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红 赵华伟
2005年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非公经济36条”);2010年5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因为也是36条,因此被称为“非公经济新36条”(以下简称“新36条”)。“非公经济36条”颁布以来,江西为落实这一政策,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并取得一定成效。而当下推进“新36条”在江西执行,对江西非公经济的发展亦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非公经济36条”出台以来,江西为落实这一政策,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主要有:
1.加强政策法规体系建设,营造良好投资环境
2005年以来,江西先后下发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江西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江西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考评办法》、《关于支持民营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法规文件。这些政策法规文件从各个方面提出了诸多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
为配合《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实施,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省国税局、省公安厅、省劳动保障厅、省发改委、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省银监局、省地税局等部门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文件,以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同时,各市、县也纷纷出台相应的文件。比如,新余市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定》。
这些文件的出台和实施,不仅有效降低了投资创业的准入门槛,减轻了企业的税费负担,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保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更重要的是,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推动各市、县、区和各有关部门出台了一大批促进投资创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据不完全统计,各市、县、区和省直各有关部门出台了相关文件300余件,从而有效地改善了江西投资创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舆论环境、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
2.推进融资服务体系建设,破解民企融资难题
在政策环境不断改善的情况下,“融资难”已成为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为破解这一难题,江西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一是在全国率先建立了以财政出资为主的省级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和担保公司。二是以工业园区为平台,积极开展园区内的非公有制小企业打捆贷款、统借统还。三是进一步推进信用担保和小额贷款机构的发展。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各地都把破解融资难题放在了突出位置,通过财政支持和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有力地推动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四是不断创新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余江县创建了“微型元件信用共同体”,即在同一行业、同一标准性质的企业之间实行联保;奉新县创建了“孵化”式融资模式,即将非公有制企业纳入政府建立的政策性融资平台,通过政策性贷款,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和制度,培育企业信用,将企业“孵化”成为合格的商业银行贷款对象;弋阳县创建了“公务员信用担保”融资模式,规定本县在职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经信用等级评定,可为下岗失业人员、社会待业人员、退伍军人、毕业大学生创业提供10-30万元不等的担保贷款。
3.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强化自身服务能力
一是积极构建两级主管部门的公共服务体系。各设区市均已设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并通过向上争取资金,有力地支持了各设区市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二是引导各地开展创业服务,要求每个创业基地都要建立或整合相应的服务资源,积极培养一批创业辅导员。三是建立信息服务网络。以“江西中小在线”为龙头,市级网站为骨干,覆盖各县市区和工业园区的中小企业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已初步建成,数字化园区服务网络亦已正式启用。
尽管江西采取各项措施落实“非公经济36条”,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落实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新36条”的出台,为江西民间投资和非公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当然,当前江西也存在行政环境不够理想、市场准入门槛较高、投融资体制不够健全、社会服务体系尚不完善等问题[1](P82)[2](P39)。这对江西推进“新36条”执行带来很大的挑战。为此,江西应当抓住机遇,不断创新,果断采取应对措施,推动“新36条”的执行,从而促进江西非公经济的健康发展。
1.制定实施细则,推进民企发展
