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组织开展的2010 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评选1 月18 日在京揭晓,基于超材料实现微波段三维隐身和电磁黑洞、实验实现最远距离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等成果榜上有名。
经过专家无记名投票,评选出2010 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分别是:拓扑绝缘体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上发现首个反超核粒子——反超氚核,揭示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维甲酸联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分子机制,中国发现10 万年前的早期现代人化石,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银屑病、白癜风和麻风易感基因,揭示水稻理想株型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大地电磁测量揭示青藏高原东部有两条地壳物质流,揭示蛋白质赖氨酸乙酰化在细胞代谢中的调控作用,基于超材料实现微波段三维隐身和电磁黑洞,实验实现最远距离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
分析近几年我国科学十大进展,与会专家认为:我国原始性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弱势学科呈现快速发展,群体性突破不断涌现。其中,在量子通信方面,2006 年、2007年连续有1 项成果入选十大进展,在此基础上,今年又取得重大突破,实验实现了16km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向应用又迈进了一步。医学一直是我国的薄弱领域,但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2008 年有2 项成果入选,2009 年有3 项成果入选十大进展,今年又有3 项成果入选,表明我国医学领域在多年积累的基础上,已经出现群体性突破的势头。
本次评选结果也显示,基础研究为国家重大需求服务的作用日益凸现。如:针对我国乃至全球粮食紧张的问题,这两年在水稻研究方面连续取得突破,2009 年的成果找到了与超级杂交水稻杂种优势相关的潜在功能基因,2010 年的成果揭示了水稻理想株型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这些成果都为将来培育分蘖减少、茎秆粗壮、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加的理想株型,增加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银屑病、白癜风和麻风等人类常见的复杂疾病,我国科学家采用全基因组关联方法研究发现银屑病、白癜风和麻风的易感基因,为理解这些疾病的遗传基础提供了新的认识,对深入揭示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及疾病的风险预测、基因诊断、新药研发及个体化治疗奠定了基础。
此外,近几年我国在科学前沿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如:在探寻宇宙起源方面,2006 年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发现一个新粒子——X1835,2008 年发现了暗物质湮灭的一个可能的证据,2010 年,我国科学家利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上开展了实验研究,发现首个反超核粒子——反超氚核。同时,我国传统优势学科持续稳步发展。我国在古生物学研究方面有独特的学术资源和地域优势,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研究体系,出现了一批能与国际地学界对话的研究集体,在诸多领域已经与国际同步。2009 年有一项关于鸟类起源方面的成果入选十大进展,2010 年又有一项关于早期现代人化石的研究成果入选,此项成果表明智人洞的人类可能是生活于东亚的最早的现代人,比此前已知生活于东亚的最早的现代人提前了6 万多年。
从2010 年入选成果的完成单位看,国家科技计划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至少有6 项成果得到过973 计划或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的支持,有6 项成果由国家重点实验室取得或参与取得。同时,基础研究国际合作不断深化,在入选的十大进展中,其中有7 项是通过国际合作取得的。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评选活动的前身是“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评选,已成功举办6 次。评选的重点是研究成果的新闻性、原创性以及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