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浙江素有党管武装、爱国拥军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浙江省各级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策指示,不断探索创新发展党管武装工作。前不久,中央军委领导对浙江省党管武装工作基本经验作出重要批示。日前,本刊记者就新形势下党管武装工作的创新发展,采访了浙江省军区政治委员林恺俊少将。
记者:近年来,浙江省各级党委政府精心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党管武装工作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实现了党管武装工作与所处主要战略方向地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平相适应、与改革发展时代要求相适应。在此,请您谈谈浙江省党管武装工作的创新发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林恺俊: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一是体现在巩固政权、强省兴武的传承发展上。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坚持党管武装原则不动摇,不断推进党管武装的传承发展。传承境界,始终保持党管武装政治责任感。历任省委领导都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清党管武装的极端重要性,坚持把党管武装作为一种执政理念,作为巩固执政地位的基础工程,作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全局战略,作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重要保证,摆上位置紧抓不放。传承思路,始终保持党管武装连续性。各级坚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武装工作,在传承思路、巩固深化中创造新的特色。这些年来,尽管省委班子成员有变动,但省委管武装工作的思路始终在延续、在发展。比如,民营企业武装工作由点上探索向面上普及,涉军维权工作由处理一般涉法问题向维护国防利益拓展,老干部医疗社会化保障由老红军向离退休干部延伸,支持部队基础设施建设由海岛部队向指挥机关和内陆军分区覆盖,典型宣扬由注重传统英模宣传向挖掘培养时代典型递进,服务支持军事斗争准备由保障重大演训活动向军民融合、全面准备发展。传承机制,始终保持党管武装常态化。坚持把党管武装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纳入财政预算、纳入全民教育培训体系、纳入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始终做到党委会有议题、政府工作报告有要求、人大和政协有专题议案。建立完善第一书记述职讲评、党委议军会、国动委和武委会例会、部队人大代表对武装工作巡视调研、党政领导过军事日和现场办公等制度,形成了党管武装常态化运行机制。
二是体现在心系国防、情系武装的浓厚氛围上。各地把全民国防教育作为党管武装的基础工程,积极推进国防教育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营造全社会爱军强武的浓厚氛围。全省建成141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76个省级以上国防教育基地和580余所少年军校,舟山鸦片战争纪念馆、长兴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东阳横店红色旅游城等一批国防教育基地功能完备、活动经常。在全国首家开通省级国防教育网站,首次组织对全省党政领导干部网上国防知识考核。广大人民群众自发拥军、真情爱兵,社会青年踊跃参军、奉献军营,许多民营企业家富而思源、产业报国,全民国防观念成为兴武强军、富民强省的“软实力”。
三是体现在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融合式发展上。各级认真贯彻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思想,积极探索、大胆实践,走开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平战结合,在重要产业、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建设中充分兼顾国防需求,在全国率先开展新造民船贯彻军事需求项目的试验论证;率先组织民营企业与军工集团开展科技对接活动,全省有85家民营企业进入军品生产领域;建成5个国家级、21个省级国防动员中心和26个物资储运基地。
四是体现在服务龙头、保障打赢的支前准备上。各级坚持把党管武装重点向支持军事斗争准备的龙头聚焦,全省各地投入大量经费和物资,用于战备公路、滚装码头、人防工程、民兵训练基地等军事设施建设。坚持部队练“打赢”、地方练支前,每次部队重大演训活动,驻地都全力提供场地、住房和物资等保障。驻浙部队赴亚丁湾护航、俄罗斯军演、国庆阅兵,省市领导亲自送行并协调解决困难,给部队官兵以极大鼓舞。在全省各级的大力支持下,驻浙部队和后备力量军事斗争准备强力推进,实战化、信息化、常态化水平不断提升。
五是体现在适应市场、拓展领域的创新实践上。各地积极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新要求,创造了许多彰显时代特点、极具浙江特色的新经验新路子。创新民兵预备役部队编组模式。针对新经济社会组织大量涌现,在全国率先建立民营企业武装组织,实现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第三次思想“飞跃”;楼宇民兵和区域性跨行业、跨企业建立民兵组织的经验,被总部、军区推广。创新民兵预备役训练方法。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民兵预备役部队训练难落实的问题,着眼基地化、专业化、模拟化、网络化的需要,大胆改革实践,探索形成了“六训法”和跨区联训等经验。创新规范后备力量基层建设。针对新形势下基层武装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摸索规范乡镇街道武装部、民营企业武装组织、预备役营连、民兵营连四种类型单位基层建设标准,以开展“四个基本”达标活动牵引武装工作落实,其经验做法在全国全军推广。