为了确保“新36条”真正得到落实,建议由省发改委牵头,结合江西的投资发展实际,出台落实“新36条”的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并据此尽快清理、修改与“新36条”相违背的法规、规章和政策性的规定,取消变相限制,大力整治经济发展“软环境”。坚决打破“垄断利益”和“部门利益”,将细则制定和执行情况列入政绩考核,同时还要实施问责,为非公经济打造平等、公开、透明的发展环境。
2.建立长效机制,推动政策落实
一要建立督察制度。建议省委、省政府不定期组织督查各地各部门落实“新36条”的情况,对于落实不到位的,要严格追究责任。二要建立自查自纠制度。由非公有制经济领导小组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自查政策落实情况,未落实的要进行整改。三要建立考核制度。把落实“新36条”情况纳入各级干部考核体系,严格奖惩。四要大力宣传政策。通过委托相关部门建立短信发送平台、媒体专栏宣传、定期组织专家宣讲政策、编印政策汇编等形式广泛宣传“新36条”,让广大企业了解政策、熟知政策。五要提高行政执行效率。推行高效的行政手段,去除一些繁文缛节,加快政策的落实。
3.放宽市场准入,促进非公有制企业投资
一是贯彻“非禁即入”原则。建议由省政府办公厅牵头,清理行业准入中不合理的限制性规定,让非公有制企业畅通地进入到电信、邮政、石油、金融等行业和领域。二是进一步细化市场准入政策,消除体制性障碍。进一步研究制定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在基础设施、石油石化、电力通讯、社会事业等领域的准入实施办法,研究具体的出资限额、经营范围等准入资格和条件,将鼓励型政策尽可能落在实处,切实破除“玻璃门”现象,营造出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投资持续健康发展。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和扶持力度。我省应积极鼓励通过联合、联营、集资、入股等方式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投资投向经济效益较好的项目,如让非公有制经济资本进入金融保险领域;以拍卖、转让和股份制改造等形式让非公有制经济投资积极进入垄断行业,如让非公有制经济资本进入水电领域,等等。
4.加速金融创新,拓宽融资渠道
当前,非公有制经济投资融资通道数量仍显不足,需要江西在准确把握民营企业投资特点的基础上深化改革,进行金融创新,完善非公有制经济投资融资服务体系,拓宽融资渠道。一是积极发挥江西区域性金融机构的作用。在发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整体优势的同时,大力发挥南昌、九江、赣州等城市银行、农村信用社及民营性质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服务潜力。可探索组建区域性的民营金融机构,特别是以非公有制经济资本为主要发起人的民营银行,这类银行最能根据非公有制经济投资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投资。二是积极创新拓展融资方式。改善省内金融机构的融资方式,进一步加大对主要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部门的支持力度,放宽对中小企业融资的要求和标准[3](P110);可积极扶持南昌商业银行、九江商业银行等城市银行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上市融资。三是健全和发展民营经济的信用担保体系和担保形式。建立由江西各级政府、金融机构和民营企业共同出资组建的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和再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分散为民营企业经营性融资提供贷款的风险;建立民营经济融资担保基金。
5.完善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环境
一是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商会,增强对非公有制经济投资的治理力量。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这是关键。通过政府职能的“退归”,为非公有制经济行业协会、商会的发展腾出空间,将原来由政府承担的大量的直接管理企业的事务交由非公有制经济行业协会、商会来接管;要大力提升非公有制经济行业协会、商会的自身素质,切实健全和优化协会、商会的功能;要为行业协会、商会创造外部制度环境。通过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互动性改革,逐步实现政府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角色的转变,退出属于市场的职能,转向社会化行业管理,并在制度层面上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二是建立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市场服务体系。加快培育投资中介机构,加大咨询、勘察设计、监理、招标代理、审计业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建设项目与中介服务机构的双向选择。鼓励发展行业协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投资咨询中心、技术支援中心等中介机构,为社会投资者提供政策、法律及法律援助、技术、价格、财会、税收、信贷、社保、管理和市场信息等方面的咨询服务[4](P38)。三是建立和完善对非公有制经济投资的技术支持与服务体系。江西各级政府定期将产业投资政策、行业发展前景、地区发展规划等投资信息,通过各种媒体向社会发布。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通过加强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定期发布投资和产业发展信息以进行投资引导,对预期经济效益较好的项目,实行全社会招标,吸引民间资本。重点加强对一般竞争性项目的信息引导,帮助社会投资者根据市场需求做出科学决策,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
[1]翟立斌,杨慎.民间投资的障碍与突破[J].金融发展研究,2010,(6).
[2]刘纪鹏,周乾.发展民间投资需解决好五个关键问题[J].经济,2010,(8).
[3]潘邦贵.民间投资发展问题探析[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
[4]崔执树.我国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及破解之策[J].求实,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