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20111331 2008年佘山25m射电天线归心测量=Site Survey at Sheshan 25m Radio Telescope in 2008/李金岭,乔书波,刘鹂,田丰(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35(12).-1387~1391
介绍了2008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佘山25m VLBI射电天线的归心测量方案、观测及资料处理情况。此次测量在资料解析方法上提出了改进,通过坐标系变换,把三维拟合问题转换为二维平面问题,有效控制了观测噪声的影响,确保了参数解的精度和稳定性。图3表5参13
♣归心测量 本地连接参数 地球参考架 参考点
CH20111332 利用多尺度与分布模型的GPS/SINS组合导航算法=GPS/SINS Integrated Navigation System Based on Multi-scaleand Distributed Model/林雪原,陈建勇(海军航空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35(12).-1396~1400
根据多尺度分析的思想,以离散小波变换为工具,将GPS量测信息用并行小波进行分解处理以得到不同尺度上的量测信息;然后,将不同尺度上的量测信息与SINS进行并行Kalman滤波,并对每个Kalman滤波器的输出结果进行分布式状态融合;最后,用分布式状态融合后的结果对SINS反馈校正。实际的静态实验与理论动态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以后,组合导航系统的各项导航参数精度明显提高。图13表2参12
♣多尺度分析 离散小波变换 组合导航系统
CH20111333 GNSS对流层延时映射函数影响分析比较研究=Anlysis of Influence of Mapping Function on GNSS Tropospheric Delay/高兴国,刘焱雄,冯义楷,彭琳(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工程院)∥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35(12).-1401~1404
根据渤海湾三维气象场数据计算得到的映射函数值,比较了Marini连续映射函数、NMF和VMF1三类典型的映射函数在不同高度、不同方位产生的投影误差,以及对同一测站点位精度的影响。比较结果表明,在不同高度角下各函数的投影值之间出现微小差异;高度角越小,其相对误差越大。在5°高度角方向,VMF1模型相对误差最大仅为4%,得到的基线精度最高,解算基线后的NRMS为0.209 1周,明显优于NMF、Marini模型。考虑到水汽的时变特性,水汽分布的不均匀性是研究如何提高映射函数精度时不可忽略的关键因素。图3表1参7
♣对流层延时 映射函数 数值气象模式
CH20111334 利用区域GPS网进行高海拔流动站的对流层延迟量内插=Interpolation Method of Tropospheric Delay of High Altitude Rover Based on Regional GPS Network/王潜心,许国昌,陈正阳(中南大学信息物理工程学院)∥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35(12).-1405~1408
提出了一种新的区域对流层延迟量内插方法——投影延拓法。该方法在不损失原有参考站空间结构信息的前提下,避免了由于流动站高程较高所带来的空间内插结构上的畸形。实测GPS数据解算结果显示,当流动站高程比参考站高2km左右时,该方法获取的对流层延迟改正值精度比现有方法有显著提高。动态实验表明,采用该方法估计的对流层改正值可提高GPS动态定位中高程方向的精度。图4表4参10
♣对流层延迟 动态定位 区域GPS网 空间内插
CH20111335 GPS/G LONASS及其组合精密单点定位研究=GPS-G LONASS and Their Combined 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孟祥广,郭际明(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35(12).-1409~1413
给出了GPS/GLONASS组合精密单点定位的函数模型及随机模型,对GPS/GLONASS组合精密单点定位的数据融合处理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实现了基于最小二乘滤波的GPS/GLONASS组合精密单点定位算法和软件,也可以单独使用GPS或GLONASS进行精密单点定位。使用自编软件对实际GPS与GLONASS双星观测数据进行了定位计算,结果表明:①GPS/GLONASS组合较之单一系统精密单点定位提高了收敛速度与收敛后的定位精度;②目前一天24h的UNB3站数据有21.9%少于5颗GLONASS卫星,不能单独使用GLONASS完成精密单点定位;③GPS与GLONASS的系统时间差波动范围是7.2ns。图4表1参9
♣组合导航系统 精密单点定位 计算分析
CH20111336 航空重力数据向下延拓的Tikhonov正则化法仿真研究=Simulation of Tikhonov Regulation Algorithm in Downward Continuation of Airborne Gravity Data/邓凯亮,暴景阳,黄谟涛,欧阳永忠(大连舰艇学院海测工程系)∥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35(12).-1414~1417
根据逆 Poisson积分方程,采用L曲线法确定Tikhonov正则化参数,同时联合移去-恢复技术,对航空重力数据进行向下延拓的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基于L曲线法的Tikhonov正则化法的向下延拓结果无论是稳定性(用条件数表示)还是精度(用标准差表示),都对直接逆Poisson积分方程的延拓结果有较大改进;而移去-恢复技术的应用,能进一步改善向下延拓成果的稳定性和精度。图2表2参12
♣航空重力数据 向下延拓 正则化法
CH20111337 利用全球1′×1′重力异常确定局部大地水准面的实例研究=A Case Study on Determination of Regional Geoid with 1′×1′G lobal Gravity Anomaly/林淼,朱建军,杨经豪,肖远平(中南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系)∥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35(12).-1422~1426
在没有地面重力数据的情况下,以目前最新公布的V18.1全球1′×1′力异常作为局部重力数据,分别以360阶EGM96和EGM08作为参考场,同时考虑了加地形改正和不加地形改正两种情况,利用“移去-恢复”法计算了研究区多个大地水准面,并探讨了这些大地水准面的精度。结果表明,不同精度地球重力位模型作为参考场所计算得到的重力大地水准面的精度存在一定差异,但是利用高精度GPS水准数据对其进行系统偏差改正后,得到的拟合大地水准面的精度接近,均为0.05m左右;不加地形改正的拟合大地水准面的精度要略高于加地形改正的精度。利用工程实例数据对拟合大地水准面进行评价时,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系统偏差,这主要与工程数据精度高低、工程起算点数据与拟合大地水准面差异的大小有关。表5参13
♣全球重力异常 地球重力位模型 大地水准面
CH20111338 北天山现今活动构造的运动特征=Analysis of Movement Characters of Present-day Active Tectonics of Northern Tianshan Region/李杰,王晓强,谭凯,刘代芹,帕尔哈提,蒋靖祥,方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30(6).-1~5
利用1998—2008年北天山地区近30个站的GPS观测资料,获取了研究区内现今地壳运动速度场和主要断层的活动速率。GPS运动速率表明:北天山地区的南北向地壳缩短表现为非均匀性,速度吸收的差异性表现出与该地区地震发生频度有一定的相关性;GPS测量得到的现今断裂总体活动特征与地质学推断结果一致,但量值存在差异。图3表1参18
♣活动构造 断层运动 GPS测量 地壳变形
CH20111339 四分量式钻孔应变观测资料的处理与分析=Processing and Analysis of Four-component Borehole Strain Observations/张晶,刘琦(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30(6).-6~9,19
利用中国地震数字观测网络“十五”计划期间布设的姑咱、小庙台分量钻孔应变观测结果,根据应变固体潮汐观测模型拟合潮汐响应参量耦合系数、相位滞后;利用考虑响应率、相位滞后、气压扰动影响的综合观测模型提取固体潮频段以内的变化,从构造和介质特性的角度对计算结果的时间序列和平面应变图像进行讨论。结果显示,汶川8.0、会理6.1、姚安6.0级地震前,潮汐响应参数和高频信息在震前几个月至1年出现扰动;姑咱台的应变花图像相对稳定,其变形主要受附近的构造所控制。图8参10
♣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 应变固体潮汐 高频异常信息
CH20111340 长江三峡地区地震事件频谱特征及分类问题探讨=Discuss of Frequency-spectrum Characteristics and Classfied Problem of Seismic Event on Three Gorges/吴海波,姚运生,薛军蓉(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30(6).-10~15
用三峡地区29次地震事件的频谱特征,与三峡周边地区36次已知成因类型地震事件的频谱特征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与构造地震相比,三峡地区地震事件记录波形低频成分比较丰富,优势频率、峰值频率和拐角频率等参数偏低。依据频谱参数特点,这29次地震事件可分为4类,即构造地震、浅表构造地震、介于构造与塌陷之间的地震和塌陷型地震,其中第三类地震事件居多。图2表4参10
♣地震 频谱特征 参数特征
CH20111341 龙岩地震台中强地震前地倾斜异常分析=Analysis of Anomaly of Ground Titl at Longyan Seismostation Before Two Medium-strong Earthquakes in Longyan Area/刘其寿,王绍然,杨佩琴,郑健志,李远兴,赖福霖,郑永通(福建省地震局龙岩地震台)∥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30(6).-16~19
采用多种数学方法,对龙岩地震台SQ-70型水平摆倾斜仪1989—1998年的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并利用EIS2000软件进行绘图分析。得出:龙岩地区两次4.5级以上地震前,龙岩地震台地倾斜观测值均有异常变化。图6表2参5
♣水平摆 地倾斜 中强地震 震前变化 异常特征
CH20111342 基于CR-InSAR的西安市地裂缝监测研究=Monitoring Ground Fissures in Xi’an Area by Use of CRInSAR/朱武,张勤,赵超英,杨成生,王宏宇(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30(6).-20~23,30
以西安地裂缝为对象,展开了CR-InSAR在地裂缝监测中的应用研究,通过LAMBDA相位解缠得到f3和f11地裂缝2009—2010年垂直形变时间序列,与水准数据的比较发现两者吻合得很好,证明了此方法在地裂缝监测中的可靠性。图8表2参12
♣地裂缝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形变观测
CH20111343 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在断层滑动速率反演中的应用=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Inversion of Slip Velocity of Fault/段虎荣,张永志,徐海军(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30(6).-31~36
