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丛林
(西山古交配煤厂,山西 太原 030200)
浅议用“以人为本”理念搞好企业安全生产
刘丛林
(西山古交配煤厂,山西 太原 030200)
“以人为本”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必然要求。人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源泉,人的根本需要是安全,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根源,人是预防事故的主体。实现以人为本,必须做到“四个坚持”,坚持转变人的观念、坚持规范人的行为、坚持提高人的素质、坚持改善人的工作条件。
以人为本;企业;安全
以人为本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必然要求。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事关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人命关天,人的生命安全是人的至高无上的根本利益。企业要实现可持续稳定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搞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温家宝总理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企业生存发展伴随着人的安全和发展,保护企业职工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既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根本归宿,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首先,人的生存是企业存在的前提。企业是人们进行物质生产活动的基本单元,是人和人劳动的集合。人是企业不可缺少的资源,是构成企业的第一要素,没有职工就没有企业的存在。第二,人的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职工通过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在劳动中积极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获得发展。企业的发展始终伴随着人的发展,没有人的发展就不会有企业的发展。第三,人的安全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安全是指人在劳动过程中免遭意外事件的伤害。办企业就是为了取得经济效益,企业有了经济效益,职工就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又会促进企业更大的发展,人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企业如果发生事故,造成职工不必要的牺牲和伤害,就会丧失所需的劳动力和职工的创造力,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在就业双向选择的形势下,人们根本不可能冒险到不安全的企业工作,不安全的企业就不可能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其一,人的需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实现自我价值需要等7种,其中,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由此可知,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满足需要的过程。其二,安全需要是人的根本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理需要及温饱问题解决后,最重要的问题是人的安全和健康,人的安全和健康是人最宝贵的财富,只有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才有可能考虑更高层次的需要,如果安全需要这一最起码的要求都得不到应有的满足,那么,满足其他高层次需要也无从谈起。其三,安全是人全面发展的前提。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生活、享受人生快乐的本能欲望,每个职工都希望“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当今社会,劳动就业已不仅仅是为了谋生,更重要的是为了追求人生价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享受幸福生活。如果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事故时受到伤害,不仅自身不能发展,可能还会影响其他职工的发展,甚至影响下一代甚至几代人的身心健康,破坏家庭幸福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现代安全理论认为,一切事故都是有原因的。事故是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直接原因是距离事故最近的原因,包括物的不安全状态(设备、环境引起的原因)和人的不安全行为(错误的操作、过失的行为)两方面,直接原因的存在构成了事故隐患,这是产生事故的内因。间接原因又分为技术、管理、教育、身体、精神等,这是事故的外因,外因通过内因产生了事故。第二,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事故的管理原因也是引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它又取决于3个方面人的行为。企业领导人的管理行为不规范,不重视安全投入,就会造成设备、设施、环境达不到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产生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者违背人体生物规律,安排高负荷的劳动定额,造成人体过渡疲劳,引发不安全行为;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不严格也滋生了人的不安全行为。第三,人的不安全行为源于人的素质不高。究其原因,非公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重生产、轻安全,安全监管力量薄弱,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完善,安全投入欠账太多,职工的素质教育和安全教育不力。因此,职工的素质不高是引发事故的根本原因。
首先,事故是可以预防的。根据海因里希事故成因理论,伤害是事故组成要素连锁反应的结果,其要素的反应顺序为:人体本身—人为过失—危险性—发生事故—受到伤害。其中,危险性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拆除危险性,隔断事故要素的反应链,就能有效避免发生事故。预防事故是必要的,也是可以产生效益的,安全是企业最大的效益。其次,预防事故必须以人为中心开展工作。预防事故必须按照安全生产规律办事,紧紧围绕“人”开展工作,否则,稍有不慎必然要发生事故。所以,安全生产必须紧紧扣住“人”这一中心环节。第三,人是预防事故的主体。人有保护自身安全和他人安全的能力,企业职工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本力量。在人—机—料—法—环的工作系统中,人是最活跃因素,要及时识别、消除企业存在的各种危害靠人,要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靠人,所以,职工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和关键。
