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P23 摄影测量与遥感学

2011-08-15 00:54:44
导航定位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方法

CH20111443 3D井地磁测联合反演技术及其在危机矿山找矿中的应用=3D Joint Inversion of Surface and Borehole Magnetic Data and Its Application to Crisis Mines Exploration/冯杰,刘天佑,杨宇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35(12).-1436~1439

介绍了3D井地磁测联合反演技术及其必要性,并将其应用于大冶铁矿某矿区,获得了较好的效果。该方法适用于我国的各个矿区,充分利用了井中及地面磁测资料的优势、先验信息及解释人员的经验,克服了单一资料反演的缺陷,能够准确地判断地下地质(矿)体的空间形态、位置。图4参14

♣井中磁测 地面磁测 联合反演 可视化

CH20111444 利用AdaBoost算法进行高分辨率影像的面向对象分类=Object-oriented Classification of High Spatial-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ry Based on AdaBoost/龚健雅,姚璜,沈欣(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35(12).-1440~1443,1448

利用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处理技术,通过影像分割构建影像对象,选取若干分割后的影像对象作为训练样本。利用提取出的训练样本并利用多种特征(光谱、纹理、空间),使用AdaBoost算法对影像对象进行分类。Quick-Bird影像分类实验证明了此方法的有效性。图3表5参8

♣高分辨率 影像分类 面向对象

CH20111445 利用ReliefFO和海明遗传算法的面向对象分类特征选择算法=Object-oriented Feature Selection Algorithms with ReliefFO and H aiming Genetic Algorithm/张颖娜,张超,赵冬玲,杨建宇(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35(12).-1444~1448

对ReliefF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了基于对象的特征评价算法——ReliefFO算法。利用分类决策面能够在类间移动的最大距离,对特征子集进行评价;并采用海明遗传算法,利用近亲交叉回避策略对特征子集进行选择、交叉、变异等遗传操作,以搜索最优特征子集。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够有效优化面向对象分类的特征空间,提高分类精度。图2表2参11

♣面向对象分类 特征选择 Relief算法

CH20111446 利用P-EDMP与光谱进行高光谱遥感影像分类=Classifying Hyperspectral Image Based on P-EDMP and Spectrum/李祖传,马建文,张睿,李利伟(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35(12).-1449~1452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扩展形态剖面导数(P-EDMP)以及一种融合P-EDMP与光谱的分类方法。采用AVIRIS高光谱遥感数据,与融合光谱和扩展形态剖面(EMP)的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描述高光谱遥感影像的形态特征上,P-EDMP与EDMP相当,但是P-EDMP的时间复杂度要小;在分类精度上,所提方法要优于融合光谱与EMP的方法。图1表3参8

♣遥感影像 影像分类

CH20111447 影像分类信息支持的LiDAR点云数据滤波方法研究=Filtering of LiDAR Point Clouds Data with Image Classification Information/杨应,苏国中,周梅(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35(12).-1453~1456

分析了当前点云滤波算法和机载LiDAR数据获取的特点,提出了影像分类信息辅助的机载LiDAR点云自动分类滤波算法。通过对植被覆盖的山区和建筑物密集的城区点云数据进行滤波实验,获得了区域内点云数据的准确分类信息,验证了此算法的有效性。图6参8

♣机载激光雷达 影像分类 滤波 形态学

CH20111448 街景建筑物立面纹理遮挡恢复方法研究=Occlusion Removal for Building Facade Texturing/刘亚文,关振(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35(12).-1457~1460

依据建筑物丰富的直线信息来分割面状遮挡物,并采用边缘保护的模板匹配方法进行遮挡纹理的恢复。同时,对于简单的线状竖直遮挡物,采用边缘检测和跟踪的方法提取影像上的遮挡区域,采用一维水平均值内插和块状填充的方法恢复遮挡纹理。实验表明,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图10参9

♣建筑物立面 遮挡检测 纹理遮挡去除

CH20111449 面向街景立面三维重建的近景影像直线匹配方法研究=Study on Street Elevation 3D Reconstruction-Oriented Straight Line Matching for Close-range Images/李畅,刘亚文,胡敏,周勇(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35(12).-1461~1465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直线自动分组、核线约束、灭点方向引导和影像金字塔模型的直线匹配算法。该算法利用核线约束缩小搜索范围但不完全依赖于核线,利用灭点方向引导匹配但不完全依赖于灭点,并且符合空间物体整体分布不连续但局部连续的客观规律,再加上大范围的搜索,不仅克服了一般直线匹配算法中核线约束退化或基于单应性映射失效的缺陷,而且能匹配出直线段端点。同时,还提出了基于随机抽样一致性的单片剔除误匹配直线的算法。实验验证了此算法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实用性。图3表1参11

♣核线 灭点 影像金字塔 直线匹配

CH20111450 鄱阳湖HJ-1-A/B卫星CCD传感器悬浮泥沙遥感监测=Suspended Sediment Monitoring in Poyang Lake Using HJ-1-A/B CCD Imagery/张伟,陈晓玲,田礼乔,陈莉琼(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35(12).-1466~1469

以鄱阳湖为研究区域,在分析实测悬浮泥沙浓度和水体光谱数据的基础上,针对HJ卫星CCD传感器数据分析了几种悬浮泥沙浓度反演经验模型的有效性。实测数据结果表明,应用HJ卫星CCD传感器第三波段建立的对数反演模型具有较高精度,悬浮泥沙浓度反演平均相对误差为12%。表1参21

♣悬浮泥沙 遥感反射率

CH20111451 航天线阵CCD传感器内方位建模与优化=The Inner Orientation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of Space Line-array CCD Sensor/汤志强,苏文博(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葛海军∥遥感信息.-2010(6).-3~5,30

线阵CCD传感器在航天摄影测量中已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卫星发射上天后由于多种因素,CCD、镜头的各项参数均发生了变化,原来实验室里标定的值将不再适用。此时卫星影像定位必须顾及像点的实际偏差,否则将对定位精度产生很大的影响。详细分析了造成这些偏差的因素,构建了合适的内方位模型,然后以HRS影像为例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了解算并作了优化。试验表明,本文所建立的内方位模型是合理的。图6表3参6

♣HRS影像 Dimap文件 内方位

CH20111452 基于改进支持向量机方法的影像分类和目标识别研究=Research on Classification and Target Recognition of Remote Sensing Image Based on Improved Support Vector Machine/贺卫中,周维娜,束平(常州市土地勘测中心)∥遥感信息.-2010(6).-6~8,13

利用卫星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的关键技术是影像分类与目标识别。提出了支持向量机的改进算法,基于小波核函数构建了小波模糊支持向量机。通过项目“集成卫星遥感与地形地籍数据进行土地利用变化检测”的研究和实验,力求在创新处理算法上取得突破,提高重点目标识别的准确性、可靠性。图2参6

♣小波核函数 模糊支持向量机 目标识别

CH20111453 茂密植被区域LiDAR点云数据滤波方法研究=The Airborne LiDAR Point Clouds Data Filtering Method of the Dense Forest Area/杨应(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苏国中,周梅∥遥感信息.-2010(6).-9~13

点云数据的滤波和分类是激光雷达数据应用处理重要环节,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针对茂密植被区域点云数据的特点,提出了以移动窗口和坡度算法为基础的改进的点云数据滤波算法。试验结果表明,改进的滤波算法对地形变化复杂、植被郁闭度较高覆盖、地面激光脚点比较少的点云数据有良好的效果。图6表1参8

♣激光雷达 滤波 插值

CH20111454 ARSIS概念下基于第二代Curvelet变换的遥感影像融合方法=An Image Fusion Method Based on the Second Generation Curvelet Analysis within the ARSIS Concept Frame/彭凌星,朱自强,鲁光银(中南大学信息物理工程学院)∥遥感信息.-2010(6).-14~18

ARSIS概念下的遥感影像融合中多尺度分析方法层出不穷,经典的小波分析方法因为方向有限且是各向同性的,因此不能“稀疏”表达二维图像中的线奇异以及边缘方向,在融合影像中引入一定程度模糊。曲波(Curvelet)作为一种新的多尺度分析方法比小波分析更加适合分析二维图像中的曲线或直线状边缘特征,而且具有更高的逼近精度和更好的稀疏表达能力。利用第二代Curvelet作为多尺度分析工具,并提出一种新的分量融合模型,粗尺度分量线性加权融合,不同层次细尺度分量采用不同融合模型,1°和2°层对全色影像A分量进行调整使其与多光谱影像B分量具有相同的概率密度函数;3°层基于对全色影像和多光谱影像分量的相关性判断来调整融合分量。利用该方法对SPOT-5影像进行了融合实验,并对比小波融合方法和传统模型下的Curvelet融合方法。实验结果表明Curvelet方法无论在光谱保真度还是空间细节增强方面都优于小波方法,且本文提出的融合模型提高了传统模型下Curvelet的融合效果。图3表1参10

♣Curvelet变换 Wavelet变换 融合模型

CH20111455 遥感蚀变信息提取中的干扰因素研究与消除对策=Study and Elimination of the Interfering Factors in Remote Sensing Alteration Information Extraction/张远飞,袁继明,朱谷昌,吴德文,郑纬(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遥感信息.-2010(6).-19~25

把“背景”、“干扰”与“蚀变异常”作为遥感蚀变信息检测与提取中的3个主要研究对象,并在光谱点阵空间(重点剖析二维散点图)中研究它们的几何结构特征与空间关系,以此探求“干扰”因素的空间定位与检测,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干扰因素的消除对策与技术方案。图7表1参12

♣蚀变信息提取 光谱点阵空间 二维散点图

CH20111456 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CBERS-02B CCD影像几何误差分析=CBERS-02B CCD Image Geometric Error Analysis Based on Computer Simulation/徐郑楠,冯钟葵(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遥感信息.-2010(6).-26~30

卫星影像的地理坐标定位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误差,各影响因素相互交织,使得误差模型非常复杂。传统的几何误差分析方法中,通常各种变量失去其物理意义,看不到几何纠正误差真实的规律。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进行CBERS-02B卫星CCD影像几何误差分析。首先建立影像成像的严密几何模型,在此基础上将影响因素人为引入误差或退化采样精度进行仿真实验和分析,得到CBERS-02B卫星CCD影像畸变的规律。表7参6

♣误差分析 计算机仿真 严密成像模型

CH20111457 基于面向对象方法的白天雾检测=Daytime Radiation Fog Detection Based on Object-oriented Method/李维,刘良明,文雄飞(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遥感信息.-2010(6).-31~34

通过遥感技术进行雾检测的难点在于云和雾的分离,传统的基于像素的雾检测方法只考虑到云和雾的光谱信息,但是云和雾的光谱信息极为相似,不易区分。提出一种基于面向对象的白天雾检测方法,首先从遥感影像中提取云雾目标,然后对云雾目标进行分割,最后选取云雾分离的特征参数,完成对雾区的检测。试验结果显示,相对于传统的基于像素光谱信息的多层次阈值法,本文提出的基于对象的雾检测方法相对于传统方法在检测效果上有较大的提高。图8表1参13

♣面向对象 雾检测

CH20111458 遥感卫星数据编程的技术研究与实现=Remote Sensing Satellite Data Programming Research and Implement/甘克勤(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李安,王文,张洪群∥遥感信息.-2010(6).-35~38,58

研究推导了遥感卫星数据编程的核心算法,以及基于此算法的遥感卫星数据编程原型系统的实现,并介绍了其主要功能、整体框架、实现流程和主要技术,最后对该系统进行了误差分析并展示了一个应用实例。图7表1参4

♣遥感卫星 数据编程

CH20111459 基于分段线性回归的水质遥感图像校正算法=Image Correction Algorithm of Water Quality Remote Sensing Based on Piecewise Linear Regression/于小林,文建国,郁建林,覃洲(湖南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遥感信息.-2010(6).-39~43

针对环境一号卫星拍摄到的水质遥感监测图,相对于实际水域的水质分布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严重影响到水质监测报告的精确度,由此提出一种基于分段线性回归的水质遥感图像校正算法,利用监测水域实际测量到的实时数据和反演结果图的最小值、最大值和均值,将这3对数据进行分段线性回归,得到校正公式并完成校正。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校正精度高、速度快,极大地提高了水质监测报告的精确度。图4表3参10

♣水质 遥感图像 分段线性回归 图像校正

CH20111460 区域尺度雪深验证数据的加密研究=The Research on Snow Depth Validation Data Densification at Regional Scale/朱满(西安市勘察测绘院),李继园,周命端∥遥感信息.-2010(6).-44~47

在区域尺度的微波遥感雪深反演中,由于气象站点的稀少和分布不均匀,导致雪深数据真实性检验难以进行,本文提出使用克里金插值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并证明了插值结果作为AMSR-E雪深反演验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图4参7

♣克里金方法 冰雪遥感

CH20111461 基于Landsat-TM影像的鄱阳湖典型湿地动态变化研究=Landsat-TM Data Based Study on Dynamic Changes of the Typical Wetlands of Poyang Lake/余莉,何隆华,张奇,王晓龙(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遥感信息.-2010(6).-48~54

利用分层分类法,通过对鄱阳湖典型湿地(蚌湖与赣江中支口三角洲)长序列秋季Landsat-TM影像进行解译分析,探讨了1991年2008年间鄱阳湖典型湿地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分层分类方法能够有效地应用于Landsat-TM遥感影像的解译;从1991年到2008年蚌湖和赣江中支口三角洲湿地的植被面积分别增加18.56km2和6.01km2,其中赣江主支三角洲洲滩植被分布呈向湖体扩展态势。植被分布受水情影响比较大,蚌湖湿地的苔草面积与同时期水面积呈负相关性,而赣江主支三角洲湿地植被类型结构变化受水位影响也比较明显,苔草面积变化与秋季湖口水位表现为负相关,芦苇分布面积变化则与湖口水位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图7表4参29

♣遥感解译

CH20111462 利用HJ星遥感进行水稻抽穗期长势分级监测研究=The Monitoring Rice Growth Condition in Heading Stage by HJ-A/B Satellite Images/李花(安徽农业大学),李卫国,黄义德∥遥感信息.-2010(6).-55~58

对水稻长势进行遥感分级监测,制作能够直观反映水稻长势等级的遥感专题图,便于农业技术人员及时制定有效的田间管理措施,达到增产的目的。以江苏省泰兴市为例,利用HJ-A/B卫星遥感影像,提取水稻的种植面积并分析抽穗期水稻的长势情况。在利用GPS实地取样调查和建立解译标志的基础上,进行 HJ-A/B卫星影像校正,人机交互式判读解译等操作,并将GPS样点数据校验贯穿到整个分类过程中,面积信息解译精度在90%以上。最后,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反演叶面积指数(LAI)数据信息,依据LAI数据进行水稻长势分级,制作了泰兴市水稻抽穗期长势分级遥感监测专题图。图4表1参13

♣农业遥感 卫星遥感

CH20111463 LIDAR点云支持的CCD影像地理编码=CCD Images Geo-referencing Aided by LIDAR Point Clouds/李国元,杨应(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苏国中∥遥感信息.-2010(6).-59~62,94

针对传统航空摄影测量生成有地理编码的正射影像需要一定的地面控制点、密集的同名点匹配和繁琐的DEM人工编辑,本文将LIDAR点云作为控制基准,采用共线、共面等几何约束条件,联合平差求出CCD影像的外方位元素,并采用LIDAR点云滤波后的DEM,对CCD影像进行正射纠正,生成具有地理编码的影像数据,可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大量时间和人工成本,试验结果证实了这种思路和算法的可行性。图5表1参13

♣激光雷达 CCD影像 地理编码 正射纠正

CH20111464 结合像元形状特征分割的高分辨率影像面向对象分类=Object-oriented Classification of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ry Based on Image Segmentation with Pixel Shape Feature/高海燕,吴波(福州大学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遥感信息.-2010(6).-67~72

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高,结构形状、纹理、细节信息丰富等特点,提出一种新的融合特征的面向对象影像分类方法来提取城市空间信息。基本过程包含以下4个方面:①提取影像的几何纹理等结构;②融合几何与纹理特征的面向对象影像分割;③提取对象的形状、纹理和光谱特征,并优选最佳特征子集;④最后基于支持向量机(SVM)完成面向对象的影像分类。通过对福州IKONOS影像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融入影像特征后的分割效果明显优于原始影像的分割结果,而信息最大化(mRMR)的特征选择能够快速地获得较好的特征子集。通过与eCognition最邻近分类方法比较,表明本文方法的分类总体精度大约提高了6%,效果显著。图5表3参12

♣高分辨影像 特征提取 影像分割 面向对象

CH20111465 MODIS NDVI与MODIS EVI的比较分析=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MODIS NDVI and MODIS EVI/李文梅,覃志豪(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李文娟,杨强∥遥感信息.-2010(6).-73~78

MODIS NDVI与MODIS EVI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植被指数,MODIS EVI是对NDVI的发展和延续,从植被指数计算公式和合成方法两方面做了改进。具体表现在:避免了MODIS NDVI在植被高覆盖区易饱和的问题,考虑了土壤背景对植被指数的影响,对气溶胶等残留做了进一步校正,采用BRDF/CV-MVC合成方法保证了合成采用最佳像元。EVI时间序列相较于NDVI时间序列季节性更明显,能够更好地反映高植被覆盖区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并且很少有突降现象,时间序列曲线较平滑。EVI的这些优势为高覆盖植被物候特征的季节性变化监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图3参22

♣时间序列 植被指数 季节变化

CH20111466 多时相影像福州市不透水面对城市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研究=Study o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Effected by Impervious Surface of Multi-temporal Images in Fuzhou City/韩春峰,张友水,陈友飞(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遥感信息.-2010(6).-79~8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热力场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着城市区域环境、社会经济以及社会环境。由于NDVI具有季相变化的不稳定性,本研究采用两个时相TM/ETM+影像分析福州市及其周边地区不透水面对热力场的时空分布变化状况。为了获取精确的城市不透水面信息,本实验采用NDVI二元法结合2000年同区域的IKONOS影像提取不透水面信息。通过定量分析不透水面百分比、NDVI与地表温度的关系,得出不透水面百分比与城市地表温度呈线性相关,其相关系数在0.7左右;尤其30%以上的不透水面对地表热环境的空间分布影响最为突出,因此,相对于不稳定的NDVI而言,不透水面信息能更好地反映城市热环境的空间分布状况。图5表4参20

♣地表温度 归一化植被指数 植被覆盖度

CH20111467 竹资源专题信息提取纹理特征量构建研究=Study on Texture Characteristics Construction for Bamboo Resources Thematic Information Extraction/刘健,余坤勇,许章华,李国清,缪丽娟,沈建文(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遥感信息.-2010(6).-87~94

在“同物异谱”“异物同谱”问题较为严重的区域,单纯利用光谱信息难以有效地提取出竹资源专题信息。研究以ALOS影像为数据源,以南方多山县顺昌为试验区域,在考虑海拔、坡向、坡度等地形因子的前提下,通过分析竹、马尾松、杉木和其他树种等典型植被的纹理特征差异,构建了最佳纹理量,在此基础上,分别利用基于像元与面向对象的监督分类方法进行竹资源专题信息提取。经精度验证,提取的总体精度分别为71.5%、74.0%,说明:单纯利用纹理特征量亦能使竹资源专题信息的提取精度达到与单纯利用光谱信息相当的水平;通过最佳纹理量的构建,可以较有效地利用地物的纹理信息,从而更有效地利用遥感影像丰富的信息;实践证明了纹理特征量用于竹资源专题信息提取的可行性,为综合利用光谱与纹理信息进行专题信息提取的研究提供了实例支撑和技术参考,可以预见,基于光谱、纹理特征和地形因子的竹资源专题信息提取精度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在纹理特征量构建基础上进行竹资源专题信息提取,面向对象的监督分类较之于传统基于像元的监督分类的精度稍高,连续性更好。图3表2参10

♣专题信息 纹理 监督分类 森林遥感

CH20111468 基于NDVI及DEM的青海湖北岸景观格局空间自相关分析=Th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 of Landscape Pattern at the Northern Shore of Qinghai Lake Based on NDVI and DEM/马燕飞,沙占江,郭丽红,张婷婷,张慧超(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刘海军∥遥感信息.-2010(6).-95~100,119

以青海湖北岸为研究区,利用2006年Landsat-5 TM数据,结合植被类型图、SRTM高程数据、1∶5万地形图等数据,获取了该区12类景观类型,分类总体精度为82.91%,Kappa系数为0.81。以NDVI均值、坡向均值、高程均值为区域观测值,计算研究区景观类型的空间自相关性的Moran指数,再根据局部Moran指数的空间集聚分布特征,分析这些景观类型之间的结构稳定性,表现为如下特征:第一,较稳定景观,格局类型包括河谷灌丛、山地灌丛、高寒沼泽、高寒草甸、河流、裸岩;第二,欠稳定景观,格局类型包括湖泊、温性草原、湖滨沼泽;第三,极不稳定景观,格局类型有沙地、石砾地、裸土地,如鸟岛、金沙湾,尕海地区的沙地。图5表3参15

♣空间自相关 景观格局

CH20111469 遥感图像边缘检测的不确定性及其处理方法探讨=The Analysis of Edge Detection Uncertainty of Remote Sensing Images and its Processing Method/孙根云,黄丙湖(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朝旭军∥遥感信息.-2010(6).-110~114

遥感图像边缘检测是遥感图像处理领域的难点和热点,多种不确定性因素造成边缘像元的位移和变形,影响了遥感图像边缘检测的进展。本文较系统地总结了影响遥感图像边缘检测的不确定性因素,从噪声、随机性和模糊性、尺度效应、混合像元以及光谱的不确定性等几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并指出了遥感图像边缘检测不确定性的研究重点与发展方向。参36

♣边缘检测 不确定性 云理论

CH20111470 地震前后遥感影像分形特征研究=Fractal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for Remote Sensing Images Before and After Earthquake/陈文凯,何少林,周中红,张苏平(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30(6).-24~30

利用汶川地震中获取的遥感影像,采用三角棱柱表面积法对影像中的不同地物进行分维数的计算。计算结果证明,影像中同一区域各个波段计算出来的分形维数不同,波段质量对分形维数影响较大;分形特征能够区分不同破坏程度的建筑物、滚石与其他地物。图18参12

♣地震 遥感影像 分形特征 震害信息 分维数

CH20111471 Contourlet域InSAR干涉图滤波方法研究=Study on Filtering Methods of InSAR Interferogram in Contourlet Domain/祝传广,范洪冬,邓喀中,薛继群(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30(5).-116~120

研究了基于Contourlet变换的阈值、循环平移干涉图滤波新方法,并与Goldstein、小波软阈值滤波方法在残差点数目、相干系数均值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表明,新算法对干涉图噪声有很强的抑制能力,较好地保持了干涉条纹的细节,减少了残差点,处理效果好于传统的小波软阈值滤波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可与Goldstein滤波效果相比。图3表2参16

♣干涉图 时频域

CH20111472 一种基于统计模型的自适应窗口匹配方法=A Matching Method with Adaptive Window Based on a Statistical Model/林宗坚(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刘正坤,支晓栋(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测绘科学.-2010,35(6).-5~8

提高匹配精度和效率是摄影测量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基于统计模型计算窗口灰度波动及视差波动,根据视差和其不确定性估计调整窗口。在调整窗口的同时确定最佳匹配点位,实现动态窗口匹配,匹配精度达到子像素级。通过对无人机影像匹配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图6表2参8

♣自适应窗口匹配 不确定性估计 影像匹配

CH20111473 邻近辐射的精确计算研究=Research on Calculating Adjacent Radiance with High Precision/曹阿娜,黄微,李先华(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遥感与空间信息科学研究中心)∥测绘科学.-2010,35(6).-29~31,38

简化或积分算法计算邻近辐射,对山区或处于近红外波段的植被等情况产生较大误差。尽管近似离散求和算法考虑了所有因子,然而由于算法的复杂性,未做出更加详尽细致的分析。针对上述问题,在考虑每个邻近像素地表单元的辐射对目标像素影响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在一定的范围内所有与目标地表单元通视且朝向目标地表单元的邻近像素,同时考虑搜索半径的问题。试验证明,该算法获得比传统算法更加精确的邻近辐射计算结果。图6表1参8

♣邻近辐射 可视域 数字高程模型

CH20111474 基于北京一号CCD数据的植被指数特性分析=Analysis of Vegetation Indices Based on the CCD Data of BJ-1/傅银贞,汪小钦(福州大学空间数据挖掘与信息共享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州大学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测绘科学.-2010,35(6).-35~38

植被指数是遥感领域用来表征地表植被覆盖及生长状况简单而有效的度量参数,在环境、生态、农业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植被指数繁多,在选择和应用植被指数时往往很随意或盲目。以北京一号覆盖永安市的CCD多光谱数据为例,基于光谱、方差和多重分析方法,对13种植被指数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RGNDI、RGRI、MSAVI、TNDVI、NDGI可以较好区分农田和浓密林地;RGNDI、NDGI、RGRI可以有效地消除阴影的影响,却易与水体混淆;在不考虑阴影的情况下,NDVI、RVI、RDVI、GRNDVI比RGNDI、NDGI、RGRI可以更好区分不同覆盖程度的植被。图2表6参21

♣植被指数 方差分析 植被遥感

CH20111475 星载宽幅SAR干涉测量研究=Space-borne ScanSAR Interferometry/董春来,焦明连,蒋廷臣(淮海工学院测绘工程学院)∥测绘科学.-2010,35(6).-42~43,261

星载宽幅SAR也称为ScanSAR,其干涉测量是一种宽测绘带的三维测高和变形监测模式。介绍了ScanSAR模式(Wide Swath Mode,WSM模式)干涉测量及其与IM模式(Image Mode)联合干涉测量的方法,提出ScanSAR干涉数据处理的具体实现方案,并通过实例验证了Scan-SAR干涉测量不仅能得到与IM模式同样的监测结果,而且其覆盖面较广,易发现大范围的变形,尤其是大区域的缓慢形变。图5参9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形变监测

CH20111476 基于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提取林木参数方法研究=Estimating Parameters of Trees in Forest Using Point Cloud Data of Airborne LIDAR/王涛,龚建华,张利辉,岳玉娟(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测绘科学.-2010,35(6).-47~49

通过黑河流域遥感—地面观测同步试验,获取林木参数,对机载激光雷达与实地观测获取的林木参数进行对比分析,论证了提出的基于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提取林木参数的算法是可行的。试验通过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研究由点云数据生成冠层高度模型(CHM),提出从CHM中提取单株木参数(树高、冠幅等)的关键算法;同时,通过在试验区布设1个100m×100m超级样地和16个25m×25m的子样地,利用DGPS和全站仪对单株木进行精确定位与树木参数测量。图6表1参15