结合位错理论模型,基于模拟的水平位移观测值分别采用PSO算法、遗传算法以及蒙特卡罗算法对断层的三维滑动速率进行了对比计算分析,结果表明:3种算法耗时都随着反演参数的取值范围的增大而增加,且随着适应度值增大而增加;PSO算法的耗时优于其他两种算法。随后对标准PSO算法与改进后的PSO算法进行了对比计算。在模拟试验中适应度值取0.95的条件下,改进后的PSO算法比标准PSO算法耗时减少了26.50%。最后采用改进后的PSO算法对祁连山断裂带中东段的三维滑动速率进行反演。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比标准PSO算法耗时减少了36.34%;惯性权值的动态调整对算法的影响比较突出;祁连山断裂带中东段主要表现为左旋走滑运动,并伴有正倾滑性质。图2表5参22
♣粒子群算法 惯性权值 变异操作 位错模型
CH20111344 基于稳健轮回搜索的Bayes估计法在地壳形变分析中的应用=Application of Bayes Estimation Based on Robust Cyclic Searching in Crustal Deformation A-nalysis/赵丽华,张勤,王庆良(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工程学院)∥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30(6).-37~41
将地球物理模型估计的形变量与GPS几何观测量结合进行形变分析时,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地球物理模型参数难免存在不可靠现象,直接应用这种不可靠信息进行参数估计,会影响参数解的可靠性。将地球物理模型估计的形变信息作为先验信息,与几何观测量相结合进行形变分析,并提出一种能够有效修正不可靠先验信息的基于稳健轮回搜索的Bayes估计方法。考虑到异常形变点或大的观测误差对轮回搜索结果存在较大影响,又提出用高崩溃污染率的稳健估计法来确定能够代表块体均匀应变的一组相对稳定的点,由这些相对稳定点组计算搜索函数,确保先验信息的可靠性。最后利用一实测GPS监测网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稳健轮回搜索可以有效地对失真先验信息进行修正,提高模型参数解的精度。图1表3参14
♣地壳形变 几何观测量 地球物理模型 贝叶斯
CH20111345 地球内外扰动物质引起高程异常的分析=Analysis of Height Anomalies Resulted from Inner and Outer Disturbing Matters of the Earth/张赤军,骆鸣津,王新胜,方剑(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30(6).-42~46
全球不少高原的高程异常(大地水准面起伏)为负,到底是正是负?需要从理论上求证。为此,推导了与此有关的高程异常的正负判别公式,并得出异常是由地球内外扰动物质引起的。该结论在模型计算中也得到了验证。此外对地形在计算高程异常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图2参15
♣扰动质量 高程异常 大地水准面
CH20111346 卫星重力梯度数据的网格化方法研究=Study on Gridding Methods of Satellite Gravity Gradient Data/刘晓刚,吴晓平,王宝军,庞振兴(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30(6).-60~65
利用模拟的卫星重力梯度数据,对移动平均法、反距离加权平均法、加权移动趋势面法和普通克里金法的网格化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搜索半径的选择,既要考虑到能够包含足够多的信息来反映原始数据的空间分布特性,又要考虑到计算速度的要求;离散数据的网格化,必须考虑已知点与待求点之间的距离对网格化结果的影响;从网格化结果的精度、计算速度以及对原始数据的逼近效果来看,反距离加权平均法最适用于离散的卫星重力梯度数据的网格化。图5表5参8
♣移动平均法 网格化 卫星重力梯度
CH20111347 星载GPS相位非差运动学定轨中误差影响分析=Error Effect Analysis of Kinematic Precise Orbit Determination from Satellite-borne GPS Undifferential Phase Observations/郑作亚,党亚民,卢秀山,阳凡林(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研究所)∥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30(6).-66~70
以CHAMP卫星的GPS观测资料为例,分析GPS精密星历、钟差、卫星相位中心改正、相对论效应和GPS卫星空间几何分布等各类误差对定轨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数据处理中心的GPS轨道相差很小,对LEO卫星定轨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同一数据中心的相邻历元间的钟差变化很小,为1~2cm,不同数据中心的钟差改正数差异较大;GPS卫星钟差改正精度优于5ns。图8表1参13
♣星载GPS 精密定轨 相位非差 误差分析
CH20111348 一种改进的高采样率卫星钟差求解方法=An Improved Satellite Clock Bias Determination Method of High Sampling Rate/易重海,朱建军,陈永奇,戴吾蛟(中南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系)∥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30(6).-71~76
针对各种卫星钟差估计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改进的卫星钟差求解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一个GPS观测网络中的非差消电离层组合相位观测值、IGS精密星历以及低采样率卫星钟差依次进行每一测站的卫星之间相对钟差在相邻历元间的变化值的估计;然后对各测站得到的星间相对钟差历元间变化值求均值,得到星间相对钟差历元间变化值的最或然值;再根据星间相对钟差历元间变化值,用求和法导出各历元星间相对钟差值;最后得出各历元的卫星钟差值。在卫星钟差的求解过程中,考虑基准卫星发生更替情况,采用精密的天顶对流层延迟产品进行对流层延迟误差改正,并顾及相位缠绕、固体潮汐等影响。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未知参数少、算法简单、计算速度快和精度高等优点,适合于高采样率卫星钟差的求解。图6表4参15
♣精密单点定位 卫星钟差 高采样率 精密星历
CH20111349 基于移动曲面拟合方法的GPS高程转换=GPS Height Transformation Based on Moving Surface Fitting/丁海勇,杨延珍,王新志,王晓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30(6).-82~85
为提高GPS高程转换的精度,采用移动曲面拟合方法进行分区拟合,以待定点为圆心,设定区域半径,利用区域中的已知数据点拟合出一个二次曲面,并针对曲面拟合中的病态法方程求解的问题,利用岭估计算法进行求解。数值试验表明,移动曲面拟合算法切实可行,且具有较高的GPS转换精度。图2表4参7
♣移动曲面拟合 大地高 高程异常 病态方程
CH20111350 基于卫星重力梯度数据的线质量调和分析=Line-mass Harmonic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Satellite Gravity Gradient Data/吴星,张传定,王凯,冯炜(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30(6).-95~99
针对卫星重力梯度数据,推导了全球线质量模型的基本方程以及线质量调和分析的基本公式;研究了基于卫星重力梯度径向实数分量、水平复数分量和全张量3类情况下的线质量模型的方程及其最小二乘解,完整地给出了线质量调和分析公式。线质量调和分析法具有点质量调和分析法的消除离散误差、可联合处理多类型数据等诸多优点,又因顾及了不同埋藏深度、有分频段的作用而优于点质量法。用模拟数值验证了线质量调和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图2参15
♣卫星重力梯度 线质量模型 点质量模型 调和分析
CH20111351 不同定权方式对VTEC计算结果的影响=Results of VTEC Influenced by Different Weighting Methods/叶晓舟,陈鹏,吴寒(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30(6).-105~107
电离层延迟是GPS测量中的重要误差源,利用双频GPS观测值可以计算出电离层中的总电子含量,并建立高精度的覆盖区域的电离层延迟模型。而GPS观测值的质量与卫星高度角有密切联系,在进行数据处理时采用不同的定权方式会对结果产生影响。将两种不同定权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利用高度角定权的方法得到的结果精度较高。图1表1参5
♣电离层 高度角 权 定权方式
CH20111352 基于DTIN的CORS基准站网络构造算法=Research of Algorithm for Generating-network of CORS Fiducial Station Based on DTIN/郭英,程鹏飞,吕洪标(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30(6).-108~111,115
基于已有的Delaunay三角网构网算法,总结了CORS基准站网络构造过程,给出了CORS基准站在平面、球面和椭球面的投影函数,推导了投影点的坐标表达式;对于多点共圆的特殊基准站子集,研究了相应的最佳构网方法;针对相邻CORS网的拼接需求、网内删除和增添基准站(子网)的需要,研究了一种新的局部网络更新算法,并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图4参13
♣连续运行基准站服务系统 Delaunay三角网 基准站网络
CH20111353 采样间隔和VTEC模型对GPS硬件延迟估计的影响分析=Analysis of Influence of Sampling Interval and VTEC Model on Estimation of GPS Instrumental Biases/高淑照,黄丁发(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30(6).-112~115
通过实测数据分析了采样间隔和VTEC拟合模型对解算卫星和接收机硬件延迟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对于连续运行的GPS观测站,采用3h采样间隔和立方模型,可以正确解算出硬件延迟和有效减小计算量。图4表3参6
♣电离层 硬件延迟 采样间隔 垂向电子总含量
CH20111354 整数规划在三频组合观测值确定中的应用=Application of Integer Programming for Determining Triple-frequency Observations/陈宇,白征东,原波(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30(6).-116~119
随着导航卫星定位系统多频率的广泛应用,三频载波相位组合可以形成很多具有长波长、弱电离层、低噪声的线性组合。这些特性可有效地实现整周模糊度值的快速确定并削弱电离层延迟的影响。由于组合观测值需保留模糊度的整周特性,所以组合系数要取整数。提出整数规划算法,以组合观测值的波长为目标函数,以弱电离层延迟和弱观测噪声等为约束条件建立整数规划数学模型,从而求解满足一定条件的全局最优整数解。GPS数据分析表明,整数规划算法能较好地应用于三频组合观测值确定。表1参6
♣组合观测值 整数规划 目标函数 电离层延迟
CH20111355 基于小波与ARMA模型的卫星钟差预报方法=A GPS Precise Clock Errors Prediction Model Based on Wavelet and ARMA/张清华,隋立芬,牟忠凯(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30(6).-100~104
