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播学视域中的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

2011-08-15 00:52张爱滨
科技传播 2011年24期
关键词:传播学民生

张爱滨

北方工业学校,辽宁盘锦 124021

基于传播学视域中的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

张爱滨

北方工业学校,辽宁盘锦 124021

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是近几年来我国传播界引发重要争议的两个热点话题,民生新闻由于其贴近百姓生活的民本情怀而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而公共新闻则以其不断加强的民众公众意识而逐渐的走进人们的视野、引起人们的关注。本篇文章主要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对民生新闻以及公众新闻做了一般性的概述,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也不存在谁取代谁的问题,两者的和谐共存与发展将会是我国新闻发展的主流趋势。

传播学;视域;民生新闻;公共新闻

2002年,以《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民生新闻的异军突起,不仅标志着大陆电视新闻中具有特色“民生新闻”的诞生,更使其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收视热潮,引起了国内外有关专家和学者的重视和关注。然而,在信息化社会到来之际,民生信息渠道的畅通已经很难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了,我们更多的希望通过媒体的介入使得一些公共事件能够更好的解决,公共新闻就是在这种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1 民生新闻的一般概述

首先,民生新闻的概念。民生新闻一词既是一个较为新鲜的词汇,又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渊源的词汇,从民生一词的诞生到民生新闻受到的广泛关注与认可,它既不断的继承了该词丰富的历史内涵,又容纳了社会发展不同的认识和观点,从而奠定了民生新闻的理论基础。谈到民生新闻的一般表述,学界的众多学者可谓众说纷纭、说法不一。以上海复旦大学的陆晔教授为代表的人认为,民生新闻并不是一个关乎新闻题材样式的专业性概念,它更多的体现出了一种针对新闻媒介和新闻记者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以南京师范大学的白小易博士为代表的人则认为,民生新闻是一种以大众为收视对象的新闻样式,它以平民的视角、站在百姓的立场上去播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并以平民化的视角来对百姓所关心的事件进行评说的新闻样式;然而,笔者认为,所谓的民生新闻,应该是立足本地,并以当地普通的老百姓为受众对象,根据民众视角,反映民众生活、民本取向的一种新闻。

其次,民生新闻与生俱来的局限性。其一,民生新闻中的民不包括农民。仅从民生新闻的字面意义上来理解,民生新闻应该是以广大的人民大众,即处于社会中下层的城市市民及农民为收视对象的新闻。然而,现今民生新闻的报道对象却日渐狭窄,其关注的焦点不自觉的转向城市居民,而忽视了那个庞大的、最应该被关怀的农民群体;其二,我国现今的民生新闻过分的追求视觉刺激和收视率。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许多地方电视台的民生新闻节目为了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对于新闻题材的选择往往没有达到道德规范的标准,这无疑会对人们的价值观以及社会认知等产生负面的消极影响;其三,在民生新闻的节目中,主持人评论过渡、误导观众的现象屡见不鲜。新闻的基本属性应该是真实性,而无论是记者还是主持人,在面对新闻的时候都应该进行客观、公正的评论,而非带有自己强烈主观色彩的评论。

2 公共新闻的一般概述

首先,公共新闻的概念。公共新闻还被称作是公民新闻,它是一种兴起于美国并对新闻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的一种新闻思潮。公共新闻是一种交互式的新闻形式,它让媒体积极的募集到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并让他们生产新闻故事及新闻报道的一种新闻形式。最早提出公共新闻理论的人是美国纽约大学新闻系的教授Jay Rosen,他认为,新闻业是健康公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呼吁新闻媒体应该担当起更加积极的角色,加强公民的职责和权益的保护,推动公共讨论、复兴公共生活。

其次,公共新闻的优越性。其一,公共新闻有助于真正公共领域的构建。公共领域是公众进行辩论的竞技场,在此竞技场中,人们可以针对自己的观点对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辩论和讨论以达成最终一致的意见。公共新闻的出现与发展使媒体为公众成立平台成为可能,公众可以通过公共新闻的平台来广泛参与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其二,公共新闻有助于提升公民对于对公共事务的思考与分析能力。在公共新闻的发展进程中,只有深入群众并发动群众的媒体,才有可能得到稳定、持久的发展。此外,公共新闻还将公民看做是政治参与者,这种将被动接受采访信息的公民看作是一个能够独立思考、具有分析意识与自我主见参与者的改变,正是公共新闻所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其三,公共新闻有助于推动公共事件的顺利解决。由于媒体与生俱来的巨大影响力,致使一旦媒体将某一事件视为公共新闻,则不仅有助于个人能够了解更多方面的知识,更加有助于政府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其四,公共新闻有助于促进新闻媒体之间的合作。公共新闻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保持工作持久的注意力,即媒体与观众之间长久的联系。然而,为了实现这一最终的目的,公共新闻通常是以连续报道和专题报道的形式出现的,这势必需要媒体间的紧密合作才有可能实现。

