上,发现有异常的布焦味和微弱烟缕,千万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不怕麻烦,彻底清查,迅速找出着火点并彻底排除隐患,防止着火棉花在船舱或仓库内长时间阴燃而造成更大损失。在扑救棉花阴燃火灾时尤要高度重视,科学施策。棉花在仓库和船舱内长时间阴燃,因供氧不足,棉花得不到完全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剧毒气体,现场施救人员稍有不慎就会引起重度中毒,因此在火情侦察和灭火战斗展开过程中要认真落实人员的有效防中毒措施。当阴燃的棉花突然遇到空气对流时,不但能使阴燃的棉花很快地变成完全燃烧而造成火势的迅速蔓延扩大,而且能够引起一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物爆燃,使得现场人员猝不及防,引起多方面的伤害。因此,在采取开舱或开库灭火时,要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采取全面控制和各个击破的灭火战术,由外到内、由表即里,循序渐进,直至彻底消灭余火,特别要防止其长时间阴燃或死灰复燃。
易燃易爆气体、蒸气、粉尘极易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当遇有点火源时就会发生爆燃或爆炸,引起火灾及机械性破坏等多种灾害。常见的爆炸性气体、蒸气、粉尘混合物的最小点火能量都很低,如汽油的最小点火能量只有 0.2 mJ,硫磺粉只有 15 mJ,铝粉仅10mJ,这样低的点火能量在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和工作中极易产生,如人体静放电、穿着的带钉鞋底与水泥地面的摩擦、输油软管外层金属保护材料和接头与地面的摩擦、使用的黑色金属工具与地面的撞击等机械作用都能产生远远高于最小点火能量而引发灾害。因此,对加油站、油罐区、油码头囤船、油船的货油舱甲板以及从事硫磺、铝粉、木粉、粉状沥青等易散发可燃气体、蒸气、粉尘装卸作用场所的地面,应采用不发火材料建造的地面。
消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这是做好消防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人民群众是火的受益者,也是火灾的受害者。消防管理的客体是人民群众,其主体也是人民群众。只有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进行社会化消防管理,预防火灾和扑灭火灾才有坚实的基础。为此,要做到:坚信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尊重群众的创造精神,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认真采纳群众的合理建议。要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和武装群众,使之不断增强消防意识,提高抗御火灾的能力。教育和组织群众开展消防安全自治活动,实现自我控制、互相监督、自觉遵守消防安全法规和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建立广泛的群众性志愿消防组织,积极参加防火和灭火工作。发动群众,群策群力,整改火灾隐患,改善消防条件,促进防火安全。要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急群众所急、排群众所忧、解群众所难,努力为群众创造一个安居乐业的良好消防安全环境。
1978年3月25日, “金城江”轮停泊天津港卸货时,因两种危险品相混摩擦而发生火灾。该轮共装载13 110 t货物,内有化学危险品3600余吨。其中装在第三货舱二层柜上层的桶装铬酸酐500余吨,装在第三货舱下层柜底舱的麻袋装精萘500余吨。在开舱作业过程中,装在上层撒漏的铬酸酐从舱盖板撒落至下层底舱的袋装精萘上,未能引起重视,及时采取清除和防火隔离措施,当起吊精萘过程中因拖钩移动摩擦导致精萘燃烧并迅速蔓延全舱酿成巨灾。铬酸酐系二级无机氧化剂,遇有机物易发生燃烧爆炸。而精萘为有机物,其极易挥发,遇到氧化剂就有着火危险。精萘与铬酸酐一经混合,遇高温、摩擦、撞击等外力作用,就会燃烧甚至爆炸。储存和装卸危险化学品货物一定要尊重科学,要全面了解它们的理化特性及其相关的火灾爆炸危险性,严格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控制货物撒漏,严格防火安全隔离措施,严禁可能产生高温或火花的撞击、摩擦、电打火等野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