针对导航卫星钟差预报中通常采用的二次项拟合模型(短期预报)与灰色模型(长期预报),只考虑钟差趋势项而忽略其随机项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小波与ARMA模型的钟差预报改进算法。在算例中采用IGS提供的精密钟差进行预报,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进一步提高了钟差预报的精度。图6表1参11
♣钟差预报 小波 二次项拟合模型 灰色模型
CH20111356 基于VRS系统的精密正常高实时测量=Real-time Precise Normal Height Surveying Based on VRS System/李江卫,刘经南,肖建华,白洁(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30(6).-86~90
提出一种VRS系统与区域大地水准面联合应用提高正常高实时测定精度的方法与流程,测试外符合精度可达3cm,能有效地提高用户正常高的实时精度和作业效率。图5表3参9
♣大地水准面 差分数据格式 解码
CH20111357 基于平面拟合和BP神经网络组合法的GPS高程转换=GPS Height Conversion Based on Combination Methods of Surface Fitting and BP Neural Network/侯东阳,张书毕(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30(6).-91~94
针对GPS高程转换时单独采用平面拟合法不能获得较高的精度,而BP神经网络法也存在很大风险性的问题,设计了6种平面拟合和神经网络组合法,经过实例验证和比较,6种组合法的精度均比单独使用平面拟合法和BP神经网络法的精度高,其中3输入平面拟合法的精度最高。图5表2参7
♣GPS高程转换 拟合 平面拟合法 BP神经网络法
CH20111358 老采空区残余沉降的GM-Markov预测模型研究=Study on Grey Markov Prediction Model for Old Goaf Residual Subsidence/王正帅,邓喀中(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30(6).-126~130
研究并建立了老采空区残余沉降的灰色马尔可夫预测模型(GM-Markov),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SO)求解GM(1,1)模型的最优背景值和初始扰动值,充分提取序列中的趋势信息进行建模、预测,并引入马尔可夫链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通过实例将GM-Markov模型与GM(1,1)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GM-Markov模型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均优于GM(1,1)。图2表5参10
♣残余沉降 灰色模型 马尔可夫链 粒子群优化
CH20111359 基于基准站改正信息的实时动态精密单点定位=A New Real-time Kinematic 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 Algorithm Based on Reference-station Corrections/黄观文,涂锐,张勤,王利,李跃华,蔺玉亭(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30(6).-135~139
针对常规实时动态精密单点定位状态噪声大、观测误差复杂、精度不稳定等局限性,在具有基准站数据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基于基准站改正信息的实时动态精密单点定位算法。该算法能有效解析出基准站和流动站的共性误差,进而修正流动站观测值精度;其定位模型仍采用传统非差PPP模型,与常规动态PPP解算软件兼容,算例结果证实该算法可以获取与动态相对定位等价的精度。图6参13
♣动态精密单点定位 基准站改正 相对定位
CH20111360 基于GAMIT的日食验证方法研究=Study on the Varification Method of Solar Eclipse Solar Based on GAMIT/何丽娜,王解先(同济大学测量与国土信息工程系)∥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30(6).-140~143,149
为了研究获取日月实时位置的算法,画出它们一天中的运动轨迹,基于GAMIT软件,给出了太阳与月球在惯性系中三维位置获取的原理与方法,介绍了惯性系与地固直角坐标系之间的转换方法,并在当地切平面坐标系中,导出获取太阳与月球视位置的公式。结合2009年7月22日在我国长江流域日全食的实例,分析了太阳与月球全天的运动轨迹,选取当天9时39分44秒上海站的数据进行验证,画出了此时刻地球上的日月影图,证明该方法可行。图4表2参5
♣GAMIT 数据处理 日食 视位置 坐标系
CH20111361 UKF在基于地磁场的自主导航中的应用分析=On Application of UKF in Autonomous Navigation Based on Geomagnetic Field/王向磊,赵东明(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30(6).-144~149
研究基于地磁场的自主导航,建立以卫星轨道动力学方程为基础的系统状态方程,推导出以地磁场矢量为观测量时的观测方程。为解决系统的非线性问题,把U KF引入基于地磁场的自主导航系统中。并用Matlab对基于地磁场的自主导航系统进行仿真,分析滤波周期、初值误差、测量误差对UKF滤波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U KF有很好的收敛性和稳定性。图10表1参10
♣地磁导航 自主导航 地磁场模型 仿真
CH20111362 微动台阵布设的精密定位新方法=A New Precisely Positioning Method for Microtremor Array Positioning/廖成旺,邓涛,丁炜,王浩,魏巍(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30(6).-150~153
提出一种结合GPS定位和皮尺丈量的微动台阵布设的精密定位新方法,介绍其定位原理、定位过程和实验结果。实验表明,该方法的定位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能满足微动台阵布设的精度要求,并且具有简单可靠的特点。图3表2参6
♣微动 台阵布设 GPS定位 精密定位
CH20111363 三峡水库库首区地壳深部构造环境与地震成因研究=Study on Tectonic Environment of Deep Crust and Seismogenesis of Earthquakes Beneath Ma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李强,赵旭,蔡晋安,刘瑞丰,赵翠萍(地壳运动监测网络工程研究中心)∥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30(5).-1~7,14
利用地震P波层析成像结果和三峡水库蓄水前的地震,研究三峡坝址及邻近区域的地壳深部构造环境与地震关系,探讨地震成因。结论如下:三峡地区蓄水前地震与地壳深部构造环境密切相关,地震基本发生在地壳深部高速异常构造与低速异常构造接壤处形成的速度梯度带上或附近,这表明,速度梯度带是地壳深部构造运动最活跃的地方,具有隐伏断裂的特征。三峡地区在现今区域构造应力场作用下,以及受上地幔部分熔融物质变形、膨胀、垂直向上的扰动场与伸张应力和热应力作用,导致地壳中断裂和隐伏断裂活动或产生新破裂,发生地震。图3参19
♣地壳深部构造环境 蓄水 地震成因 隐伏断裂
CH20111364 天津地区的水平应变场特征=Characteristics of Horizontal Strain Field in Tianjin/郭良迁,薄万举,胡新康(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30(5).-8~14
根据1995—1999年、1999—2004年和2004—2009年天津地区GPS站点观测资料,分不同地块计算了主应变率和断裂带的差异应变率。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天津地区应变场和断层应变。结果显示,天津地区整体由主应变方向揭示的主压应力方向,前两个时段为北西向,后一个时段为北东东向;次级小块体的主压应力方向变化较大;块体边界断裂有的成为应变梯度带,有的不明显;断裂带的差异应变率在不同时段,差别显著;地震活动与高应变带、应变梯度带、断裂带的差异应变率较大的地段有一定的关系。图7表3参10
♣全球定位系统 主应变率 面应变率
CH20111365 大华北地震动态重力监测网分形特征研究=Fractal Characteristics of Seismological Dynamic Gravity Network in Northern China/李辉,徐如刚,申重阳,郝洪涛,孙少安,周新(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30(5).-15~18
从分形几何学角度研究优化后的大华北地震动态重力监测网的分形特征,给出优化后监测网的分维数D1=1.612、最佳化网格间距r=44km。对优化后大华北地震动态重力监测网的监测能力的分析结果表明:测网的最佳化网格间距与Ms5.0地震诱发的重力场变化区域的特征异常区半径基本相当;测网对Ms5.0以上地震具有较好的监测能力。图3表1参15
♣地震重力网 分形特征 信息维 网格间距
CH20111366 震前电离层TEC异常扰动统计分析=Statistical Analysis of Pre-earthquake Ionospheric TEC Disturbance/祝芙英,吴云,周义炎,林剑(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30(5).-19~23
利用IGS提供的电离层TEC资料,采用滑动平均方法,对2007年以来全球Ms7.0以上地震进行震前电离层TEC异常扰动研究。统计结果显示:94%的地震的孕震区上空出现了明显的电离层TEC异常扰动,扰动有正有负,而且负的异常扰动多发生在震前一周内,正扰动与时间没有明显的函数关系。图3表1参17
♣地震测量 总电子含量 异常扰动 统计分析
CH20111367 玉树Ms7.1地震前电离层VTEC异常=I-onospheric VTEC Anomaly Detected by Ground-based GNSS before Ms7.1 Yushu Earthquake/熊晶,周义炎,吴云(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30(5).-24~27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GNSS连续观测站资料,解算了2010年4月14日玉树Ms7.1地震后,震中附近4个GNSS观测站(LHAS、LUZH、DL HA、WUSH)上空的TEC时间序列数据及中国区TEC二维分布的时间序列数据。从TEC时间序列图来看,其中L HAS、LUZH、WUSH站在4月1日当地时的下午TEC出现了正扰动;LHAS、LUZH和DL HA站在4月5日当地时的午夜TEC出现了正扰动;TEC的扰动自东向西漂移,其中5日的扰动区域相对较大,几乎横跨整个中国区域上空。图7参15
♣垂直总电子含量 电离层扰动 地震测量
CH20111368 用多种数据及粒子群算法反演河西地区主要断层运动=Activities of Main Faults in Hexi Area Inversed by Using Particle Sw 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from Multiple Data/刘杰,张永志,王宏宇,山锋(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30(5).-28~31,47
利用河西地区2001—2004年的GPS数据和水准数据及2003—2004年的重力数据,结合带惯性权重的粒子群算法与位错理论模型,给出3种数据的附有相对权比的联合反演断层滑动速率的模型。对该地区的主要断层三维滑动速率进行的联合反演计算结果表明:河西地区的主要断层均以逆冲为主,具有挤压趋势,其中阿尔金断裂、祁连山断裂、皇城-塔尔庄断裂以及龙首山断裂北部活动较强烈,且这些活动断层与地震孕育和发生可能相关。图2表2参15
