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军
(川北医学院体育教研室 四川 南充 637000)
奥林匹克运动是当今世界上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全球性的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奥林匹克精神作为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它对人们生活影响的范围和力度也在日益增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加快了奥林匹克精神在中国的传播,也加大了奥林匹克精神对我国人民生活的影响力度。
奥林匹克精神不能解决人类面临的自身危机、自然危机和社会危机,但是奥林匹克精神可以使人积极向上,可以缓解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并为人类摆脱困境、恢复人性的完整和生命的意义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途径,我国和谐社会公民的养成正需要此种精神的积极影响。
通过体育运动使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建立起友谊的桥梁,来促进世界和平,减少战争的威胁。奥林匹克精神提倡人们参与体育运动是为了相互学习和交流,并强调竞争的公平与公正性,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在公平的基础上,不断进取、永攀高峰的奋斗精神。奥林匹克精神鼓励人们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永远进取,超越自我,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限[1]。
任何时代都要对人的道德方面提出基本的要求。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使得传统的道德观念面临激烈的挑战,在新旧观念的冲突中,传统道德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反映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其价值体系正在动摇甚至瓦解,出现了道德的“真空”时代[2]。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和冲突,在人的道德和行为上,也表现出相当程度的“自行其事”。在人们人生观、价值观变化的同时,人们的道德观念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如拜金主义的泛滥,唯利是图思想的作祟。对于人的和谐发展,道德始终是一种崇高的约束力。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顾拜旦在《体育颂》中赞叹:“体育运动不仅锻炼一个人的体魄,它同心理学的关系和其它生理学一样,能够影响人的悟性、性格和良心。因而它是服务社会的道德改良剂。”在古希腊,通过公平比赛荣获冠军的勇士,会受到公众的尊敬,其名字会被镌刻在花岗岩石碑上,为后人永久传颂;而弄虚作假者,其名字也会被公布于众,同样留在石碑上遗臭万年。同样,现在的奥运会上,企图以不正当手段获得胜利也一定会被世人唾弃并受到严厉制裁。在体育比赛中,运动员要尊重对方、尊重裁判、尊重观众,禁止一切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奥林匹克精神坚决抵制尔虞我诈的欺骗行为和不择手段达到自己目的的行为,而是主张靠自己的奋斗和实力战胜对手并获得荣誉,个人必须约束自己的行为,按照人们认可的行为规范进行活动。奥林匹克精神对教导社会规范,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以及引导人产生积极向上的态度和自我约束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可以为社会树立良好的道德规范,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相当一部分人丧失了 “法制”观念,我们迫切需要加强社会民主法治的建设。竞争的公开性是一种社会民主的主要标志。奥林匹克精神提倡的竞争,其最可贵之处就在于它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的。奥林匹克竞技是以竞争为前提的,但竞争又不是无序和盲目的,所有的竞争都能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任何一项竞赛,都有细致而严格的规则和评判标准,而且场地、器材有统一的要求。奥林匹克运动的参与、规则的制定、裁判的执法和比赛的结果都是公开、透明的,并接受广大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3]。为保证公正竞赛,“弘扬体育的道德价值与功能,捍卫体育精神—公平竞争原则”,后人成立了公平竞争委员会,设立了“皮埃尔·德·顾拜旦公平竞争杯”,而国际奥委会也于1983年公布了公平竞争宪章(fair play charter)[4]。无论种族、地位、性别、肤色、国籍,所有参加者都拥有平等的权利。“公正竞赛”精神不仅是体育运动的一种道德标准,而且也是人类追求和弘扬的优秀品质和公德规范,即公正、宽容、正直、诚信、遵守规则、光明磊落等。这种公平的条件下竞争还体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含义,这有助于培养参加者的规则意识和法制意识。奥林匹克精神提倡的是“公平竞争”,它可以培养人一些这样的意识和观念:权利和义务、成功和失败、机会和风险对所有人应该是均等的。人们按照诚实信用的原则、平等互利的原则、等价有偿的原则从事经济和各种社会活动,从而使社会全体成员能够在平等、有序的竞争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当然,也有与之相辅相成的惩治机制。例如:在篮球比赛中,不管你是球星还是一般运动员,你只要犯规五次就要被罚下场。