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呼啸山庄》哥特式风格的继承与发展

2011-08-15 00:54
科技视界 2011年6期
关键词:恶棍哥特式呼啸山庄

邓 渝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 江苏 南京 211168)

0 引言

作为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出版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呼啸山庄》从问世之初遭受“恐怖的、可怕的、令人作呕的小说 ”的讽刺,到半个世纪后被誉为“唯一一部没有被时间的尘土遮没了光辉的杰出作品”的褒奖,历程不可谓不艰辛;掀起了对“文学史上最让人捉摸不透的小说之一”的研究热潮,从作品的立意高度到意境维度,从作品的主题广度到写法角度,热潮不可谓不迭起;引发了奇诡神秘艺术还是隽永浪漫作品的争议,其程度不可谓不激烈,而其中,对哥特式风格的讨论较为持久。本文主要从哥特式气氛营造、英雄塑造、矛盾注入等角度来解读精典作品、感受黑色浪漫、体味不朽爱情。

1 作品形成的时代背景

1.1 哥特式小说形成及特征

18世纪初期,现实主义小说居于英国文学的主流,审美疲劳导致人们需要从超现实乃至荒诞故事中寻找刺激,哥特式小说便顺应潮流,通常以废墟、古堡、荒野为背景,以神秘、阴森、恐怖为氛围,以恶棍、英雄、鬼怪为主题,以恐惧、怪诞、离奇为情节,不断赢得读者青睐,其独特魅力在于特定时期的特殊环境背景给人留下难以企及的无限遐想,其巨大感染力使得后期许多欧美文学作品都留有它的烙印。许多研究表明,哥特式小说主要专注于极端或不寻常事情的描写,通过特别追求夸张或强烈的文学效果以塑造个性鲜明的主要人物。归纳而言,其显著特征应该至少包含三个要素:恐惧气氛的营造、恶棍英雄的塑造和矛盾斗争的注入。

1.2 作者生活背景及影响

艾米莉·勃朗特生活的时代正处英国社会动荡期、转型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民主改革陷入困境;生于一个牧师家庭,其父在教区任牧师,属比较激进的保守党人,常帮助居住地工人,支持工人罢工,受其父影响,艾米莉继承了父亲的正义感,同情工人的反抗与斗争,而这种家庭背景更培育了艾米莉向往光明的执着精神;长于偏僻的豪渥斯地区,所住之处恰好位于城镇与荒野之间,让艾米莉即看到城镇中正在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又强烈地受到旷野气氛的感染,这种生活环境促使了艾米莉双重性格的形成;学于寄宿学校与家庭学校;因寄宿学校生活条件太差,两个姊妹患肺结核夭折,加之家庭离群索居,致使艾米莉回到家中自学,常以读书、作诗、写词及杜撰故事来打发寂寞时光,这种成长经历更加促使了艾米莉外表沉默寡言但内心丰富易感。

2 作品对哥特式风格的继承

运用哥特式风格三要素法对 《呼啸山庄》进行分析、归纳,不难发现,作品是哥特式风格的经典再现;毋容置疑,艾米莉是哥特传统的优秀继承者。

2.1 把恐怖氛围的营造作为切入点

“‘呼啸’在当地是个特殊意义的词,形容在大自然逞威的日子里,这座山庄所承受的风啸雨吼。”可见从拟定书名开始,艾米莉就已旗帜鲜明地把故事场景设定在哥特式天气,并通过天气、建筑、环境的描述,于恐怖阴霾的氛围中渲染强烈的哥特式恐怖气氛,产生动人心魄的力量,令人感到呼啸山庄的荒凉、恐怖、神秘。如洛克乌走进呼啸山庄的那个夜晚,风雪交加;凯瑟琳下葬的那个夜晚,雷鸣电闪;希斯克利夫死的深夜,暴雨如注;布满的“古里古怪的石刻”大门是随处可见,庄外灰暗的荒原是一望无际,庄内终年不见阳光是昏暗阴森等。

2.2 把恶棍英雄的塑造作为基本点

人物刻画与塑造是撰写小说的核心与灵魂。评论家莱斯利·菲德勒曾这样论述“恶棍英雄的确是哥特题材的创造,该题材往往以恶棍英雄即引诱别人又自己遭受苦难即迷人又邪恶为主题”,因此,恶棍英雄的刻画是既罪孽深重又深受迫害,而其罪孽并非与生俱来,是社会压力、强权暴政的产物。希克厉既是迫害者又是被迫害者,从小就是孤儿,饱尝生活之艰辛,幸遇老恩肖先生收留,却落入更苦难的深渊,遭受亨德莱的百般压迫虐待,遭到爱入骨髓的恋人遗弃背叛,是典型的被压迫者;而为复仇,他历经磨难谋取仇人财产,骗取情敌山庄所有权,并极其恶毒地折磨小凯瑟琳与哈里顿,甚至对亲生儿子也没有一点骨肉之情,剩下的只有赤裸裸的厌恶,是典型的压迫者。