♣位错模型 粒子群算法 联合反演 地震测量
CH20111369 天津地区地壳垂向形变(GPS)与文安地震=Wenan Earthquake and Vertical Crustal Deformation(with GPS)in Tianjin Area/周海涛,郭良迁,薄万举,胡新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30(5).-32~37
利用天津地区GPS局域网的观测资料,研究了天津地区地壳垂向形变及其与文安Ms5.1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文安地震前,天津地区地壳上升从N向S扩展,到地震期间,全区以上升变化占主导,震后地壳下降由S向N发展。站点的时序变化曲线表明,天津南部的站点在文安地震前后出现了明显的异常,一般出现于震前数月至1年,震后恢复。图10参11
♣全球定位系统 地壳垂向形变 地震形变
CH20111370 卫星重力测量与全球物质平衡问题研究=Satellite Gravity Measurement and Study on Global Material Balance/郝晓光,方剑,刘根友,胡小刚,刘成恕(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30(5).-38~41
介绍卫星重力场在固体地球科学中的应用前景,讨论“地球正常密度假说”和“板块运动重力学机制”在“全球物质平衡问题”研究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参26
♣卫星重力测量 板块运动 重力学机制
CH20111371 中国分量钻孔地应力-应变观测发展重要事件回顾=A Review of Component Borehole Observation of Stress-strain in China/邱泽华(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30(5).-42~47
中国的钻孔应力相对观测是在李四光的倡导下开始的,目的是探索地震预报的途径。早期的钻孔应力观测(电感法)试图直接观测应力变化,在与弹性力学理论的结合上存在矛盾,即理论上需要观测的是位移,实际上用的压磁传感器是观测力的。1977年,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发生的变革,为后来四分量应变观测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人们努力协调传感器与观测原理的矛盾的过程中,应力仪和应变仪的概念发生了混淆。地应力不能测量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图2参28
♣钻孔应变观测 电感法地应力观测
CH20111372 顾及地壳密度模型的Airy-Heiskanen均衡重力异常的计算=Computation of Airy-heiskanen Isosatic Gravity Anomaly with Considering Crust Density Model/胡敏章,李建成(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30(5).-48~52
分析了地表沉积层、地壳内部密度异常和Moho面起伏对重力异常的影响,提出采用CRUST2.0提供的地壳密度来取代传统的重力归算中的地壳和地幔密度常数,采用Airy-Heiskanen均衡模型进行均衡重力异常的计算,讨论引入CRUST2.0带来的影响。图10参9
♣重力归算 地壳密度
CH20111373 DInSAR技术监测青藏高原冻土形变的试验研究=Using DInSAR to Monitor Deformation of Frozen Ground in Tibetan Plateau/胡波,汪汉胜,贾路路,王平,胡俊,樊文静(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动力大地测量学重点实验室)∥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30(5).-53~56
以青藏铁路拉萨段为试验区,利用DInSAR技术和Palsar数据监测得到了该地区的冻土形变,对形变图的分析表明,其形变非常吻合冻土冻胀融沉的物理变化规律,说明DInSAR技术适合在青藏高原大范围内监测冻土形变。图8表1参10
♣差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CH20111374 地形变旋转张量探讨=Research on Rotation Tensor of Crustal Deformation/刘序俨,黄声明,林岩钊(福建省地震局)∥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30(5).-57~63
在分析地形变组成的基础上,指出旋转与应变张量矩阵同出而异名,两者皆为位移梯度矩阵的不同组合。旋转张量矩阵为位移梯度矩阵与其转置矩阵之差的1/2,为一反对称矩阵,由于该矩阵的对角线元素为零,旋转张量矩阵已退化为一向量,该向量的方向与模表征了地壳的刚体旋转角位移。给出了位移梯度矩阵、旋转与应变张量矩阵的普适表达式,而旋转张量矩阵的诸元素皆为位移分量偏导数的减组合,要想根据旋转张量矩阵计算旋转角位移,必须首先求得位移分量的坐标函数式,且计算得到的旋转角位移又不是一直接观测量,为了克服求取位移分量坐标拟合式的困难,又能对地表旋转成分进行直接观测,提出了一种简单且行之有效的观测与计算方法。图4参14
♣地壳形变 旋转观测 计算方法
CH20111375 大气质量负荷对GPS基准站的影响=Effects of Atmospheric Mass Loading on GPS Fiducial Stations/田云锋(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30(5).-64~67
分析大气质量负荷对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GPS基准站的影响,对所有历史数据进行了重新分析,比较了全球框架、区域框架以及经过ATML改正的区域框架下3种解中白噪声和闪烁噪声的大小、周期项和速率估计等的差别,并分析了ATML与公共噪声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区域框架来说,加入ATML改正能够带来一定的改进,如:水平分量白噪声和垂向分量闪烁噪声减小,垂向周年运动振幅降低等,但对台站运动速率的估计影响较小。图5表2参9
♣全球定位系统 大气质量负荷 共模噪声 地壳运动
CH20111376 利用GPS阵列观测数据提取地震波信息的波束聚焦法=Method of Beam Forming for Extracting Seismic Wave Information by Using GPS Array Data/陆亚英,伍吉仓,孟国杰,胡丛玮(同济大学测量与国土信息工程系)∥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30(5).-68~72
介绍一种利用GPS阵列高频观测数据提取地震面波信息的波束聚焦法。通过在GPS坐标序列的垂直分量中加入模拟的瑞利波信号,得到GPS阵列观测站模拟地震波记录,分析了波束聚焦法在不同信噪比下提取地震波信号的能力。结果表明,当信噪比为1.5时,不能获得正确的慢度估值;当信噪比为3时,提取的慢度估值接近理论值。图5表2参10
♣全球定位系统 高频数据 地震波
CH20111377 基于小波分析的GEO卫星异常识别研究=GEO Satellite Abnormity Recognition Based on Wavelet Analysis/刘雁雨,常志巧,何峰,郭睿(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30(5).-73~76
当卫星轨道异常发生时,用动力学方法所确定的卫星轨道与卫星实际轨道偏差较大,如不能及时发现将会严重影响用户的导航定位精度。在几何法定轨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小波分析的GEO卫星异常识别方法,设计了固定分组法和移动开窗法两种方案,并结合COMPASS卫星机动期间几何法定轨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案均能准确判断卫星发生异常的时间,判定精度均优于5s。图4表1参10
♣地球静止轨道 轨道机动 小波分析 几何法定轨
CH20111378 广域实时精密定位系统的反向完好性监测设计=Design of Reverse Integrity Monitoring of Wide-area Real-time Precision Positioning System/冯炜,李建伟,王留朋,吴星(北京环球信息应用开发中心)∥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30(5).-113~115,134
阐述广域实时精密定位系统完好性监测系统的设计原理,利用两路数据设计了一种完好性反向监测方案。方案可以在不减少数据源参考站的情况下拥有充足的完好性监测站,从而使系统在保证差分产品精度的同时获得更大的完好性监测区域。同时对完好性监测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说明了差分产品监测、定位外符合监测、内符合精度估计、卫星钟状态等完好性监测的内容及方法。图1表1参9
♣广域实时精密定位 信息处理 数据源 参考站
CH20111379 井下全方位潮汐观测技术研究=Study on All-directionally Bore-hole Observation Technique of Earth Tide/李家明,姚植桂,温兴卫,彭宏伟(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30(5).-149~152
井下重力与倾斜全方位观测系统的试验结果表明,其测量分辨力为:重力0.1×10-8m s-2,倾斜0.0002″,达到了设计指标要求,能够满足固体潮观测研究和地震监测等的需要。图5参8
♣井下观测 固体潮 重力 倾斜 静电反馈测量
CH20111380 抗差自适应无味粒子滤波=Robust Adaptive Scentless Particle Filter/秦臻,高井祥,王坚(中国矿业大学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30(5).-144~148,159
针对系统观测值含有粗差或者存在状态异常的情况,基于无味粒子滤波算法(UPF)和抗差自适应滤波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抗差自适应无味粒子滤波算法(AR-UPF)。该方法采用方差膨胀模型抑制观测粗差的影响;利用自适应UKF算法来实时调整状态参数预报值的协方差,控制状态异常的影响。算例分析表明,新方法能够有效地控制观测粗差与状态异常,提高了滤波精度。图8表2参13
♣抗差自适应滤波 方差膨胀 滤波精度
CH20111381 地下流体综合观测集成技术研究=Study on Integrated Technology of Comprehensive Observation of Subsurface Fluid/刘爱春,周振安,刘耀炜,李阔(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30(5).-156~159
将地下流体学科中的水温、水位、气温、气压、雨量5种物理量观测技术进行系统集成,形成一套综合观测系统,探索地震前兆综合观测的集成技术。图2参7
♣地下流体 综合观测 集成技术
CH20111382 基于IGS精密星历的完备性监测指标SISA研究=Research on SISA for Integrity Monitoring Based on IGS Precise Ephemeris/秘金钟,谷守周,赵春梅(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测绘科学.-2010,35(6).-14~16
在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中,空间信号精度SISA是反映完备性参数的重要指标之一。从SISE与SISA的基本概念出发,描述了SISA的计算算法,根据卫星星钟的不同,选取了不同类型的GPS卫星,并利用IGS精密星历,预报精密星历进行了SISE和SISA的计算,结果表明:IGR星历计算的SISA指标满足系统要求,SISA主要受卫星钟差的精度影响,不同原子钟类型的卫星计算出来的SISA值变化不大。该成果对于卫星导航的完备性监测数据处理具有参考意义。图4参7
♣卫星导航定位 完备性