♣激光雷达 点云

CH20111477 基于图像匹配的机载遥感影像质量自动检查方法研究=Method of Aerial Remotely Sensing Image Quality Evaluation Based on Image Match/段福洲,赵文吉(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测绘科学.-2010,35(6).-57~58,102

阐述了航空遥感影像质量中旋转角、航向重叠率、旁向重叠率、航带生成等参数的计算理论与方法,该方法是适应数字遥感影像的现状上提出的,并且通过自行开发的系统对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利用2009年6月机载遥感系统拍摄的1400多张影像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技术方法、软件系统都较为有效,达到机载遥感影像质量自动检查要求。图4参9

♣航空遥感 影像质量 质量检查

CH20111478 利用kd_tree索引实现曲率自适应点云简化算法=A Point Cloud Simplific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kd_tree and Curvature Sampling/马振国(山东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测绘科学.-2010,35(6).-67~69

分析了现有点云简化算法的优缺点,设计了一种基于kd_tree数据索引与曲率采样结合的高效简化策略,利用曲率采样的精度优势与kd_tree索引的速度优势,实现了基于kd_tree索引的曲率自适应点云简化算法。试验表明,该算法在减少点云数据量的同时,能够较好地保证模型中的特征点,在速度与效果上都达到了较为理想的结果。图8表1参8

♣点云 曲率采样

CH20111479 色差对摄影测量精度的影响=Impact of Chromatic Aberration on Photogrammetrial Precision/陈新,冯其强,李宗春(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测绘科学.-2010,35(6).-80~81

在工业摄影测量中,由于相对精度较高,对相机的测量精度要求也相应增高。目前,常用的相机检校方法为10参数法,此方法未对色差的影响展开研究。通过将照片的R、G、B颜色分离,得到三组单色照片,再分别进行自检校光束法平差,对所得结果进行物方公共点转换后,发现三组单色照片与原始灰度照片的物方点精度相当,绿色分量照片处理精度较原始灰度照片有微小的提高。图11表4参10

♣色差 公共点转换 摄影测量

CH20111480 高分辨率遥感图像最近邻模糊分类器的研究及实现=Studyand Implement of Nearest Neighbor Fuzzy Classifier for High-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s/朱国龙,汪云甲,乔浩然,刘乐乐,赵一清(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测绘科学.-2010,35(6).-96~98

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快速高效萃取有用信息这一遥感技术应用的热点问题,探讨了一种适合于组合特征识别的遥感图像最近邻模糊分类器。该分类器首先把待识别目标的组合特征与训练模板中的组合特征样本的平均值一一进行比较,从而得到了一个特征差矩阵。用模糊分布函数在同类特征差之间进行处理,生成一个隶属度矩阵,然后用算术平均法对隶属度矩阵进行处理,并用最大隶属度准则来进行分类判决。以新疆和静县的SPOT5图像为例,应用此方法对其进行分类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此分类方法对SPOT5遥感图像进行分类,不仅使分类结果具有丰富的语义信息,而且克服了由于特征选择的不稳定性对分类结果的影响,分类精度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图3表1参13

♣高分辨率遥感 组合特征 模糊分布函数

CH20111481 大米草室内叶片光谱特征参数与叶绿素浓度关系研究=Relationship Between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Parameters at Leaf Level of Spartina Anglica and Chlorophyll Concentration/卢霞,刘付程,田慧娟(淮海工学院测绘工程学院)∥测绘科学.-2010,35(6).-99~102

通过分析大米草叶片反射光谱特征,提取红边位置、红边斜率和红边面积3个红边参数以及叶面叶绿素指数(LCI)、水分指数(WI)、三角植被指数(TVI)、结构相关色素指数(SIPI)4个高光谱植被指数,利用线性、对数、倒数、二次函数和三次函数曲线模拟算法得到大米草叶片叶绿素a浓度的高光谱估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叶绿素a浓度与红边斜率和红边面积在0.0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与LCI、WI和TVI在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基于红边斜率、红边面积、TVI三个参数,选用倒数法构建叶绿素a浓度的估算模型精度明显高于其他算法。基于LCI和WI参数,应用三次函数法构建的叶绿素a浓度的高光谱检测模型精度明显高于其他算法。比较R2和模型估算误差,利用WI水分指数应用三次函数构建叶绿素a浓度的高光谱检测模型精度在所有模型中最高。利用叶片光谱技术可以较高精度地估算叶绿素a浓度。图2表4参17

♣叶片反射光谱 高光谱遥感

CH20111482 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建筑容积率调查技术研究=Plot Ratio Survey Technology Based on Digital Closerange Photogrammetry/王慧青,沙月进,王庆,胡璇(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测绘科学.-2010,35(6).-126~128

城市建筑容积率是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基于遥感影像进行容积率调查的方法应用范围广,但误差较大。将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应用于精准容积率调查,研究了基于数字地图的单张像片参数以及顾及空间固定条件的立体像对前方交会方法,实现高精度的三维坐标获取。将普通数码相机和PDA相结合,辅助以GPS和全站仪等,实现了价格低廉、应用灵活快速的容积率调查集成系统,能够现场完成数据采集、存储。图3表2参8

♣数字近景摄影测量 数字地图 数码相机

CH20111483 子像素匹配策略的对极几何估计算法=The Estimation Algorithm of Epipolar Geometry Based on Sub-pixel Match Strategy/山海涛,马淑宇,郝向阳,李海滨(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测绘科学.-2010,35(6).-131~133

基本矩阵在计算机视觉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极几何(即核线几何)的估计过程就是求解基本矩阵的过程,所以如何提高对极几何的估计精度一直是计算机视觉中的一个研究热点。通过提取子像素特征点,并经高精度影像匹配,最终用子像素匹配点来实现对极几何的稳健估计。实验表明,该计算法在平均余差和平均对级距离上都明显小于基于整像素级的对极几何估计结果,有效改善了对级几何的估计精度和稳定性。图6表1参9

♣计算机视觉 基本矩阵 子像素匹配

CH20111484 LiDAR数据中建筑物提取的新方法——Fc-S法=Fc-S Method for Extracting Buildings from LIDAR Data/任自珍,岑敏仪,张同刚,周国清(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测绘科学.-2010,35(6).-134~136,141

激光雷达技术(LiDAR)已广泛应用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快速获取和三维城市模型的建立中,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做更深入的研究。介绍了一种新的建筑物提取方法,称之为Fc-S法。该方法首先利用等高线特征进行滤波,从LIDAR数据内插的数字表面模型(DSM)中提取出DEM,利用DSM与DEM的高差阈值和DSM边缘特征参数去掉地面点和汽车等矮小物体,获得主要包含植被和建筑物的地物点群,然后对地物点群进行分割,利用二次梯度和面积等参数去掉植被点,并采用迭代逼近的方法精化建筑物。通过实验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并借助高分辨率的航空影像对建筑物提取结果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地形起伏的区域中较准确地提取出建筑物。图8参17

♣激光雷达 建筑物提取 数字高程模型

CH20111485 多源数据与机载LiDAR数据的DTM提取算法=New Algorithm of LiDAR Filtering with Multiple Data/刘沛,李英成,薛艳丽,丁晓波,罗祥勇,李见阳(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测绘科学.-2010,35(6).-147~150

提出了基于坡度因子的概念、利用已知DEM辅助信息、针对LIDAR点云迭代进行DTM提取的新方法。主要介绍了多源数据配准、激光点云滤波算法的原理,并在山地、居民、水域等地区进行了实验,同时应用两种精度验证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运算和评价。实验证明该算法不依赖初始坡度设定,自适应性较好。图10表1参8

♣激光雷达 滤波 数字地面模型

CH20111486 天津市滨海新区湿地类型变化及其影响分析=Analysis on Wetland Dynamic Changes of Tianjin Binhai New Area and Their Effects/李晨枫,杜晓雅(北京大学城市环境学院)∥测绘科学.-2010,35(6).-164~165,125

通过对天津1993、1998、2004、2006年的遥感影像解译,探索新区开发过程中湿地类型的转化过程、内、外部原因机制,并根据已有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讨论变化引发的后果和影响。结果表明,从1993—2006年,滨海新区湿地、湿地中天然湿地类型面积减少;从转化的趋势来看,湿地类型向着居民点及建设用地转化,天然湿地向着人工湿地转化。这些转变既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也会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改变湿地生态系统的格局和功能。图2表2参11

♣遥感解译

CH20111487 徐州市九里矿区土壤重金属插值分析及污染评价=Soil Heavy Metal Spatial Interpolation and Pollution Assessment of Xuzhou Jiuli Mine Area/李保杰,于法展,纪亚洲(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测绘科学.-2010,35(6).-166~169

通过对徐州市九里矿区的表层土壤进行采样测定,进而对该矿区土壤重金属富集与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该矿区表层土壤中5种重金属(Cd、Cu、Zn、Pb、Cr)含量均略高于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土壤中Cd富集程度较高,污染较严重;Cu、Zn、Pb、Cr富集程度较低,污染程度较轻。在GIS环境下利用空间数据插值方法对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该城区土壤重金属含量与该区的工矿活动和交通活动等密切相关。图3表3参18

♣空间插值 矿产资源遥感

CH20111488 使用SAR影像生成DEM的精度分析=Methodology of DEM Generation with SAR Imagery and Its Accuracy Analysis/荆创利,李何超,胡绍永,戈乐,葛洁(四川省国土勘测规划研究院)∥测绘科学.-2010,35(6).-170~172

雷达干涉测量(InSAR)和雷达立体测量(Radargrammetry)是使用SAR影像生成DEM的两种主动遥感新技术,前者利用反射雷达波的相位信息,而后者利用其灰度信息。利用ERS-1/2卫星对香港地区成像获取的SAR影像分别构成干涉像对和立体像对生成了DEM,并以外部DEM为参考,利用对比和统计方法分析了两种测量方法的精度情况和技术优势。图8表2参10

♣合成孔径雷达 雷达干涉测量 雷达立体测量 相位解缠 数字高程模型

CH20111489 一种基于高斯马尔可夫随机场的异常目标探测方法=An Anomaly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Gauss Markov Random Field/杜博,陈勇,史瑞芝(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测绘科学.-2010,35(6).-180~182,154

利用高斯马尔可夫随机场模型描述像元的邻域相关性信息,并将这种邻域信息引入到局域异常探测器中,提出了一种顾及邻域信息的高光谱遥感影像局域异常目标探测算法。实验证明,该方法克服了传统异常探测方法仅仅利用光谱信息的不足,比经典的RX算法的探测效果更好,并且可以更有效地探测出大于一个像元的异常目标。图9表2参10

♣高斯马尔可夫随机场 异常探测 RX算法

CH20111490 TM与SAR图像融合多方法研究及其效果定量评价=Multi-method Study of TM and SAR Image Fusion and Effectiveness Quantification Evaluation/龙晓君,何政伟,刘严松,许辉熙(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测绘科学.-2010,35(5).-24~27

针对TM多光谱与SAR高分辨率的特征,研究了彩色技术、数学运算和图像变换三类共11种融合算法,并基于ERDAS-Spatial Modeler、ENVI-IDL和MATHLAB等技术分别实现这些算法。从信息量、清晰度和逼真度共四项指标出发,定量评价了各个方法融合方法的侧重点。利用极差变换法处理指标,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得出单方法RGB(0.75)法相对最优、Brovey(0.10)法最劣以及三类方法彩色技术(2.59)最优;图像变换(2.25)次之;算术运算(0.82)最不可取的结论。图3表2参18

♣合成孔径雷达 图像融合 效果定量评价

CH20111491 纹理特征遥感影像分割研究=Texturebased Segmentation for Remotely Sensed Imagery/林小平,毛政元,刘建华(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测绘科学.-2010,35(5).-31~34

影像分割是面向对象的分类思想应用于遥感影像信息自动提取的基础,纹理是影像的基本特征,是影像分析、理解和识别的重要信息,纹理特性的有效表达和抽取,是基于纹理影像分割的前提。系统概述了近年来各类文献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基于纹理的遥感影像分割方法,并以基于统计的方法、基于纹理结构的方法、基于模型的方法和基于空间/频率的方法四种基本类型为主线,对每一类分割方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基于纹理特征遥感影像分割的研究趋势。参30

♣遥感影像 遥感分割 小波变换

CH20111492 京承高速沿线土地利用季相变化遥感监测及其景观格局分析=Monitoring Land Use Seasonal Changes and Analysis of Landscape Patterns Along JingCheng Highway Based on Remote Sensing/邢著荣,杨贵军,王萍,李存军,黄文江(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测绘科学.-2010,35(5).-45~48

为了科学准确地获取京承高速沿线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并分析相关建设对沿线生态景观格局的影响,选择2006年冬季—2008年夏季间多时相遥感数据和专题数据,进行专题知识引导下的土地利用季相变化检测与信息提取,并结合实地调查数据获得了4个季相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经对其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及景观格局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大力加强现代农业走廊建设,农业用地增加1.06%,裸露农田及废弃地减少6.16%,休闲用地增加1.59%,沿线景观格局得到了优化,并对改善和治理季节性裸露农田、废弃地等起到了示范作用,为都市农业走廊规划与效果评价提供决策依据。图2表1参16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CH20111493 使用定标球的激光扫描数据配准方法=Registration Sphere for Multiple Views Merging/王力,李广云,贺磊(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测绘科学.-2010,35(5).-58~59,148

激光扫描数据多站配准是扫描数据处理中的关键环节。实际测量中常用定标球实现多站数据配准。该配准方法的精度决定于球心的计算精度,为提高球心的计算精度,提出将RANSAC算法用于球心计算。该算法鲁棒性很好,能从含有野值的数据中准确计算出球心。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图2表3参11

♣多站配准 球面拟合 坐标换算

CH20111494 基于双树复数小波的SAR图像去噪算法=Speckle Noise Reduction of SAR Image Based on DTCWT/吴石虎,余旭初,许敏(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测绘科学.-2010,35(5).-60~61,256

SAR图像相干斑点噪声的存在严重影响了SAR图像的应用效果。给出了一种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的贝叶斯收缩去噪算法,采用双树复小波获取更多的方向特性,然后借助贝叶斯MAP估计器调整小波系数,达到去除SAR图像斑点噪声的目的。实验证明,本算法在抑制SAR图像斑点噪声的同时有效地保持了图像的边缘信息。图3表1参6

♣合成孔径雷达 斑点噪声 小波变换 图像滤波

CH20111495 结合Freeman分解与子孔径散射特性的极化SAR图像分类=Classification of PolSAR Image Based on Freeman Decomposition and Subaperture Scattering Behavior/吴婉澜,皮亦鸣(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测绘科学.-2010,35(5).-62~64

结合Freeman分解和子孔径分析,提出一种新的极化SAR图像分类算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子孔径分解,产生不同方位观察角度下的子孔径图像,再利用Freeman分解对各个子孔径图像提取三种散射机理成分的功率,平均后对类别进行细分,使用Wishart统计分类器对类别进行分类划分得到最终结果。该方法考虑了极化散射机理在不同方位观察角度下的变化,能够取得较好的分类效果,能够保存主要极化散射特性的纯度,同时还可以动态地设定分类类别数。利用EMISAR获取的极化SAR数据进行了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图4参8

♣极化合成孔径雷达 子孔径

CH20111496 遥感图像薄云去除方法及IDL的实现研究=Research on the H aze Removal Method of Remote Sensing Image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IDL/刘建,何政伟,杨斌,李何超,张东辉,刘敏红(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测绘科学.-2010,35(5).-77~79

云噪声的干扰,严重影响了遥感图像的解译与信息提取。从遥感图像的成像机理出发,使用同态滤波算法,采用IDL二次开发语言并集成到ENVI平台上,实现了遥感图像薄云的自动化检测与去除。实验证明,该过程能够有效地去除薄云,提高在传统方法中图像预处理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图像的质量与精度。图4参15

♣薄云去除 同态滤波 遥感图像

CH20111497 GPS反演的可降水量与降水的对比分析研究=Study of Comparisons Between GPS Precipitable Water V apor and Rainfall/王勇,何荣,杨彬云,胡小刚,刘严萍(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测绘科学.-2010,35(5).-80~82

以秦皇岛为例,分析GPS可降水量与降水实况的关系。2007年5月8月期间发生16次降水过程,每次水汽的增加,都对应着一次降水过程和降水峰值的出现;16次降水事件中,GPS可降水量序列峰值超前降水发生时间1h和2h分别各为6次,两者占到总降水次数的75%,也就是说GPS可降水量序列峰值超前降水发生时间约为12h;降水出现的时间一般发生在大气可降水量迅速增加之后,在2h或3h的大气可降水量的增幅迅速增加达到5mm后,2h内出现降水占68.75%,34h出现降水占18.75%,56h出现降水占6.25%;而大气可降水量迅速增加前2h内出现降水的仅占6.25%,即GPS可降水量迅速增加后4h内出现降水的比率占到87.5%。GPS可降水量可作为降水短期预报的指标之一。图2表3参7

♣全球定位系统 大气遥感

CH20111498 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与其他软件数据实时交换的设计方法=Design of Real-time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Digital Photogrammetric System and Other Software/张刚,项琳,刘凤德(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测绘科学.-2010,35(5).-89~91

目前测绘生产中多采用不同的CAD或GIS平台,这些平台与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之间需要进行实时数据通信。对于与不同平台之间的数据通信,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需开发不同的程序。针对这一情况,提出设计JX4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的通用矢量采集接口,以实现在不同的平台上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实验表明,利用此方法,可以提高程序的可维护性,缩短开发周期。图2表1参5

♣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 内存映射

CH20111499 摄影测量激光点云空洞修补=Repairing Holes of Laser Scanning Point Cloud Based on Photogrammetry/李海亮,邓非,李刚(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测绘科学.-2010,35(5).-101~102

为修补三维激光点云中的复杂空洞,提出了一种基于摄影测量原理的修补算法。与常规利用空洞与空洞周围点云的关系修补空洞的方法相比,该方法对于复杂空洞的修补可靠性更高,通用性更强。实验结果表明,该空洞修补算法适用于大面积、复杂的点云空洞,能较好地保持原三维物体的细节特征。图4表1参8

♣摄影测量 点云 激光扫描

CH20111500 一种单像外方位元素的稳健估计方法=A Robust Method to Calculate Exterior Orientation Elements of Image/关鸿亮,江恒彪,刘先林(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测绘科学.-2010,35(5).-109~110,82

获取影像外方位元素是摄影测量学一直要解决的问题,传统的单像空间后方交会利用测量控制点来计算外方位元素,但是很多情况下用于计算的数据是包含粗差的,粗差出现的概率约占1%~10%。设计了一种稳健的单像空间后方交会计算方法,把控制点坐标作为未知参数对待并线性化共线方程,最终达到了剔除粗差的目标,提高了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可得到控制点及像点坐标的精度评价。图1表2参9

♣外方位元素 空间后方交会 稳健估计

CH20111501 单影像规则建筑物高度量测方法研究=Methodabout Buildings Height Measure from Single Image/刘艳春,姜建慧(福建省测绘院)∥测绘科学.-2010,35(5).-114~115,239

对利用单影像进行建筑物高度量测涉及的摄影测量理论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规则建筑物高度量测的三角形量测法,并利用实际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试验分析。图9表1参9

♣单张影像 高度量测 三角形量测法

CH20111502 小波变换保持光谱特型融合算法=A Image Fusion Algorithm for Spectrum Respective Based on Wavelet/王建强,吴连喜(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测绘科学.-2010,35(5).-120~122,57

对遥感图像融合Brovey变换法存在颜色失真的现象,提出了一种小波比值融合法,该融合法首先对高几何分辨率的全色波段进行小波变换提取其低频分量,并对其进行三次卷积法重构得到与原分辨率相同的图像,而后将低分辨率多光谱图像与全色波段图像相乘,再除以重构后的全色波段图像,便得到融合图像。并从目视评价、GVI、统计评价证实了该小波比值融合法优于Brovey变换法,该比值融合法是一种能较好地保全低分辨率多光谱图像颜色的融合方法。图4表4参18

♣小波变换 影像融合

CH20111503 利用对象和支持向量机的遥感信息提取方法探讨=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Extraction Based on Object-oriented and Support Vector Machines/肖奥,赵文吉,胡德勇,刘连刚,李家存(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测绘科学.-2010,35(5).-154~157

土地利用/覆被专题信息的快速、高效、准确提取是遥感图像处理研究的重要方向。传统的遥感分类方法常依靠像元的光谱值,未充分利用影像的空间信息。将面向对象影像分割和支持向量机方法相结合,复合光谱和纹理信息,建立了Object-SVM分类模型,并与面向对象的模糊函数和基于像元的SVM方法相比较,探寻区域尺度土地利用/覆被信息提取方法。结果显示,Object-SVM模型有效地提高了遥感图像的分类精度和分类效率,对于区域尺度影像的快速、准确、客观的信息提取具有实际意义。图7表1参17

♣面向对象 影像分割 支持向量机

CH20111504 结合时相和波谱信息的植被信息提取=Extraction of the Vegetation Information Based on Temporal and Spectrum Information/张春森,冯丽(西安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测绘科学.-2010,35(5).-164~166

利用2002年陕西省ETM卫星影像及相关植被地理信息,在其影像上选取覆盖全省包含不同地物类型的85个地面样地(Ground Truth),通过2003年陕西省MODIS卫星影像获取所选样地全年的NDVI时间序列曲线。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结合NDVI时间序列曲线,实现基于时相和波谱信息的植被分类。最后通过混淆矩阵与Kappa系数等方法对分类结果进行正确率评价,结果表明,所给方法优于传统分类方法,所得结果与其他调查结果相一致。图6表2参7

♣植被信息 MODIS数据 决策树分类

CH20111505 Boosting和Bagging算法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探讨=High 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 Classificatoin Based on Boosting and Bagging Algorithms/陈绍杰,逄云峰(龙岩学院资源工程学院)∥测绘科学.-2010,35(5).-169~172

多分类器集成能够有效地提高遥感分类精度、降低结果中的不确定性,基于样本操作的Boosting和Bagging算法是多分类器系统常用的两种算法。针对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分类的需求,以Quickbird数据为例,分别以BP神经网络、RBF神经网络和决策树为基分类器,对Boosting和Bagging算法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实验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Boosting算法和Bagging算法能够用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具有较好的分类性能。图13表4参8

♣多分类器集成 高分辨率遥感

CH20111506 MODIS影像植被时空变化分析——以吉林省为例=Temporal-spatial Analysis of Vegetation Change Based on MODIS Images—A Case Study of Jilin Province/赵超,舒红,宣国富(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测绘科学.-2010,35(5).-173~175

利用2000至2006年的MODIS-NDVI影像数据,通过年最大NDVI随时间的变化斜率和对变化趋势的分区统计、重心分析及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索近年来吉林省植被的时空变化规律。吉林省大多数区域NDVI呈现出稳定或增加趋势,反映出吉林省植被生态系统有所恢复。植被变化趋势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东部主要为稳定型,西部主要为增长型,局部区域有衰退迹象,主要分布在吉林省东南角和西南角、长春市市辖区及沿河沿湖地区。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植被变化过程在研究区域内具有较强的空间正相关,即变化趋势在空间上具有趋同性,集聚现象明显。图4表2参10

♣植被遥感 时空变化 空间自相关

CH20111507 地物光谱反射率野外测量实验方案改进=Study on Improving Experimentation Scheme for Field Spectrometry of Ground Features/张照录(山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测绘科学.-2010,35(5).-176~177,175

针对现有地物光谱反射率野外测量实验方案的不足,提出了地物光谱反射率的各向异性测量、不同环境条件的对比测量、不同时相的对比测量以及地物光谱反射率图像模拟四项实验改进方案。利用ISI921VF-128野外地物光谱辐射计和ArcGIS、ERDAS软件进行了实例测量与验证,揭示了真实地物光谱反射率的特征,模拟生成了“图谱合一”的地物光谱反射率图像,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图5表1参6

♣地物光谱反射率 地物光谱辐射计

CH20111508 一种改进的LiDAR数据过滤方法=A Progressed Filtering Method of LiDARData Set/黄燕,邓喀中,刘君城(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测绘科学.-2010,35(5).-188~189,91

Lidar的数据过滤是数据预处理的重要步骤,也是获取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的关键。现有很多典型的过滤算法都是基于地面种子点逐渐恢复地面的,比如自适应TIN过滤法、迭代线性预测法,分层恢复过滤法等。初始地面种子点选择的好坏将直接反映到过滤结果的精度上,尤其是对丘陵地区的地形恢复,影响更大。对基于种子点的TIN三角网加密法(TS过滤算法)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在种子点选择方法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窗口法和最小残差法的混合式种子点选择方法,有效地提高丘陵地区地形恢复的准确度。图4参5

♣激光雷达 过滤算法 移动窗口法 最小残差法

CH20111509 旋转和平移不变纹理特征的遥感影像居民地提取=Residential Area Extraction from Remote Sensing Image Based on Rotation and Translation Invariant Texture Feature/王番,芮杰,金飞,杨娜(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测绘科学.-2010,35(5).-202~204

利用Radon变换的小波系数直方图对遥感影像居民地进行提取。首先,通过Radon变换将纹理影像的旋转和平移转化为平移,然后对Radon变换后的影像进行小波变换,最后利用小波系数直方图作为旋转和平移不变特征进行纹理分割。实验结果表明:基于Radon变换的小波系数直方图方法对遥感影像居民地有较好的提取结果。图8表1参7

♣Radon变换 小波变换 直方图 纹理分割

CH20111510 WorldView-2影像林地信息提取的研究与实现=The Research and Realization of the Forest Information Extraction Based on the WorldView-2 Image/凌春丽,朱兰艳,吴俐民(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测绘科学.-2010,35(5).-205~207

林地信息的获取具有重要意义,可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编制、林地资源分析、水土流失治理等领域。基于WorldView-2影像,在研究分割与对象特征的基础上,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实现了林地信息提取,其用户精度达到94%,制图精度达到97.2%。然后,将像元二分模型应用于林地类对象,计算其植被覆盖度。试验表明,面向对象方法能高效、准确、经济地提取林地信息;基于林地类对象计算的植被覆盖度能较好地表征植被覆盖情况。图6表4参17

