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中共在职干部教育的历程、经验及启示

2011-08-15 00:45
党史文苑 2011年9期
关键词:在职干部抗战时期干部

吕 敏

(中共宁波市北仑区委党校 浙江宁波 315830)

干部教育包括在职干部教育和专门培养干部的学校或训练班两种形式。在职干部教育是指对边工作边学习的在职在岗干部开展教育。抗战时期,由于形势及物质条件限制,绝大多数干部不能脱离工作参加学习,而这些担负抗战救国重任的革命干部是党的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直接影响着革命工作的成败。因此,抗战时期的在职干部教育在我党干部教育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它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为抗战胜利提供了人才保证,也为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储备了大量优秀人才。

一、抗战时期在职干部教育的发展历程

纵观抗战时期在职干部教育兴起与发展的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兴起(1938至1939年底)。1938年,党中央召开了六届六中全会,号召全党特别是干部加紧理论学习。毛泽东在向六届六中全会所做的报告中,高屋建瓴地指出“普遍地深入地研究理论的任务,对于我们,是一个亟待解决并需着重致力才能解决的大问题”[1]P533,并向全党发出“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看谁真正地学到了一点东西,看谁学的更多一点,更好一点”[1]P533的号召。这次会议引起了党内对在职干部教育的注意。延安的一些机关开始自动地建立学习小组,特别是到1939年6月《延安在职干部教育暂行计划》正式实施起,延安及其附近八十里的学校团体、机关、部队中的干事、科员、班长以上的干部以至中央负责同志都参加学习,各机关学校普遍建立在职干部学习小组。1939年5月20日,中央干部教育部对教育进行再动员,毛泽东亲自做动员讲话,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在党中央的推动下,在职干部教育逐渐兴起。

2.第二阶段:初步发展(1940年初至1941年底)。1940

年1月3日,中央书记处发布《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这是第一个有关在职干部教育的中央文件,规定了干部教育的方针、课程等内容。1940年3月20日,党中央专门发出《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对干部类别、课程设置、学习方法、经费保障等问题做出明确指示。[2]P359此后,党中央又先后下达了一系列文件,主要有 《中央关于高级学习组的决定》(1941年9月26日)、《中央关于各地高级学习组学习内容的通知》(1941年10月4日)、《中共中央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1941年12月1日)。各个边区根据中央指示,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纷纷下达有关文件。如晋察冀边区于1940年1月21日下达《晋察冀关于干部教育的决定》。在各类文件的推动下,在职干部教育在抗日根据地普遍得到了初步发展。以陕甘宁边区为例。1939年参加学习的干部有2000多人,到1941年,参加学习的干部则达到4000多人。[8]

3.第三阶段:走向高潮并继续发展(1942年初至1945年)。1942年2月28日,中央政治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决定》。《决定》确认了在职干部教育的重要地位,认为“在目前条件下,干部教育工作在全部教育工作的比重应该是第一位的。而在职干部教育工作在全部干部教育工作中的比重又应该是第一位的”[3]P40。这个文件的颁布标志着在职干部教育的发展进入高潮。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各根据地纷纷下达了相关指示和决定,如1942年5月中央北方局下达 《关于执行中央在职干部教育决定的指示》。各根据地迅速形成在职干部教育热潮。据统计,从党内到党外、从根据地到接敌区、从部队到地方、从中央干部到村干部、从机关到学校,党、政、军、民各级各界的90%以上干部广泛参加。[4]经过高潮时期的普遍实践,在职干部教育已成为党内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在抗日根据地已形成经常化和制度化,得到了继续发展。

二、抗战时期在职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抗战时期在职干部教育特点鲜明、成果显著,留给我们丰富的历史经验。

1.健全的组织机构是在职干部教育取得成果的可靠保障。根据斗争形势的发展及在职干部教育实际的需要,我党建立了专门的干部教育组织和领导系统。1939年2月,中共中央成立了干部教育部,张闻天任部长,李维汉任副部长,专门负责干部教育工作。1940年6月,干部教育部与中央宣传部合并改称中央宣传教育部,后简称宣传部,张闻天任部长,李维汉任副部长,统一领导在职干部教育工作。中央直属系统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干部教育科负责,军事系统由八路军政治部宣传部负责,边区系统由边区党委宣传部负责。在基层,各机关组织学习的实际责任属于各支部,支部设专职或兼职的教育干事。“有五十个干部以上的支部或总支,教育干事最好是专任的,至少应该规定它的主要工作是管理学习,而在行政上只担负比较轻松和次要的工作。”[7]这些教育干事专门负责、督促、检查并计划干部的学习。同时要求行政上的负责干部履行领导职责,“必须指导所属干部有秩序的进行学习”[3]P40。