CH20111383 多星协同对区域目标观测的动态划分方法=Dynamic Segmenting Method of Multi-satellites Cooperative Observation for Polygon/白国庆,白保存,徐一帆,陈英武(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测绘科学.-2010,35(6).-32~34,56
针对多星协同观测条件下的区域目标划分问题,提出了基于成像卫星在不同观测角度下对区域目标不同覆盖范围的动态划分方法。依据卫星每次经过区域目标时对区域的可观测范围,按照星载遥感器的不同观测角度对区域目标进行分解。采用立体几何计算卫星在某侧视角度下对区域目标的覆盖范围。采用MapInfo软件计算多个条带对区域目标的综合覆盖率。仿真试验表明,在采用相同调度算法的情况下,基于提出的区域划分方法,能够明显提高多星对区域目标协同观测的效率。图5表2参5
♣卫星调度 区域目标观测 动态划分
CH20111384 一种改进的载波相位周跳探测与修复方法=An Improved Method of Detecting and Repairing Carrier Phase Cycle Slip/冯威,廖华,董兴干,黄丁发(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学院测量工程系)∥测绘科学.-2010,35(6).-39~41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探测和修复小周跳的方法。根据电离层残差值在短周期内的连续性,可以比较准确地用函数来拟合的特点,再根据L1和L2载波相位观测值之间小数部分应该满足的函数关系,来探测和修复第二个载波的周跳。该方法仅使用单星双频载波相位数据,而且每颗卫星之间的数据是独立处理的。由于载波的小数部分不受周跳的影响,所以该方法的有效性能够不受周跳类型的影响。试验表明该方法对于L1上<9周、L2上<7周的周跳很有效。图7表2参7
♣全球定位系统 整周模糊数 电离层残差
CH20111385 GPS载波相位观测值随机模型的比较研究=Comparison of the Stochastic Model for GPS Carrier Phase Measurements/刘超,王坚,路鑫,高井祥(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测绘科学.-2010,35(6).-151~154
系统介绍了等权模型、高度角模型、信噪比模型(SIGMA-ε)、验后估计模型(MINQUE)等4类随机模型,针对不同长度的基线,对比和分析了利用不同随机模型得到的载波相位双差残差序列、整周模糊度固定的可靠性和速度以及基线向量解。结果表明:对于系统误差较小的短基线,验后估计模型(MINQUE)和信噪比模型(SIGMA-ε)优于其他两种模型;且随着基线长度的增加,系统误差对MINQUE模型的影响较其他模型更为显著。图4表5参15
♣全球定位系统 随机模型
CH20111386 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应用=Dynamic Segmenting Method of Multi-satellites Cooperative Observation for Polygon/李海峰,郭科(成都理工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测绘科学.-2010,35(6).-262~264
介绍了对地观测技术的历史和现状,并针对部分国家(美国、法国、日本、中国)的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和策略进行分析。美国EOS计划和ESE计划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对地观测技术的发展,同时也推动对地球科学事业的发展;法国以高分辨率SPOT卫星系列为其对地观测技术的特色;日本制定了对地观测技术的基本发展策略;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对地观测技术方面的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以滑坡灾害系统为例说明了对地观测技术在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及技术优势。参26
♣对地观测技术 空间信息 地球系统科学
CH20111387 基于GPS速度场采用RELSM模型分析关中地区现今地壳形变特征=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the Recent Crustal Horizontal Deformation of Guanzhong Area by RELSM Model Based on the GPS Data/瞿伟,张勤,王庆良,凌晴,管建安(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测绘科学.-2010,35(5).-28~30,23
利用20012004年关中地区及周边区域 GPS观测资料,运用整体旋转与线性应变模型(RELSM)研究了关中地区地壳水平运动及应变场特征,探讨了其与地震、地裂缝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彬县—西安—蓝田是关中地区地壳水平差异运动的分界带;泾阳—西安—咸阳—临潼—三原地区同时是最大剪应变、面膨胀高值区,也是地壳运动显著差异带,同时该区还发育多条深大活动断裂,具备发生中强地震的必要条件;甘青块体的向东挤压加之周围块体的运动,形成了关中地区西部表现为压缩,而东部表现为伸展的特点;泾阳—西安—咸阳地区地壳伸展运动强烈,地裂缝十分发育。图5参18
♣全球定位系统 现代地壳形变 地震测量
CH20111388 GPS控制网起算点兼容性分析方法研究与实践=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Analytical Method for Initial Data Compatibility of GPS Control Network/张兵,赵瑞(石家庄学院资源与环境系)∥测绘科学.-2010,35(5).-65~67
不同等级或分属不同区域的控制点间,以及由不同单位布设的控制点间可能存在较大的误差。若将这些存在较大误差的已知点作为平差计算或坐标转换的约束,其结果必然会扭曲GPS测量的原有精度,特别是当这些点误差较大或含有粗差时,将严重影响GPS成果的可靠性,使高精度的GPS定位成果失去其本来的意义。分别探讨了平差结果直接分析法、实测基线比较法、单位权方差假设检验法和附合路线坐标闭合差检验法等对GPS控制网起算数据进行兼容性分析的方法,并采用其中几种对GPS控制网起算数据进行具体分析和计算,剔除了含有粗差的已知点,保证了控制测量成果的精度和可靠性。表4参9
♣全球定位系统 数字化测图
CH20111389 车载GPS虚拟观测值求解航向角方法=New Approach of Vehicle-borne GPS Azimuth Based on Virtual Measurement/杨文海,叶泽田(首都师范大学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测绘科学.-2010,35(5).-103~105
如何提高利用GPS获取车载系统航向角的精度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介绍了一种利用固定基线长的双GPS天线求车载航向角的新方法,该方法针对GPS的误差特点并结合“当前”统计模型,建立了适合航向角滤波的系统方程,然后利用卡尔曼滤波来消除航向角噪声,并且将基线长约束引入模型建立虚拟观测值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显著地提高了的航向角精度。图6表3参8
♣基线长约束 虚拟观测值 卡尔曼滤波 航向角
CH20111390 半参数模型的小波估计及其在变形分析中的应用=Wavelet Estimate of Semi-parametric Model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eformation Analysis/胡宏昌,徐建成(湖北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测绘科学.-2010,35(5).-118~119
给出了半参数模型的小波估计方法,它克服了补偿最小二乘法的一些不足,并将该小波估计法应用于变形分析中,其计算结果优于已有的结果,从而说明了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变形分析的研究中。图3表1参14
♣半参数模型 小波估计 变形分析
CH20111391 城市二级光电测距三角高程导线精度分析=Accuracy Analysis of Secondary Electronic Trigonometric Elevation Traverse for Urban/唐秋祥(湖南省第一测绘院)∥测绘科学.-2010,35(5).-140~141
对城市二级光电测距三角高程导线的误差来源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精度进行估算。根据实例分析,证明了城市二级光电测距高程导线可以代替五等水准测量。表5参6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导线 对向高差 误差传播定律高差中误差
CH20111392 选权拟合与拟准检定=Fitting Method by Selection of the Parameter Weights and Quasi-accurate Detection of Gross Error/王爱生,徐春艳(徐州师范大学测绘学院)∥测绘科学.-2010,35(5).-142~143
指出了拟准检定法和LEGE法的本质区别,分析了选权拟合法和拟准检定法各自的数学模型,发现拟准检定法是选权拟合法的一种特殊形式,于是,以选权拟合法原理为理论基础,推导了拟准检定真误差估值的计算公式。与以往的计算公式不同,其中的权使用了最小二乘改正数的权。但是由于可靠性矩阵是秩亏矩阵,改正数的权无法计算,所以直接采用观测值的权,此时,得到的公式才与以往的公式相同。参13
♣选权拟合 拟准检定 周跳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CH20111393 南宁CORS系统基准站地心大地坐标精确测定的方法与实践=Method and Practical of Precise Determination of Geocentric Geodetic Coordinates of NNCORS Reference Station/晏明星,黄炳强,陈龙(南宁市勘测院)∥测绘科学.-2010,35(5).-144~145,157
采用地心坐标系已成为国际测量界的总趋势,而利用GPS连续运行参考站建立地心坐标框架最为普遍。利用GAM IT软件,采用有基准算法对南宁市全球导航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络系统(NNCORS)的南宁基准站NANN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归算,结果表明该基准站观测资料的质量是可靠的,并获得了该站在ITRF2000中毫米级精度的地心大地坐标。表1参10
♣全球定位系统 地心大地坐标
CH20111394 一种基于凸包的Delaunay三角网算法设计=Design of Delaunay Triangul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Convex Hull/魏向辉,夏春林,鲁庆伟(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测绘与地理科学学院)∥测绘科学.-2010,35(5).-152~153,79
Delaunay三角网算法的设计与研究对DTM的建立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分析已有三角网算法的基础上,根据逐点插入算法的思想与凸包算法相结合,提出了自己的算法:先绘制凸包,然后构建初始三角网,最后用LOP方法整体优化。该算法尽可能的减少了对一条边的优化次数,从而提高了算法的运行效率。图7参11
♣逐点插入法 凸包 三角网
CH20111395 利用von K arman模型的Kriging插值用于GPS高程拟合=GPS Elevation Fitting Model Based on Von K arman Kriging Method/张书毕,张秋昭,杨化超(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测绘科学.-2010,35(5).-167~168,172
