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济南军区司令部动员部 夏继宏
加强和改进民兵预备役部队组织建设,应重点在三个方面着力:一是要调整规模结构。着眼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由参战支前向平时应急、战时应战转变,由保障陆军作战为主向保障诸军兵种联合作战转变,压缩规模、调整结构、提高质量。预备役部队要减少步兵、炮兵等直接作战型部队,增加通信、医疗、运输、修理等支援保障型部队;减少陆军部队,增加军兵种部队;减少单一型应战部队,增加应战应急一体型部队。基干民兵要减少陆军分队,增加海军、空军、二炮分队;减少步兵、高炮等直接参战型分队,增加技术型、支援保障型分队;减少普通专业技术分队,增加应急处突、抢险救灾分队。二是要调整编组布局。预备役部队应突出在国家、战区重点作战方向上编组,以适应战时快速动员转服现役参战的需要。沿边沿海省份突出抓好侦察警戒、巡逻执勤等边海防民兵队伍编组,内陆省份突出抓好交通保障队伍、应急维稳队伍和担负要地防空任务的民兵防空部(分)队编组,以适应支前作战、重要目标防空和应急维稳的需要。沿大江大河和森林面积大的地区建立民兵抗洪抢险、防火救灾等救援队伍,以适应就地就近遂行应急救援任务的需要。三是要改进编组模式。贯彻军民融合式发展思想,积极推进成建制成系统编组。按照成建制配备、成系统配套的要求,将人员、设备同时编入民兵预备役队伍,实现人装结合一体化建设,是提高快速动员和整体遂行任务能力的有效手段。应坚持任务牵引、建用一致、人装结合、注重质量的原则,着眼未来可能发生的军事危机,适应保障军兵种联合作战需要,尽可能在行业系统、企事业单位成建制成系统编组民兵预备役部队。为确保成建制成系统编组有效落实,要建立需求论证机制,对编组什么、编组多少、在哪里编组、担负什么保障任务等深入进行研究,解决部队“要什么”的问题;建立动员潜力调查机制,摸清地方行业系统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和人力、物力、技术等资源潜力状况,解决知道“有什么”的问题;建立协调沟通机制,确定牵头部门和承办单位,明确责任分工,解决“谁来干”的问题;建立计划机制,健全完善编组计划方案,对编组的指导原则、任务区分、阶段划分、指挥协同和相关保障等问题作出明确,解决“怎么干”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