奥林匹克运动主张对违反运动规则和尔虞我诈欺骗行为进行坚决抵制和惩罚,这有利于一切危害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必要的处罚,才能使激励动力机制能够更持久、更广泛地运行并发挥作用,也使促进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并使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参与比取胜更重要”,这是顾拜旦体育思想的重要体现和精髓所在[5],也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名言与信念。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顾拜旦对这句话作了精辟的解释:“生活中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奋斗,其精髓不是为了获胜而是使人类变得更勇敢、更健壮、更谨慎和落落大方。这是我们国际奥委会的指导思想。[6]”奥林匹克运动能使参与者不断奋进、发挥潜能、激发斗志、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和共同提高,它一定程度上强调了体育比赛的参与性、团结性,削弱了比赛的竞技目的。
在体育比赛中,不管是个人项目,如田径、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等,还是集体项目篮、排、足三大球,要想取得好成绩,队员与队员之间,队员与教练之间必须密切协作。也就是说要有很好的协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种强大的集体力量战胜对手。例如,据美国NBA篮球协会统计,乔丹在他个人得分最高的几场比赛中,他所在的球队都输掉了比赛。后来教练调整了策略,以乔丹为核心,充分发挥全队每一位队员的作用,虽然乔丹的得分比以前低了,但他所在的球队终于取得了连续三年的美国NBA总冠军。还有刘翔之所以取得那么好的成绩,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他平时在训练中跟教练孙海平密切协作,和队员之间的关系协调的也很好,大家相互鼓励、相互帮助才能全身心把精力投入到训练和比赛中去。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社会的各个行业都充满了竞争。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为了求生存,求发展,必须培养人们的竞争意识,使之具备应有的竞争手段。
毛主席讲“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竞争是奥林匹克精神主要内容之一。古奥运会是人们展示自我,表现自我价值的一种形式。人们到奥运会来,就是“要胜过别人,成为第一名”,这种竞争奋进的精神,表现在古希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成为社会进步的一种动力。竞争是现代竞技运动的基本形式和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之一。奥林匹克精神提倡的“更快、更高、更强”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其中它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运动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和不畏艰险、敢攀高峰的竞争精神。在比赛场上,面对强手,发扬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勇于斗争,敢于胜利。对自己则是永不满足,不断战胜自己,超越自己,实现新的目标,达到新的境界。奥林匹克运动有助于社会竞争意识的形成。体育运动有强烈的竞争性,这种强烈的竞争性督促着每一个参与者不断去创新和变革。通过体育活动的竞争来培养现代人勇于竞争的观念、勇敢顽强的性格、超越自我的品质、迎接挑战的意志和承担风险的能力。体育的竞争最能锻炼人们承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在体育比赛中,获胜者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可以总结获胜的经验并再接再励,失败者承受失败的痛苦,但可以从失败中吸取力量,为更高的目标去奋斗。在多次胜利和失败的体验中,使参与者既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又体验了失败的痛苦,这样就有利于提高人们承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体育对现代人竞争意识培养将激发人们创造愿望,充分发挥创造才能,积极投入到创造活动中,为人们走向社会并投身于激烈竞争的社会,提高思想上应变能力,这也必将激发社会的活力。
胡锦涛总书记2005年2月19日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同年2月21日在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和谐社会的特征,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构建一种“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蓝图,在此社会蓝图中对人的发展提出更高的素质标准和要求,此要求与标准正与奥林匹克精神融会贯通相一致,促使和谐社会公民的养成,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1]任海.奥林匹克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8.
[2]朱永新,徐亚东.中国教育家展望21世纪[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3]卢元镇中.奥林匹克运动与社会进步[J].国体育科技,2001.
[4]裴东光.普及奥林匹克教育弘扬公平竞争精神[J].中国学校体育,2002.
[5]熊斗寅.熊斗寅体育文选[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
[6]顾拜旦.奥林匹克理想:顾拜旦文选[M].詹汝琮,译.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