针对传统的GPS高程拟合方法要求学习样本分布要均匀的缺点,以平滑自协方差函数为基础,应用基于von Karman模型的Kriging方法用于GPS高程拟合,提出“曲线法”来计算von Karman模型中的v值。通过某测区GPS联测水准数据的计算,与多项式曲面拟合法及传统半变异函数Kriging插值等方法比较,表明:基于vonKarman模型的Kriging方法,对于学习样本数据分布不均的地区拟合精度更高,更适合地形条件恶劣地区GPS高程拟合。图3表1参10
♣半变异函数 GPS高程 多项式曲面拟合
CH20111396 粒子群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在GPS高程拟合中的应用=Application of 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in GPS Elevation Fitting Based 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黄磊,张书毕,王亮亮,张秋昭(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测绘科学.-2010,35(5).-190~192
针对传统的GPS高程拟合方法要求有足够多样本数据的缺陷,采用粒子群(PSO)算法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参数的方法进行GPS高程拟合。实验表明,在有限样本的情况下,PSO-LSS-VM模型不仅发挥了LSSVM处理小样本数据的能力,而且通过PSO优化后的LSSVM能够选择出合适的参数;与LM-BP神经网络、标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等方法比较,PSO-LSSVM模型拟合精度较高。图4表1参8
♣粒子群算法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高程异常 高程拟合
CH20111397 MMS技术在城市户外广告景观数据采集中的应用=Application of MMS in City Outdoor Advertisement Information Collection/王万峰,杜明义(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测绘科学.-2010,35(5).-199~201
介绍了利用移动测量系统进行城市户外广告景观数据采集的过程,论述了采集过程中为保证可量测影像的质量而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分析了移动测量系统应用在城市户外广告景观管理中的可行性。图5表1参7
♣移动测量系统 数据采集 可量测实景影像
CH20111398 精密定轨中变分方程的数值解法及其检验=Numerical Solution of Variational Equation for Precise Orbit Determination and Its Test/洪樱,欧吉坤(武汉纺织大学理学院)∥测绘通报.-2010(12).-1~3
变分方程的求解是卫星精密定轨中的关键步骤之一,通常都通过积分方法求解。从原理上阐述一种新的数值方法求解变分方程,通过低轨卫星精密定轨仿真软件对其精度和效率进行测试,且与常用数值积分方法的定轨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实际轨道确定中,采用新的数值方法可达到较高的精度要求,且算法的效率更高。表2参9
♣变分方程 数值方法 精密定轨 积分方法
CH20111399 几种重力异常内插方法的最佳参数选取=Selecting Best Parameters for Several Gravity Anomaly Interpolation Methods/李振海,罗志才,许闯,唐尔辉,任立生(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测绘通报.-2010(12).-7~9
使用反距离加权平均法、多项式法、Shepard法以及克里金法分别对我国不同地形区域的重力异常数据进行插值,并得到每一种插值方法的最佳参数;当分辨率一定时,插值方法最优参数的选取是唯一的,与地形无关;当采用不同分辨率计算时,Shepard方法的拟合因子选取1、多项式的计算阶数选取2阶、克里金方法采用球状模型时得到的插值精度最佳,这几个参数的选取与已知数据的分辨率无关。图1表1参9
♣加权平均法 重力异常
CH20111400 区域CORS周跳的探测与修复=Cycle-slip Detection and Repair for Regional CORS/徐地保,丁玉平(江苏省测绘工程院)∥测绘通报.-2010(12).-20~22,26
介绍常用的周跳探测与修复方法,并分析各种方法存在的优缺点。在对JSCORS系统的原始观测数据质量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相位减伪距法联合电离层残差法对JSCORS系统的原始观测数据进行周跳探测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图8参5
♣周跳 多路径效应 电离层残差法
CH20111401 基于VC++的GPS状态监控与数据采集软件的设计与实现=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GPS State Monitoring and Data Acquisition Software Based on VC++/罗海英,李强,刘旭东(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测绘通报.-2010(12).-27~29
利用VC++和NovAtel公司的系列精密测量型接收机,开发了一套GPS状态监控与数据采集软件。该软件能够针对测量型GPS接收机实现自动握手、命令发送、数据解调、状态监控窗口显示、星座窗口显示和通道跟踪状态窗口显示等功能;能够进行原始测量数据的采集并且具有事后回放功能,兼容了NovAtel公司目前所有型号的系列产品,界面友好,使用方便,多次参加工程实践,具有很好的应用推广价值。图6参6
♣全球定位系统 状态监控 数据采集
CH20111402 GNSS在线数据处理系统的比较与分析=Comparisons and Analysis of the GNSS On-line Data Processing Systems/徐莹,聂桂根,吕乔森(武汉大学卫星定位导航研究中心)∥测绘通报.-2010(12).-30~33
分析AUSPOS、SCOUT和OPUS三种GNSS在线数据处理系统的组成、操作界面和解算结果,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上述三种GNSS在线数据处理系统的精度及其实用性进行综合评价,得出AUSPOS的界面较友好,内符合精度较高,三大系统的外符合精度的差异没有一定规律等结论。图8表1参9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数据处理
CH20111403 一种实用的CORS RTK/水准抗差技术=A Practical Robust Method for CORS RTK/Leveling/严新生(江门市规划测绘勘察队)∥测绘通报.-2010(12).-40~42,61
从CORS RTK获得WGS-84坐标结合地面网确定坐标转换模型时,由于CORS RTK测量大地高的精度限制,降低了转换精度。通过论证,以基于高程异常模型的抗差拟合对求算转换模型的起算数据进行过滤,能提高转换精度,并以实际工程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图2表2参10
♣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 坐标变换 高程异常
(1331~1403 张明)
CH20111404 基于卫星服务中断的GPS在中国服务区可用性分析=Analysis of Availability of GPS in China Territory Volume Based on Satellite Service Intermittence/李国重(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李军正,李建文…∥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1,28(1).-1~4
由于导航卫星硬件失效和轨道维持等原因,会引起卫星服务的暂时中断。卫星服务中断又会导致导航星座可用性下降。以GPS卫星4类中断的平均间隔时间、平均恢复时间为参数,建立了导航卫星的平均可用性及导航星座平均可用性数学模型。仿真分析了卫星服务中断的情况下GPS在我国服务区的可用性。仿真结果对于我国目前进行的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第2步)以及参与GPS市场竞争均具有重要作用。图1表3参7
♣导航星座 单星可用性 星座可用性
CH20111405 岁差章动量的关系与坐标转换方法=Relations Among Precession-Nutation Quantities and Methods of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马高峰,马国强(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张捍卫…∥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1,28(1).-5~9
国际天文联合会(IAU)2006决议1推荐采用P03岁差模型代替IAU2000A岁差模型,该模型的岁差参数由用户选择。针对这一决议,绘制了表示岁差章动参数之间关系的天极图和分点图,讨论了与目前决议相一致的坐标转换规律,并对岁差章动参数的各种选择方案及其特点进行了详细研究。这不仅为新决议中P03岁差模型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各种岁差章动参数之间的关系及其在实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图5参12
♣岁差模型 岁差章动 地心天球参考系
CH20111406 中国气象参数建模与仿真在卫星导航中的应用=Meteorological Data of China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Analysis in Satellite Positioning Application/高玉东(国防科技大学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谢霆锋∥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1,28(1).-10~13
为了模拟出不同时刻覆盖我国内陆区域的气象数据,基于网格法建立了气象数据模型,并在网格点上分别建立了静态的均值模型和动态的日变化函数模型;从多角度对仿真得到的气象参数与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说明了模型的精度情况及其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该模型模拟的我国绝大部分区域的气象数据接近于实测值,即使是在模型精度相对较低的西藏地区,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对流层延迟改正计算的精度。因此可为对流层延迟改正模型提供更好地气象数据支持,并最终为提高我国新一代卫星导航精度的应用研究服务。图6表1参9
♣卫星导航 对流层延迟改正 网格法 数据拟合
CH20111407 Galileo OS SIS ICD导航电文设计解析=Navigation Message Designing in Galileo OS SIS ICD/李作虎,郝金明(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李建文∥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1,28(1).-14~18