♣遥感影像 面向对象 林地信息提取

CH20111511 利用TM影像Band1与Band7提取水体信息=A Study on Information Extraction of Water Body U-sing Band1 and Band7 of TM Imagery/肖艳芳,赵文吉,朱琳(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测绘科学.-2010,35(5).-226~227,216

以北京地区TM影像为例,通过研究水体与其他地物在各个波段光谱特征的差异,对比分析常用的水体信息提取方法—NDWI和MNDWI,提出一种新的水体信息提取方法。该方法利用TM波段1和波段7归一化的比值-(Band1-Band7)/(Band1+Band7)提取水体信息。实验证明:该方法除了可以与NDWI和MNDWI一样提取植被区的水体以外,在城区水体提取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图3表2参7

♣水体提取 水资源遥感

CH20111512 基于多时相遥感影像去除朵云及阴影的改进方法=The Improved Method of Cirrus and Shadows Removal Based on Multi-temporal Remote Sensing Images/董保根,秦志远,杨安红(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测绘通报.-2010(12).-14~16,57

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进行相应区域替换是一种有效的去除朵云及阴影的方法。针对常规方法存在的不足,对去除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改进。利用矩形区域表示不规则的云区域进行替换,并给出了矩形区域的确定方法;替换前采用多图像亮度规格化技术改善两幅影像的亮度差异;对替换后矩形区域边界与背景图像之间的拼接缝进行消除,得到最终去云影像。图2表1参9

♣多时相 拼接缝

CH20111513 面状要素骨架线提取算法的研究=Research on Algorithm of Polygon Skeleton Line Extracting/郭邦梅,王涛,赵荣,梁勇(山东农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测绘通报.-2010(12).-17~19,53

基于栅格数据的经典细化算法获得的骨架线会丢失一些重要特征点或特征线,且无法按照需求保持该要素细化后与周边重要要素间的关联性。在经典细化算法的基础上提出改进算法,克服已有算法的一些不足,使获得的骨架线更能适应具体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此改进算法能够按照实际需求,更准确地保留原图形的重要特征,且很好地保持了该要素与周边重要要素间的关联性。图11参10

♣经典细化算法 骨架线 细化

CH20111514 基于GeoEye-1卫星影像的立体测图技术研究=Research on the Digital Mapping Method Based on GeoEye-1 Satellite Stereo Images/张海涛,贾光军,虞欣(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测绘通报.-2010(12).-43~46

以某试验区的GeoEye-1卫星遥感影像、外业控制资料等数据为基础进行影像区域网平差解算,对平差精度进行分析,并通过部分试验区外业调绘来分析GeoEye-1卫星遥感影像是否满足国家相应规范中1∶10 000、1∶5 000以及1∶2 000地形图修测要求,最终形成基于Geo-Eye-1卫星遥感影像的立体测图生产工艺流程。图1表2参7

♣卫星影像 地形图 立体测图

CH20111515 基于TerraSAR-X雷达数据监测土地利用动态的研究=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TerraSAR-X Data to Land-use Dynamic Monitoring/曾菲,朱晓亮(广东省国土资源技术中心)∥测绘通报.-2010(12).-47~48,72

在多云、多雨地区,可见光获取遥感影像数据不能满足对土地利用实时监测的需要,而雷达卫星可以不受天气条件影响获取数据。对TerraSAR-X雷达数据影像进行正射纠正和解译,判断出变化的区域并到实地验证。高分辨雷达卫星数据作为光学数据源的补充用于监测土地利用动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图3参5

♣动态监测 正射纠正 解译

CH20111516 提升遥感影像质量的多重分形技术研究=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Optical Remote Sensing Images Based on Multifractal Technique/来丽芳,方剑强,俞乐,张汉奎(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测绘通报.-2010(12).-49~50,72

提出采用一种最佳截止频率的自动选择方法来快速有效地去除遥感影像的薄云影响,以解决遥感影像薄云、薄雾消除时滤波窗口大小难以确定,需要反复人工干预的问题。该方法是基于简单薄云成像模型的同态滤波,考虑了薄云、薄雾空间形态的自相似性,采用多重分形技术来自动确定滤波半径。试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遥感影像的快速自动滤波,能有效地去除遥感影像的薄云影响,提高视觉效果,增加图像细节信息。图3参9

♣同态滤波 多重分形 遥感影像

CH20111517 基于灰度数学形态学的遥感影像薄云处理方法=Removing Thin Cloud Arithmetic Based on Gray Mathematic Morphology for Remote Sensing Images/曹爽,岳建平,马文(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测绘科学与工程系)∥测绘通报.-2010(12).-54~57

遥感成像过程中薄云是最常见的一种噪声。在利用数学形态学进行薄云处理的基础上,探讨利用广义多结构元素的数学形态学进行薄云处理的方法,并对SPOT图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薄云去除的处理效果有一定的改善和提高。图4表1参10

♣遥感影像 薄云去除

CH20111518 黄河遥感影像数据管理和共享系统/高新平(黄河水利委员会信息中心)∥测绘通报.-2010(12).-66~68

黄河遥感影像数据管理和共享系统是“数字黄河”工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的开发建设将使遥感技术在黄河治理开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关防汛、水调、水资源保护等业务对遥感数据的实时性要求比较高,为满足这些业务的要求,在“数字黄河”工程中,规划建设遥感影像数据管理和共享系统,重复利用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会)现有海量影像资源,实现对有关遥感数据资源的统一处理和管理,避免资料的重复购买及项目的重复建设。本文通过对主流数据管理和共享技术、遥感技术、GIS技术和软件设计构架技术的分析研究,提出了由影像数据源、数据管理和发布共享、客户端三层构架组成的遥感影像数据管理和共享系统。图1

♣数据管理 遥感数据 影像纠正

(1443~1518 李梦丹)

CH20111519 MODIS在我国陆地科学中的应用进展研究/乔治,孙希华(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国土资源遥感.-2011(2).-1~8

为了使人们对MODIS在我国陆地科学中的应用现状有一概要了解,较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学者在MODIS数据的初步处理研究、数据信息提取方法研究和生产实践应用等3个方面的成果,旨在表达MODIS数据在我国陆地科学研究中不断完善的过程和遇到的困难,以便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MODIS数据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指出了MODIS数据的进一步实用化是当前存在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MODIS数据源的质量改进、数据信息提取方法的完善和MODIS数据分析模型的建立3条解决措施。

♣MODIS 陆地科学 数据处理 信息提取

CH20111520 全球变化背景下的ALOS对地观测计划/马龙(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石敬∥国土资源遥感.-2011(2).-9~14

全球变化是一个跨界、多尺度问题。有必要执行系统性数据观测计划,以满足全球变化问题的研究。本文介绍了全球变化对遥感数据的需求和日本ALOS卫星的系统性数据观测计划,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卫星资源的日益丰富,有必要开展系统性数据观测计划,以提高我国在全球变化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话语权。

♣全球变化 数据观测计划

CH20111521 基于夹角判断的复杂多边形边界排序算法/刘理想,唐远彬(浙江大学浙江省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刘仁义,张丰,刘南∥国土资源遥感.-2011(2).-15~18

针对复杂多边形的有序边界信息仅仅通过线-多边形拓扑关系很难确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夹角判断来确定复杂多边形有序边界的算法;同时通过引入曲线的切线来构建夹角,并根据夹角大小确定下一条边界。在土地利用调查中的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多条边共用一个节点和包含“岛”或者“孔”等多种类型的复杂多边形的边界排序处理问题,并能够满足土地利用调查中矢量数据交互文件(VCT)生产的需要。

♣夹角判断 边界排序 矢量数据交换格式 土地利用

CH20111522 基于多分类器组合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研究/彭正林,毛先成,刘文毅,何美香(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国土资源遥感.-2011(2).-19~25

针对遥感影像分类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分类器组合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该方法选取分类性能以及多样性最好的马氏距离、支持向量机(SVM)和最大似然等3种分类器作为子分类器,自定义规则对简单投票法、最大概率类别法以及模糊积分法进行组合,并以山西怀仁县为研究区,对基于航摄数字正射影像进行分类。结果表明,与单个子分类器中精度最高的SVM分类相比,基于多分类器组合的遥感影像分类总体分类精度提高了12%,Kappa系数提高了0.12,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分类方法。

♣多分类器 影像分类 土地利用类型

CH20111523 热红外与L波段土壤温度的数值模拟及差异分析/马红章(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柳钦火,闻建光,施建∥国土资源遥感.-2011(2).-26~32

L波段微波对土壤具有较强的穿透性,所获得的土壤辐射亮温包含了穿透深度内各层土壤的温度信息,因此其所获得的土壤等效温度与红外地表温度具有不同的物理意义,且在数值上也有较大的差异。在应用长时间序列的土壤温度廓线实测数据对水热耦合模型(Simultaneous Heat And Water,SHAW)进行验证的基础上,利用怀来试验区2006~2009年的气象观测数据驱动SHAW模型,模拟了4a的土壤温湿度廓线小时数据,并计算了对应时刻L波段的土壤等效温度,并在不同时段上对L波段土壤等效温度与热红外地表温度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初步分析,为进一步探讨微波等效温度与热红外地表温度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奠定了基础,为用热红外与被动微波数据协同反演土壤温度提供了理论支持。

♣热红外遥感 微波遥感 土壤等效温度 协同反演

CH20111524 基于WorldViewⅡ图像的钨矿区水体信息提取方法研究——以江西大余县为例/宋启帆,王少军,张志(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王鹏,安萍∥国土资源遥感.-2011(2).-33~37

以江西大余县钨矿区水体信息提取为例,对World-View Ⅱ遥感图像的各波段参数及波段间关系进行分析,选取用于水体信息提取的最佳波段,进行多种融合方法试验,通过分析获得适合于利用WorldViewⅡ图像进行矿区水体信息提取的融合方法;分别通过计算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NDWI)、谱间关系法和监督分类法提取矿区水体信息;利用目视解译检验NDWI法、谱间关系法与监督分类法的水体信息提取精度,修正后的提取结果精度最高可达92%,野外验证精度最高达90%。

♣水体指数 谱间关系法 监督分类

CH20111525 光学遥感图像植被信息抑制通用方法/俞乐(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章钦瑜,朱骏,张登荣∥国土资源遥感.-2011(2).-38~42

植被是影响岩石信息提取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采用一种通用的光学遥感图像增强方法,即植被信息掩模抑制方法,对植被信息进行抑制处理。该方法主要包括掩模、强迫不变及整体色调调整等3个步骤。通过对浙江省杭州市、云南省富宁县、江西省荣塘镇和广东省中西部等4个地区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不同光谱、不同空间分辨率光学遥感图像上的植被信息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植被信息抑制 多光谱 高光谱 岩石提取

CH20111526 基于道路绿地特征的遥感影像道路信息提取方法研究/董占杰,毛政元(福州大学空间数据挖掘与信息共享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国土资源遥感.-2011(2).-43~46

针对高空间分辨率卫星遥感图像上道路绿地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道路绿地形状和空间分布特征识别道路边线和中心线的方法。在基于NDVI提取绿地信息的基础上,根据道路绿地的形状特征(细长),采用面积、主轴方向、紧致度、矩形度和长宽比等形状指数,区分道路绿地与其他绿地;根据道路绿地之间以及道路绿地和道路之间的空间关系特征,同时通过生成已知道路绿地区域的缓冲区,分隔那些与非道路绿地连成一片的道路绿地;最后,根据道路绿地的方向和距离特征提取出道路边线和中心线。

♣遥感影像 道路提取 形状特征 空间关系特征

CH20111527 面向土地利用分类的多源遥感数据混合贝叶斯网络分类器/李凤(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高昭良∥国土资源遥感.-2011(2).-47~52

传统的离散型贝叶斯网络分类器是将所有变量视为离散变量,或对连续变量做离散化处理。可是离散化不可避免地存在信息损失,且在多源遥感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中,连续变量的离散化会导致搜索空间的急剧增加和计算及存储量的极大开销。针对这些问题,开发了一种面向土地利用分类的多源遥感数据混合贝叶斯网络分类器,该分类器首先对问题领域的所有变量做正态分布检验,同时将满足高斯分布假设的变量不做离散化而视为连续变量;然后对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分别进行参数学习,最后进行参数合并,再用于贝叶斯网络的推理和分类中。通过福州市区土地利用分类的实验表明,该模型优于传统的离散型贝叶斯网络分类器,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多源遥感数据 土地利用分类

CH20111528 利用主被动微波遥感结合反演土壤水分的理论模型分析/杨立娟(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武胜利,张钟军∥国土资源遥感.-2011(2).-53~58

为了更好地进行土壤水分反演,发展了一种基于热带降雨观测计划(TRMM)的主被动微波结合反演裸露地表土壤水分的算法。为了提高反演精度,同时利用TRMM搭载的测雨雷达(PR)和微波成像仪(TMI)进行观测。另外,针对PR/TMI数据,还建立了包含大范围的土壤水分和粗糙度参数的AIEM模型数据库。通过分析AIEM模型对地表后向散射和辐射的模拟发现,地表粗糙度参数对后向散射系数和亮温均有重要的影响。最后,在AIEM模型模拟数据库的基础上,利用理论模型——几何光学模型(GO模型)和半经验模型——Qp模型,通过对地表粗糙度参数的分析,结合TRMM/PR和TMI数据,建立了一种主被动微波遥感相结合的反演裸露地表土壤水分的模型,并进一步获得了反演土壤水分的算法。

♣主被动微波 土壤水分

CH20111529 基于ICA和高光谱指数的水稻Zn污染监测模型/林婷,刘湘南,谭正(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国土资源遥感.-2011(2).-59~64

从潜在光谱响应指数及光谱特征波段反射率两个层面对不同浓度水稻Zn污染胁迫进行遥感监测。在光谱指数层面,系统分析了高光谱遥感指数与Zn污染胁迫下的水稻叶绿素含量、水分含量、细胞结构和叶面积指数等4个重要生理生态参数变化特征的响应关系。通过实验,得到表征生态参数变化的高光谱遥感指数及其响应规律,建立响应水稻Zn污染的三维高光谱遥感指数空间识别模型;在光谱反射率层面,利用独立分量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方法对可见光、近红外光谱区多个波段光谱反射率进行分量分解,找到反映Zn污染浓度变化的独立分量,建立可见光—近红外独立分量特征空间。不同浓度的水稻Zn污染在光谱指数空间和独立分量特征空间表现出不同的规律,结合上述两空间判别水稻Zn污染浓度,提高了可靠性和敏感性。

♣光谱指数空间 高光谱遥感 农业遥感

CH20111530 一种利用TM图像自动提取洪积扇的方法/杨树文(兰州交通大学数理与软件工程学院),李名勇,刘涛,孙建国,段焕娥∥国土资源遥感.-2011(2).-65~69

在分析洪积扇与其他地物光谱特征差异的基础上,针对TM图像的红光波段与近红外波段的比值能增大洪积扇与其他地物间光谱差异,以及地形阴影在蓝、绿光波段亮度值降低速率差异较大的特征,基于比值运算和差值运算,构建了洪积扇自动提取模型。利用该模型,首先结合阈值算法将洪积扇从其他地物中提取出来,然后采用数学形态学膨胀和腐蚀算法进行空洞填充。在华南丘陵地区的实验表明,该方法除能以较高精度自动提取洪积扇外,还能比较有效地去除植被和阴影等干扰信息。

♣比值运算 洪积扇 自动提取 阈值 滤波

CH20111531 高光谱数据非监督分类的改进独立成分分析方法/李娜,赵慧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国土资源遥感.-2011(2).-70~74

利用数据本身统计特性是实现高光谱数据非监督分类的有效方法之一。针对利用高光谱数据一阶、二阶统计量不能完全表征数据结构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高阶统计特性——峭度的改进独立成分分析方法(Improved Kurtosis-Based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KICA)的高光谱数据非监督分类方法,并针对利用峭度进行非高斯性度量时对噪声等敏感的问题进行了模型改进。利用同一航带的OMIS高光谱遥感数据对该算法的性能进行了评价,并分别与基于最大似然估计和基于负熵的独立成分分析(ICA)方法进行了性能比较。将该方法应用于PHI获取的方麓茶场航空高光谱数据的非监督分类,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明显地提高了运算的收敛速度和鲁棒性,并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和较强的抗噪声能力。

♣高光谱遥感 独立成分分析 非监督分类

CH20111532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分形模型的ASTER蚀变异常信息提取/刁海,张达,狄永军,王振,王浩然,熊光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国土资源遥感.-2011(2).-75~80

遥感蚀变异常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围岩蚀变情况。为了利用遥感数据提取围岩蚀变异常信息,通过分析蚀变矿物的波谱曲线,首先得出其在ASTER各波段的吸收、反射特征;a然后选择特征明显的波段做主成分分析,并依据其光谱特征与特征向量的对应关系,确定出主要包含围岩蚀变信息的主分量;最后对该分量用分形模型计算其异常灰度的阈值,来提取蚀变异常信息。与已知矿点的围岩蚀变相比较,所提取的围岩蚀变异常信息与实际的蚀变情况比较吻合。

♣主成分分析 分形模型 蚀变异常提取

CH20111533 HJ-1B/IRS水温反演模型及监测示范/黄妙芬(大连海洋大学海洋工程学院),毛志华,邢旭峰,孙中平,赵祖龙,黄薇∥国土资源遥感.-2011(2).-81~86

利用2008~2009年期间约10景HJ-1B/IRS热红外波段遥感数据和过境时刻相应的气象观测数据,以EOS/MODIS温度产品为参照,在单窗算法的基础上,基于水体目标对该算法的参数进行修正,建立HJ-1B/IRS水体温度反演模型;将该模型反演的水体温度及采用单窗算法参数计算的温度与EOS/MODIS温度产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单窗算法参数计算出的水体温度与EOS/MODIS温度产品的绝对平均误差为7.84℃;采用本研究得到的参数所反演的温度与EOS/MODIS温度产品的绝对平均误差为0.83℃。将水温反演模型应用于辽东湾区域,实现对该区域水温的动态监测。

♣单窗算法 水温反演模型 水温动态监测

CH20111534 改进的K-means算法在遥感图像分类中的应用/赵越,周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国土资源遥感.-2011(2).-87~90

遥感图像分类时,如果类别不明,K-means算法随机选取不同初值会导致分类结果有较大的差异。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K-means算法。首先对遥感数据进行对数变换;然后采用主成分变换,依据主成分贡献率(≥85%)选择参与分类的主成分数;根据第一主成分的概率密度函数确定初始分类数和初始分类中心,并确定初始分类标签作为多个主成分的期望最大化(EM)分类算法所需初始值,避开了随机选取初值的敏感问题。通过实验数据验证,本文方法的分类精度优于传统的基于均值-方差的K-means算法。

♣对数变换 主成分变换 图像分类

CH20111535 基于SPOT数据的铁化蚀变信息提取及找矿应用研究——以陇南金矿区为例/李智峰,朱谷昌(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张建国,刘欢,胡杏花∥国土资源遥感.-2011(2).-91~97

针对遥感方法找矿预测问题,以甘肃陇南金矿区为例,对基于SPOT数据的铁化蚀变信息提取及其在找矿预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在分析研究区的地质背景资料及其围岩蚀变类型的基础上,利用SPOT 5卫星遥感数据,经过多种图像处理,提取了与金矿密切相关的铁化蚀变异常信息,探索了利用中高分辨率卫星SPOT数据提取遥感蚀变异常信息的可行性。研究表明,相对于ETM、ASTER等数据,虽然SPOT不具有更宽的光谱范围和更高的光谱分辨率,但是针对特定区域的特定任务,SPOT数据仍然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中高分辨率 铁化蚀变 信息提取

CH20111536 基于ASTER-G DEM的贵州及其邻区地貌面提取及研究/闫鹏,杨农(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叶宝莹∥国土资源遥感.-2011(2).-98~103

多级地貌面是贵州及其邻区重要的地貌特征,深入研究其特征有助于了解该地区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历史。为了研究该区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历史,基于ArcGIS及ERDAS软件平台,利用ASTER-GDEM数据对该区坡度等地貌参数进行了提取。通过统计,进一步提取出了区内的地貌面,首次提取出了该区层状地貌的准确数值特征,并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得到验证,从而为层状地貌的定量化、直观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分布有4级地貌面,反映出新生代以来,该区经过了复杂的构造抬升,经历了3次以上的抬升-停滞活动周期,各次抬升的幅度为300~500m左右,并且现在仍处于抬升期。

♣坡度 地貌提取

CH20111537 基于MODIS的ATI和TVI组合法反演石羊河流域土壤含水量/魏伟,任皓晨,赵军(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王旭峰∥国土资源遥感.-2011(2).-104~109

利用MODIS数据产品MOD11A2、MOD13A1和MCD43A3获取NDVI、ATI(表观热惯量)和TVI(温度植被指数)等参数,以NDVI作为判别阈值将ATI和TVI进行组合建立土壤含水量反演模型,并用预留的实地采样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最后,结合DEM数据进一步分析了石羊河流域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ATI和TVI方法的优势互补,提高反演精度;研究区土壤含水量从上、中至下游呈现3个依次递减的阶梯,且随高程、坡向及坡度等地形因子的变化呈明显的分异规律。

♣土壤含水量 遥感反演

CH20111538 基于可控邻域作用CA的城市扩张研究/刘兴权,吴涛,甘喜庆(中南大学GIS研究中心)∥国土资源遥感.-2011(2).-110~114

为了进行城市扩张研究,在使用二分Logistic回归方法从历史数据中挖掘位置特征变量对元胞状态转换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引入邻域因子实现了可控邻域作用。研究中,首先建立了一种新的城市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CA)模型,然后用该模型在长沙市区及部分周边地区进行了城市扩张进程的模拟和预测,并对结果进行了评价分析。

♣元胞自动机 可控邻域作用 城市扩张

CH20111539 基于MODIS的干旱区植被覆盖度反演及植被指数优选/郭玉川,何英(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李霞∥国土资源遥感.-2011(2).-115~118

为进一步掌握塔里木河下游输水后的生态恢复程度,以输水河畔的植被覆盖度为研究对象,采用MODIS数据构建研究区多种植被指数;结合现场实测植被覆盖度,给出离散坐标下实测植被覆盖度与各种植被指数间的二维散点图,据此得出二者相关方程,反演区域植被覆盖度。结果表明,基于MODIS数据构建的NDVI、MSAVI、SAVI和EVI等植被指数均与植被覆盖度有较好的相关关系,采用这些植被指数反演植被覆盖度的精度由高到低依次为NDVI、EVI、MSAVI及SAVI。建议在干旱荒漠区,使用MODIS数据进行植被变化监测,最优选择的植被指数为NDVI。

♣植被覆盖度 植被指数

CH20111540 基于遥感技术的吉林省生态资产定量评估与动态监测/苗正红,王宗明,宋开山,任春颖,杜嘉,张素梅(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国土资源遥感.-2011(2).-119~123

利用TM/ETM+卫星影像,在对生态参数测量的基础上,依据生态资产估算方法,对吉林省2000年和2008年的生态资产进行定量测量,得到生态资产空间分布图,并进行了动态变化分析。结果表明:2000~2008年,吉林省生态资产总价值由4 385.61亿元增加到6 751.31亿元,单位面积价值增加了24.17万元/(km2.a)。在不同生态系统类型中,有林地生态资产总价值的变化最大,8a间增加了1 193.60亿元;而未利用地生态价值增加得最少,只有15.75亿元。从生态资产总价值的空间分布上来看,2000年和2008年的吉林省生态资产总价值分布都呈现由东向西逐渐降低的趋势。

♣净初级生产力 生态资产 定量评估

CH20111541 上海近十年来城市化及其生态环境变化的评估研究/黎治华(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志强,高炜,施润和,刘朝顺∥国土资源遥感.-2011(2).-124~129

为了了解上海近十年来的变化,应用遥感变化检测方法来评估研究近十年来上海的城市范围及城市生态方面的扩展和变化,即一方面利用从土地覆盖衍生出的城市化面积指数(UAI)来反映城市扩展的速度,另一方面应用植被覆盖率(FVC)变化来评估城市生态环境的演变。研究中,首先对2000~2009年的MOD13Q1影像按照年叠加反演出NDVI时间序列,然后分析得到每年土地覆盖图和植被覆盖率图,最后逐年进行变化分析。研究表明,近十年来,上海发生以下变化:①城市化范围持续扩展;②城市化面积指数年均增长率在1.73%以上,2008~2009年度最高达4.36%;③植被覆盖率总体上持续降低,但在建成区、远郊和岛屿区域植被覆盖率略有上升;④建成区的“变绿”是建立在耕地、植被减少为代价的基础上。

♣时间序列 植被覆盖率 土地覆盖动态度

CH20111542 基于GeoEye-1和DEM的富家坞铜矿区固体废弃物危险性分析/孟丹,张志,冯稳(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国土资源遥感.-2011(2).-130~134

在ArcGIS支持下,利用1∶5万DEM对江西德兴富家坞铜矿区与铜厂矿区的汇流累积量和集水流域进行模拟,将该区划分为a、b两个流域,分水岭方向为NEESWW;将富家坞矿区所在流域a进一步划分为3个小的集水流域。在矿床学及采矿学等理论的支持下,利用美国GeoEye-1卫星数据,采用人机交互解译方式,对富家坞铜矿区固体废弃物分布进行了快速调查,查得其分布面积为2.105km2。将固体废弃物分布与小流域划分结果进行空间叠置分析后认为:由于固体废物所在地段原始地形坡度陡,堆积厚度大,对下游的杨村等居民地构成泥石流灾害威胁;废弃物及裸露采场在地表水溶蚀下将对德兴市及其下游洎水的主要生活用水的水质产生严重影响。

♣流域分析

CH20111543 云南播卡金矿遥感蚀变信息提取及成矿预测/程知言,赵培松(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国土资源遥感.-2011(2).-135~140

云南东川播卡金矿位于康滇地轴中段东缘,成矿背景复杂,找矿潜力巨大。利用ETM+遥感影像对研究区进行构造解译和矿化蚀变信息提取,并结合区域地质和物化探异常信息进行综合找矿信息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区南北向构造与东西向构造交叉部位附近蚀变异常信息强烈,在区内呈规律性变化,播卡金矿的南部与研究区东部的南北向蚀变带找矿前景良好。

♣遥感技术 蚀变信息提取 成矿预测

CH20111544 基于3DGIS的龙岗高含硫气田安全应急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郭红燕,于五一,丁树柏,李赵洲(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国土资源遥感.-2011(2).-141~146

