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性研判视角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探讨

2011-08-15 00:52郝思佳
科技传播 2011年1期
关键词:群体性议题舆情

郝思佳

国际关系学院,北京 100091

1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定义及发展趋势

“网络群体性事件”,广义上泛指在互联网上有较多网民参与讨论的并产生一定社会影响的事件。狭义上看,特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形成的网民群体为了共同的利益或其他相关目的,利用网络进行串联、组织、呼应,乃至可能或已经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群体性非正常事件[1]。尤其是其中的一些负面“网络群体性事件”,极容易成为网络热点新闻炒作的焦点,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对社会造成很严重的影响。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互联网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一种生活方式,网络群体性事件呈现出日趋增多,传播迅速且影响力更加广泛的发展趋势。某些组织借助网络的开放平台,恶意在网络上炒作公共议题,误导、操纵民意,形成舆论压力;甚至营造网上网下互动的局面,网络舆论再反作用于社会,促发现实群体性事件,如“西藏拉萨3.14 事件”、“贵州瓮安6.28 事件”和“新疆7.5 事件”等。这对相关部门及时妥善地应对危机,维护社会稳定局面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和阻力。

分析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舆情特征,发现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规律,挖掘网络群体性事件背后的组织模式,有利于提高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监测、预警和处置能力。

2 网络群体性事件背后的组织分析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策划和组织者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特定的组织或机构,如网络“推手公司”,他们拥有各项专业的炒作资源,最基本的有以下两点。

1)掌握一定的网络信息发布渠道(网站、论坛、博客、播客),熟悉各大网站论坛的主题特色并与其管理运作人员(网站站长、论坛管理员、社区版主、QQ 群群主)建立有长期的合作关系,能够实现专题制作,负面消息检测,对帖子置顶,加精,首页推荐,甚至发布很多别人无法通过审核或被删除的文章和帖子,保证所需帖子的存活率;

2)拥有丰富多元的成员组成。拥有一群长期混迹于各大社区论坛的老版友,对于论坛的运作非常熟练;拥有熟悉互联网舆情特点的策划组织人员,了解一段时间中网民的信息接受心理特点;拥有一批专业的写手队伍,既包括能撰写重头分析评述文章的资深网络评论员,也包括一批能迅速实现大面积发帖,并诱导网民情绪的发帖者;还招募有大量的兼职帖手,能够迅速实现帖子的大规模转发和灌水置顶。

3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组织生成规律

“网络推手”是比较典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策划组织者,网络公开、平等、超时空性以及互动性等特征为“网络推手”的传播行为提供了极大的自由。

网络推手组织生成网络群体性事件主要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1)发起公众议题。议题可以是传统媒体或网络媒体报道的公共事件经放大后形成的,也可以是原发议题。这些议题可分为有矛盾基础的群体性事件议题和无矛盾基础的群体性事件议题,议题的指向也各有不同。有矛盾基础的群体性事件议题在当前社会转型期背景下常指向公权力如何参与社会利益的调整问题,公权力大、公益性强、公众关注度高的“三公部门”和其中的工作人员,都极易成为民众关注和新闻炒作的焦点,形成网络热点。无矛盾基础的群体性事件议题大多无特殊指向,只是暗合了网民的某种心理需求而成为关注的焦点,如“贾君鹏”事件;

2)形成网络舆论场。在网上发布议题后,网络推手迅速召集专业写手发帖,兼职帖手灌水、跟帖、回帖和看帖,利用与各大论坛、门户网站等的特殊关系对议题帖进行置顶、加精,迅速聚合网络上议题的直接当事人、利益相关者、关注事件者和其他旁观者参与讨论,形成网上的公共舆论场;

3)借助传统媒体实现立体传播。形成网络舆论场后,网络推手会利用自身所拥有的渠道,寻找传统媒体的积极应和,进一步提高社会关注度,加强议题影响力。传统媒体凭借专业信誉和雄厚的组织资源,可以对网络群体性事件进行深入挖掘和采访,调查事实真相。传统媒体自身巨大的影响力会推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展,并与其他媒体的声音混合形成立体式的传播;

4)引发网上、网下群体性事件。经过网络推手的精心策划,网络舆情经过网络和现实中的共振和传播后,会在网络推手的引导下逐渐形成一个主导性意见,形成“支配性舆论氛围”[3]。在这个阶段,网民已经不再满足于情绪的流露和表达,如果网络推手发布一定的煽动性言论,或者在网上组织进行一些群体性事件,网络舆论便会发展为行为舆论在现实空间中继续推进,演变为游行、示威、集体上访、聚众闹事等现实群体性事件。

网络群体性事件爆发后,如果应对得当,则能及时消解危机甚至化“危”为“机”;但若处置不当,则会激化矛盾,并可能引发新一轮的舆论风暴。

4 组织性研判视角下的网络群体性事件防治

当前,我国正处于机制转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网络维稳信息的收集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研判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坚持政府信息公开,减少官民利益冲突,建立舆情实时监测体系,加强网上信息引导疏导,建立网络舆情快速反应联动机制,都是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重要措施。

从组织性研判的角度,有关部门可以指派专门人员负责实时监控网络信息,及时发现不利于社会稳定的信息,重点关注社会影响较大的一些网络论坛、博客等,记录帖子的主题及往返帖数量,获取发帖人的相关信息和发帖人的计算机网络地址等,关注发帖人和回帖人之间的关联强度与重复频率,挖掘事件背后的组织策划团体,必要时对敏感IP 地址进行追查;认真研究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和趋势,加强网络舆情信息的分析研判,从而为党政部门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提供对策或建议,使舆情突发事件的处理从即时处置型向事前预警型转变。

[1]李苏楠.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4):8-11.

[2]钟龙彪.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特点、生成及消解[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2):33-36.

[3]周洋.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舆论生成机制研究[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601bb70100ieng.html,2010-09-25.

[4]高芳,孟红玲.从传播学角度看“网络推手”[J].今传媒,2009(4):72-73.

[5]彭知辉.论群体性事件与网络舆情[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46-50.

[6]许蓉佳.网络群体性事件与政府舆情引导能力建设[J].党政干部学刊,2010(7):55-57.

[8]喻国明.网络群体性事件:起因、缘由和解决之道[J].中关村,2010(5):90-91.

[9]冯雪.网络群体事件和网络舆情引导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7):29-31.

[10]李亚妤.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及其社会效应[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66-70,78.

猜你喜欢
群体性议题舆情
舆情
密切党群关系在群体性事件治理中的作用及途径
舆情
舆情
谈涉警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之策
API China & PHARMPACK & SINOPHEX关注制药企业环保议题
例谈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把握
微博的舆情控制与言论自由
论网络与群体性事件
2012年上半年群体性事件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