欧盟在2010-04-13首次正式发布了Galileo公开服务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档(Galileo OS SIS ICD),标志着Galileo系统建设从概念设计、在轨验证到系统实施又迈进了重要一步,对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与GPS接口说明文档比较,解析了Galileo OS SIS ICD中导航电文结构设计和内容设计方面的思路和特点。解析表明,与GPS L1 C/A码导航电文设计相比,Galileo OS在导航电文设计上既有继承、亦有创新。整体设计体现了开放和灵活的特点,特别是在电文页流结构、电文星间交叉播发、兼容和互操作以及完好性方面的设计既体现了GNSS技术的发展,又体现了GNSS设计理念的进步。Galileo导航电文的设计理念不仅可为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电文的设计提供参考,而且有利于加强与Galileo系统之间的互操作研究。图2表2参6
♣空间信号 导航电文 完好性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CH20111408 改进的修正预测法预报电离层=Predicting Ionospheric Using Improved Correcting Prediction Method/刘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柴洪洲,常宜峰…∥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1,28(1).-19~22
利用自回归移动平均ARMA模型的线性最小方差预测法预报电离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极值点处预测误差较大。通过对模型阶数上限及定阶准则的选取进行实验分析,确定了合适的模型阶数并建立了相应模型。修正预测法可利用新信息对线性最小方差预测法的预测结果进行修正。这是一种短期预报方法,每次向前预测一步即2h,但结果并不理想。考虑到电离层变化的周期性,为了进一步减小极值点处预测误差,提出了改进的修正预测法。实验表明,改进的修正预测法预测结果与原始值符合较好。图2表4参10
♣自回归移动平均 电离层 垂直总电子含量
CH20111409 钟差预报AR模型异常值探测的Bayes方法=Bayesian Outlier Detection for Autoregressive Model of Clock Error Prediction/李涛,魏萌(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陈轲…∥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1,28(1).-23~27
主要研究了时间序列AR模型的异常值探测问题。首先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将AR模型的异常值探测问题转化为线性回归模型的异常值探测问题;并在正态-Gamma先验条件下,计算了基于均值漂移模型和方差膨胀模型异常值事件发生的后验概率。然后运用Bayes方法对异常值进行了估算。最后通过卫星钟差实测数据计算,比较了模型修正前后预报的情况,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图3表3参11
♣卫星钟差 AR模型 异常值 贝叶斯方法
CH20111410 EKF/UKF在基于地磁场的卫星自主定轨中的应用比较=Compare on the Application of EKF/UKF in Satellite Autonomous Orbit Determination Using Geomagnetic Field/王向磊(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丁硕,苏牡丹∥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1,28(1).-50~53
研究了基于地磁场的自主导航,建立了以卫星轨道动力学方程为基础的系统状态方程,并详细推导了以地磁场矢量为观测量时的观测方程。由于传统的卡尔曼滤波不能解决系统的非线性问题,因此把扩展卡尔曼滤波EKF和无迹卡尔曼滤波UKF引入到系统中;并用Matlab对基于地磁场的自主导航系统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UKF有更好的收敛性和稳定性。图6参9
♣地磁导航 自主导航 扩展卡尔曼滤波 地磁场模型
CH20111411 嫦娥二号卫星X波段测控体制试验定位分析=Positioning Analysis of Observations from X-Band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 Experiments in the Chang’E-2 Project/李金岭,刘鹂(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乔书波∥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1,28(2).-84~87
2010-10-03—04,在嫦娥二号任务实时观测阶段进行了X波段测控体制试验。从定位归算角度对试验期间的S波段数传信号(S1频点)测量时延(S1时延)和X波段单程测距差分(DOR)信号测量时延(DOR时延)进行了比对分析。初步结果表明,DOR时延的实测资料精度与链路计算理论估值基本相符。而且由于信号的频带较宽,DOR时延弥散度和定位结果弥散度均优于S1,基线时延闭合差也小于S1。这表明此次试验观测是成功的,为后续探月任务储备了关键技术。图7表3参12
♣深空探测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 数据处理
CH20111412 实时序贯平差和组合观测值改进的GPS监测方法=GPS Single-epoch Deformation Monitoring Method Using Sequential Adjustment and Carrier Phase Combinations/刘志平(中国矿业大学国土环境与灾害监测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何秀凤,郭广礼∥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1,28(2).-88~93
针对卫星信号高遮挡导致的可视卫星数少于4颗和卫星几何图形强度不佳,引入实时序贯算法解决了常规单历元方法仅采用当前观测方程平差时法矩阵秩亏的问题。同时,在导出常规单历元方法允许实际变形量与载波波长关系的基础上,从组合观测值波长逐步精化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宽巷/窄巷组合观测值的改进单历元方法。该方法采用宽巷组合在无需双差模糊度搜索情况下可实现0.5m以上变形量的正确提取,通过窄巷组合减弱观测值误差。小湾2号山梁高边坡GPS变形监测应用表明,基于实时序贯平差和组合观测值改进的方法较常规单历元法降低了卫星观测视场要求,增大了允许变形量并提高了监测精度。图4表1参14
♣全球定位系统 变形监测 单历元方法 实时序贯平差 组合观测值
CH20111413 交叉台链无线电导航定位中几何精度因子算法=Algorithm of Cross-stations Radio Navigation GDOP/刘睿,高敬东,朱银兵(海军工程大学)∥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1,28(2).-98~100
罗兰C系统常用单台链双曲线算法进行定位。我国台站的分布导致定位精度下降,为了改善台站分布对精度的影响,对罗兰 C交叉台链双曲线的几何精度因子(GDOP)算法进行了推导。并运用MATLAB工具仿真了南海(16°N,107°E)到(25°N,118°E)区域的几何定位因子分布。对单台链和交叉台链算法的几何精度因子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两个台对的交叉区域利用交叉台链算法进行定位,能够提高定位精度。图4表2参4
♣罗兰C 无线电导航 几何精度因子
CH20111414 双星姿态测量中确定整周模糊度的新方法=A New Method of Ambiguity Resolution for Attitude Determination Using Double GEO Satellites System/何海波,郭海荣,王爱兵(北京市5136信箱)∥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1,28(2).-101~104
针对双星姿态测量中整周模糊度解算这一关键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双星整周模糊度解算方法——天线反转法。其基本思想是,在静态初始化过程中将副天线绕主天线反转了180°。模拟算例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可靠地解算出双星整周模糊度。图3表1参6
♣卫星钟差 AR模型 异常值 贝叶斯方法
CH20111415 FAST射电望远镜天文轨迹规划=Astronomical Trace Layout of FAST/骆亚波(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郑勇,朱丽春∥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1,28(2).-105~107
针对我国500m球面射电望远镜天线(FAST),提出了一体化天文轨迹规划;给出了详细的数学模型及推导分析。相对于当前采用的FAST轨迹规划,该方法使得馈源位置和反射面位置的控制误差可以相互补偿。指出当馈源系统和反射面系统具有相同的测控延迟误差时,并不影响FAST天线的性能。图4参5
♣射电望远镜天线 天文轨迹 主动反射面系统
(1404~1415 安敏)
CH20111416 用于载波相位多路径减弱的可变长LMS自适用滤波=Variable Length LMS Adaptive Filter for Carrier Phase Multipath Mitigation〔英〕/Liu Huicui,Li Xiaojing,Ge Linlin…∥GPS Solutions.-2011,15(1).-29~38
载波相位测量中的多路径对于短基线定位属于主要误差源。提出了一种利用可变长最小均方误差(VLLMS)自适用滤波器减弱多路径对载波相位测量影响从而提高定位结果精度的新方法。分析了这种滤波器的性能,并与标准LMS自适用滤波器进行了比较。比较中使用连续2天的短基线载波相位观测数据。由于两天线是静止的,多路径误差是载波相位双差差残唯一的主要成分,并且是可重复模式。结果表明两种滤波器能显著消弱载波相位双差残差的多路径效应,从而改善了定位结果。此外,在3D定位中,VLLMS滤波器能减少大约47.4%的多路径效应,比只能减少22.0%的LMS强。两种滤波器都适合实时应用。
♣多路径 载波相位 滤波器 双差观测值
CH20111417 ECMWF获得的对流层延迟模型在EUREF永久网中的评估=Assessment of ECMWF-derived Tropospheric Delay Models Within the EUREF Permanent Network〔英〕/Fund F,Morel,L,Mocquet A…∥GPS Solutions.-2011,15(1).-39~48
EPN分析中心利用基于标准压力值的对流层延迟模型、Niell映射函数(NMF)和3°截止角与低高度角降权观测值对从EUREF永久网(EPN)获得的GPS观测值进行了例行分析。研究了国际地球自转与参照系服务公约2003年推荐的改进模型对EPN站点高程和天顶总延迟估计值的影响。
♣对流层延迟模型 连续运行参考站 天顶总延迟
CH20111418 用于GLONASS的天线相位中心改进模型=Improved Antenna Phase Center Models for GLONASS〔英〕/Dach R,Schmid R,Schmitz M…∥GPS Solutions.-2011,15(1).-49~65
GLONASS活动卫星数量的不断增加和IGS网多GNSS跟踪站数量的不断增加使GLONASS轨道的质量显著好于往年。到2008年底,轨道RMS误差已经达到3 -4cm级。然而,处理GLONASS观测值的策略仍然不足。Geo++GmbH可利用野外机器人检校GNSS接收机天线。这种方法可以针对不同的导航卫星系统给出不同的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的改正值。通过GLONASS有限检校,有可能评估迄今为止被IGS忽略的GNSS专用接收机天线改正值的效果。本文还提供了GLONASS卫星天线相位中心改正表的更新和扩展。更新的GLONASS卫星天线相位中心模型可帮助提高轨道的质量。
♣GLONSS 天线相位中心 改进模型
CH20111419 单频GNSS载波相位测姿新模型的检验=Testing of a NewSingle-frequency GNSS Carrier Phase Attitude Determination Method:Land,Ship and Aircraft Experiments〔英〕/Teunissen PJ G,Giorgi G,Buist P J∥GPS Solutions.-2011,15(1).-15~28