基于World Wind Java SDK开源软件,设计实现了高含硫气田环境安全应急管理三维地理信息系统(3DGIS)。该系统构建的难点是高含硫气田井喷事故中H2S气体扩散数值模拟模型与3DGIS的集成问题。通过对数值模拟模型海量数据体采用时空结构分析压缩法,极大地压缩了数据量;在模型数据体的展示中,采用时空切片的三维可视化方式提高了存储、传输及展示效率。在此基础上,针对应急管理的预警、分析及处置业务流程,开发了相应的基于3DGIS的安全应急应用功能,为应急管理人员提供了基于3DGIS的业务应用平台。

♣环境安全应急管理 气体扩散 数值模拟模型

CH20111545 基于ArcGIS的地质灾害地图符号库设计与实现/刘洪光(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高锡林,马维峰,张时忠∥国土资源遥感.-2011(2).-147~150

针对ArcGIS在地质灾害地图制图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基于ArcGIS设计的专业地质灾害地图符号库的技术路线和实现方法;然后通过实际应用检验了基于该技术方法的地质灾害地图符号库,并基于该技术方法实现了地质灾害地图符号库的发布、应用和共享。

♣地质灾害地图 符号库 字体符号库

CH20111546 流域遥感方法与实践=Watershed Remote Sensing:Methodology and a Paradigm in H ai Basin/吴炳方,卢善龙(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学报.-2011(2).-201~223

未来流域一体化管理模式下,要求数据、信息和知识在管理者、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和所有利益相关方之间自由流通,其中流域尺度数据获取、信息提炼和知识抽象是基础,卫星遥感技术为实现这一管理方式的改变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然而,过去受数据获取难度和应用方法缺乏的影响,遥感在流域管理中的应用十分有限。本文介绍了流域管理发展及其对数据和方法的需求,剖析了遥感方法在流域管理过程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潜力,提出流域遥感方法包括面向流域管理的遥感协同处理(反演)和流域空间管理两个方面。并以海河流域为典型研究区,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海河流域治理工程生态环境效应遥感监测与评估”课题中在流域遥感方法研究和应用实践方面取得的部分成果,展示了未来遥感在流域管理中的应用前景。

♣流域遥感 协同反演 流域空间管理 生态环境

CH20111547 ETWatch的模型与方法=ETWatch:Models and Methods/吴炳方,熊隽,闫娜娜(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学报.-2011(2).-224~239

作为定量描述地表异质性和时空分布规律的主要方法,遥感需要与模型相结合,才能对陆表蒸散进行估算。ETWatch是面向流域规划与管理和农业水管理的实用需求,针对遥感应用而设计的遥感蒸散监测系统,可用于计算流域地表净辐射、感热、潜热(ET)的空间分布及其时间过程,提高ETWatch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的关键在于发展多源遥感数据的参数化方法。本文在调研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总结了流域蒸散遥感估算参数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非均匀下垫面参数获取、时空尺度转换、多源遥感数据集成、真实性检验与模型校正等,并结合上述问题介绍了ETWatch中的模型与方法。

♣蒸散 真实性检验 模型校正

CH20111548 ETWatch中的参数标定方法=ETWatch:Calibration Methods/熊隽,吴炳方,柳树福,闫娜娜,吴方明(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学报.-2011(2).-240~254

ETWatch是用于流域蒸散遥感监测、针对遥感应用而设计的集成框架。方法集成了具有不同应用优势的遥感蒸散模型,并以Penman-Monteith方法为基础建立时间扩展方法,利用气象数据与晴好日的通量遥感估算结果,获得逐日连续的蒸散分布图。所生成的从流域级到地块级的数据产品能动态反映区域蒸散发的时空变化规律。为深入了解遥感蒸散量估算中的不确定因素,本文将其通量计算过程分为地表温度、地气温差、短波与长波辐射、水体热通量、显热通量等环节与地面数据进行对比和逐项的标定。利用站点地面观测资料对模型输入的蒸发比的比较表明参数标定可有效提高遥感与地面蒸散观测的吻合程度。

♣蒸散发 定量遥感 能量平衡

CH20111549 ETWatch中不同尺度蒸散融合方法=ETWatch:a Method of Multi-resolution ET Data Fusion/柳树福,熊隽,吴炳方(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学报.-2011(2).-255~269

高分辨率遥感蒸散数据集的构建受到数据源的限制和云的影响,单一传感器无法达到高时空分辨率覆盖。本文分析了ETWatch不同尺度遥感蒸散结果的空间特征,通过几种融合方法的比较,分析数据融合前后的数据特征和信息量,将时空适应性反射率融合模型(STARFM)集成到ETWatch,用于不同尺度遥感蒸散数据的融合,该方法可以很好的结合高低分辨率数据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信息,在时间上保留了高时间分辨率数据的时间变化趋势,空间上又反映了高空间分辨率数据的空间细节差异,STARFM融合后的日ET数据与融合前1km日ET数据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75%,融合后的月ET数据与融合前1km月ET数据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2%,STARFM适合于不同尺度下遥感ET数据的融合。

♣图像融合 蒸散发

CH20111550 基于蒸渗仪的蒸散量时间尺度扩展方法对比=Comparison of Evapotranspiration Temporal Scaling Methods Based on Lysimeter Measurements/刘国水,刘钰,许迪(国家节水灌溉北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遥感学报.-2011(2).-270~280

利用蒸渗仪实测的冬小麦生育期ET数据,对比分析基于蒸发比、作物系数和冠层阻力的不同ET时间尺度扩展方法的估算效果。结果表明,对小时到日尺度的ET时间扩展而言,利用当地时间上午时段(10:00-11:00)的ET实测数据,基于冠层阻力的日ET尺度扩展值估算效果要优于基于蒸发比和作物系数的效果,而利用下午时段(14:00-15:00)的ET实测数据,基于作物系数的日ET尺度扩展值估算效果要优于基于蒸发比和冠层阻力的效果,对于从典型日到生育期尺度的ET时间扩展,基于作物系数的生育期ET尺度扩展值估算效果要好于基于蒸发比和冠层阻力的效果。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气象条件、作物种植状况、时间尺度扩展类型、土壤水分和ET观测设施种类等因素,选择适宜的ET时间尺度扩展方法。

♣蒸散发 蒸渗仪 时间尺度扩展

CH20111551 流域耗水平衡方法与应用=A Method of Water Consumption Balance and Application/吴炳方,闫娜娜,蒋礼平,常胜(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学报.-2011(2).-281~297

流域水量平衡分析是水资源现状评价与水资源合理调度研究工作中的一个核心。本文基于遥感技术估算的蒸散,结合监测统计数据,提出了流域耗水平衡方法,以海河流域为例进行了2002年—2007年流域及子流域的耗水平衡分析,流域多年平均蓄变量为-62.3亿m3,其中农业生产是流域水资源消耗的主要因素,占耗水总量的54.3%,年际变动范围较小(-5%-8%)。通过流域蓄变量变化和流域蒸散结构的分析,揭示海河流域存在的水资源问题,为流域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型社会建设耗水控制和节水方案提出建议。

♣耗水平衡 遥感 海河流域 蒸散发

CH20111552 农田水分生产率估算方法及应用=Estimation of Agricultural Water Productivity and Application/闫娜娜,吴炳方,杜鑫(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学报.-2011(2).-298~312

水分生产率是评价农业灌溉用水管理水平和节水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用遥感数据定量估算流域平原区的蒸散量和干物质量,采用经验的收获指数计算了海河流域2003年—2008年多年平均水分生产率。通过对水资源三级分区的统计结果分析得出:遥感估算的水分生产率可以反映单方水产出的空间差异。海河流域平原平均水分生产率为0.99kg/m3,变化范围为0.02~2.13kg/m3,总体水平较低,南北差异较大。通过ET,产量和水分生产率关系的分析表明:水分生产率与产量线性相关(R2=0.97),提高产量将一直是流域提高水分生产率的重要研究方向。水分生产率与产量随ET变化均呈现先线性增加后减小的特点,在两季作物区当年耗水量在335~575mm范围变化时,水分是影响产量和水分产出效益的关键因子,要着重提高中低产区域的水分生产率。当耗水量超过575mm时,水分就不是唯一的限制因子,而以提高作物的收获指数为重点。

♣海河流域 水分生产率 蒸散发 干物质量

CH20111553 基于遥感ET数据的水平衡模型构建及现状分析=Establishment of the Regional Water Balance A-nalysis Model Based on RS-ET Data and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彭致功,毛德发,王蕾,刘钰,张寄阳(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研究所)∥遥感学报.-2011(2).-313~323

区域水平衡分析是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介绍CPSP模型计算原理的基础上,选择该模型作为北京市大兴区的区域水平衡分析工具。利用《北京市大兴区水资源综合规划》(2004年)中径流量的计算成果、遥感ET及地下水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校验结果表明,模型径流计算结果与规划成果基本一致,模型能较好模拟腾发及地下水储量动态变化过程。现状分析表明:2004年缺水0.72亿m3,2005年缺水1.80亿m3。

♣CPSP模型 水平衡分析

CH20111554 华北平原灌溉需水量时空分布及驱动因素=The Distribution and Driving Factors of Irrigation Water Requirements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马林,杨艳敏,杨永辉,肖登攀,毕少杰(中国科学院农业水资源重点实验室/河北省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学报.-2011(2).-324~339

采用华北平原14个气象站点2002年—2007年的降水资料、76个站点的0~80cm厚度的土壤参数以及ETWatch系统计算的蒸散发量数据,运用水分平衡原理计算了灌溉需水量的空间分布;利用相关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研究区灌溉需水量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从山前平原到滨海平原,多年平均灌溉需水量分别为282mm(36.1×108m3)、238mm(37.2×108m3)和172mm(9.3×108m3),有逐渐降低的趋势。降雨量、小麦和蔬菜种植面积是影响灌溉需水量的主要驱动因子,降雨量多的年份灌溉需水量显著减少,小麦和蔬菜种植面积较多的区域灌溉需水量较高,而棉花和大豆种植面积较大的区域灌溉需水量较少。

♣蒸散发 驱动因子

CH20111555 区域综合节水效果的遥感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Application and Study on Evaluation Method of the Overall Effect of Water Saving Efforts in a Region Based on Remote Sensing/毛德发,周会珍,胡明罡,田金霞,何浩(北京市水利水电技术中心)∥遥感学报.-2011(2).-340~348

区域节水效果的常规评价方法都是利用单项指标评价单一行业的或者单方面的节水效果,不能反映区域综合节水效果。从耗水控制水平和地下水可持续利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以目标蒸散量(ET)和地下水位理论变幅为评价基准,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区域实际蒸散量和地下水位实际变幅,采用基准比较法评价区域节水综合效果的方法;并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开展了该区的综合节水效果遥感评价,为区域综合节水效果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

♣综合节水效果 遥感评价

CH20111556 海河流域湿地格局变化分析=Wetland Pattern Change in H ai Basin/卢善龙,吴炳方,李发鹏(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学报.-2011(2).-349~371

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制作了海河流域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07年4期湿地分布图,分析了湿地格局变化过程与区域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流域内天然湿地面积萎缩趋势明显,由1980年的5360km2降至2007年的4331km2;人工湿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小,由1980年的3492km2增至1990年的5245km2,之后逐渐减小,至2007年降为4499km2;(2)平原区湿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农用湿地的变化。山区湿地面积呈递减趋势,主要受河流湿地和河流洪泛湿地面积递减的影响;(3)在流域水资源三级区尺度,子牙河下游平原河流湿地和北三河下游平原农用湿地是平原区变化最为剧烈的天然和人工湿地,永定河、子牙河及大清河上游山区河流湿地及河流洪泛湿地是山区变化最为剧烈的天然湿地,而永定河、北三河及大清河山区水库/库区湿地分别是山区变化最为剧烈的人工湿地;(4)1980年,流域内河流湿地面积分布最广,之后河流湿地逐渐萎缩,而农用湿地、水库/库区湿地、海水养殖场/盐田和浅海水域湿地面积逐渐增加;(5)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湿地格局呈斑块破碎化和空间分布均匀化与孤立化的演变趋势。其中,气温升高是主要的自然影响因素,总人口变化和粮食生产是主要的人类活动影响因素。

♣湿地 景观格局 影响因素 遥感监测

CH20111557 区域尺度海河流域水土流失风险评估=Regional Soil Erosion Risk Assessment in Hai Basin/李晓松,吴炳方,王浩,张瑾(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学报.-2011(2).-372~387

借鉴USLE的因子选择及综合方法,在遥感和GIS的支撑下对海河流域的水土流失风险进行评估,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河流域山区水土流失风险显著高于平原地区,北三河山区水土流失风险最低,太行山区最高,永定河上游介于两者之间;水土流失风险“很低”等级主要分布在小于5°的平坦地区,“中”、“高”水土流失风险面积主要集中在8°—15°与15°—25°两个坡度带内,约占总面积的65%,且“高”水土流失风险面积所占比例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水田的水土流失风险很低,“中”、“高”水土流失风险主要存在于灌草地类型上,约占总“中”、“高”水土流失风险面积的59.67%。未来的治理应依据水土流失风险的高低有针对性地开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遥感 水土流失风险 地理信息系统

CH20111558 流域尺度的不透水面遥感提取=Extraction of Impervious Surface in H ai Basin Using Remote Sensing/王浩,吴炳方,李晓松,卢善龙(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学报.-2011(2).-388~400

一个地区的不透水面覆盖度不仅是该地区城镇化程度重要指示因子,也是该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指示因子。现有的不透水面遥感提取方法,多集中在城区尺度上。而流域尺度上快速、准确的不透水面遥感提取方法在国内外还鲜有研究。本研究以覆盖海河流域同一季节的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利用已有土地利用数据集中的道路、城市、农村和工业用地对非不透水区进行掩膜,通过选取亮暗植被、高低反照度不透水面、干湿土壤端元,采用多端元光谱混合分解模型提取了流域尺度上的不透水面。精度评价结果显示,该方法估算的不透水面与真实结果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2.1%,相关系数为0.83,精度较高,适合于流域尺度的不透水面提取。

♣不透水面 流域尺度光谱混合分解 遥感 海河流域

CH20111559 海河流域NDVI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Responses of NDVI to Climate Change in the H ai Basin/陈福军,沈彦俊,胡乔利,齐永青,张玉翠(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遥感学报.-2011(2).-401~414

以海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8km分辨率AVHRR/NDVI数据和气象资料,逐像元对1981—2000年时段的流域NDVI值、年降水量和年均气温的变化率进行分析,计算了NDVI和年降水量、年均气温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981~2000年时段内,海河流域年降水量变化总体呈现北部和南部增加,中部减少的趋势,其变化范围在-80mm/10a~80mm/10a之间。全流域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五台山地区上升最显著,达2℃/10a左右。NDVI在京、津等大城市周围显著减小,变化率达-0.8/10a,在流域东南部平原及燕山部分山区增加趋势明显,达到0.8/10a左右。NDVI与降水、气温的相关关系空间差异明显。在海河流域冷湿区,如滦河上游草原区和五台山地区,植被指数对降水变化不敏感,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太行山南端暖湿气候环境中,降水增多影响植被生长。海河流域东部沿海平原及燕山北部等干燥环境下,NDVI与降水呈正相关关系,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性,而在山前平原农灌区,作物对气候因子变化响应不敏感。

♣NDVI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 海河流域

CH20111560 智能遥感卫星系统/张兵(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遥感学报.-2011(3).-415~431

分析了当前遥感卫星系统存在的一些不足,论述了新一代“智能遥感卫星系统”的概念及其主要特点,对其中自适应遥感成像和星上数据实时处理两个核心部分进行重点介绍,并对其涉及的关键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进行阐述。设计了一套具有自适应成像和应用模式优化能力的智能高光谱卫星有效载荷系统。该系统由用于区域背景信息获取的前视预判遥感器、用于地表详细观测的主遥感器以及星上数据实时处理和分析3部分组成。对智能高光谱卫星的工作原理和流程进行介绍,并呼吁中国尽快围绕智能遥感卫星系统开展一些前沿性的科学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以实现中国在卫星遥感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智能遥感卫星 高光谱遥感 自适应观测 实时处理

CH20111561 评估MODIS的BRDF角度指数产品/焦子锑,李小文,王锦地,张虎(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遥感学报.-2011(3).-432~456

应用地表观测的二向性反射数据集和多种MODIS数据产品,通过统计分析,对MODIS的二向性反射角度指数产品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1)MODIS角度指数包含了地表三维结构信息,有望用来反演地表的物理结构参数;(2)MODIS角度指数是内在的三维关系,各向异性因子(Anisotropic Factor:ANIF)和各向异性指数(Anisotropic Index:ANIX)高相关,建议去掉ANIF以精炼MODIS角度指数产品;(3)各向异性平整指数(Anisotropic Flat Index:AFX)较好地指示了地表基本散射类型的变化,且具有较小的类内方差,对改善特定地表分类精度可能会更有用。

♣角度指数 植被结构 植被指数

CH20111562 时空一体化框架下时空异常探测/刘启亮,邓敏,王佳璆,彭思岭,梅小明,赵玲(中南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系)∥遥感学报.-2011(3).-457~474

提出一种时空一体化的时空异常探测方法,首先基于时空统计学与聚类分析构建一体化时空邻近域。进而,发展兼顾时空相关与异质性的时空异常度量方法。最后,采用一种3步骤的策略探测时空异常。应用本文方法探测中国陆地区域33年(1970—2002年)的年平均气温时空数据中的时空异常,探测结果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反映时空数据的时空一体化特征。同时,对时空异常的产生机理与实际意义进行分析和解释。

♣时空异常探测 时空邻近域 时空统计学 聚类分析

CH20111563 基于数据同化的元胞自动机/张亦汉,黎夏,刘小平,乔纪纲(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遥感学报.-2011(3).-475~491

提出基于集合卡尔曼滤波(EnKF)的元胞自动机(CA)模型。在CA模型中,由于不同的样本会训练出不同参数值的转换规则,且获取的转换规则在整个模拟过程中不能改变等原因,误差在模拟过程中会不断累积。本文在CA模型中引入集合卡尔曼滤波的数据同化方法,建立了基于集合卡尔曼滤波的数据同化CA模型,同化遥感观测数据,根据得出的同化值修正模拟结果使之向真实情况逼近。利用该模型模拟了广东省东莞市的发展情景(1995年—2005年),实验表明,与传统CA模型相比,基于集合卡尔曼滤波的CA模型能够融合遥感观测数据,并能更有效地模拟城市扩张过程,达到良好的模拟效果。

♣元胞自动机 地理模拟 数据同化 集合卡尔曼滤波

CH20111564 纹理频谱分析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最佳尺度选择/陈杰,邓敏(中南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系),肖鹏峰,杨敏华,梅小明,刘慧敏∥遥感学报.-2011(3).-492~511

基于对纹理频谱的分析提出了一种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最佳尺度的选择方法。首先,分析四种典型地物在傅里叶变换频域的频谱响应特性。然后,采用点扩散函数对原始影像进行尺度扩展,进而根据地物纹理的径向与角向曲线随尺度扩展的变化选择最佳尺度。最后,通过分析四种地物在6个尺度下的纹理特征可分性,说明本文方法能客观反映出地物的尺度效应,具备最佳尺度选择的可行性。利用支持向量机对QuickBird全色影像进行面向对象的分类,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尺度下可取得较高精度。

♣纹理 频谱分析 尺度扩展 最佳尺度选择

CH20111565 元胞空间分区及其对GeoCA模型模拟精度的影响/柯新利,邓祥征(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陈勇∥遥感学报.-2011(3).-512~523

采用双约束空间聚类方法对元胞空间进行分区,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的分区分别求取元胞转换规则,从而提高元胞自动机的模拟精度。以杭州市土地利用变化为例,采用本文提出的基于双约束空间聚类的分区元胞自动机模型对研究区域2000—200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模拟,并利用逐点对比法和MoranI指数对模拟结果进行精度评估。结果表明:(1)采用双约束空间聚类算法对元胞空间进行分区,可以保证同一分区内的元胞既在空间上邻近,又具有相对一致的非空间属性信息,分区效果较好;(2)与不分区元胞自动机模型和基于空间聚类的分区元胞自动机模型相比,双约束空间聚类元胞自动机模型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尤其是在空间形态和整体结构上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

♣地理 元胞自动机 双约束空间聚类

CH20111566 城镇绿地树种识别的数学描述符/周坚华(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周一凡,穆望舒∥遥感学报.-2011(3).-524~538

讨论了城镇绿地树种识别数学描述符的设计思想和方法。本着具有确切的物理意义、几何意义或植物生态学意义以及分割阈值具有环境不变性的原则,设计了归一化阴影指数、饱和度明度相对差、相对边缘点数、相对暗细节密度、相对骨架密度和加权平均冠径等14个分别涉及波谱、纹理和形状特征的新描述符。经过样本统计分析和遥感图像实例测试,证明这些描述符在城镇绿地树种识别方面比经典描述符具有更好的针对性和更强的适应性。此外,本文还讨论并测试了红色欠饱和像元补偿集的提取方法,以及基于cell分割或分类的方法。对于城镇绿地树种分类问题,在决策树分类输入矢量中,使用本文的描述符组合误分率为5.8%,相比传统的分色亮度组合(误分率为25.9%)有明显改进。

♣城镇绿地 树种识别 通用描述符 机器辨别 网格

CH20111567 基于LiDAR高度纹理和神经网络的地物分类/乔纪纲,刘小平,张亦汉(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遥感与地理信息工程系)∥遥感学报.-2011(3).-539~553

使用LiDAR单一数据进行点云分割工作时,基于斜率的严格分割LiDAR点云的方法不能很好的适应复杂地物的分类工作。本文将LiDAR粗分割后的点云转换为高度图像和反射强度图像,并求取高度图像GLCM高度纹理。将4种GLCM高度纹理、地面粗糙系数、平均高度和平均反射强度共7种纹理作为识别地面覆盖物的特征,并利用后向传播神经网络(BP-ANN)方法对LiDAR数据进行地物识别。实验表明,这种方法能够从LiDAR独立数据源中有效的实现地物分类,实验获得的精度大于90%。与传统的最大似然法进行对比,BP-ANN的分类精度高于最大似然法。当预设地面类型能同时满足被光学影像和LiDAR数据识别的条件时,LiDAR高度纹理分类与光学影像分类结果的一致性达到76.5%。

♣高度纹理 人工神经网络 地面粗糙度 激光雷达

CH20111568 一种机载LiDAR条带平差最小二乘匹配算法/王丽英(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刘正军∥遥感学报.-2011(3).-554~567

基于七参数正形变换的数据驱动模型实现了机载Li-DAR条带平差,算法借鉴了Robert(2004)的最小二乘表面匹配思想,通过引入高斯-马尔科夫模型改进了原有算法,得到未知参数的最小无偏方差估计。实验采用两组实测数据,分别考察了引入高斯-马尔科夫模型的必要性、算法效率以及迭代收敛性和算法精度。实验表明:(1)剖面检查吻合且精度一致;(2)Terra Match量测匹配精度,理想数据高程匹配误差小于0.05m,数据质量不理想时误差稍大,但均能成功匹配。

♣激光雷达 条带平差 最小二乘匹配

CH20111569 太阳光度计反演大气水汽总量的方法与结果对比分析/周宁(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刘敏∥遥感学报.-2011(3).-568~577

详述了使用太阳光度计反演大气水汽柱总量的反演方法—单通道法和双通道法,其中双通道法又可采用不同的非水汽通道来实现。考虑到气溶胶光学厚度及瑞利散射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方法反演所得水汽总量相对探空数据的误差。结果表明,这些方法的反演结果非常接近。在实际应用中,可使用任一种方法来反演水汽。

♣大气柱水汽总量 气溶胶光学厚度 太阳光度计

CH20111570 基于典型物候特征的MODIS-EVI时间序列数据农作物种植面积提取方法——小区域冬小麦实验研究/潘耀忠,李乐,张锦水,梁顺林(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侯东∥遥感学报.-2011(3).-578~594

利用MODIS植被指数时间序列这一特性,以北京市通州及周边为实验区,冬小麦种植面积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农作物种植面积指数模型(Pan-CPI模型)的概念,并构造了冬小麦特征物候期植被指数与种植面积的定量函数关系,通过样区TM影像求解关键参数,对研究区冬小麦种植面积测量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Pan-CPI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特定目标农作物种植面积状况,为基于植被指数时间序列影像识别农作物种植面积提供了新方法;(2)精度分析结果表明:Pan-CPI模型具有很高的稳定性,且不受样本变化的影响,只要达到满足模型计算的样本量(如:5%),多次测量结果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选取MODIS6×6像元大小的窗口时,TM样本的复相关系数(R2)稳定在0.85左右,与TM结果比较,窗口相对精度稳定在95%左右,区域精度稳定在92%以上,经调整的区域精度高达96%以上;(3)对于种植结构复杂、目标作物种植破碎的地区,Pan-CPI模型可以充分利用MODIS植被指数时间序列的优势,有效改善TM单时相和多时相提取信息因时相缺失无法表征作物变化的不足。

♣农业遥感 时间序列

CH20111571 渤海海岸带地区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及景观格局响应/左丽君,徐进勇,张增祥,温庆可,刘斌,赵晓丽,易玲(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学报.-2011(3).-604~620

综合利用RS、GIS和景观生态学方法,以渤海海岸带地区1995、2000、2005和2008年土地利用分布图为基础,分析了渤海海岸带地区近13年间的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及其景观响应,得到以下结论:(1)渤海海岸带地区土地利用年动态变化率在2000—2005年间最大,为0.40%;2005—2008年段次之;1995—2000年间最小;(2)下辽河平原、海河平原以及黄河三角洲地区为土地利用动态发生的主要区域;(3)监测期内,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的面积扩展明显,且主要来源于其周边的优质耕地,但在耕地流向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的同时,有较大面积的林地和草地转向耕地,因此监测期内耕地的总面积变化不大,海域向陆地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化(即填海造陆)是该区域一种特殊的土地利用动态类型,并随着时间推移速度越来越快;(4)整个区域在监测期内表现出多种土地利用类型(未利用地、水域等)的小型斑块被整合,而优势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耕地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的大型斑块则积极向外扩展的发展态势,整个景观表现出多样性和均匀度减小而优势度增加的趋势。

♣渤海海岸带 土地利用 时空演变 景观响应

CH20111572 CBERS-02B多光谱数据在城市不透水面估算中的可用性研究/陈峰,邱全毅,郭青海,唐立娜(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遥感学报.-2011(3).-621~639