2.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针是在职干部教育取得成果的基础。加强在职干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领导、改善我党工作。因此,我党非常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针,要求广大干部多读、多看、多研究、多注重实际应用,而反对空洞的、形式的、所学非所用的学习方法。中共中央特别强调:“在职干部的学习,首先是在自己所担负的实际工作中”,“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做极大的调查研究工作,这种同本部门有直接关系的调查研究工作,过去不是没有便是很少;而这正是本部门工作的基本的与经常的部分,这种调查研究工作,即是在工作学习的基本方面。”通过与本职工作相关的调查研究,一方面,有助于广大干部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圆满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另一方面,还能使广大干部对自己的工作发生兴趣,从而促进本部门工作的深入开展。

3.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是在职干部教育取得成果的关键。抗战时期,我党规模日益扩大。到1942年整风运动开始时,我党就已拥有80万党员,其中90%以上是抗战开始后入党的新党员。这些党员干部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等均参差不齐。针对不同干部的实际情况和理论水平,中共中央规定了各有不同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方式,以照顾各种文化层次干部的不同需求。

在学习内容方面,《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把在职干部按文化、理论程度和资历分为甲、已、丙、丁四类,并规定不同水平的干部分别学习不同课程。首先是政治学习,主要学习时事和党的方针政策,所有干部都要参加。其次是文化学习,以学习语文为主,文化水平很低的干部参加。最后是理论学习,主要学习中苏党史、马列著作,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干部参加。《中共中央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决定》规定了业务、文化、政治、理论四个方面。①业务教育,主要学习与各部门业务密切相关的周围情况、政策法令指示决定、具体经验、历史知识和科学知识的调查研究。所有干部都必须参加。②政治教育,主要学习时事教育和一般政策教育。所有干部都必须参加。③文化教育,主要学习国文、历史、处理、算术、自然、社会、政治等课。文化程度太低或不高的干部参加。④理论教育:主要学习政治科学、思想科学、经济科学、历史科学等项。中高级干部中有学习理论条件者参加,多数干部可免。

根据学习内容的区别,采取各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兴起及初步发展阶段,一般采取以下两种教学方法。①将学习文化为主的地方和军队干部编班集体上课。②其他学习按类编成学习小组,每周开一次讨论会。学习小组一般由10人组成,组长由文化程度和理论水平较高,且自身具备学习热忱的干部担任。学习小组配备有教员。为提高教员理论和业务水平,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特别组织马列主义、中国问题、党的建设、政治经济学、哲学、以及时事问题研究会。所有教员一律参加研究会,通过编写教材或辅导资料、举办专题报告等方式培训教员。

在走向高潮并继续发展阶段,一般采取下列教学方法:首先是业务学习法。①周围情况的调查研究法。以军事部门为例,要查敌我友三方情况,加以分析研究后,择其要点编成教材,用于教育军事干部,其余类推。②政策法令研究方法。以锄奸部门为例,要熟悉相关政策与法令。其余类推。③部门的业务经验和知识研究法。以宣传部门为例,可将我党二十年宣传工作加以总结。其次是文化学习法。①开办文化补习班或文化补习学校。在环境许可的地方,一律开办文化补习班或文化补习学校。或机关独办,或数机关合办,或采取轮训班,轮流抽调干部集中一地学习。②采用小组学习制。在班内分成若干个初级组和中级组。③按文化程度分班。“干部分班应以文化程度为标准,不以职务为标准。”[3]P40再次是政治学习法。①集中学习法。不定期召开时事政治报告会。以地区或部门为单位听时事报告。②采用小组形式集体研究、讨论、学习一般政策法规及党的文件等。③个别学习法。个人自己阅读报刊、文件等,督促所属部门干部平时多看报学习。最后是关于接敌区在职干部学习方法。接敌区的干部学习因战争残酷的原因有许多困难,文件中专门为此提出了特殊要求。①教育内容以业务教育和政治教育两种为主,应采取研究讨论方式。②地委级以上干部轮番教育制度。由各地委负责轮流把干部集中一处进行学习,并且规定一个月内平均要有五天为专门学习时间。③村级干部应由地委、县委派出专门流动教育团进行教育。[4]

