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速办

2011-08-15 00:51张传禄
当代贵州 2011年9期
关键词:节约机关事情

■ 文/张传禄

有事速办

■ 文/张传禄

办任何事情,都要办得明明白白,不能办得稀里糊涂;要雷厉风行,不能拖拖拉拉;要严谨细致,不能粗枝大叶;要有始有终,不能虎头蛇尾;要严格有序,不能杂乱无章。

机关工作多是程序性的工作,有些事情只有大致阶段划分,没有严格的时间要求,早一天完成晚一天完成关系不大。有的人因此就放慢了节奏,领导不过问不去干,不到最后期限不去干。有的因为事情不急,一拖再拖,最后竟然把它给拖忘了,时间过去一年半年还没有办。

我国自古就有“今日事今日毕”的格言。刘伯承元帅曾提出,机关人员要“案无积卷”、“事不过夜”,他还把快速办事的要求具体化:第一,了解情况要快。以最快的速度了解情况,以最简洁的方法提出报告。报告要尽量使用图表,做到一目了然;第二,研究情况要快。参谋人员研究情况,不能慢条斯理,而应是生活在情况变化之中,随时随地进行研究,重要情况要及时上报;第三,计划、部署要快。要熟练而迅速地进行战役、战术计算,拟制出简明的战斗文书;第四,传达命令要快。要善于使用快速通信手段和现代化的指挥器材;第五,总结经验、捕捉战机要快。必须及时总结每一次战斗经验,研究敌情变化及其行动规律。当然,这些是针对军事机关的,但对其他机关,同样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提倡有事速办,是节约时间或争取时间的有效方法。对于机关干部来说,存在着两类时间,一类是属于自己能够控制的时间,称作“自主时间”,另一类是属于对他人或事的反应时间,不能自由支配,称作“应对时间”。两类时间作为客观存在,都是必要的。没有“自主时间”,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状态,成天忙忙碌碌,就会疲惫不堪,对工作和身心都没有好处。实际上,机关干部作为公务人员,其自主时间大都是从“有事速办”中挤出来的。此外,“有事速办”也能培养一种好习惯。许多人在大事上紧张不起来,在关键时刻利索不上去,大多是因为在小事上拖拉习惯了,突然需要进入紧张状态,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大凡会办事的人,都能做到越是不急的事情,越是抓紧时间办。一方面,早办完早见成效;另一方面,早晚都得办,早办完早解脱出来,把精力转到其他工作或学习上。

拖延是浪费时间最大的坏习惯,比方说,有的人一上厕所就一二十分钟,一侃大山就是一个多小时,一打电话就是两个小时,一张报纸就看半天。浪费这么多时间,一点意义都没有。要医治拖延的习惯,惟一的方法就是,一事当前,立刻去做,毫不犹豫。对今天要办好的事情,要抓紧落实,决不拖到明天;对有时限要求的工作,正常时间完不成的,要加班加点,坚决按时完成任务;对那些时限要求宽松一点的工作,也要快节奏进行,以争取主动。要努力做到:信息不在我手里梗塞,文件不在我手里积压,事情不在我手里延误,工作不在我手里中断。

做到有事快办,说到底是强化时间观念。在当今的高科技时代,时间,哪怕是一分一秒,都关系到某些重大事件的成败。如在现代战争中,以地对空导弹拦截对方导弹,此时一分一秒都可能关系到战争的胜负,关系到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危。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力量”、“时间就是成败”的观念,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是时间自身的特点。认真分析就发现,时间有这样三个特点:一是不可逆性。空间具有三维性,但时间只有一维性,即不可逆性。时间以其一维性向前运动,不可复回。“寻找逝去的时间”或“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之类的话,不是意在使时间倒转,而是说在今后的日子里抓紧时间,有效地利用时间。二是可节约性。所谓时间的可节约性,是指同一时间可以完成更多的工作量,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可以比别人走更多的路程。即以较少的时间完成更多的工作,或“事半功倍”,或有效地利用时间。三是随机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事物时刻都在发生变化。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时间变了,事物的境况也变了,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时间伴随着机遇、条件和变化。抓住了时间,就抓住了机遇;失去了时间,就失去了机会。机遇和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它不会等待某个人,也不会躲避某个人,它同“及时”相连。因此,人们必须有及时观念。“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追。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编辑/王欣)

猜你喜欢
节约机关事情
节约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强化使命担当 建设“两个机关”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节约
节约
把事情写具体
机关制造
一级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