六是体现在拥军优属、关爱官兵的权益维护上。全省各级始终把维护军人荣誉地位、支持部队建设作为分内职责,逐步完善形成军人维权保障、生活服务、就业安置、退役培训、重点优抚对象生活保障“五大体系”。在全国率先创立涉军维权工作机制,这一做法被中央和军委领导称为“浙江经验”在全国推广;率先把复退军人优待纳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率先将部队管理保障的老红军医疗纳入地方医保体系。各地纷纷出台拥军优抚政策,以实实在在举措暖军心、固国防。普遍推开退役士兵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去年选送200名退役士兵免费上大学,这些举措深受部队官兵欢迎。
七是体现在用兵强兵、助推发展的参建作为上。坚持把民兵预备役部队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实现了用兵、练兵、强兵的有机结合。省军区系统广泛开展以“知识富民、育才助民、扶贫帮民、和谐安民”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掀起新一轮参建热潮。在应对金融危机、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各级广泛发动民兵预备役骨干投身科技革新攻关,为企业共克时艰出力献策。在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平安建设中,积极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当好党的政策的宣传员、化解矛盾的调解员、社会秩序的维护员、和谐稳定的信息员。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民兵预备役应急队伍出色完成了抗击台风袭击、雨雪冰冻灾害和配合世博安保等任务。
八是体现在依法推进、有序运转的长效机制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党管武装法规建设,先后出台《贯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战略思想的实施意见》、《浙江省民用运力国防动员试行办法》、《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管武装工作的意见》等数十部法规文件,各地也细化完善措施办法,形成了上下结合、衔接配套的武装工作法规政策体系。坚持依法考核督导,把武装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目标考核范围,作为“双拥模范城”和“平安县市”考评的重要内容,推动了武装工作有效落实。
记者:从您以上所谈我们认识到,浙江省党管武装工作始终保持传承发展的良好态势,得益于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对新形势下党管武装工作的前瞻性思考,得益于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规律性把握,得益于对新情况新问题探索解决的创造性实践,得益于着眼长远长效、寻求管用之策的规范性推动。浙江省党管武装工作创新发展的经验弥足珍贵,从这些经验中我们能够得到哪些启示呢?
林恺俊:我感到有三条启示特别重要。一是必须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党管武装工作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增强抓好武装工作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意识。党管武装工作事关党的执政地位巩固,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事关军事斗争准备常态化推进,事关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新形势下地位作用更加凸显。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党管武装工作的新内涵新要求,以敏锐的政治眼光、强烈的忧患意识、宽广的全局视野,认真履职尽责,实现党管武装工作的整体提升。二是必须深入贯彻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思想,不断赋予党管武装工作深厚强劲的发展动力。实践证明,军民融合式发展是新形势下武装工作的根本着力点,军民融合程度越深,武装工作就越有基础、越有发展、越显生机。我们要在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进一步拓展融合范围,完善融合机制,努力实现强国与兴武的有机统一。三是必须进一步加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努力为武装工作开展提供法规支撑。党管武装工作政治要求高、政策性强、涵盖面广,只有依法管武装,才能管根本、管长远。这方面,我省各级作了许多探索实践,但对照依法治国、依法治军的要求,还需要进一步从法规政策层面加以规范、推动。这三条启示,是不断探索实践的经验总结,是尊重首创精神的智慧结晶,是推动今后发展的宝贵财富,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我们要继续传承发扬,与时俱进地推进党管武装工作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