2.3 把矛盾斗争注入作为关节点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只有在矛盾斗争中才能不断得到发展。无数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证明了矛盾斗争的注入是其经久不衰的法宝。从作品主题上看,故事的叙述重点并非人们生老病死的人生历程、人事变迁,而用锐利、敏感的目光,超乎一般的非世俗观念,探索复杂矛盾的“人性”,呈现恨与爱的对立、爱与恨的交织、爱恨暧昧转化的矛盾主题;从人物塑造上看,恶棍英雄是矛盾的统一体,集善恶于一身,恩肖一家和林顿一家本应相安无事,每个家庭都有一双儿女;倘若没有老恩肖捡回一个孤儿希克厉,故事里将不会有任何矛盾,凯西琳和林顿的婚姻将不会遭遇任何障碍。正是这一“哥特式”矛盾的不断出现,人物的个性才能在彼此的斗争中锋芒毕露。

3 作品对哥特式风格的发展

作品只有不断创新发展旧式体裁才更富生命力。艾米莉对于哥特体裁是有目的的扬与弃,主要通过故事背景、叙事方式、人性深度等三方面实现对哥特式体裁的创新,并服务于爱恨情愁交织的人性探索这一主线。

3.1 故事背景的创新

以往的哥特式小说常把故事背景假托于遥远的中世纪,而呼啸山庄的故事背景则切换到了艾米莉所生活的时代,这种超越使得作品的现实性、时代性更为凸显;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挖掘人性的同时,能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感悟作者当时的社会背景,评论家阿诺凯特尔就曾给予《呼啸山庄》“以艺术的想象形式表达了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的精神上的压迫、紧张与矛盾冲”的较高评价。因此,当哥特式风格注入现实内容和时代背景,《呼啸山庄》就奠定了其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3.2 叙事手法的创新

哥特式小说通常采用原原本本、平铺直叙的叙事手法;而艾米莉别出心裁地采取当时极为少见的“戏剧性”手法,通过倒叙与顺叙相整合、跳叙与补叙相结合、转述与自述相融合展现出一个双重、三重、多重的叙事系统。故事以房客洛克乌的到访以时间节点,以向前、向后的时间轴线成功地将故事结构串联整合;通过房客、女管家等多个人物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多层次、多视角表述,将一个个片段成功衔接、一个个人物成功勾画。正是通过作者巧妙的设想、严密的构思、精练的文笔,成就了《呼啸山庄》这一光辉巨作,更赋予了哥特式小说更广的领域和更宽的视角。

3.3 人物心理深度的创新

哥特式小说人物类型多以暴君、柔弱不幸少女等形象出现,主要通过突出表现人的暴力行为来探索人性阴暗面,心理描述较为粗浅、较为抽象;艾米莉则熟练运用爱与恨的对立、善与恶的对抗、喜与悲的反差,通过描述天性的发展与被抑、人性的堕落与复苏,极为深刻地将隐蔽深层的人物内心世界描绘并展现于读者面前。如,作为第一个承认其灵魂阴暗面的女主人公,凯瑟琳的人格发展大大超越了以前的哥特式女主人公,非但未能得到幸福,反而加剧了内心冲突;不但被置于两个爱人之间,而且婚姻被分裂、精神被刺激。正是通过对人物双重矛盾的内心世界的刻画,让读者的心灵感受到了非同一般的猛烈冲击与极大震撼。

4 结束语

作为公认的浪漫主义作品,《呼啸山庄》以着眼时代的现实需要为背景,以戏剧性结构搭建为手法,以哥特式跌宕起伏情节的设计为途径,以哥特式恶棍英雄的塑造为载体,以惊心动魄爱情故事的描述为主线,在陈旧的哥特式风格与激烈情感、心理深度等对立统一中展现其别具一格、经久不衰的魅力。

[1]Bandura A.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J].Psychological Review,1997,84:76-82.

[2]林广茂.大学生外语学习问题研究[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2009(1).

[3]张晓丽.浅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特点与原则[J].盐城师院学报:教育研究版,2000(3).

[4]梅宝树.面向新世纪的美育与素质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恶棍哥特式呼啸山庄
中英双语阅读 呼啸山庄
不畏惧恶
熟悉的犬
暗指视域下《木匠的哥特式古屋》的失败主题分析
不畏惧恶
不畏惧恶
浅析《呼啸山庄》凯瑟琳的人格特征
赏析《呼啸山庄》背后的爱与宗教
《呼啸山庄》闪回叙事文体功能探析
西方哥特式研究的新趋势——评《卢特利奇哥特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