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2011-08-15 00:54:11董永权
科技视界 2011年26期
关键词:实验报告程序设计实验教学

董永权

(徐州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

0 引言

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学科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和核心课,其目的让学生在大量有效的训练下,掌握正确的程序设计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具备初步的应用程序开发能力,为学习后续计算机课程打下基础,对学生将来完成毕业设计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方法,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程序设计方法和编程语言不断推陈出新中,立于不败之地[1]。因此,切实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现有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分析,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2][3]:

1.1 实验内容系统不完善

目前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学内容的组织基本上是以语法知识为主线。教学内容更新较慢,而且主要是验证课堂讲授内容,以单一的基础型、知识型、验证型实验为主;而综合型、设计型的实验很少。而我们的教学目的不仅要使学生掌握C++语言的语法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编程思想及程序设计的初步能力,使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编程解决本专业的相关应用问题。因此,改革目前偏重验证型实验项目的教学内容,不断完善实验内容体系,是实现以上教学目的的关键一步。

1.2 实验过程管理不严

目前许多院校教师对学生实验课程整体管理不严格。学生一般只在上机课时,才进行实验报告册上程序的编程与调试,对于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不是十分清楚。在上机时候,由于缺乏预习,现场做题,基本上在短短两堂课时间,很难完成实验题目的编辑和调试,从而造成问题越积越多,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3 实验考核机制缺乏多样性

目前的实验成绩评价方法多数是对所有实验报告的成绩进行综合后评定为该生的最终实验成绩。不少院校按照一定的比例模式进行实验考核,即期末笔试考试成绩、平时成绩和上机实验成绩分别占有不同比重,通常期末考试成绩的比重最大,导致大多数学生只注重最终考试的卷面成绩。由于笔试的限制,理论概念知识所占比重比较大,结果学生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平时上机实验关注较少,达不到培养学生编程能力的目的。同时,由于学生都是在课后书写实验报告,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抄袭现象,并且部分同学在做实验时未将一些现象、解决方法等记录下来,导致实验报告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验过程。

1.4 学生个性化需求关注不够

整齐划一的教学要求不能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高校教育已从“精英教育”阶段转向“大众化教育”阶段,学生的个体差异扩大。特别是在普通院校,这个问题尤为突出。同样的教学内容、实验任务导致尖子生缺乏兴趣,后进生失去学习信心,实验课上玩游戏现象屡禁不止。教师的授课时间比较固定,与学生交流程度受限,没有时间与每个同学进行逐一交流、逐一辅导。

2 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针对以上这些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在平时的实验课教学中,笔者努力提高对学生实验教学的效果,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改革。

2.1 完善实验内容

在实验内容的设计中,既重视理论知识的重现,又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既考虑学生的总体基础又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考虑知识性,又要考虑趣味性。因此,笔者首先设置了大量的验证性实验题目,以确保学生具有基本的动手能力,这些题目简单易懂,主要是学生做准备、打基础的阶段,要求学生熟悉VC++的编程环境,巩固C语言中的基本语法结构,练习C++中的新的语法知识,为后面的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引入了综合型设计类实验,设计若干个主题实训作业,力求将主题作业按教学进度主线设置,使得学生不必等到学期末才能开始做这些题目。同时按照难度差异将主题作业分成三组(难度高、中和低),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情况来决定自己的主题作业,既可以从低到高逐步学习,也可以从难度高的直接进行实验,如果较高一层没有很好解决,学生可以自主决定降低其实验项目的难度,以满足自己实验需求。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综合设计型题目允许学生自己拟定,但是这些自拟题目需经过老师审核后才能确定使用。教师的职责更多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大有帮助。

2.2 强化实验过程管理

加强实验课前预习。在每个实验项目开始进行前,明确列出学生要完成该实验项目应该具备的知识点,让学生有目的地查找和学习相关的资料。实验课前,对学生进行项目实验的知识准备情况进行简单抽查,从而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同时掌握学生对于基本知识的了解情况。

严格实验现场评测。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在学生的整个实验现场进行不断地巡视,不但要做到有问题及时解答,而且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验情况随时做好相应的记录,从而对有效的把握学生实验环节的进度情况做好第一手的资料积累。

规范实验课后反馈。学生做完实验后,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并提交相应的电子文档。教师应对学生的每个项目做出具有指导性或建议性的反馈意义。在必要的时候,召集相关学生,对一些实验项目的开设、实施过程等做一些有益的互动。

2.3 多方位考核实验成绩

通过建立健全一套适合实验教学特点的实验考核制度和对学生成绩的评价方法,实现“加强素质提高和能力培养、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目标,真实地反映出学生所具备的实际实验水平和层次。

通过学习过程的评价,使得学生在实验中的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通过激励性的评价,及时肯定学生的成绩,使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创新作品加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验证性实验根据要求提交实验结果,设计性实验提交实验报告和实验成果软件。提倡并鼓励与同学讨论作业,但最终必须独立完成,抄袭或复制其他同学作业者,该次作业成绩以0分计,被抄袭或复制者当次作业成绩酌情扣分。

对于未提交实验报告占实验报告数三分之一以上或未做实验项目达到应做项目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不允许参加课程的正常考核。

2.4 改善实验平台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规范实验教学环节,专门研发了一套实验平台,该平台不但包括了教师上课教案、讲稿、实验指导书、教学课件,还包括了自学需要的素材库、试题库及考试系统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软件。学生可以在上面提交作业,讨论问题。这些素材自成体系又相互关联,可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高层次需求,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

3 结语

本文主要探讨了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改革措施在我院2010、2011级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学生中进行了试点。通过调研,学生普遍反应学习兴趣有明显提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容易和深入,程序设计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当然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比如在实验题目的精选和综合性实验的完备上还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但是我们相信只要勇于探索、善于总结,一定可以不断完善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程序设计思维能力,真正实现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自主的能力、改革与创新的能力。

[1]邓维斌,周玉敏.提高C语言实验教学效果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3):359-361.

[2]万其中,李文生.高校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2007(4):103-105.

[3]郝惠馨,李秀坤,夏清泉.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学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0(17):82-84.

猜你喜欢
实验报告程序设计实验教学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36
基于Visual Studio Code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探索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2:56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物理之友(2020年12期)2020-07-16 05:39:20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4
实验报告
从细节入手,谈PLC程序设计技巧
电子制作(2019年9期)2019-05-30 09:42:04
数据挖掘算法对于提高实验报告质量的作用探讨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高专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PLC梯形图程序设计技巧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