以厦门岛为研究区,以CBERS-02B的CCD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基于可变端元的线性光谱混合模型估算了城市不透水面组分含量,并探讨了该方法的实现过程与优势。通过端元评估确定了研究区的4个典型端元,即高反射不透水面、低反射不透水面、高反射土壤和植被。在此基础上,以高、低反射不透水面端元的组分含量对城市不透水面含量进行估算。精度评价结果显示:基于可变端元的方法要优于一般带全约束法;而在混合像元分解过程中加入全色波段(band5)有助于提高模型估算精度,使得在像元尺度的精度与采用Landsat的已有报道相近,而在土地利用单元尺度实现了对城市不透水面的无偏估计。研究实例也表明,尽管目前CBERS-02B数据在辐射定标和地理定位等方面还有待改进,通过采用适当的处理过程和技术手段,依然能利用该数据对城市不透水面进行有效估算。

♣可变端元 线性光谱混合模型 城市不透水面

CH20111573 基于多源雷达影像的罗布泊湖岸变迁初探/邵芸,宫华泽(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学报.-2011(3).-645~650

♣雷达影像

CH20111574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数据发布/李新(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李小文,李增元∥遥感技术与应用.-2010(6).-761~765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Watershed Allied Telemetry Experimental Research,WATER)是在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流域—黑河流域开展的大型航空、卫星遥感和地面同步观测试验。在试验加强观测期结束两年之际,试验数据集正式发布,实现了发展多尺度、多分辨率、高质量并最终完全共享的综合数据集的目标。本文是“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数据专栏的序言,概述了试验数据信息系统的意义、数据集的构成、数据质量控制的基本措施和流程,以及数据共享政策。我们热情邀请国内外同行在内陆河水文与生态研究、定量遥感研究等多方面使用该数据集,共同推进其广泛应用。

♣遥感试验 黑河流域 数据共享 数据质量控制

CH20111575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地面观测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价/马明国(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遥感技术与应用.-2010(6).-766~771

详细介绍了“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Watershed Allied Telemetry Experimental Research,WATER)的地面观测数据(气象水文和涡动相关数据除外)的数据质量控制和处理过程。从观测规范的制定和执行、数据处理和规范化、数据文件命名规范化、数据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不仅为数据用户提供数据质量参考信息,也为以后类似试验的开展提供一些数据质量控制和处理的借鉴。通过数据评价可以看出WATER试验的地面观测数据总体上具有较高的数据质量,这些质量控制措施为最后获取高质量的试验数据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利用这一套多尺度、标准化的高质量综合数据集开展大量数据分析和应用研究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黑河流域 地面观测数据 数据质量控制

CH20111576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的数据管理与共享/吴立宗(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屈永华,王亮绪,孙青松,胡晓利,李新,王锦地,李红星,冉有华∥遥感技术与应用.-2010(6).-772~781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Watershed Allied Telemetry Experimental Research,WATER)是在黑河流域开展的以水循环及与之密切联系的生态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大型航空、卫星遥感与地面同步观测科学试验。为了对试验产出和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共享,促进试验成果在更大范围内的应用,“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建立了数据管理系统,并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和北京师范大学成立了两个数据服务点负责数据的管理和分发。“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的数据管理系统是一个以元数据为核心的数据管理和发布系统,在数据管理方面介绍了元数据、数据文档和数据实体的组织与管理,在系统功能方面介绍了数据导航和数据可视化。“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目前已发布的原始数据共3.2TB,预处理的数据2.5TB,以粗粒度的形式组织了265个数据集,265条元数据与数据报告一起对数据集进行说明。

♣黑河试验 数据管理 数据共享

CH20111577 基于OPeNDAP的遥感数据发布系统实现/孙青松,屈永华,王锦地,董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遥感技术与应用.-2010(6).-782~787

针对遥感数据发布网络传输问题,利用OPeNDAP支持数据子集获取的特性,实现了基于OPeNDAP的遥感数据发布系统。该系统基于数据、数据库管理、网络应用的分层系统设计,开发集成了OPeNDAP数据服务、动态快视图、数据信息查看、数据目录等网络功能,实现多源遥感数据统一发布的目标,解决了黑河实验数据发布过程中存在的数据格式多样性、数据量大等问题。最后介绍了该系统的OPeNDAP、动态快视图等网络应用。

♣数据发布系统 快视图 遥感数据

CH20111578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涡动相关通量数据处理及产品分析/张智慧,王维真,马明国(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徐自为,吴月茹,黄广辉,谭俊磊∥遥感技术与应用.-2010(6).-788~796

涡动相关通量数据的处理及质量控制是保证各涡动观测台站数据质量的重要步骤。“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Watershed Allied Telemetry Experi mental Research,WATER)从2007年底到现在连续观测积累了大量涡动相关通量观测资料。使用经过改进的Edi Re软件对盈科站、阿柔站和关滩站3个站点的原始涡动数据进行预处理和质量控制。通过异常值及野值点剔除、倾斜修正、超声虚温修正、时间滞后校正、频率响应修正和空气密度效应修正(WPL修正)等基本处理生成Level-1数据产品;再通过大气状态平稳性检验、总体湍流特征检验以及湍流通量统计特征分析等初步质量控制,生成Level-2数据产品。以盈科绿洲站2009年7月份涡动相关数据为例,着重介绍涡动相关数据处理过程中各校正方法的重要性及不同校正方法对湍流通量计算的贡献。结果表明:超声虚温修正后感热通量比修正前减少约7.7%;时间滞后校正后潜热通量和CO2通量分别增加了3.9%、2.7%;频率响应修正后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及CO2通量分别增加了2.7%、10.5%、11.6%;WPL修正后潜热通量增加了1.7%,CO2通量减少了9.8%。最后将Campbell实时处理结果与Level-1产品及Level-2产品进行对比分析,并对黑河流域各涡动站做了总体数据精度评价,阿柔站数据质量最好,盈科站次之,关滩站较差。

♣涡动相关法 湍流通量 数据处理 质量控制

CH20111579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中机载WiDAS数据的预处理方法/刘强,肖青,刘志刚,方莉,彭菁菁,李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遥感技术与应用.-2010(6).-797~804

机载红外广角双模式成像仪(Wide-angle Infrared Dual-mode line/area Array Scanner-Wi-DAS)是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中的主要机载传感器之一,它通过可见光到热红外波段的广角成像,获取地表二向反射和热辐射方向性信息,介绍了WiDAS数据的预处理关键算法及关键参数。WiDAS传感器的可见近红外波段与中红外、热红外波段在探测器性能、空间分辨率和目标辐射特性方面都有显著差异,因此它们的预处理具有不同的算法。可见近红外波段的CCD相机用积分球定标,用简单的多项式形变函数进行波段间配准,用6S模型和实测气溶胶光学厚度进行大气校正。中红外、热红外波段的红外相机则用面元黑体定标,波段配准中采用了复合的形变函数和较为复杂的配准算法,大气校正采用MODTRAN模型和实测大气廓线。还介绍了从WiDAS标准预处理产品中提取目标的多角度观测的方法,这些信息为使用WiDAS数据产品开展定量遥感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黑河试验 多角度遥感 红外遥感

CH20111580 黑河中游试验区不同分辨率LAI数据处理、分析和尺度转换/刘艳,王锦地,周红敏,薛华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遥感技术与应用.-2010(6).-805~813

2008年开展的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获取了大量野外实测叶面积指数(LAI)数据以及遥感LAI产品。在利用LAI地面点观测数据对遥感影像进行验证或者不同分辨率遥感产品相互比较的过程中存在由于地表异质性引起的尺度效应,导致无法直接进行验证、比较,需要进行尺度转换。以基于泰勒级数展开的尺度转换模型为基础,研究不同源LAI之间的尺度转换方法。包括两部分内容:①以高分辨率影像为辅助数据将地面实测点尺度的LAI转换到中、低分辨率遥感像元尺度;②利用高分辨率影像作为亚像元信息对低分辨率LAI产品进行尺度纠正。结果表明,利用泰勒级数展开模型进行尺度转换是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经尺度转换的地面实测点尺度LAI可用作像元尺度数据比较验证的参考。

♣叶面积指数 泰勒级数展开模型 尺度转换

CH20111581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控制与产品生成/黄广辉,马明国,谭俊磊,张智慧(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工程与环境研究所)∥遥感技术与应用.-2010(6).-814~820

“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自动气象站(AWS)数据的质量控制(QC)分两个阶段进行:计算机自动控制阶段(QC1)和人机交互判断阶段(QC2)。QC1利用气候学界限值检查、台站极值检查、基本气象公式检查、内部一致性检查、时间一致性检查、综合决策算法,对自动气象站资料进行了自动质量控制;QC2中质量控制人员在QC1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对判断为可疑和错误的数据进行人工判断、分析错误原因、订正逻辑性错误,并给出数据的最终质量评价。上述质量控制后的自动气象站资料分两级发布,以供科研使用。最终结果表明:QC1中的质量检查可以有效地识别出观测资料中存在的明显错误;经过QC2数据逻辑错误订正后,“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AWS(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数据总体质量较高,达到了预期的试验目标。

♣黑河试验 自动气象站 质量控制

CH20111582 全波形激光雷达和航空影像联合的地物分类/周梦维,柳钦火,刘强,肖青(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遥感技术与应用.-2010(6).-821~827

针对机载激光雷达与航空光学影像的互补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高精度地物信息提取和分类方法。首先从激光雷达的全波形数据获得数字高程模型(DEM)、地物的正规化数字表面模型(nDSM)和激光雷达回波相对强度信息,从航空数码相机影像获得植被指数信息;然后利用决策树方法进行地物识别。选取“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中的3种典型区域(城市、农田和水体)进行分类,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分离建筑物、高大植被、低矮植被、裸土地以及水泥地等基本地物。

♣机载激光雷达 航空影像 决策树 地物分类

CH20111583 乌兰布和沙漠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梭梭林解译方法探讨/张兴余,刘勇,许宝荣,蒋志勇,王晓燕,王思维,许民,杨红卫(兰州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遥感技术与应用.-2010(6).-828~835

利用ALOS、SPOT5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结合野外调查,完成了乌兰布和沙漠研究区遥感影像信息的目视解译及植被制图,并结合GPS野外样点进行精度评价,解译精度为93.3%,梭梭林面积为165 410.62hm2,占乌兰布和沙漠地区总土地面积的17.27%。最后,对乌兰布和沙漠遥感影像梭梭林解译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 目视解译 森林遥感

CH20111584 SAR与SPOT数据融合方法研究/邹丽丽,崔海山,李颖,吴宇静(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遥感技术与应用.-2010(6).-836~841

随着多空间分辨率、多光谱分辨率、多传感器遥感数据日益增多,数据融合技术已经在地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以SAR和SPOT多光谱影像为数据源,通过几何校正、辐射定标、噪声去除等预处理,采用PCAI、HS、BT、HPF以及WT融合方法进行融合试验,选取标准差、信息熵以及相关系数对融合结果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基于结构信息变换的HPF和WT方法,纹理结构信息保持较好,线性地物特征尤为突出;基于统计信息变换的PCA方法,不仅能较好保持多光谱信息,而且也保持了SAR影像纹理结构信息,信息熵指数最大;基于彩色变换的IHS和BT方法,虽然视觉效果较理想,但是色彩及光谱失真现象严重,信息熵值最小。

♣数据融合 影像评价

CH20111585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虚拟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实现/王继水,顾卫杰(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遥感技术与应用.-2010(6).-842~846

为了三维展示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效果,提出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来实现修复虚拟系统,描述了三维地形建模的步骤和虚拟景观的建模方法,并采用希尔排序法对虚拟系统中的碰撞检测方法进行了改进。实验结果表明优于传统方法,并且实现了丁山岭矿区虚拟系统的开发。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 虚拟现实 视景仿真

CH20111586 基于多基态修正模型的空间探测数据管理技术研究与实现/陈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孟新,李立钢,谢文明∥遥感技术与应用.-2010(6).-847~852

传统的空间环境探测数据存储方式效率较低,且难于满足数据时空分析及深度挖掘,也不能基于三维特性开展时空可视化表达。设计了一种满足海量探测数据特点的多基态修正扩展的混合时空模型,并进行了管理系统软件的设计和开发。该系统能较好地组织管理空间环境数据,减少存储空间,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时空数据操作的效率。

♣空间环境 探测数据 时空数据模型 多基态

CH20111587 基于Web Service的在线水文模型服务研究/朱仕杰(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南卓铜,陈昊,刘勇∥遥感技术与应用.-2010(6).-853~859

通过分析目前水文模型本地服务模式的不足,针对当前国内外Web Service技术在水文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现状,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Web Service技术的在线水文模型服务系统,示范了基于Web Service技术的网络数据获取、水文模型运行模拟等过程,说明基于Web Service技术的在线水文模型服务较好地实现了水文模型网络共享,支持异地模型访问。建议在线水文模型服务结构从网络数据库/数据中心获取数据,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模式从本机上传海量数据等问题。这种在线水文模型服务模式节约了模型运行成本、降低了用户要求,在具体水文水资源管理事务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和拓展前景。

♣水文模型 在线模型服务 数据中心

CH20111588 星载微波辐射计对玉树地震岩石破裂辐射异常的初步检测/陈昊,金亚秋(复旦大学波散射与遥感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遥感技术与应用.-2010(6).-860~866

实验发现岩石挤压破裂会在特定微波频段辐射能量增强。根据星载微波辐射计AMSR-E2003年至2010年4月中上旬8a的辐射亮度温度(Tb)数据,提出辐射异常指数RAI,检测地震岩石挤压破裂产生的微波能量辐射异常。利用大气辐射传输模型,分析地表物理温度和大气水汽含量等变化对于检测RAI的影响。对2010年4月12日(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发生前两日)的Tb数据作RAI分析,RAI异常的检测区域与地震主断裂带分布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

♣被动微波遥感 岩石挤压破裂 辐射异常

CH20111589 基于四波段半分析算法和Hyperion遥感影像反演太湖叶绿素a浓度/陈军,温珍河,孙记红,付军(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遥感技术与应用.-2010(6).-867~872

水体叶绿素a浓度不仅是水质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制定水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重要依据。以2004年8月19日太湖水质浓度实验数据和同步的Hyperion影像为数据基础,研究适用于Hyperion影像的四波段半分析算法。由模型参数标定数据集(37组)对四波段半分析算法参数的拟合分析和模型检验数据集(5组)对算法精度的评估可知,基于指数拟合方法获取的四波段半分析算法具有较高的叶绿素a浓度估算精度(相关系数为0.8913,平均绝对误差为1.1109μg/L,对应的平均相对误差为5.69%,其对应的4个波段波长分别为671.02nm、701.55nm、711.72nm和742.25nm)。用以上四波段半分析算法从Hyperion影像中提取的叶绿素a浓度呈湖心低、沿湖区域高的格局。

♣半分析算法 叶绿素a 遥感 Hyperion影像

CH20111590 NCEP/QSCAT混合风向用于SAR图像反演高分辨率海面风速/范开国,黄韦艮,常俊芳(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林珲,顾艳镇∥遥感技术与应用.-2010(6).-873~876,841

利用SAR图像和NCEP/QSCAT混合风向数据,对NCEP/QSCAT混合风向用于SAR图像反演高分辨率海面风速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以2005年12月6日一景ENVISat ASAR图像为例,反演了大范围、高分辨率海面风速。海面风速的反演结果与NCEP/QSCAT混合风速、日平均散射计风速的比较结果显示,其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9m/s、1.6m/s,二者符合较好,显示了SAR反演高分辨率海面风速的能力与SAR海面风场业务化应用的前景。

♣海面风速 合成孔经雷达

CH20111591 SAR海浪方向谱的Monte Carlo仿真/杨永生(苏州科技学院)∥遥感技术与应用.-2010(6).-877~880

利用Longuet-Higgins线性海浪模型和JONSWAP海浪谱来表示海浪方向谱。在Bragg波散射模型的假设下,推导了海浪谱与SAR图像谱之间的映射变换,它适用于线性海浪的成像范围。采用Monte Carlo方法,可产生具有随机性的海浪方向谱。对于时不变的海面来讲,该方法具有计算效率适中的特点。仿真结果表明,海浪谱与SAR图像谱之间存在着谱的畸变、谱的分裂和方位向谱的移位等特点。

♣海浪方向谱 蒙特卡罗仿真 合成孔径雷达

CH20111592 基于Hyperion数据的铜矿信息直接和间接提取方法研究/张汉奎(浙江大学理学院地球科学系),张登荣,朱骏,俞乐∥遥感技术与应用.-2010(6).-881~885

针对不同的地表覆盖条件,研究基于Hyperion星载高光谱数据的砂页岩型铜矿信息提取方法。首先对Hyperion L1级数据进行波段筛选、坏线修复、大气纠正和几何纠正等预处理,然后分别针对不同的植被覆盖情况使用不同的信息提取方法。在岩石裸露区,直接使用光谱角制图法;在植被覆盖区,使用铜金属离子的积累导致的植被生理异常作为间接标志来识别铜矿信息,生理异常使用高光谱植被指数来计算。结果表明,综合使用这两种方法的互补信息能够便于提取复杂地表覆盖情况下的铜矿信息。

♣高光谱 光谱角制图 植被异常 植被指数

CH20111593 应用重轨星载InSAR技术监测三峡库区滑坡形变探讨/涂鹏飞(三峡大学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岑仲阳,谌华∥遥感技术与应用.-2010(6).-886~890

三峡库区滑坡灾害严重,应用传统监测方法不仅耗资巨大,而且效率不高。通过对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地表形变探测新技术——重轨星载InSAR技术进行了相关研究,并针对三峡库区近地表大气水汽含量变化频繁的特点,研究了大气水汽变化对重轨星载InSAR观测精度的影响,在对Zebker的相关研究结论进行实证后,探讨了重轨星载InSAR技术应用于三峡库区滑坡监测的可行性。

♣重轨 干涉合成孔经雷达 滑坡监测

CH20111594 时序NDVI数据集重建综合方法研究/李杭燕(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马明国,谭俊磊∥遥感技术与应用.-2010(6).-891~896

时序NDVI数据集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全球与区域环境变化、植被动态变化、土地覆盖变化和植物生物物理量参数反演等多方面的研究。时序NDVI数据集受到云和气溶胶等大气条件和传感器自身等因素的影响包含很多噪声,影响了其进一步的应用。基于对近几年来普遍使用的5种重建方法的对比分析结果,发展了基于标准差权重和噪声点性质的两种综合方法。以黑河流域2009年16d最大值合成的MODIS NDVI数据为例,对比了两种综合方法与5种重建方法的效果;并用2009年5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地面实测NDVI数据验证了两种综合方法的重建效果。结果表明这两种综合方法的效果都优于对比的5种重建方法,它们既保留了原始数据中大部分的点,又最大限度地修正了噪声点,所生产的时序NDVI数据集,可以更好地用来开展全球与区域土地覆盖和植被动态变化监测等研究。

♣时间序列数据集 环境监测

CH20111595 机载双天线InSAR系统干涉条纹实时生成算法=A Real-time Interferometry Fringe Algorithm for Airborne Dual-antenna InSAR System/陈立福,汪丙南,向茂生(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微波成像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1).-1~9

为了能实时产生高质量的干涉条纹提出了一种新算法。算法采用了降采样与干涉多视处理相结合的技术、线性插值查表法、非线性近似的ECS自配准成像算法、实时干涉运补、相干系数快速计算以及快速干涉滤波方法,并对该算法实时产生干涉条纹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实现该算法的硬件结构。最后针对电子所X波段机载双天线InSAR数据,利用该算法产生了干涉条纹和相干系数图,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干涉条纹 多视处理 干涉合成孔经雷达

CH20111596 模拟复相关器研制及其性能测试=Development of Analog Complex Correlator and Its Performance Test/王新彪,刘璟怡,李靖,姜景山(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1).-10~17

被动遥感技术的发展对复相关器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模拟复相关器具有灵敏度高、体积小、功耗低等优点。在此重点介绍了复相关器的核心部件:乘法器单元和宽带移相器;模拟了点频上的相位反演并分析其反演能力;测试了模拟复相关器的宽带相位特性,模拟了宽带相位反演过程并测得其相位反演精度。

♣模拟复相关器 乘法器 宽带移相器 被动遥感

CH20111597 两种氧气A吸收带云顶高度反演算法的理论比较与实测结果验证=Two Kinds of Cloud Top Height Retrieval Methods with Oxygen A-Band Comparison by Simulated Data and Verification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in China/张岩,吕达仁,段民征(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1).-18~32

近年来,氧气A吸收带作为云高反演通道重新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其中用于欧空局ENVI-Sat/SCIAMACHY仪器的SACURA和FRESCO+两种云高算法是目前比较成熟的氧气A带云高反演算法,并已有相关产品发布。为充分了解SACURA和FRESCO+两种算法的适用性及反演效果,对两种算法特点及其模拟反演的结果进行了深入比较,在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评估这两种算法的特点及产品精度。结果表明,FRESCO+算法对地表反照率、云量等参数的依赖性较低,得到的云高结果偏低达20~750m,而SACURA算法对太阳天顶角、云光学厚度、地表反照率和云量等参数较敏感,得到的云高值波动性较大。不包括光学厚度小于5的云且满云时,平均云顶误差小于300m。在亮地表上的薄云结果最差,误差最大可达10km以上。对2008年度覆盖我国及周边地区两种算法的相应产品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与寿县ARM计划的地基雷达和探空资料进行了对比,表明模拟反演得到的结论可信。

♣氧气A吸收带 云顶高度 地基雷达 探空

CH20111598 遥感影像亚像元制图方法研究进展综述=Progress on Sub-pixel Mapping Methods forRemotely Sensed Images/任武,葛咏(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1).-33~44

遥感影像混合像元的普遍存在给遥感影像解译造成困扰。有效处理混合像元问题,细化分类结果,获得更为精细的地物细节信息就需要进行亚像元绘图。目前亚像元制图方法主要包括3个步骤:①混合像元分解;②提取软信息;③亚像元制图。总结归纳了近年来遥感影像亚像元绘图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成果,详细阐述了亚像元制图的步骤及涉及的研究方法。依据辅助信息的类型将亚像元绘图方法大致划分为:基于空间相关性、基于空间结构信息、基于神经网络、基于像元交换途径的4类亚像元分类方法,并分别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对比。最后,评述了亚像元制图的发展趋势。

♣亚像元分类 软分类 混合像元分解 亚像元制图

CH20111599 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应用研究综述=Review on Applications of DMSP/OLS Night-time Emissions Data/杨眉,王世新,周艺,王丽涛(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1).-45~51

DMSP/OLS以其独特的光电放大特性与对夜间灯光的获取能力,成为人类活动监测的良好数据源。回顾了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在城镇信息提取、社会经济因子估计及光污染、火灾、渔火、天然气燃烧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其中重点介绍了利用灯光数据估算城市化水平和人口的方法和步骤,总结了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在应用中的优越性与局限性,对其未来应用方向进行了展望。

♣夜间灯光 环境监测

CH20111600 遥感技术在现代冰川变化研究中的应用=The Remote Sensing in Research of Modern Glacier Changes/曹泊,王杰,张忱,张国梁,潘保田(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1).-52~59

传统的现代冰川变化研究主要以实地观测和经验公式来获得冰川的面积变化、体积变化和冰川表面运动速度,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航空遥感光学图像、数字高程模型、雷达等新技术数据的不断出现和发展,借助遥感手段研究冰川的性质和特征、监测冰川的动态变化成为冰川学研究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有效解决了现代冰川研究中高山区资料受限等问题。冰川面积变化的计算机自动解译方法主要有阈值法和雪盖指数阈值法、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法、比值阈值法等。阈值法和雪盖指数阈值法操作简单,但是在阈值选取方面不好把握;非监督分类法操作简单但限制因素较多;如果训练区选择准确,监督分类法分类结果比较精确;波段比值阈值法操作相对简单,精度准确,是目前运用最多的计算机自动分类方法。数字高程模型和雷达数据在冰川体积变化研究中的应用,较好地提高了传统方法的精度和适用性;而且雷达数据具有不受大气传播和气候影响的特点,很好地弥补了遥感光学影像数据极易受云雪等影响的不足。高精度GPS和雷达数据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在冰川表面运动速度的研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代冰川 遥感 计算机自动分类 雷达

CH20111601 用于雷达高度计定标的海面回波模拟器误差分析=Bias Analysis of Return Signal Simulator Used on Radar Altimeter Calibration/胥传东,徐曦煜,杨双宝,郭伟,刘和光(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1).-60~67,44

雷达高度计发射前普遍采用回波模拟器来进行定标,所以对回波模拟器的误差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是高度计发射前的必备工作。在介绍回波模拟器原理的基础上,对影响回波模拟器误差的频综单元性能、二次相位、幅相起伏、延迟等特性进行了分析,最终根据设计指标计算了回波模拟器的系统误差。结果表明回波模拟器自身的精度能够满足海洋二号(HY-2)雷达高度计发射前定标的需要。

♣回波模拟器 二次相位误差 定标

CH20111602 利用4期卫星资料监测1986~2009年浙江省大陆海岸线变迁=Coastline Change Monitoring Using 4 Periods Remote Sensing Data in Zhejiang Province from 1986 to 2009/陈正华(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国家环境保护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毛志华,陈建裕∥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1).-68~73

以20世纪70年代的地形图为底图,利用1986年和1995年TM、2005年ASTER和2009年HJ 4个时间段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目视解译,对浙江省大陆海岸线多年来的变迁进行连续监测,获取每个时期发生变化岸段、陆地增加面积和分数维情况。结论如下:①这3种卫星资料能够满足精确、快速监测海岸线变迁的要求;②浙江省海岸线快速向海洋推进,1986~1995年新增205.24km2,1995~2005年新增319.85km2,2005~2009年新增484.75km2;③浙江省海岸线分形维数较小,海岸线复杂程度较低,且最近20多年来分形维数呈现降低趋势。

♣大陆海岸线 遥感 分形维数

CH20111603 地形坡面对被动微波遥感影响的试验研究=Measurement and Simulation of Hill-slope Effects on Passive Microwave Remote Sensing/李欣欣,张立新,蒋玲梅,赵少杰,赵天杰(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1).-74~81