4.切合实际的支持是在职干部教育取得成果的切实保障。抗战时期,党和政府全力支持与配合在职干部教育,主要表现在保证充足学习时间和进行财政支持。在保证学习时间方面,《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要求“建立在职干部平均每天学习两小时的制度,并保持其持久性与经常性”[2]P234。《中共中央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决定》又规定:“全党在职干部必须保证平均每日有两小时的学习时间,非因作战或其他紧急事故不可耽搁。各个环节的负责干部必须以身作则的保证之。”[3]P40从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中可以看出,坚持平均每天学习两小时,是对党政军等各级各类干部的共同要求。在实施每天两小时学习制度过程中,针对一些干部陷入事务主义,借口工作忙学习时间不能保证的现象,中央强调一切为着在职干部教育而耗费的时间,均算入正规工作时间之内,将教育与学习看作工作的一部分。针对工学矛盾问题,毛泽东在中央机关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号召大家,以“挤”的方法获得学习的时间,以“钻”的方法求得问题的了解与深入。每项活动的开展无一例外的需要经费支出。在财政收入极为有限的情况下,除保障军费开支、经济建设开支外,党和政府对干部教育经费的支出始终提供支持。以1939年度陕甘宁边区财政支出为例。当年边区用于干部在职教育的经费,占当年财政支出总额的近8%。1942年干部教育大规模开展后,教育经费一般保持在每年财政支出的20%左右。[6]

5.适度的督导检查是在职干部教育取得成果的重要一环。1940年中共中央确定把每年5月5日马克思诞辰日为学习节,届时总结全年的学习经验。在延安,对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总检查每四个月一次,由中央干部教育部领导检查。军事机关、边区机关和中央直属机关每两个月检查一次,由各主管机关分别领导进行。各支部干事会则每个月检查一次。通过建立严格的定期汇报与检查总结制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广经验,有力地推动了在职干部教育的发展。各级领导机关把在职干部教育当作经常考核的工作项目,把学习的好坏作为衡量干部的一个标准,成为提拔和奖惩干部的重要依据。经常采用日常考察、临时测验、学期考试和结业考试等四种方法进行测验,并根据考试成绩优劣给以奖励或处分。如山东分局建立了定期测验制度,干部每月的学习或每期的学习都要经过测验,奖优罚劣。成绩好的予以党内及行政的鼓励,不及格的予以批评,并将其作为党政纪律的一部分,写进干部情况的介绍信上。

三、抗战时期在职干部教育的当代启示

与抗战时期相比,目前我党干部教育的环境、条件、目标、任务都发生了变化。但抗战时期在职干部教育的实践和经验,对现阶段我党干部教育依然有重要启示作用。

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规定“全党干部都应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具体运用。”[2]P234干部教育必须肩负起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要始终以马列主义理论教育为核心,并将马列主义理论学习与国情相结合、与工作相结合、与自己思想实际相结合。

2.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现阶段,干部的文化理论水平和学历层次都比较高,但部分干部缺乏实际工作的锻炼,运用理论指导实际的能力不强。因此,干部教育要积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提高干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适应客观形势发展需要。干部教育事业要适应客观形势发展需要,从宏观上讲,就是干部教育要与国际国内形势同步。抗战时期,为适应军事需求,在课程设置上包含了经常性的政治、军事教育。为了解国内外形势,还专门时事政治研究学习小组或讨论会,重点研究中、日、国际三方面材料。当前,干部教育内容要根据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及时增设新课程。从微观上讲,就是干部教育的方式、内容要因人而异,开展因材施教。

4.建立质量评估体系与激励制度。首先,要制定评估标准,建立评估制度。不定期地对干部培训工作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逐步形成监督机制及评价体系。制定干部学习考核制度,实行考勤、考试制度,对干部参加培训的学习态度、表现、成绩等内容进行鉴定,将结果存入干部培训档案,作为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其次,要建立干部教育的激励约束机制。坚持在职干部培训与选拔任用相结合,把领导干部参加学习培训情况作为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促使干部把学习当成一项涉及自身利益的工作。主管部门要定期检查学习情况,以此作为选用干部的标准和条件。启动利益机制,实行择优使用和奖惩制度。

5.提供必要的时间和财力保障。保障干部足够的学习时间,要求将教育与学习看作工作的一部分,强调一切为干部教育而耗费的时间,均为正规工作时间。建立干部培训专项经费,将作为干部培训主渠道的党校办学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建立党校经费保障长效机制,满足干部培训经费需求。○

[1]毛泽东选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9—1941[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86.

[3]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2—1944[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86.

[4]李玉玲.抗战时期的在职干部教育[J].历史教学,2006(2).

[5]刘以顺.论毛泽东在抗战时期的干部教育思想及实践[J].党史纵览,1995(2).

[6]王振国.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在职教育制度的建设与历史经验[J].河南大学学报,2005(5).

[7]王艳春.论抗战时期在职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与现代启示[J].孝感学院学报,2007(5).

[8]包爱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干部教育[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6).

猜你喜欢
在职干部抗战时期干部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职干部教育研究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抗战时期的“跑警报”
军队院校在职干部培训体制机制问题及对策研究
延安时期在职干部教育:制度·特征·意义
某部65名在职团以上干部睡眠质量调查分析
抗战时期间谍剧综论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信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