3 传播学视域中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的关系

首先,公共新闻与民生新闻的区别与联系。其一,在表现主体上,民生新闻更加关注民众,而公共新闻则更加关注公众;其二,在新闻解读方式上,民生新闻的记者只是向观众反映新闻事实而已,而公共新闻的记者不仅要向观众展示事实,还要向关观众解释为什么该新闻值得关注,并尽可能的为观众提供建议以促进其广泛的参与到公众生活中去。所以,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无论从表现主体、价值取向上,还是从新闻的解读方式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和不同,但笔者需要指出的是,他们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冲突和矛盾。民生新闻的理念在公共新闻的身上得到了操作的复活,而公共新闻则是民生新闻的延伸与发展。公共新闻所突出强调的凸显公共权益的价值理念是民生新闻发展遇到瓶颈时的最佳借鉴,为了使民生新闻更加顺利的发展,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它便应该积极的借鉴并吸收公共新闻的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价值理念,,即充分关注公众的公共利益,尽量避免百姓平民意识的过量渗入,应该积极的寻找政府满意与民众关心之间的平衡。

其次,公共新闻是民生新闻的继承与发展。在电视节目改革的历史时期,民生新闻是一种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符合一定时期新闻发展规律的、并且获得了广大观众认可与好评的新闻形式。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民生新闻毕竟不是我国电视新闻发展的最终价值取向,其收视巅峰期一过,势必会出现收视率下降的现象。民生新闻想要获得更加持久的发展,就必须不断的更新其新闻理念,随着时代的收视需要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

公共新闻是由民生新闻的普及与深入转变所形成的一种以公民的基本利益为价值取向的新闻形式,它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恰好是民生新闻庸俗化与社会责任感不足等缺陷的有效弥补。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在关注民生、关心百姓生活上有着异曲同工的功效,然而,其在表现形式与价值取向上却大相径庭。民生新闻倾向于反映普通百姓、社会大众的个人生活遭遇,而公共新闻则更重视反映公众的权益维护,它所坚持的理念便是使媒体成为公众发表意见的平台,使其成为百姓参政、议政的主要渠道。民生新闻在报道内容的选择上,一般是以百姓生活中的一些频繁出现的小事、琐事为主,由于其出现的频率较大,致使其新闻价值的含金量不断降低。而公共新闻的报道内容同样也是以百姓的日常生活为主,同时又加入了一些对与民众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播报。公共新闻不仅关注民众的生活状态,更加将民生与公共有机的结合了起来,不仅提高了新闻节目的价值含金量与公共品格,更加为政府与民众的有效沟通搭建了平台与桥梁。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晰的认识到,公共新闻是民生新闻在新闻理念上的提升,它是民生新闻的继承与发展。

4 结论

在全球经济多元化、结构多样化的现代中国,作为国家和人民高度信赖的新闻媒体,应该适时的转变传统的新闻理念,使新闻媒体成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与手段。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都是对当下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有效回应,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着所谓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民生新闻不仅应该不断改革与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还应该借鉴公共新闻先进的理念,与公共新闻一同为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项国雄,胡莹.从民生新闻向公共新闻转变的传播学思考[J].中国电视.2005(4):38-40.

[2]邹晶.地方电视新闻节目的新趋向--民生新闻、公益新闻、公共新闻.青年记者,2006(6):64-66.

[3]张真真,丁晓宇.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辨析[J].新闻前哨,2010(4):27-28.

[4]刘琛.传播学视域中的电视民生新闻与公共新闻[J].新闻界,2007(3):72-73.

[5]张恩超.从民生新闻到公共新闻[J].南方周末,2004(11).

G210

A

1674-6708(2011)57-0013-02

张爱滨,讲师,毕业院校:辽宁大学新闻系

猜你喜欢
传播学民生
聚焦两会 关注民生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传统媒体正能量的传播学探析
2016央视春晚“咻一咻”的传播学解析
就业是民生之本
传播学视阈下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培养研究
相遇中的“传播”:传播学研究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