地表起伏所形成的倾斜表面,特别是在山区,受地形坡度和坡向变化的影响,地表的微波辐射特征较之平坦地表发生明显变化。基于地基微波辐射地形试验,模拟星载被动微波辐射计AMSR-E的观测参数,通过建立地形坡面的地貌微缩景观进行观测,探索地表斜坡对被动微波辐射特征的影响,用AIEM模型和Fresnel方程分别模拟裸土地形坡面的微波辐射特征。结果表明,倾斜坡面对被动微波辐射的亮度温度产生了10~15K的偏差,由坡度形成的本地入射角改变了地表的有效发射率,并随坡向的变化发生微波极化旋转。经试验数据和模型模拟结果对比,认为AIEM在考虑了表面粗糙度影响时可以较好地模拟地形坡面的被动微波辐射特征。

♣地形坡面 被动微波遥感 地形试验

CH20111604 基于NDVI数据的三江平原农田物候监测=Monitoring Cropland Phenology in Sanjiang Plain Based on NDVI Data/常守志,王宗明,宋开山,刘殿伟,张柏,张春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1).-82~88

物候现象被称为气候变化的积分仪,研究农田物候现象对农业生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多时相遥感影像使区域物候监测成为可能。利用傅里叶级数对MODIS NDVI数据进行平滑,结合地面观测资料,采用动态阈值法提取物候信息,并与实际观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江平原大部分农作物在第120~130d开始生长,在第250~260d左右停止生长,2003年三江平原农作物开始生长和结束的时间较早,2005年开始生长日期比2003年有所推迟,2007年农作物开始生长的日期早于2005年,但生长季结束的日期比2003年和2005年都晚,2007年生长季长度较长。采用MODIS NDVI数据获取的物候参数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在农田大面积分布区域监测结果更为准确。

♣时间序列谐波分析 动态阈值法 物候监测

CH20111605 墨玉县绿洲人工林景观格局分析及其生态效益=Landscape Pattern Analysis and Its Ecological Benefits in Oasis Plantation of Moyu County/孔维财,王让会,吴明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1).-89~95

采用墨玉县1990、2009年TM和2000年ETM多波段遥感影像,通过ERDAS与GIS空间分析功能,分析提取了墨玉县66.7hm2人工林区土地利用/覆盖信息,分析了人工林区各土地覆盖类型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使用Fragstats3.3对人工林的景观格局及景观指数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景观格局分析了绿洲人工林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墨玉县人工林研究区以沙漠、戈壁为主,约占总面积的70%,近20a土地覆盖类型变化很大,农田与水域面积有所减少;2000~2009年植被覆盖退化十分严重,主要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降水格局的变化、人工林管理方式及开发政策的变化等因素;景观分离度、景观破碎化程度在近20a呈下降的趋势,景观板块形状越来越多样化,不利于管理;研究区水渠等水利设施的建设为人工林建设提供保障的同时也增大了水源的消耗,对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利;人工林具有防风、改善土壤、涵养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效益。

♣人工林 景观格局 景观指数 生态效益

CH20111606 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最优分割尺度评价=Evaluation of Optimal Segmentation Scale with Object-oriented Method in Remote Sensing/陈春雷,武刚(北京林业大学信息学院)∥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1).-96~102

遥感影像分割决定了后续分类的精度,鉴于目前分割技术评价的研究缺乏且局限于主观判断的现状,以定量方法确定最优分割尺度。利用Definiens平台面向对象的分割算法,将组成对象的像素灰度值的标准差作为衡量对象内同质性的标准,用与邻域的平均差分的绝对值作为对象间的异质性度量变量,同时考虑面积权重的影响;根据上述3个评价指标,在考虑多光谱影像的基础上,构造了平均分割评价指数;基于该评价指数,以优度实验法对QuickBird多光谱影像进行了研究,并确定了不同地物类型的最优分割尺度。最后,利用平均对象匹配指数对评价结果进行了验证,并对评价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面向对象 遥感影像 最优分割尺度 评价

CH20111607 基于高空间分辨率的热污染遥感监测研究进展=Research on Monitoring of Thermal Pollution Based on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Image/王祥(大连海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赵冬至,黄凤荣,杨建洪,苏岫∥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1).-103~110

综述了卫星遥感热红外海表温度反演原理,并对海表温度中的“皮温”和“体温”进行了界定;着重总结了热红外遥感海表温度反演的主要方法—单通道法、分裂窗法、多角度法等;详细介绍了具有较高热红外通道空间分辨率卫星传感器Landsat TM/ETM+、CBERS-02 IRMSS、ASTER、HJ-1BIRS的海表温度反演算法,并对各卫星热红外通道特点进行了对比;最后,对影响热红外温度反演精度的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热红外遥感 海表温度 高空间分辨率

CH20111608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遥感图像厚云去除算法=The Algorithm for Removing Thick Clouds in Remote Sensing Image Based 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唐王琴,梁栋,胡根生,马雪亮,杭丹萍(安徽大学计算智能与信号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1).-111~116

厚云的存在大大降低了遥感图像的利用率,利用支持向量机超强捕获边缘点的能力和图像融合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遥感图像厚云去除算法。首先构造支持向量值轮廓波变换并对图像进行分解,然后进行云层检测和图像融合,最后进行支持向量值轮廓波逆变换,得到重构图像。仿真实验表明,对于有厚云覆盖但无云区重叠的遥感图像,该算法能取得满意的去云效果,不仅保留了图像边缘信息,而且有效地解决了云层残留问题。

♣支持向量机 云层检测 厚云去除 图像融合

CH20111609 一种改进的基于平面拟合的机载LiDAR点云滤波方法=An Improved Plane Fitting Based Filtering Algorithm for Airborne LiDARData/陈磊,赵书河(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1).-117~122

在分析现有方法优劣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平面拟合的机载LiDAR点云滤波方法。首先基于区域生长算法对重采样的LiDAR数据图像分割,提取最大连通区域为初始地面,然后基于坡度阈值剔除初始地面内的地物点,最后对筛选后的地面点克里金插值实现滤波。采用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提供的测试数据进行实验,研究了设置不同坡度阈值对滤波结果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度阈值取0.5时滤波效果最优,整体错误率仅为4.29%。与传统的基于平面拟合的滤波方法相比较,该方法更简单实用。

♣平面拟合 滤波 激光雷达

CH20111610 基于Flex和REST服务的WebGIS系统开发——以陇西县地理空间信息应用系统为例=Development of WebGIS System based on Flex and REST Service/高晓蓉,徐丹,雷瑛(甘肃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1).-123~128

以数据为基础的传统WebGIS开发存在共享困难、更新维护代价大等弊端。RIA在互联网上应用日益广泛,为解决传统的WebGIS开发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基于Flex Builder软件和REST服务进行了RIA WebGIS系统的开发实践,结果表明:富互联网应用程序在GIS领域的应用能够降低开发难度、增强用户体验,Flex和REST的结合是WebGIS系统开发很好的选择。

♣REST服务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

CH20111611 整合机载CASI和SASI高光谱数据的北方森林树种填图研究=Integration of Airborne Hyperspectral CASI and SASI Data for Tree Species Mapping in the Boreal Forest,China/刘丽娟(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庞勇,范文义,李增元,李明泽∥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2).-129~136

将机载CASI和SASI高光谱数据整合,既可以获取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区间连续的窄波段地物光谱,又能得到很高的空间分辨率,为高覆盖度的森林树种识别又增加了一种新方法。但是由于两种传感器的光谱响应不同,接收到的辐射值差异较大,如何将两种数据有效整合目前仍是一个难题。CASI和SASI覆盖谱段不同,受大气影响程度也不同,根据植被反射和吸收光谱特性,首先用基于统计模型的经验线性法和基于辐射传输的MODTRAN模型分别对CASI和SASI大气校正,复原地物光谱真实的反射率。然后去除反射率光谱包络线,用Savitzky-Golay滤波函数对归一化后的光谱曲线进行平滑,以去除噪声及异常点,实现CASI和SASI数据(CASI+SASI)的整合。与实测光谱曲线对比发现,整合后的CASI+SASI光谱曲线与实测光谱曲线匹配度较高,并且比单一传感器的光谱信息更丰富,有利于不同树种的区分识别。最后应用光谱微分及曲线匹配技术,选取SVM分类器实现了研究区的树种填图,总体精度达到86.21%,Kappa系数为0.8297,该方法有效可行,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机载 高光谱 包络线去除

CH20111612 基于WebGIS的兰州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信息化=Research of Lanzhou City Geological Disaster Mass Observation and Mass Prevention Informationization based on WebGIS/方苗,祁元,张金龙(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2).-137~146

群测群防技术是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方法。针对目前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的低效问题,提出利用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WebGIS技术建立基于WebGIS的兰州市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信息化系统。群测群防信息化系统是对地质灾害进行科学预测预警、减少灾害影响的一种重要平台。本系统由数据上传、灾情分析预测、信息发布和灾情浏览等功能组成,采用应用层、业务层和数据层三层分布式体系为系统框架,系统模型库中包括地质灾害空间预报模型和地质灾害时间预报模型,采用关系型数据库SQL Server2005为后台数据库,通过.NET开发平台完成系统的开发。系统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能有效地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中的各级用户服务并提供技术支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地质灾害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

CH20111613 基于TIMESAT的3种时序 NDVI拟合方法比较研究——以藏北草地为例=Comparison of Three NDVI Time-series Fitting Methods based on TIMESAT—Taking the Grassland in Northern Tibet as Case/宋春桥,柯灵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游松财,刘高焕,钟新科∥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2).-147~155

以藏北地区2007~2009年MODIS 16d合成的NDVI时间序列为例,介绍了基于TI MESAT2.3软件的3种主要拟合算法——非对称高斯函数(AG)拟合、双Logistic曲线(D-L)拟合和Savitzky-Golay(S-G)滤波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流程;重点从拟合重建NDVI时间序列对原始ND-VI值上包络线的拟合效果及保持原始高质量NDVI点值真实值的程度两个方面,分析比较3种算法的特点。结果表明:①3种拟合算法均能不同程度提高整个区域的NDVI平均值,AG与D-L拟合法处理后的NDVI时间序列与原始NDVI曲线的整体特征较S-G滤波方法更加吻合;②AG与D-L拟合重建的NDVI时间曲线在生长季峰期高于上包络线,S-G滤波法处理结果低于上包络线,3种方法中AG拟合结果与上包络线最为接近;③在保持原始高质量NDVI值真实性方面,AG与D-L拟合法处理结果相似,除生长季曲线的峰期外,均优于Savitzky-Golay滤波法。该研究结论为基于NDVI时间序列进行陆地系统生态环境各方面研究中数据去噪预处理的方法选择提供参考。

♣拟合 噪声去除 时间序列数据

CH20111614 基于TM和GIS的合肥市热环境研究=Study of Thermal Environment of Hefei City based on TM and GIS/石涛(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杨元建,张爱民,蒋跃林,荀尚培,张宏群∥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2).-156~162

利用2007年10月5日覆盖合肥市的TM影像反演了NDVI和LST,并结合GIS技术和城市形态分维理论,分析了合肥市热环境布局以及不同热环境等级与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关系。结果表明:合肥市地表温度具有东南高、西北低的热岛效应存在,热岛效应的中心并未出现在城市中心区域。LST与NDVI呈明显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734),NDVI值每升高0.1,LST约降低0.93℃。城建面积加权环境效应贡献指数(WHI)为1.14,对热环境的作用(正向)程度最高;耕地的WHI为-0.51,对热环境的作用(负向)程度最高,且耕地在合肥市各热环境等级中都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城市热环境 土地利用类型 地表温度

CH20111615 基于面向对象分类的南方水稻种植面积提取方法=Object-oriented Classification for the Extraction of Rice Planting Area in South/陈燕丽,莫伟华,莫建飞,王君华,钟仕全(广西气象减灾研究所)∥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2).-163~168

南方丘陵地区水稻种植具有分散、地块小、形状多样等特点,利用中低分辨率遥感数据提取水稻种植面积,难以满足精度要求。以SPOT5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应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提取了广西玉林市辖区晚稻种植面积。针对试验区不同稻作区的种植特点,选择其适合的尺度及参数进行多尺度影像分割,建立影像对象的层次结构,计算对象的光谱、几何及拓扑关系等特征,形成分类规则对不同稻作区进行信息提取。采用野外实地调查数据对分类结果进行类别和面积一致性检验,总体精度96.31%,Kappa系数0.9226,面积一致性精度99.92%。

♣面向对象分类 多尺度影像分割 信息提取

CH20111616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城市建成区提取方法评价与应用=Methods for Deriving Urban Built-up Area Using Night-light Data:Assessment and Application/舒松,余柏蒗,吴健平(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刘红星∥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2).-169~176

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已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建成区的提取。目前主要存在4类提取方法:经验阈值法、突变检测法、统计数据法和较高分辨率影像数据空间比较法。以上海为例,在2000年、2003年、2006年夜间灯光数据的基础上,利用4种方法完成了城市建成区的提取。通过对不同年份数据提取结果的比较,证明了相同的灰度分割阈值对不同年份的夜间灯光数据中不存在通用性;在对2003年夜间灯光数据的提取中,4类方法所得结果精确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统计数据法、突变检测法、经验阈值法和较高分辨率影像数据空间比较法,相对误差分别为1.3%、2.1%、5.1%和11.2%,在对4种方法的便捷性和可实现性进行分析与评价后,使用突变检测法完成了上海市2000~2006年城市建成区的提取。

♣夜间灯光数据 城市建成区 阈值分割

CH20111617 数字土壤质地制图方法比较——以黑河张掖地区为例=Comparison Analysis on Digital Soil Texture Mapping in an area of Zhangye,Heihe River Basin/刘超,卢玲,胡晓利(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2).-177~185

土壤质地类型是陆面过程模型、水文模型和大气模型的重要输入参数。在黑河流域中游地区选取一研究区,利用200个实测土壤剖面样点资料及13类环境因子组合,分别根据基于支持向量机、决策树和模糊逻辑的理论方法进行土壤质地预测制图。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方法对训练点和验证点的测试精度都偏低,分别为90%和55%;基于决策树方法对训练点的验证精度最高,达到98%,但其对验证点的预测准确率为57%;基于模糊逻辑方法的综合评价精度最好,对验证点的预测精度达到64%,对训练样点的验证精度为74%。从制图结构来说,支持向量机方法弱化了类型环境因子的预测性能,减小了连续环境因子分布的空间差异性,生成的土壤质地图结构相对简单,精度偏低;基于决策树方法对未知环境因子组合预测具有不确定性,生成土壤图斑块相对破碎;模糊逻辑方法可弥补决策树方法的一些不足,生成的土壤质地图既较好地保留了斑块结构的完整性,也较好描述了土壤类型与典型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因此针对研究区数据特点,采用基于决策树和模糊逻辑相结合的土壤制图方法更有优势。

♣土壤质地制图 决策树 支持向量机 模糊逻辑

CH20111618 静止气象卫星遥感探测华北平原秋季大雾研究=Detection of Heavy Fog Events over North China Plain by Using the Geostationary Satellite Data/李军,韩志刚,陈洪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实验室),赵增亮,吴宏议∥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2).-186~195

秋季是华北平原大雾多发季节,近年来大雾成为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实时监测信息对于人们安排生产生活十分有利。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006年11月19日11∶00和20日05∶00华北平原出现大雾天气两个时次的静止卫星MTSAT-1R资料进行了处理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突出雾区与其他区域的差异,检测到大雾的存在。在此基础上,对2006年11月和2007年10月出现在华北平原的两次大雾天气过程进行大雾信息提取,并对大雾检测阈值进行了敏感性分析,选取合适的检测阈值。利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改进遥感方法对2008年10月16日~11月30日的MTSAT-1R资料进行了大雾检测批量处理,并将大雾探测结果与地面常规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改进方法可以探测到雾区的影响范围,检测阈值通用性好,探测大雾的准确率较高。两种方法均可昼夜连续监测大雾的生成、发展和消散,显示了这两种方法在大雾实时监测方面较传统地面观测资料具有时间分辨率高、客观和准确等优点。

♣卫星遥感 主成分分析

CH20111619 基于机载激光雷达数据识别单株木的新方法=A New Method of Individual Tree Recognition based on Airborne LiDARData/唐菲菲(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阮志敏,刘星,张亚利∥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2).-196~201

在林业应用中,机载激光雷达技术较被动式遥感技术有着独特优势。以从机载激光雷达数据中分离单株木,提取单株木树高和树冠大小信息为目的,融合有标记约束的分水岭分割和流域跟踪分割两种图像分割方法,提出一种新的单株木识别思路。以美国某地区实地采集激光雷达数据为例验证本文提出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通过增加边缘检测范围的约束条件,能够有效避免过分割现象,并通过使用约束条件,减少在其检测范围内的目标数量,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检测干扰,较传统方法能快速准确地识别单株木。

♣机载激光雷达 图像分割

CH20111620 基于Landsat数据的郭扎错北面冰川近20年来面积动态变化遥感研究=Landsat-based Dynamic Area Change of the Glaciers to the North of the Guozhacuo Lake,1991~2009/纪鹏,郭华东,张露(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2).-202~208

冰川能够敏感地反映区域环境变化,是研究全球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昆仑山地区冰川集中,是研究冰川动态变化的理想区域。根据郭扎错北面1991~2009年Landsat TM与ETM+遥感影像,研究了该地区冰川近20a来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该地区冰川变化显著,并得出以下结论:①郭扎错北面冰川面积在1991~2009年间具有先增加后减少的波动规律;②该区域内存在东部冰川比西部变化量大和变化率快的差异性;③该地区中峰冰川在2001~2004年间面积大幅增加,可能与2001年11月14日发生在昆仑山口以西的8.1级强烈地震有关;④该研究区内冰川面积变化主要受年均温度和年累积降水量的综合影响。

♣冰川面积变化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CH20111621 土地利用一级类别分类TM与ASTER数据适用性分析=Applicability Analysis of Landsat TM and ASTER Data for LevelⅠLand Use Classification/林剑,赵会芳(湖南科技大学知识处理与网络化制造湖南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曾毅,钟迎春∥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2).-209~214

空间分辨率15m的ASTER数据与30m的TM数据都可用于土地利用一级类别分类,针对哪种数据及分类方法更实用的问题,计算了一级类别类内光谱距离分布,分析类别聚类性能,分别采用基于统计的最大似然法和基于规则的区域多中心法进行分类比较,实验表明:①多数土地一级类别宜采用TM数据,其分类精度较ASTER数据高约4%;②TM数据一级类别有较好的聚类性能,对于聚类性能较差的类别宜采用基于规则的分类方法。

♣土地利用 遥感数据

CH20111622 GIS和Google Earth开发在溢油预测中的整合应用=The Integration Application of GIS and Google Earth Development in Oil Spill Prediction/焦俊超,马安青,娄安刚,陈爽(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杨少磊∥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2).-215~219

为防止溢油污染扩散蔓延,以渤海湾为研究对象,根据海洋环境动力学建立动态溢油模型并生成DLL。在Visual Studio.net语言环境下基于ArcEngine控件进行组件式GIS开发并嵌入DLL,开发出GIS溢油预测系统。输入溢油事故相关参数,DLL就自行运算生成SHP格式溢油轨迹文件,系统可将其转成KML格式文件,然后自行启动Google Earth并加载KML,通过Google Earth来显示溢油轨迹,为溢油应急治理提供辅助决策。结果表明整合GIS和Google Earth开发可以提高效率、节省费用,能较准确地对海上溢油轨迹进行预测。

♣溢油 预测 地理信息系统

CH20111623 光谱数据变换对玉米氮素含量反演精度的影响=Effect on Retrieval Precision for Corn N Content by Spectrum Data Transformation/王磊,白由路,卢艳丽,王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作物营养与施肥重点实验室)∥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2).-220~225

通过对玉米叶片光谱数据进行6种变换,分析了变换后的光谱值与叶片氮素含量的相关关系,探讨了550nm和680nm两波段处不同形式光谱变量对氮素含量反演的精度。结果表明,微分处理(D(R)、D(log(R))和D(N(R)))显著改变了氮素含量与光谱值的相关性,归一化(N(R))次之,对数处理几乎无变化(R与log(R),N(R)与log(N(R)))。不同的变换形式之间,与氮素含量相关性高的,所建立的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较高,模型的精度也较高。在波段550nm和680nm波段处,光谱数据的归一化对数处理(log(N(R)))能显著提高回归模型对氮素含量的反演精度。

♣叶片光谱反射率 数据变换 氮素 反演精度

CH20111624 遥感影像几何校正的GCP残差模拟分析=Simulation Analysis ofGCP Residuals in the Remote Sensing Image Registration/王江浩,葛咏(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2).-226~232

多源遥感数据分析应用前需要评价影像几何校正或配准的质量以确保满足应用的需求。传统的均方根误差(RMSE)位置精度评价方法固然简单,然而无法描述校正后控制点(GCP)残差的分布特性,因而具有一定局限性。采用交叉验证法并从GCP残差角度出发,分别引入了Moran’sI空间自相关系数和标准偏差椭圆用于评价GCP残差的随机性和方向性。模拟实验结果表明,Mo-ran’sI和标准偏差椭圆可用于定量衡量GCP残差的空间随机性和分布方向性,从而更深入地分析几何校正的效果,指导选择恰当的校正模型,提高影像校正的精度。

♣交叉验证法 标准偏差椭圆 残差分析 几何校正

CH20111625 基于窗口傅立叶变换功率谱分析的盐田地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割分类方法探讨=The Study on Classification of High 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 in Saline Area based on Window Fourier Transform Power Spectrum Analysis/王焕萍,刘勇(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2).-233~238

图像分割是面向对象图像分析的基础。目前常规的图像分割算法普遍基于光谱同质性假设,但是这种假设对于提取干旱地区盐田这种具有析出结晶盐与卤水两种高反差地物共存的空间对象而言显得不足为用。针对面向对象图像分析中只采用光谱和形状异质进行图像分割的不足,以吉兰泰盐田及周边地区2008年11月SPOT5影像为例,首先采用窗口傅立叶变换功率谱方法提取影像纹理特征,然后进行基于纹理、光谱的多尺度分割,进而对分割后图像进行多层次分类来提取盐田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盐田地区的信息提取有较好的效果。

♣窗口傅立叶变换 功率谱 纹理 多尺度分割

CH20111626 面向无参考图像的清晰度评价方法研究=Research of Definition Assessment based on No-reference Digital Image Quality/李祚林,李晓辉,马灵玲(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胡玥,唐伶俐∥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2).-239~246

图像的清晰度是衡量数字图像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基于面向无参考图像质量评价,重点介绍了目前较为常用的、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清晰度评价算法,并从算法的单峰性、无偏性、灵敏性,与图像尺度、内容的无关性,以及与主观感知的一致性3个方面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和分析,以求准确客观地评价各清晰度算法,达到在实际应用中合理、有效地评价图像清晰度的目的。

♣图像质量 清晰度 性能评价

CH20111627 卫星遥感大气CO2的技术与方法进展综述=Advances in Technologies and Methods for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of Atmospheric CO2/刘毅,吕达仁,陈洪滨,杨东旭,闵敏(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2).-247~254

综合分析了国际上卫星遥感观测大气二氧化碳(CO2)含量的主要技术与方法,讨论了现有星载大气CO2探测器(传感器)的主要理论基础、反演方法,归纳了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观测方式和观测目标,分析了影响CO2遥感精度的主要因素。具体研究下列3类星载CO2探测器:①技术相对成熟的、观测要素既包含CO2也包含其他微量气体的综合性星载被动探测仪器,例如大气红外垂直探测仪(AIRS)、大气制图扫描成像吸收光谱仪(SCIAMACHY)、超高光谱红外大气探测干涉仪(IASI);②针对大气中CO2混合比或者对流层下层CO2含量进行专门观测的星载被动探测器:极轨碳观测卫星(Orbiting Carbon Observatory,OCO)和温室气体观测卫星(Greenhouse gas Observing Satellite,GOSAT)搭载的被动红外探测器;③ASCENDS和A-SCOPE等国际卫星计划正在研制中的星载主动激光雷达探测器。进一步介绍了我国在高光谱仪器研制方面具备的研究基础。最后初步分析了星载CO2探测结果的验证、资料同化方法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卫星遥感 大气遥感

CH20111628 农作物覆盖地表微波遥感模型研究进展=Reviewof 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Models of Agricultural Field/王芳,陶建军,姜良美(湖南科技大学地球空间信息研究所)∥遥感技术与应用.-2011(2).-255~262

农作物是人类主要的粮食来源,微波遥感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作物长势监测和作物生物量、含水量反演等研究领域,特别是微波遥感模型的发展更是提高了农田参数反演的精度。综述了农作物微波散射和辐射经验、半经验和理论模型的研究进展,对各模型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进行了介绍,最后对农田微波遥感模型未来发展的难度和重点提出了一些见解。

♣农作物覆盖地表 微波遥感模型 体散射 面散射

(1519~1628 张研霞)

CH20111629 基于DSM的遥感图像拼接线自动生成技术=Remote Sensing Image Mosaic Line Auto-Extraction Based on DSM/范永弘(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万惠琼,靳建立…∥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1,28(1).-33~36

在DSM滤波和权值确定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DSM的遥感图像拼接线自动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流水模型的基本原理设计了拼接线自动选择规则,然后利用数学形态学对自动提取的拼接线进行了膨胀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的拼接线能够有效地规避建筑物投影差等问题,确保了自动拼接线提取的有效性。图3参9

♣影像拼接 数字高程模型 流水模型

CH20111630 基于Pope-Hinsken算法的空间后方交会=Space Resection Based on the Pope-Hinsken Algorithm/贲进,童晓冲(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闾海庆∥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1,28(1).-37~41

分析了Pope-Hinsken(P-H)算法的基本原理,将其应用于大角度影像的空间后方交会,给出了误差方程和计算方案,并通过对比实验加以验证。结果表明:1)在空间后方交会中采用单位四元数构造旋转矩阵可显著降低算法的初值敏感性;2)与同类方案相比,该方案具有误差方程更简洁、收敛性更强的特点;3)该方案的解算精度与现有方案一致,稳定可靠。表1参17

♣P-H算法 单位四元数 旋转矩阵 空间后方交会

CH20111631 一种基于直线特征的影像外方位元素解算理论与方法=The Theory and Method for Computing Exterior Orientation Elements of Image Based on Linear Feature/郭海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海军海洋测绘研究所),张龙星,申家双…∥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1,28(1).-42~45

与点特征相比,影像上的线特征,特别是直线特征,具有识别相对容易、使用灵活等优点,因此对直线摄影测量的研究已成为目前摄影测量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依据空间直线在航空影像上的投影仍然是直线,并结合共线条件方程,通过线性化,推导了基于直线特征计算像片外方位元素的误差方程;并且给出了计算过程。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基于线特征计算像片外方位元素理论与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同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易于理解、便于计算、实用性强、易于实现影像自动外部定向等特点。图2表2参9