企业职工既是事故伤害的客体,又是推动安全生产工作进步的行为主体。安全生产工作要实现以人为本,必须做到“四个坚持”。
人的行为受人的思想观念支配,没有正确的思想,就不可能有安全的行为。第一,企业领导应当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观,“群众利益无小事”,正确履行《安全生产法》等法律规定的职责,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关爱职工的生命、安全、健康放在第一位,优先满足职工的安全需要,协调处理好安全与生产、效益之间的矛盾,增加安全投入,努力改善职工的工作条件,把安全生产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第二,企业的管理干部要树立科学的预防观,变“被动务虚”为“主动务实”,坚持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在各自的管理岗位上恪尽职守,以身作则,用自身的安全行为引导职工群众,并且要加强安全沟通,尊重职工的首创精神,推动职工为安全生产献计献策。第三,企业职工应当树立安全价值观,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珍惜生命、享受人生”,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规范个人行为,并且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利,抵制一切不安全行为。
一要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企业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和责任;完善各种设备、各种工序的安全操作规程,用切实可行的制度约束每个人的行为,使企业安全管理从人治逐步走向法治。同时,制定并演练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增强对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二要制定岗位安全技术标准。要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用科学的方法,针对操作者的体能和使用的设备、工具、材料以及工作环境,根据安全生产要求,明确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遇紧急情况怎样为,使操作者的行为有章可循。三要加强安全督查。要在车间、班组、岗位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加强专职的安全巡查、督查,对于安全检查中发现的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章穿戴等不安全行为,应毫不留情地给予批评教育甚至处罚,及时制止和纠正违章行为。四要追究事故责任。企业对发生的伤害事故,不论大小都要组织相关人员调查,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分析事故原因,追究相关人员的安全责任、严肃处理责任人员,以儆效尤。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必须努力提高人的素质。一要认真抓好基础教育工作。一方面抓好文化普及教育。要让文化层次较低的职工有机会接受文化知识教育,提高职工的文化水平,并且要根据岗位的技术要求,确定录用人员的文化层次,合理配备人力资源。另一方面抓好岗位的技术培训。要针对岗位的生产工艺特点,尤其是生产新产品、采用新材料、新工艺,要进行专门技术培训,使职工掌握必要的生产技能,防止工艺操作不当引发安全事故。二要加强安全教育。要通过入厂教育、事故教育、安全知识教育等方法,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使职工掌握预防事故、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三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要运用行为科学方法,对职工开展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培养职工的敬业精神和集体观念,使职工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能团结互助,全面预防事故,同时,要运用激励手段,善于发现安全生产的好人好事并加以表扬、奖励,以激励先进、鞭策落后。四要丰富安全活动内容。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生产活动,通过运用宣传媒体,寓教于乐,把安全生产的新思想、新观念以及安全知识渗透到职工群众之中,鼓励职工报告事故隐患,及时研究落实职工提出的整改建议,推动企业安全工作群防群治。
一是坚持安全生产条件。要严格按照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格把好安全生产条件关,认真贯彻执行“三同时”原则,对于新、改、扩建项目和现存的危险源必须认真开展专项安全评价,落实评价报告中提出的安全防范措施,用科学的方法指导事故预防。二是持续降低风险。要以不断改善职工的安全条件为目标,定期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明确整改对象,要通过改进技术设计和工艺装置或更新设备等方面,着力提高企业本质安全度,并且要年复一年地持续改进,逐步消除职工的作业风险。三是突出抓好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要重点加强对易燃易爆、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等危险区域的安全检查,保证在用设备装置、职业卫生环境达到国家标准规定要求,预防事故的安全设施可靠、有效运行。发现事故隐患,整改力求彻底,决不能停留在就事论事或临时修补上,要为职工创造安全、可靠、舒适的作业环境。四是严格审批制度。对涉及人身安全的特种设备和劳动保护用品采购以及项目承包、设备出租等活动,要进行必要的专项资质审查,充分发挥安全监督作用。对登高、用电、动火、吊装等危险作业,要严格执行审批制度,认真落实防范措施和监护措施,把作业风险降低到人体可以接受的程度。总之,企业要想搞好安全生产,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走人性化发展道路,以实际行动为企业的快速发展作贡献。
Discussion on Using the“People-oriented”Concept to Im prove the Security Production of Enterprises
Liu Conglin
The“people-oriented”is the necessary requirement for the security production of enterprises.People are the source of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People’s fundamental need is security,and people’s unsafe behavior is the root of accident,thus people are the subject of accident prevention.To achieve“people-oriented”must obey“four insisting principles”including insisting to change people’s ideas,insisting to regulate human’s behavior,insisting to raise people’s quality,insisting to improve people’s working conditions.
people-oriented;enterprise;security
F014.2
A
1000-8136(2011)08-0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