分析了GNSS姿态测定新模糊度解算方法的性能。这种方法可以提供非线性约束整数最小二乘GNSS罗盘估计的高可靠和稳健解。分析基于大量的试验,使用了模拟和实际的GNSS数据,使用了不同厂家和不同类型的接收机和平台。在荷兰和澳大利亚进行了静态地面试验,在低动态的飞船和高动态的飞机上进行了动态试验。在分析中,主要考虑单独使用的单频、单历元姿态测定,因为这是GNSS罗盘处理最常遇到的情况。
♣GNSS罗盘 姿态测定 整周模糊度解 单历元
CH20111420 陀螺仪与单天线GPS联合估计受低振动影响的小UAVs的姿态=Attitude Estimation based on Fusion of Gyroscopes and Single Antenna GPSfor Small UAV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Vibration〔英〕/Lai Ying-Chih,Jan Shau-Shiun∥GPS Solutions.-2011,15(1).-67~77
介绍了一种活塞发动机提供动力的无人机姿态估计方法。活塞发动机是振动的主要来源,其振动会显著降低惯性测量设备,特别是基于微机电系统的低成本传感器的精度。因此提出了一个振动模型以估计振动对姿态的影响。导出了基于短时傅里叶变换光谱分析的模型。为了估计振动对姿态估计的影响,对振动和陀螺仪漂移进行了比较。提出了融合陀螺仪和单天线GPS的姿态估计法以减轻发动机振动和陀螺仪漂移的影响。模拟和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在短期和长期精度上都有好的表现。
♣陀螺仪 单无线GPS
CH20111421 用精密单点定位软件分析GNSS数据=Analyzing GNSS Data in 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 Software〔英〕/Leandro R F,Santos M C,Langley R B∥GPS Solutions.-2011,15(1).-1~13
说明了精密单点定位(PPP)不仅能用于定位,而且能用于其他任务,如信号分析。用于估计精确误差模拟的观测值模型必须考虑GPS信号的几种影响,并且观测值未进行求差处理,这些事实可以使PPP能成为对不同参数敏感的有用的数据分析工具。在新不伦瑞克大学设计并建立了PPP应用,它被称为GAPS(GPS分析与定位软件)。本文描述了几种不同方法,指出了其创新点,分析了它们的结果并与其他来源进行了比较。这些方法和软件很容易适用于其他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数据。
♣单点定位 应用软件 信号分析 GNSS
CH20111422 极地冰冠GPS层析摄影:与电离层探测装置和现场太空船数据的比较=GPS Tomography in the Polar Cap:Comparison with Ionosondes and in Situ Spacecraft Data〔英〕/Pokhotelov D,Jayachandran P T,Mitchell C N…∥GPS Solutions.-2011,15(1).-79~87
对高纬度极地冰帽出现的电离层异常进行了层析4D重建,并与北磁极附近的数字电离层探测装置等离子体测量值和太空船现场等离子体测量值进行了比较。以2002年10月14-17日发生的中等磁暴为例,说明地磁干扰能在中纬度和极地冰帽区产生大范围电离层等离子体异常。Eureka测站GPS层析重建与F层峰值密度的比较表明GPS层析能够正确预测磁极区电离层的电离化舌到达和经过的时间。
♣GPS 层析摄影 电离层 极地
CH20111423 多路径相比在不同多路径环境中的表征=Characterization ofMultipath PhaseRates in Different Multipath Environments〔英〕/Irsigler M∥GPS Solutions.-2010,14(4).-305~317
众所周知的多路径传播效应是引起信号周期变化的多路径衰退。这种信号变化在某些GNSS基本观测值中可见。变化的频率或称为衰退频率或多路径相位率强力依赖于多路径环境,例如,依赖于可以由卫星位置描述的实际几何条件。详细研究了不同多路径环境下的多路径相位率。分析了不同的几何条件。利用经验法测定了衰退频率。这种方法可以获得多路径相位率的分布,据此可以获得最小、中等和最大的多路径相位率。
♣多路径 GPS GNSS
CH20111424 紧耦合GPS的精度和可靠性=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Tightly Coupled GPS/Ultra-wideband Positioning for Surveying in Urban Environments〔英〕/Mac-Gougan G,O’Keefe K,Klukas,R∥GPS Solutions.-2010,14(4).-351~364
实现并测试了用于高精度位置测定的组合GPS和超宽带(UWB)观测值的紧耦合滤波器以测量八层楼建筑物的外角点。这个滤波器使用GPS伪距、GPS载波相位观测值和UWB范围,并包含UWB偏差运行估计和尺度因子。这个滤波器采用不等式约束和创新检验以减少未模型化误差的影响。将紧耦合解与单独使用GPS和UWB的解以及它们的松耦合解进行了比较。还比较了它们探测粗差的能力。当其他三种方法不能获得解或解不可靠时,紧耦合法能获得亚米级的位置解。
♣GPS 滤波器 超宽带 建筑物 可靠性
CH20111425 太阳活动极小期极地上空GPS电离层闪烁和不规则体的统计值=Statistics of GPS Ionospheric Scintillation and Irregularities over Polar Regions at Solar Minimum〔英〕/Li Guozhu,Ning Baiqi,Ren Zhipeng…∥GPS Solutions.-2010,14(4).-331~341
介绍了极地GPS电离层闪烁和不规则体出现的统计研究。2007—2008年间进行了有关测量。发现GPS相位和不规则体活动主要发生在10-12月(Ny-Alesund地区),5-6月(Larsemann Hills地区)。相位闪烁的季节性表明GPS相位闪烁出现是一个局部冬季现象。两个测站上的GPS振幅闪烁都低于1%。揭示了闪烁和不规则体出现与地磁活动有关。
♣GPS 电离层闪烁 不规则体 极地
CH20111426 远洋平台的动态精密单点定位=Kinematic Precise PointPositioning AtRemote MarinePlatforms〔英〕/Geng J,Tefer;e F N,Meng X…∥GPS Solutions.-2010,14(4).-343~350
利用海洋平台的GPS进行精密动态差分定位通常要求相距陆地基准站的距离相对较短(例如小于500km)。精密单点定位(PPP)作为一种替代方法,正常情况下不受这个条件限制。然而,PPP以基于网的卫星产品为先决条件,这也受到离基准站网的距离的影响。因此,本文研究以海洋平台为中心构建多个不同半径的参考站环的情况。结果表明,PPP定位精度随环网半径的增加而降低,但船只远离环网数千千米经过模糊度解算后仍然可以获得厘米级定位精度。因此,模糊度修复后的PPP能用于公海远洋平台海洋和地球物理应用测量。
♣精密动态差方定位
CH20111427 简化IMU辅助带自适应跟踪环的GPS接收机用于车辆导航=Use of a Reduced IMU to Aid a GPS Receiver with Adaptive Tracking Loops for Land Vehicle Navigation〔英〕/Sun D,Petovello M G,Cannon M E∥GPS Solutions.-2010,14(4).-319~329
只有一个垂直陀螺和两个水平加速计或3个正交加速度计的简化惯性测量装置(IMU)能用于车辆导航以减少体积和成本。一个简化IMU与GPS接收机进行了组合。GPS的锁相环能辅助组合系统的多普勒频移。这种方法也称为环辅助紧结合。有了多普勒,锁相环滤波器的噪声带宽相比单独使用GPS要窄。导出了计算噪声带宽的公式并用于自适应锁相环滤波器设计。大量车辆试验结果表明这个公式是有效的,并且这种滤波器能改善这种组合系统的导航性能和提高锁相环的跟踪能力。
♣组合导航系统 自适应 惯性测量装置
CH20111428 基于约束代数重建技术的电离层电子密度层析重建=Tomographic Reconstruction of Ionospheric E-lectron Density based on Constrained Algebraic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英〕/Wen Debao,Liu Sanzhi,Tang Pingying∥GPS Solutions.-2010,14(4).-375~380
提出了层析重建电离层电子密度分布的约束代数重建技术。这种方法使用二阶拉普拉斯算子的普通二维多点有限差逼近提供约束矩阵。数值模拟的层析结果表明电子密度分布的重建精度可显著得到改善。这种重建技术的可靠性和优越性也得到了很好的验证。使用这种方法分析了实际的GNSS观测值并与武汉站电离层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
♣电离层 电子密度 GPS GNSS 层析重建
CH20111429 单双频GPS接收机早迟相位差分析用于多路径探测=Analysis of Early Late Phase in Single-and Dual-frequency GPS Receivers for Multipath Detection〔英〕/Mubarak O M,Dempster A G∥GPS Solutions.-2010,14(4).-381~388
多路径探测与减弱的很多研究不考虑照准和反射信号线之间的载波相位延迟。新近提出了一种新的称为早迟相位差(ELP)的变量用于利用这种相位差。发现在跟踪L1GPS信号的接收机中,当LOS和反射信号之间的载波相位差是π的整数倍时探测多路径的可能性要低些。在这种情况中由于多路径引起的伪距误差最大,因此提出利用另一种GPS民用信号L2C。分析了L1和L2C信号的ELP,并联合它们用于探测多路径。理想的算法是误报概率低和检出概率高。然而,发现使用双频ELP会加大两者的概率。因此,接收机操作特性曲线及其下的面积被用于有效比较。单独使用L2C信号的探测性能要比L1差。联合两者可以获得最佳的整体性能。因此可以声明使用双频接收机的ELP是探测多路径更有效的方法。
♣多路径探测 双频接收机
CH20111430 天线相位中心变化绝对校正对GPS PWV估计的改进=Improvement in PWV Estimation from GPS due to the Absolute Calibration of Antenna Phase Center Variations〔英〕/de Galisteo J P O,Toledano C,Cachorro V…∥GPS Solutions.-2010,14(4).-389~395
通过3种技术:大气探测仪、太阳光度计和GPS接收机对西班牙上空大气水蒸气进行了研究。对装配了一种以上仪器的测站采集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发现在GPS接收机获得的系列数据与其他两种技术获得的数据的差值中,2006年11月6日出现了很大的不连续性。GPS数据与其他两种技术获得的数据相比对所有测站存在2-3mm的湿度差,此后,这种偏差减少为0。均方根差也减少大约其值的一般。2006年11月6日,国际GNSS服务采用卫星和接收机绝对校正模型代替相对模型。这种改变预计是一种改进,增加了测站位置测定精度,后续对事后处理产品有益。
♣天线校正 GPS 大气水蒸气
CH20111431 用于GPS实时动态定位的回归开窗法=A Windowing-recursive Approachfor GPS Real-time Kinematic Positioning〔英〕/Zhou Zebo,Shen Yunzhong,Li Bofeng∥GPS Solutions.-2010,14(4).-365~373
所有常规卡尔曼滤波法很大程度上依赖描述车辆运动状态动力学模型。然而,低成本GPS导航系统不提供速度和加速度测量值来构建动力学模型。因此,建立合理的动力学模型相当困难。提出了可采用以前的位置预测目前的位置的回归开窗法(WRA)并建立了跃迁矩阵模型用于将以前的位置转化为现在的位置。通过数值多项式拟合和外推构建了两个典型的跃迁矩阵。结果表明WRA在高采样率数据中运行出色。在低采样率情况中,高阶多项式拟合和外推模型比给定窗口的低阶模型运行得更好。此外,外推模型相比多项式拟合模型能显著减轻计算负担。
♣GPS实时定位 回归开窗法 动力学模型
(1416~1431 廖祥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