♣线特征 外方位元素 空间后方交会 直线摄影测量

CH20111632 反差一致性保持的影像匀光算法=Image Contrast Dodging Algorithm of Maintaining Consistency/周丽雅,秦志远,尚炜(信息工程大学)…∥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1,28(1).-46~49

不均匀光照现象是可见光航空航天遥感影像获取过程中常见的降质现象,会导致影像亮度分布不均匀和地物色调发生变化。现有的MASK匀光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类问题,但处理后的影像仍存在反差降低且亮度不均匀的现象。提出了一种基于Wallis滤波器的影像匀光改进算法,通过对影像的合理分块及自动统计标准均值和方差来实现单幅影像的匀光处理。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在很好地保持整幅影像反差一致性的同时,获得更好的影像匀光处理效果。图3表1参7

♣光照不均匀 Wallis匀光 反差一致性 影像分块

CH20111633 基于Quick Shift算法的高光谱影像分类=Hyperspectral Imagery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Quick Shift/祝鹏飞,冯伍法,张斌(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1,28(1).-54~57

论述了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处理高光谱高空间分辨率影像的优势与流程;分析了快速漂移(Quick Shift)算法的原理,该算法在进行模式搜索时具有可控制模态选择和平衡“过分割”与“欠分割”的特点。将该算法应用于高光谱影像分割,可得到面向对象分类所需的较理想的“同质”影像对象。为提高影像分割的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自适应核带宽确定方法,能够兼顾影像空间特征和光谱特征。最后采用最小距离分类法、支持向量机分类法与提出的分类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图7表2参9

♣面向对象分类 高光谱影像 快速漂移

CH20111634 卫星编队InSAR系统分辨率设计=Design of Resolution for InSAR System Based on Formation-flying Satellites/田育民,楼良盛(西安测绘研究所),陈萍∥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1,28(2).-117~120

依据脉冲信号压缩技术,从SAR成像理论出发,在介绍了SAR分辨率定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基于卫星编队InSAR系统分辨率的原因是存在距离向和方位向基线。在成像处理时,为了确保干涉相位精度,需进行去相关预滤波处理,由此引起系统成像带宽变窄,分辨率下降。依据影响分辨率的原因,提出了基于卫星编队InSAR系统分辨率设计思想,并根据该思想对分辨率的影响情况进行了分析。图5参14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卫星编队 干涉相位

CH20111635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模糊特征自适应选择方法=Adaptive Fuzzy Feature Selection Based 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李林宜(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李德仁(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1,28(2).-121~124

模糊特征的选择影响着模糊分类的结果。从大量模糊特征中选择出有效特征进行分类,存在着一定的难度。粒子群优化算法(PSO)是基于群体智能的新型进化计算技术,具有自适应、自组织等智能特性,具有强大的寻找最优解的能力。将离散二进制PSO用于模糊特征选择,实现了基于PSO的模糊特征自适应选择方法,并通过航空和卫星遥感影像的模糊分类实验,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图2表2参9

♣粒子群优化算法 模糊特征选择 模糊分类 自适应

CH20111636 城市区域高分辨率线阵CCD卫星影像模拟=Simulation of High Resolution Linear CCD Satellite Images of the City Area/罗胜,张锐,姜挺(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等∥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1,28(2).-125~128

针对存在高大建筑物的城市区域的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成像模拟问题,利用3D模型作为模拟数据源,从线阵CCD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成像方式及特点出发,综合考虑成像时的几何变形因素影响,按照线中心投影方式对卫星遥感器进行成像模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是可行的,并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成像模拟效果。图6表2参10

♣成像模拟 线中心投影 城市区域

CH20111637 一种基于直线特征的遥感影像和GIS数据自动整体配准方法=An Automatically Total Registration Method Between Remote Sensing Image and GIS Data Based on Straight Line Features/刘志青,郭海涛,张保明(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等∥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1,28(2).-129~133

提出了一种基于直线特征的对尺度变化和旋转变化不敏感的遥感影像和GIS数据自动整体配准方法。该方法利用在变换模型转换后GIS数据中参考线段上的端点和影像上对应特征线段的距离为零建立相似性测度,以共线条件方程作为变换模型,通过改进的霍夫变换进行优化求解,同时得到变换模型参数即外方位元素和匹配结果,实现了遥感影像和GIS数据的自动配准及遥感影像的外部定向。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配准精度。图4表2参6

♣遥感影像 GIS数据 直线特征 配准 相似性测度

CH20111638 直接沿方向纠正核线影像快速算法=Direction-based Fast Algorithm for Epipolar Image Generation/李冰(61512部队),耿则勋,魏小峰(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1,28(2).-134~137

核线几何是数字摄影测量研究与实际生产中常用且有效的约束条件。目前还没有直接在中心投影影像上纠正核线影像的完整算法。推导了中心投影影像上任意两条相邻核线之间的夹角模型,在此基础上给出一种直接在中心投影影像上纠正核线影像的算法,该算法的复杂度小于传统纠正算法的1/2,并且易于对任意多边形区域生成局部核线影像。通过将该算法用于多幅中心投影影像的核线影像生成,都得到正确的试验结果,说明推导的夹角模型正确,所提出的核线影像纠正算法可用并且在计算时间方面优于传统算法。图3表1参9

♣摄影测量 立体像对 相对方位元素 核线几何

(1629~1638 安敏)

CH20111639 太阳活动周变化对热带中层大气臭氧的影响=Solar Cycle V ariability in Middle Atmospheric Ozone over Tropics〔英〕/Fadnavis S,Beig 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3-4).-565~573

利用多功能回归模型分析1992—2004年间UARS HALOE数据,探测代际太阳活动变化对臭氧的影响。研究南北纬0-30地带发现,在大多平流层,太阳活动对臭氧影响十分明显,而在中间层则可忽略不计。观测结果与模型模拟吻合。图2参44

♣大气遥感 臭氧 太阳活动 回归分析

CH20111640 印度加尔各答每月总臭氧浓度时间系列的单变量方法:自回归求积平均(ARIMA)模型与自回归神经网络(AR-NN)模型=Univariate Approach to the Monthly Total Ozone Time Series over Kolkata,India: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and Autoregressive Neural Network(AR-NN)Models〔英〕/Chattopadhyay G,Chattopadhyay 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3-4).-575~583

单变量模型以两种方式生成:ARIMA与AR-NN。时序生成3种ARIMA模型ARIMA(1,1,1),ARIMA(0,1,1)与ARIMA(0,2,2),11个AR-NN模型(AR-NN(n))。利用预测误差、Pearson相关系数与Willmott指数评价模型与每月总臭氧浓度时间系列的拟合良好度。经过严格的技能评价,ARIMA(0,2,2)是最好的时间系列预测模型。图3参45

♣大气遥感 总臭氧浓度 回归分析 时间系列分析

CH20111641 利用多时相NDXI区分某水稻种植区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Discriminating Different Landuse Types by Using Multitemporal NDXI in a Rice Planting Area〔英〕/Pan Xian Zhang,Satoshi U,Liang Yi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3-4).-585~596

多时相NDXI包括NDVI、NDWI与NDSI。通过对不同方法总体精度、Kappa系数、生产商与用户精确性的比较,发现NDXI方法优于传统的分类方法,后者使用原始非变换图像区分水稻种植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与农用地类型。预计方法更适用多时相MODIS图像,区分稻田区不同作物系。图3表6参26

♣卫星遥感 土地覆盖分类 土地利用

CH20111642 利用卫星图像时间系列模拟土地管理图的不确定性=Modelling Uncertainty of a Land Management Map Derived from a Time Series of Satellite Images〔英〕/Lilburne L R,North H C∥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3-4).-597~616

♣遥感制图 土地管理图 不确定性 误差分析

CH20111643 基于对象的遥感图像分析的分割性能评估=Segmenta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or Object-based Remotely Sensed Image Analysis〔英〕/Corcoran P,Winstanley A,Mooney P∥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3-4).-617~645

评述所有监督分割评估方法;介绍以非监督方式评估分割质量的现有矩阵,实施该评估的任意矩阵的两个必要条件;提出两个新的非监督矩阵,论证它们性能的实验结果。图15参43

♣图像分析 图像分割 空间非监督矩阵 图像系统

CH20111644 2003年5月8日雷暴雨所观测与合成的6.5与10.7μm GOES-12图像的比较=Comparison between Observed and Synthetic 6.5 and 10.7μm GOES-12 Imagery of Thunderstorms that Occurred on 8 May 2003〔英〕/Grasso L D,Sengupta M,Demaria M∥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3-4).-647~663

♣遥感图像 亮度温度 中间大气层 流体动力学

CH20111645 基于反射率、高程与四种数字分类器的墨西哥局部土壤类目自动化制图的评估=Evaluation of Four Digital Classifiers for Automated Cartography of Local Soil Classes Based on Reflectance and Elevation in Mexico〔英〕/Cruz-Cárdenas G,Ortiz-Solorio C A,Ojeda-Trejo 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3-4).-665~679

利用数字高程模型与局部土壤类的光谱特征作为输入数据,评估应用四种计算机算法(最下距离、平行六面体、最大或然与人工神经网)生成的局部土壤类目图的精度与准确度。以Mexico,San Luis Potosi与Veracruz为研究区,通过二项分布检验统计方法比较由CAC生产的地图的精度与准确度之间的差异。结合反射率与高程改进土地类目图质量,因为局部土壤类反射率随着高度变化而变化,也有助于更好识别它们。最好精度为84%,最好准确度为30%。图9表3参44

♣遥感制图 地图投影 反射率 分类器 计算机算法

CH20111646 草地的氮预测:带宽与植物状态对吸收特征选择的影响=Nitrogen Prediction in Grasses:Effect of Bandwidth and Plant Material State on Absorption Feature Selection〔英〕/Knox N M,Skidmore A K,Schlerf M…∥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3-4).-691~704

♣植被遥感 光谱分析 回归分析

CH20111647 基于预期方法与空间背景结合的极化SAR数据分类=Classifying Polarimetric SAR Data by Combining Expectation Methods with Spatial Context〔英〕/Reigber A,Jäger M,Neumann M…∥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3-4).-727~744

♣数据分类 数据分析 极化SAR数据 非监督分类

CH20111648 利用MODIS植被指数评价巴西亚马逊森林区景观扰动=Assessing the Response of the MODIS Vegetation Indices to Landscape Disturbance in the Forested Areas of the Legal Brazilian Amazon〔英〕/Ferreira N C,Ferreira L G,Huete A 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3-4).-745~759

♣森林遥感 景观格局 景观扰动

CH20111649 利用遥感数据进行城市制图的自适应空间再分类内核(A-SPARK)方法=Adaptive Spatial Reclassification Kernels for Urban Mapping from Remotely Sensed Data:the A-SPARK Approach〔英〕/Alimohammadi A,Shirkavand M∥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3-4).-761~774

开发基于内核自动化评估和选择的SPARK实施的自适应方法。利用伊朗德黑兰城市SPOT数据评估方法区分光谱混合与复杂类目的效率。结果显示,其明显改善了如高/低密度住宅区、工业区、果园与裸地不同类目的分类精度,分类整体精度从82.39%提高到92%。图8参18

♣城市遥感 土地覆盖分类 景观评价 土地利用

CH20111650 多卫星传感器生成的海洋变量协同应用于潜在渔业区预测:方法与验证结果=Synergistic Application of Oceanographic Variables from Multi-satellite Sensors for Forecasting Potential Fishing Zones:Methodology and V alidation Results〔英〕/Solanki H U,Prakash P,Dwivedi R 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3-4).-775~789

♣卫星遥感 海洋渔业 水质量 海洋资源

CH20111651 MODIS 250-m EVI与NDVI数据应用于农作物制图:美国堪萨斯州西南部个例=A Comparison of MODIS 250-m EVI and NDVI Data for Crop Mapping:A Case Study for Southwest K ansas〔英〕/Wardlow B D,Egbert 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3-4).-805~830

评估MODIS 250-m EVI与NDVI时间系列数据用于美国中部大平原与农作物相关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生成堪萨斯州西南部EVI/NDVI地图,分农作物为一般作物、夏季作物和灌溉/非灌溉作物三类。通过定量定性评价决定地图的专题分类精度,综述分类差异。对于三种农作物地图,MODIS EVI与NDVI数据生成相同的分类结果。利用两个指数获取高专题分类精度(85%-90%),分类作物模式与研究区报告的一致。图8表 3参41

♣农业遥感 遥感制图 专题分类

CH20111652 基于非线性模型含云影响的南极洲海洋气候区太阳紫外线辐射估测=Estimation of Solar UV Radiation in Maritime Antarctica Using A Nonlinear Model Including Cloud Effects〔英〕/Láska K,Prošek P,Budík 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3-4).-831~849

♣大气遥感 回归分析 太阳辐射

CH20111653 总臭氧量、同温层动态、热带区域外SST异常的年际变化与欧亚大陆异常冬季的预测=Interannual V ariations in the Total Ozone,Stratospheric Dynamics,Extratropical SST Anomalies and Predictions ofAbnormal Winters in Eurasia〔英〕/Jadin E A,Zyulyaeva Y 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3-4).-851~866

♣大气遥感 臭氧 同温层 海洋-大气交互作用

CH20111654 遥感光学传感器数据的不确定性分析:获取计量连续性的指导原理=Uncertainty Analysis of Remote Sensing Optical Sensor Data:Guiding Principles to A-chieve Metrological Consistency〔英〕/Datla R V,Kessel R,Smith A W∥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3-4).-867~880

♣大气遥感 气候变化监测 光学传感器 探测器

CH20111655 基于亚马逊泛滥平原与湖泊生境的复通道多时相干涉测量SAR数据相干变化的研究=Repeat-pass Multi-Temporal Interferometric SAR Coherence Variations with Amazon Floodplain and Lake H abitats〔英〕/Jung H C,Alsdorf D∥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3-4).-881~901

♣生态遥感 植被气候学 SAR数据 相干分析

CH20111656 植被、水与热压指数应用于尼泊尔与印度中心东北部干旱研究=Vegetation,Water and Thermal Stress Index for Study of Drought in Nepal and Central Northeastern India〔英〕/Shakya N,Yamaguchi 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3-4).-903~912

提出一个植被水温度条件指数(VWTCI)用于区域规模干旱监测。VWTCI包括标准差分水指数(NDWI),标准差分植被指数(NDVI)与地表水指数(LST)。揭示了2000—2004年研究区中心地带干旱程度呈梯度增长。识别了某些持续干旱区域,而且,这些区域逐步向研究区的东北至中心地带缓慢扩展。干旱区域比较还显示2000—2004年6-7月降雨量的下降。图6参16

♣大气遥感 自然灾害 干旱 水温 植被气候学

CH20111657 利用卫星与船舶测量数据分析影响北大西洋海洋-大气热交互作用的因子=Analysis of the Factors Exciting the Ocean-AtmosphereHeatInteraction in the North Atlantic Using Satellite and Vessel Data〔英〕/Grankov A G,Milshin A 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3-4).-913~930

♣大气遥感 海洋气候学 热通量估测 亮度温度

CH20111658 基于冠盖高光谱反射系数评估PC-ANN估测水稻氮浓度的性能=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PCANN for the Estimation ofRice Nitrogen Concentration from Canopy Hyperspectral Reflectance〔英〕/Yi Qiuxiang,Huang Jingfeng,Wang Fumi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3-4).-931~940

♣农业遥感 光谱反射系数 回归分析 神经网络

CH20111659 结合不连续静态小波转换与连续小波转换的云图像分割=Segmentation of Typhoon Cloud Image by Combining a Discrete Stationary Wavelet Transform with a Continuous Wavelet Transform〔英〕/Zhang Chang-Jiang,Duanmu Chun Jiang,Wang,Xiaodo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3-4).-941~967

♣图像分割 云图像 小波转换 图像噪声

CH20111660 基于CIMEL测量的气溶胶相函数=Aerosol Phase Function Derived from CIMEL Measurements〔英〕/Santer R,Zagolski F,Aznay O…∥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3-4).-969~992

♣大气遥感 气溶胶相函数 辐射测量 辐射转换

CH20111661 基于星载SAR数据的海面风速获取的解析模型评价=Assessment of an Analytical Model for Sea Surface Wind Speed Retrieval from Spaceborne SAR〔英〕/Qing Xu,Lin Hui,Li Xiaofe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3-4).-993~1008

♣海洋遥感 SAR数据 海面风速 探测器 相干雷达

CH20111662 地理统计估测图像噪声是基础信号变量的函数=Geostatistically Estimated Image Noise is a Function of Variance in the Underlying Signal〔英〕/Asmat A,Atkinson P M,Foody,G M…∥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3-4).-1009~1025

♣遥感图像 图像噪声 地理统计方法

CH20111663 一种新的单形体体积公式及其在高光谱图像分析端元提取中的应用=A New Volume Formula for a Simplex and Its Application to Endmember Extraction for Hyperspectral ImageAnalysis〔英〕/GengXiurui,Zhao Yongchao,Wang Fuxia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3-4).-1027~1035

♣图像分析 端元提取 高光谱图像 光谱分析

CH20111664 基于MODIS/CERES观测的中国西北部云水路径季节与区域变化=Seasonal and Regional Variability of Cloud Liquid Water Path in Northwestern China Derived from MODIS/CERES Observations〔英〕/Chen Yonghang,Peng Kuanjun,Huang Jianp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3-4).-1037~1042

♣大气遥感 云水路径 云探测 地形 气候学

CH20111665 热带潮湿城市所观测的沙尘气溶胶:香港案例=Desert Dust Aerosols Observed in a Tropical Humid City:a Case Study over Hong Kong〔英〕/Wong Man Sing,Nichol J,Holben B∥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3-4).-1043~1051

♣环境遥感 遥感图像 光谱测量 空间监测

CH20111666 星载平台上的一种新圆极化SAR系统=A Novel Circularly Polarize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CPSAR)System onboarda Spaceborne Platform〔英〕/Akbar P R,Tetuko S SJ,Kuze 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3-4).-1053~1060

♣圆极化 相干雷达 合成孔经雷达

CH20111667 从像素聚集到对象的不确定性管理:生境、前后文关联制图与可能理论=Managing Uncertainty when Aggregating from Pixels to Objects:H abitats,Context-sensitive Mapping and Possibility Theory〔英〕/Comber A,Medcalf K,Lucas 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9 Remote Sensing.-2010,31(3-4).-1061~1068

♣图像分类 不确定性 面向对象分类 土地覆盖分类

CH20111668 基于粒子滤波的复频SAR图像上道路的联合监测=Joint Detection of Roads in Multifrequency SAR Images Based on a Particle Filter〔英〕/Deng Qiming,Chen Yilun,Yang Jia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3-4).-1069~1077

♣SAR图像 道路提取 成像系统 相干雷达

CH20111669 超光谱Hyperion数据应用于叶绿素浓度与叶面积指数估测的评估=An Evaluation of EO-1 Hyperspectral Hyperion Data for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Leaf Area Index Estimation〔英〕/Wu Chaoyang,Han Xiuzhen,Niu Zhe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3-4).-1079~1086

♣农业遥感 叶绿素

CH20111670 基于Landsat TM图像的巴西东北Gilbues区域土地退化制图=Mapping Land Degradation in the Gilbues Region,Northeastern Brazil,Using Landsat TM Images〔英〕/Almeida-Filho R,Carvalho C M∥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3-4).-1087~1094

♣环境遥感 土地退化 图像处理 光学数据处理

CH20111671 多极化环境卫星ASAR图像应用于银白杨与沙枣树植被叶面积指数(LAI)估测=Multi-polarization Envisat-ASAR Images as a Function of Leaf Area Index(LAI)of White Poplar and Desert Date plantations〔英〕/Gao Shuai,Niu Zheng,Wu Chaoya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3-4).-1095~1102

♣植被遥感 SAR图像 极化SAR 叶面积指数

CH20111672 基于多时相MODIS图像的大河悬浮沉积物浓度遥感研究:中国长江中下游案例=Remote Sensing of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s of Large Rivers Using Multi-Temporal MODIS Images:An Example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Yangtze River,China〔英〕/Wang Jian-Jun,Lu Xi Xi,Liew Soo Chi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3-4).-1103~1111

♣环境遥感 MODIS图像 悬浮沉积物

CH20111673 利用基于对象的分类与ASTER图像开发过火区域制图方法=The Development of an Operational Procedure for Burned-area Mapping Using Object-based Classification and ASTER Imagery〔英〕/Polychronaki A,Gitas I Z∥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3-4).-1113~1120

♣遥感制图 图像分析 图像分类 过火区域

CH20111674 基于地面的光谱测量应用于海湾群岛国家公园保护区树种区分=Employing Ground-based Spectroscopy for Tree-species Differentiation in the Gulf Islands National Park Reserve〔英〕/Jones T G,Coops N C,Sharma 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3-4).-1121~1127

♣植被遥感 光谱分析 多变量分析 反射系数

CH20111675 一种多用途的用于空气质量检测与气候研究的新UV-VIS光谱仪=A New Multipurpose UV-VIS Spectrometer for Air Quality Monitoring and Climatic Studies〔英〕/Bortoli D,Silva A M,Giovanelli 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3-4).-705~725

♣光谱仪 光谱分析 探测器 空气质量 环境监测

CH20111676 中国对地同步气象卫星热红外通道飞行中绝对辐射校准的备选方法=An Alternative Method for inflight Absolute Radiometric Calibration of Thermal Infrared Channels of Chinese Geostationary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s〔英〕/Tong Jinjun,Dery S J,Chen Yu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3-4).-791~803

♣气象卫星 传感器 热红外通道 绝对辐射校准

CH20111677 空间斜轴墨卡托投影(SOM)应用于只有最少地面控制点的卫星图像的几何纠正=Geometric Rectification of Satellite Imagery with Minimal Ground Control U-sing Space Oblique Mercator Projection Theory〔英〕/Ren Liucheng,Clarke K C,Zhou Chenghu…∥Cartography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2010,37(4).-261~272

卫星图像几何改正一般要求了解图像中可识别特征的几何定位,即地面控制点(GCPs)。许多情形下,由于缺乏地面数据,几乎无法获取几个GCPs,难于计算精确的几何改正。在获取太少的GCPs时,应用SOM理论能够提供图像切片连续的几何纠正。利用源于邻域、先前或随后的图像切片的GCPs建立中间切面的几何投影。开发一种利用辅助GCPs实施在控图像的地理纠正方法。利用IRS-1C载负的全景摄影机获取的1999年数据进行案例测试,一个没有GCPs的图像切片的几何改正精度在3个像素内,计算速度快于传统方法。图5表3参17

♣图像处理 卫星图像 几何纠正 地图投影

CH20111678 利用ASTER和QuickBird影像分析哥斯达黎加城市环境中的登革热病菌携带者(埃及伊蚊)的幼虫栖息地=Dengue Vector(Aedes Aegypti)Larval H abitats in An Urban Environment of Costa Rica Analysed with ASTER and QuickBird Imagery〔英〕/Fuller Douglas O,Troyo A,Calderón-Arguedas O…∥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1-2).-3~11

利用硬/软图像分类算法计算森林和表面建筑物覆盖率等变量,分析2006年雨季蚊子潜在的栖息地分布。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显示,从ASTER影像中提取的建筑物表面解释了登革热传播和发病率最高的雨季,幼虫栖息地63.3%发生了变化。结果表明城市结构元素(如建筑物表面)可用来预测城市地区重要疾病的出现,使用中等分辨率卫星影像可以帮助哥斯达黎加和一些登革热是地方病的国家制定未来的干预和控制策略。图2表1参27

♣环境遥感 城市生态学 回归分析 图像分类

CH20111679 基于多源图像融合与盲源分割方法的多传感器卫星图像智能分析=Towards An Intelligent Multi-Sensor Satellite Image Analysis Based on Blind Source Separation Using Multi-source Image Fusion〔英〕/Farah I R,Ahmed M B∥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1-2).-13~38

提出一种同时利用盲源分割(BSS)和卫星图像融合的土地覆盖分类新方法。卫星图像像元通过辐射测量值表达,每个像元都是几种独立源的混合物。使用BSS方法可从不同的统计特征(如空间相关和局部高阶统计量)中提取最大信息。通过二维特征矩阵的联合近似对角化算法得到源图像的统计独立性。利用2D二阶盲源鉴别(SOBI-2D)算法可以降低空间相关性。通过二维快速独立成分分析(Fast-ICA-2D)算法计算非高斯性。算法通过评价源图像、混合矩阵以及离析矩阵提取特征信息。源图像将作为辅助(或二次secondary)知识来指导监督分类。图15表9参28

♣遥感图像 图像分析 土地覆盖分类 图像融合

CH20111680 反射率各向异性校正:多传感器方法=Correction of Reflectance Anisotropy:A Multi-sensor Approach〔英〕/Feingersh T,Ben-Dor E,Filin 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1-2).-49~74

介绍一种应用崎岖地形反射率各向异性的纠正算法,改正由地形和传感器引起的辐射偏差。给出草坪的高光谱影像数据纠正方法,在大型公园验证。以机载激光扫描数据获取的数字表面模型(DSM)来记录高程信息,用小型机载成像光谱仪(CASI)获取相同区域的反射信息,再用分光测角仪记录反射的各向异性情况。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纠正影响分析显示,即便在平缓的区域,中等传感器视场角(FOV)与高亮度光照条件均会导致反射的各向异性。各向异性的敏感性与空间或光谱分辨率成反比关系。图14表1参30

♣图像处理 图像改正 各向异性 反射率 多传感器

CH20111681 在2001燃气技术交流会(GaxEx2001)中基于卫星散射仪的CO2气体转移初步和新的预测=Preliminary and Novel Estimates of CO2G as Transfer Using A Satellite Scatterometer During the 2001G asEx Experiment〔英〕/Bogucki D,Carr M E,Drennan W W…∥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1-2).-75~92

♣环境遥感 流体动力学 表面波

CH20111682 基于第二代气象卫星和AQUA-AIRS图像融合技术的伊比利亚半岛云分类=Operational Cloud Classification for the Iberian Peninsula Using Meteosat Second Generation and AQUA-AIRS ImageFusion〔英〕/Casanova C,Romo A,Hernandez 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1-2).-91~115

改进为7号气象卫星开发的云检测与分类算法。7号卫星的功能已被新系列2代气象卫星取代。之前采用的A/TOVS探测在技术上也已被分辨率更高、能在更多波长上实施精确测量的新型传感器替代,如TERRA与AQUA卫星载负的MODIS传感器、大气红外探测仪。分析如何改进先前的算法以适用新的平台和传感器。图18表9参25

♣云分类 分类算法 图像融合 传感器 气象卫星

CH20111683 机载LiDAR数据用于松树林管理中单个树冠分割的自适应聚类研究=Adaptive Clustering of Airborne LiDAR Data to Segment Individual Tree Crowns in Managed Pine Forests〔英〕/Lee H,Slatton K C,Roth B 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1-2).-117~139

基于美国中北部佛罗里达两种截然不同的松树林获取的LiDAR数据,提出一种自适应聚类方法。分隔单个树木的关键就是在定位种子点时确定移动窗口(搜索半径)合适大小。方法直接着眼于三维LiDAR点云数据,自适应不规则的树冠大小。用区域增长方法获取所有的类别作为初始分割结果,再利用局部高度变化分布规律聚类合并出属于一个完整的树冠的类别。所有树探测精度高达95.1%,无明显偏差,随后的树高度和垂直冠长估测精度也分别高于0.8和1.5。图10表3参47

♣森林遥感 LiDAR数据 光学雷达 探测器

CH20111684 利用时序AVHRR NDVI和地面调查数据估计县级作物生物量=Use of AVHRR NDVI Time Series and Ground-based Surveys for Estimating County-level Crop Biomass〔英〕/Lokupitiya E,Lefsky M,Paustian K∥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1-2).-141~158

基于1992、1997、2002年间每隔两周获取的三种作物(玉米、大豆和燕麦)的AVHRR NDVI数据,以及通过农业统计服务报告的农村产量数据获取的地上作物产量估计量进行分析,获取NDVI与作物生物量间的关系,弥补农业统计服务报告缺损的作物生物量数据。图7表3参37

♣农业遥感 作物生物量 实测数据 回归分析

CH20111685 干旱夏季与常态夏季的北方森林高光谱反射率研究=Hyperspectral Reflectance of Boreo-nemoral Forests in a Dryand Normal Summer〔英〕/Kuusk J.Kuusk 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1-2).-159~175

利用机载特制VNIR光谱仪系统(UAVSpec和UAVSpec2),测量爱沙利亚几种成熟适林树木的可见光—近红外反射率,连续两年的同期检测表明,反射率随降水量变化明显,阔叶林和针叶林变化有别:近红外反射率变化都在10-15%以内,但于可见光反射率而言,针叶林的变化量大于阔叶林,阔叶林的红光反射率变化最小(叶绿素吸收带)。树木反射率受干旱等天气情况影响,可用来估算大气的光学性质,进而用于光学卫星影像的大气纠正。图12表3参31

♣森林遥感 遥感图像 图像处理 反射率 光谱分析

CH20111686 基于IKONOS影像的面向对象的城市植被制图=Object-Oriented Method for Urban Vegetation Mapping Using IKONOS Imagery〔英〕/Zhang Xiuying,Feng Xuezhi,Jiang Ho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Remote Sensing.-2010,31(1-2).-177~196

分析IKONOS影像上城市植被的特点,设计两个尺度的分割获取植被对象,构造植被对象的特征集。利用相关系数分析、J-M距离、主成分转换(PCT)等方法去除特征中的冗余信息。最后利用分类回归树模型识别出植被对象。用IKONOS影像制作植被图的总体精度可达到87.71%;宏观和微观两个尺度上的分割能较之单尺度分割获得更好的植被对象;组合J-M与PCT的相关分析可以优化特征集;基于规则的分类方法适合应用复杂结构特征集的城市植被类型识别。图6表6参40

♣城市遥感 植被制图 面向对象 图像分割

CH20111687 月球空间数据属性不确定性模拟=Attribute Uncertainty Modelling in Lunar Spatial Data〔英〕/Weiss P,Shi Wen-Zhong,Yung Kai-Leu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1-2).-197~211

利用数据集的统计分析与比较替代地面检查,估算月球元素丰度的不确定性。通过主要元素间的相关性,可以导出氧气丰度估算图,从而评价土壤组成成分的不确定性。实验结果显示,氧气的大多推导值与测量结果吻合。由模型推导的结果和轨道测量值主要集中在近月球表面阴暗区的位置。图11表10参26

♣卫星遥感 宇宙丰度 不确定性 空间数据

CH20111688 利用QuickBird卫星影像遥测古玛雅农村人口=Remote Sensing Ancient Maya Rural Populations U-sing QuickBird Satellite Imagery〔英〕/Garrison T 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1-2).-213~231

以成本-效益的方式扩展丛林环境实地调查的结果。危地马拉的低地丛林由多种植被和生态链组成。古玛雅人开发景观生态环境,选择将住宅建造在排水良好的高地上。利用聚合多光谱QuickBird数据的非监督分类方法,可以把高地地形与植被和其余景观准确分离。在危地马拉圣巴托洛近25公里范围的研究区域测试,结果十分接近于高成本的考古学研究成果。图3表3参44

♣卫星遥感 图像分析 图像分类 考古学 实地测量

CH20111689 基于Hyperion和LandsatTM数据的沉积岩性识别研究——以加拿大高纬北极地梅尔维尔岛为例=Discrimination of Sedimentary Lithologies Using Hyperion and Landsat Thematic Mapper Data:A Case Study at Melville Island,Canadian High Arctic〔英〕/Leverington D W∥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1-2).-233~260

研究如何利用Landsat专题制图仪(TM)和EO-1 Hyperion数据识别加拿大努纳武特地区东梅尔维尔岛的沉积岩类型。利用标准神经网络算法对TM数据进行分类,TM的分类结果能成功区分大多数测区数据类别,仅对碎屑岩和碳酸盐材料无法完全区分,特别适用于植被和分化的红砂岩的分类。Hyperion的结果可以计算每类的覆盖范围,虽然通常由于背景的影响,覆盖范围可能估计过大。图10表3参16

♣地貌遥感 光谱分析 植被气候学 土地覆盖分类

CH20111690 基于气象卫星图像的非洲北部沙漠气候地表太阳辐射量估计及变化研究=Assessing Surface Solar Irradiance and Its Long-Term Variations in the Northern Africa Desert Climate Using Meteosat Images〔英〕/Wahaba M A,El-Metwallyb M,Hassanc 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1-2).-261~280

把从卫星图像上获取的阿尔及利亚、埃及、利比亚、突尼斯四个地区的两个地表太阳辐射量(SSI)数据库与地面测量数据比较,发现即使利用粗糙空间分辨率的气象卫星,也可准确获取地表太阳辐射量值。HelioClim-1(HC1)和SSE两个辐射量数据库均展示相似且优良的性能。SSE的辐射偏差小于HC1,但与地面实测数据相比,HC1显示较小的数据散射,更好反映SSI的长期变化量。1985—2005年的SSI长期变化研究发现四个地区的辐射量都在减少。辐射量减少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1)萨赫勒地区的沙尘向北迁移;(2)城镇化的扩张;(3)富含悬浮微粒云层的增加。图6表8参64

♣资源遥感 气象卫星 图像分析 地表太阳辐射量

CH20111691 基于多传感器SAR数据的土地覆盖分类的时序背景信息研究=Accounting for Temporal Contextual Information in Land-cover Classification with Multi-sensor SAR Data〔英〕/Park No-Wook∥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1-2).-281~298

利用韩国论山地区收集的双时序多传感器数据,包括JERS-1光学传感器获取的4月数据、ERS-2、JERS-1和Rodarsat三个不同的SAR传感器获取的7月数据,进行7月土地覆盖监督分类。通过比较4月分类结果与7月训练集,试验估计4-7月土地覆盖类转变概率,并视为时序背景信息。以Tau模型作为整合多SAR数据和时序背景信息的集成方法。利用统计方法评价分类结果,多传感器SAR数据的分类结果与单传感器SAR数据结果相比,精度提高了29%,而引入时序背景数据后的多传感器SAR数据分类精度又提高了25%。图5表5参27

♣资源遥感 土地覆盖分类 分类精度 多传感器

CH20111692 利用小波分析研究热带平流层臭氧和温度的SAO特征=Features of SAO in Ozone and Temperature over Tropical Stratosphere by Wavelet Analysis〔英〕/Fadnavis S,Beig 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1-2).-299~311

应用微波探测器数据研究1992—1999年期间热带-亚热带(40°N-40°S)温度和臭氧的半年振荡(SAO)时空变化。利用小波分析研究SAO的振幅和相位特征,并确定它们的关系。温度和臭氧的SAO振幅维度和高度截面的峰值位于赤道附近。其中温度的SAO振幅峰值高度高于臭氧的SAO振幅。臭氧的SAO的波峰相对于赤道对称,但温度的SAO的波峰沿赤道不对称。从相位上来看,温度的SAO下降速度比臭氧的要快。交叉小波分析显示,在高温区域,温度和臭氧的SAO的振幅变化是反向的,而在低温区域,其变化则是同向的。图6参41

♣气候遥感 半年振荡 小波分析 交叉小波分析

CH20111693 第23周太阳活动衰退阶段太阳质子事件对印度总臭氧浓度的影响=Influence of Solar Proton E-vents During the Declining Phase of Solar Cycle 23 on the Total Ozone Concentration in India〔英〕/Ganguly N D∥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1-2).-313~322

利用地球探测臭氧总量测绘光谱仪和臭氧监测仪研究印度纬度带地区在太阳活动周期中的不同的质子运动和对总的臭氧浓度影响持续时间。研究发现,对于高速质子运动来说,臭氧消耗集中在低纬度地区,同时随时间的推移被测地区臭氧的消耗量变大。图4表2参29

♣光谱分析 太阳活动 总臭氧浓度 太阳质子事件

CH20111694 埃及马特鲁省地区臭氧、紫外线辐射和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变化及趋势分析=Variation and Trend in Ozone,UVB Radiation and Aerosol Optical Depth at Matrouh,Egypt〔英〕/Sharobiem W M∥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1-2).-329~341

应用布鲁尔2代分光光度计获取的太阳直接观测数据分析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的臭氧柱、B区域的紫外线辐射(UVB)和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信息。利用月平均数据计算臭氧柱、UVB和AOD的季节性变化量和变化趋势。臭氧柱和破坏性的紫外线辐射(DUV)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春天和夏天,而AOD的最大值则在热的季节。1999—2006间的臭氧柱、UVB和AOD量的平均年数据分别是0.059,0.120和0.001,且都呈上升趋势。图10表3参45

♣时序分析 臭氧 紫外线辐射 气溶胶 光学厚度

CH20111695 全球对流层温度标度的海拔高度依赖性=On the Altitude Dependence of the Temperature Scaling Behaviour at the Global Troposphere〔英〕/Efstathiou M N,Varotsos C 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1-2).-343~349

消除趋势波动分析应用于1980—2004年间不同的海拔高度全球对流层的月均温度值,获取自相似特性。在4个月至6年的时间间隔里,对流层温度都异常地服从远程的指数定律。温度短期(几个月)波动与长期(几年)波动相关。全球对流层的温度波动趋势服从指数定律的程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图2参48

♣大气遥感 对流层 海拔高度 等高线

CH20111696 利用多时相MTCI数据估计大平原区C3和C4类草的相关丰度:合成期与空间普遍性诸问题=Estimating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C3and C4Grasses in the Great Plains from Multi-Temporal MTCI Data:Issues of Compositing Period and SpatialG eneralizability〔英〕/Foodya GM,Dash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1-2).-351~362

在环境研究中,考虑遵循C3、C4光合路径导致的类草差异,需要它们的空间分布和相关丰度信息。多时相遥感数据可以提供后者相关丰度信息,因为草类具有异步生物气候性。利用多时相数据集探讨由C3(%)确定的遥感变量和草地组成的关系,重点研究与大区域相关的两个问题:合成期和所选关系的空间分布。大平原的地面叶绿素指数(MTCI)的合成期分别是5、7、10和14天。回归分析表明,南达科他州MTCI和草地组成的关系可以用R2~0.6表示。短合成期内关系最强,但这不能直接运用到其他区域,受限于草地的非恒定状态,显示大区域研究的必要性。图5参29

♣植被遥感 图像合成 叶绿素 多回归分析

CH20111697 基于地理统计方法与高空间分辨率影像估计树冠平均直径=Estimation of Stand Mean Crown Diameter from High-spatial-resolution Imagery Based on a Geostatistical Method〔英〕/Feng Yiming,Li Zengyuan,Tokola 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1-2).-363~378

以全波段QuickBird高空间分辨率卫星影像作为数据源,应用地理统计学半方差方法估计不同人工林和具有不同林冠密度的人工林的平均冠径。具有较高林冠密度的人工林平均冠径可相对精确估计,估计误差随林冠密度的降低而成比例地增加。使用Whole-stand-image(矩阵)方法能相当精确地估计人工林冠结构参数,但仍难获取人工林结构模式的评估。横断面方法可作为一种距离函数检测定向模式,但不能像矩阵方法一样精确地描述林冠结构参数。图11表7参44

♣森林遥感 遥感图像 地理统计学

CH20111698 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的阿拉伯海东北部鲸鲨栖息地的评估=Whale Shark H abitat Assessments in the Northeastern Arabian Sea Using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英〕/Kumari B,Raman M∥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1-2).-379~389

利用1998—2000年间卫星数据分析古吉拉特海岸大陆架与近海区域的鲸鲨着陆点、浮游植物浓度与海洋表面温度(SST)之间的关系。分别利用SeaWiFS和NOAAAVHRR获取阿拉伯海东部叶绿素-a浓度、浮游植物生物量指数和SST的每月影像。通过一系列的实地调查方法获取鲸鲨聚集地分布区域。研究区的大陆架和近海区域叶绿素-a的浓度比其它区域高、二三月份海洋表面温度分布为23°-26°,而其它区域为27°-29°。提供一个利用海洋颜色和SST图识别鲸鲨聚集地的有效方法。图6表1参19

♣海洋遥感 渔业 旅游业

CH20111699 基于遥感的中国土地覆盖物产品评价=E-valuation of Four Remote Sensing Based Land Cover Products over China〔英〕/Ran Youhua,Li Xin,Lu L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1-2).-391~401

精确的全球/局部土地覆盖制图是地表研究及建模的重要基础。比较分析中国四个地面覆盖数据库:IGBP的第2版全球地面覆盖物地图、2001年MODIS地方覆盖物地图、马里兰大学建立的地方覆盖物地图(UMd)和欧盟研究中心全球植被检测小组2000项目(GLC2000)建立的地方覆盖物地图。所有数据库的准确性都无法满足地表建模的需求。对于参考数据,其分类系统需要用地表建模领域广泛接受的识别系统来替代。提出一种信息融合策略来获取更加准确的中国地表覆盖物地图,其分类系统可以和地表建模普遍接受的分类系统相媲美。图5表3参18

♣遥感制图 土地覆盖分类 地图质量 环境监测

CH20111700 基于反射光谱作为压实效果依据的土壤密度评估=Soil Density Evaluated by Spectral Reflectance as an Evidence of Compaction Effects〔英〕/Dematte J A M,Nanni M R,da Silva A P…∥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1-2).-403~422

利用450-2500nm间实验光谱仪获取的反射光谱评估两类土壤密度:典型的Quartzpisament(TQ)和暗红色的湿淋溶土(RP)。收集0-20cm和60-80cm两个深度未受影响的样本数据,人为压实,获得压实前后以及干/湿压实样本光谱数据。干/湿条件下未压实粘质土壤的密度都较高,但无法得到沙质土壤密度。由于土壤结构和多孔性的改变使得土壤密度高的样本的光谱反射强度比低密度样本的高。密度高的干样本显示光谱密度不同,但吸收特性相同。相同条件下湿样本的反射强度比低密度的湿样本的高。水分子位置不同使得1920nm处的吸收特性不同。同时利用土壤线和光谱反射可以检测出粘质土壤的密度变化。图3表4参62

♣资源遥感 自然资源 土壤 反射光谱 土地生产力

CH20111701 利用1995—1999的时间序列分析研究厄尔尼诺效应对植被指数的影响=A study of the 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 Influence on Vegetation Indices in Brazil Using Time Series Analysis from 1995 to 1999〔英〕/Oliveira L M T,Franca GB,Nicacio R M…∥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1-2).-423~437

利用一组空间分辨率为0.1°×0.1°、时间分辨率为10d,覆盖周期为1995—1999的滤波数据,通过主成分变换分析这些数据时序,评估厄尔尼诺效应的发生地点及其影响。EFAI—NDVI的主成分9表现出与南方涛动指数(SOI)及多元厄尔尼诺指数(MEI)的强相关性。对于植被条件指数(VCI)来说,主成分3表现出与SOI和MEI的强相关性。VCI的使用并没有改善与NDVI相关的对ENSO遥相关的响应。EFAI—NDVI主成分特征向量场显示了气候对巴西北部、东北部及南部部分区域的强烈影响。图8表2参37

♣大气遥感 植被气候学 厄尔尼诺效应 植被指数巴西 太平洋

CH20111702 基于MODIS影像的弗罗里达阿巴拉契科拉湾地区叶绿素-α浓度与总悬浮固体的时空变化检测=Detecting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of Chlorophyll-A Concentration and Total Suspended Solidsin Apalachicola Bay,FloridaUsing MODIS Imagery〔英〕/Wang Hongqing,Hladik C M,Huang Wenrui…∥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1-2).-439~453

叶绿素-α浓度与总悬浮颗粒(TSS)是美国牡蛎生长的两个重要水环境变量。开发两个数据(MODIS 250m反射数据,分别于2002年10月14-17日相对干旱期、2006年4月3-5日相对潮湿期获取的两个水质量变量)之间关系的回归模型,选择最好的回归模型派生出两个时期的叶绿素-α浓度与TSS的构成图。MODIS派生图揭示了整个阿巴拉契科拉湾地区的叶绿素-α浓度和总的悬浮颗粒(TSS)大的时空变化特性。图6参27

♣环境遥感 反射比 叶绿素α

CH20111703 基于模糊不确定性分析和变化推理的高分辨率地面覆盖变化探测=High-resolution Land Cover Change Detection Based on Fuzzy Uncertainty Analysis and Change Reasoning〔英〕/Hester D B,Nelson S A C,Cakir H I…∥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1-2).-455~475

基于锐化后的2002—2005年0.61m QuickBird全色影像派生的土地覆盖分类,研究北卡罗来纳州罗利地区与地表水质量相关的城市地面覆盖变化。利用模糊逻辑方法评估后分类地图误差。创立定量分析的“变化指数”,利用“确定性”和“相关性”描述表示地面覆盖变化;其结果是变化的连续表示,是一种能比变化离散图保留更多信息和灵活性的产品类型;模糊逻辑和变化推理的结果集成到一个量化研究区“有/无变化”二值图。利用二值图获取“从-到”变化图,插入从原始后处理分类图上得到的变化类型。“从-到”变化图的总正确率达到78.9%,有效绘制出地面覆盖变化地图。提出一种将地图不确定性转换成精确而实用的变化分析的有效模糊框架。图9表5参46

♣城市遥感 水质管理 土地覆盖变化 卫星图像

CH20111704 臭氧及相关气体的MIPAS/ENVISAT测量的二维断层扫描建模研究=Two-dimensional Tomographic Retrieval of MIPAS/ENVISAT Measurements of Ozone And Related Species〔英〕/Papandrea E,Arnone E,Brizzi 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1-2).-477~483

利用二维的GMTR恢复系统分析MIPAS结果,获取臭氧及几种与臭氧化学性质相关的分子类型,如HNO3、N2O、NO2、N2O5、ClONO2、COF2、CFC-11和CFC-12等。MIPAS日夜测量全球范围大气中的中红外光线发射,提供臭氧研究的短期解决方法与长期趋势分析。所用GMTR算法能够分析大气的不均匀性,用二维离散化来对其进行建模,有助于分析一维扫描方法无法获取的像臭氧空洞这样梯度大的大气部分。图2参14

♣大气遥感 环境监测 人类生态

CH20111705 从空间的角度分析对流层臭氧的全球分布及其趋势变化情况=Global Distribution of Tropospheric Ozone and Its Precursors:A View from Space〔英〕/Ghude S D,Kulkarni P S,Beig 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1-2).-485~495

利用2003—2005年间获取的星载对流层测量值、CO含量和NO2含量分析太空传输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源的分布情况。在南北半球高浓度NO2和CO区域观测到高层对流层臭氧柱,分布在南纬5°以下附近的燃料燃烧区域,于每年10月从大陆向大西洋扩展。南半球的对流层臭氧的季节性分布及其变化趋势与非洲及美国南部的燃料燃烧的季节性变化有强相关性。北半球的夏天在中纬度地区表现出广泛分布的臭氧和CO污染。跨半球地区10月份的臭氧和CO含量在减少,沿大西洋、太平洋大规模移动的臭氧和CO,随着北半球中纬度季风由西向东进行强烈的跨大陆转移。图2参50

♣大气遥感 环境监测 臭氧 对流层

CH20111706 基于地面量测的俄罗斯尼格罗地区NO2验证臭氧检测仪测量的NO2=V alidation of 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 NO2Measurements Using Ground Based NO2Measurements at Zvenigorod,Russia〔英〕/Gruzdev A N,Elokhov A 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1-2).-497~511

比较2004—2008年间俄罗斯尼格罗地区OMI NO2测量值与地面观测值。比较的量化结果用原始的表格给出。每平方厘米未污染OMI的测量结果比地面实测结果低(0.084±0.025)×1015个分子或者表示为(3.2±0.9)%,OMI的未污染NO2测量结果与实地未污染NO2测量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2。OMI测得的对流层NO2平均含量为(1.8±0.5)×1015cm-2,约为40%,少于地面实测数据,这些数据间的相关系数为0.3。图6表2参26

♣大气遥感 臭氧 环境监测

CH20111707 欧洲地区仪器观测的臭氧值周期性异常统计=Ozone Anomaly Statistics over Europe over a Period of Instrumental Observation〔英〕/Krasouski A N,Liudchik A M,Lukyanava N F∥International Journal ofRemote Sensing.-2010,31(1-2).-513~521

目前还没有一种规范的操作来对中纬度地区臭氧的强烈波动性进行分类。一般都比较关注对特定区域臭氧总量的短期突减(臭氧微洞)进行检测。但臭氧总量的波动性也是重要热点。给出欧洲大陆地区在整个观测周期内总臭氧异常值的完整统计。图8参19

♣大气遥感 臭氧 仪器观测

CH20111708 基于开放光径式测量仪利用多波段差分光学吸收光谱技术对地表臭氧进行测量的理论研究=Theory of Multiw ave Differential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Surface Ozone Measurement with Open Path Meters〔英〕/Balatsko L M,Dziomin V S,Krasouski A 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1-2).-523~529

多波段差分光学吸收光谱(DOAS)技术通常运用于获取混合气体的气体成分信息,减少估算它们浓度时出现的误差。多波段测量还增加了一个分析影响气体浓度精度的可能误差源的方法,允许精确估计每种误差源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介绍了利用DOAS开放光径式测量仪测量地面臭氧量的多波段技术的数学方程,分析了各光谱的不同作用。图2表1参20

♣大气遥感 地表臭氧 光谱分析 辐射 干涉量度学

CH20111709 低平流层中过氧化氢在卤素活化过程的作用研究=Participation of Hydrogen Peroxide in H alogen Activation in the Low Stratosphere〔英〕/Larin I K,Yermakov A 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1-2).-531~542

在温度T=298K的条件下,过氧化氢与硫酸的重量百分比为78/95时转化为卡罗酸的测试按照下面的化学方程式进行:,温度分别为K(298)=8×10-4,K(298)=1.2×10-2。可推断H3O+2和HSO-5和H2O2一样都具有物理可溶性。H2O2的亨利定律系数的计算结果显示了其物理盐析性,但对H3O+2和HSO-5来说,从重量百分比为50%开始,随着H2SO4含量的增加,其系数急速上升。随着H2O2氧化能力的增加,可以开始观察到H3O2(aq)+和HSO5(aq)-,同时H2SO4浓度也在增加。基于比例约束和热力学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这些试剂的液相动力学反应。研究了低平流层中影响卤素活化过程的成分组成。图5参47

♣大气遥感 大气成分 过氧化氢

CH20111710 GODFIT算法:一种用于改进全球臭氧检测试验中臭氧测量量准确度的直接拟合方法=The GOD-FIT Algorithm:A Direct Fitting Approach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otal Ozone Measurements from GOME〔英〕/Lerot C,van Roozendael M,Lambert J C…∥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1-2).-543~550

提出一种新的臭氧测量算法GODFIT(GOME直接拟合)。基于每隔325-335nm利用辐射传输模型LIDORT 3.3版本(线性离散坐标转换)模拟的光谱辐射的直接拟合方法,在全球臭氧检测试验(GOME)中采用纵向散射测量方法。将用GOME光谱测得的臭氧柱、基于臭氧检测仪(OMI)方法用TOMS8.5版本得到的结果和GAW/NDACC(全球大气检测/大气组成变化检测网络)的实地测量方法进行比较。同GOME数据处理器(GDP)4.1版相比,基于GODFIT算法的GDP第5版减小了GOME与实地观测值之间的差值,第5版将会在2010年春发布。图5参14

♣大气遥感 臭氧 地球物理学 光谱分析 环境监测

CH20111711 伊斯坦布尔地区臭氧日峰值预测=Daily Peak Ozone Forecast in Istanbul〔英〕/Unal Y S,Incecik S,Topcu 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10,31(1-2).-551~561

利用多线性回归与前馈人工神经网络两种不同方法构造臭氧预测模型。以2004年5-8月的数据来验证根据2002年和2003的4-9月的臭氧数据得到的模型。两个模型都用了19个预测器。建立模型期间,线性回归方法的正确指数(AI)为0.82,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AI为0.88。在验证期间,AI的值分别降至0.53和0.64。验证阶段模型得到的结果较差,缘于这两个周期内的臭氧的最大日均值不同。模型建立阶段的臭氧最大日均值为61.1μg m-3,而模型验证阶段时其为42.2μg m-3。图5表2参41

♣大气遥感 臭氧 预测模型 回归分析 神经网络

(1639~1711 张德梅)

猜你喜欢
方法
中医特有的急救方法
中老年保健(2021年9期)2021-08-24 03:52:04
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方法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7:46
化学反应多变幻 “虚拟”方法帮大忙
变快的方法
儿童绘本(2020年5期)2020-04-07 17:46:30
学习方法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02:42:52
最有效的简单方法
山东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23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Coco薇(2015年1期)2015-08-13 02:47:34
赚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