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长城文化研究

2011-08-15 00:46
黑龙江史志 2011年5期
关键词:城墙长城工程

王 怡

(讷河市文物管理所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300)

金长城文化研究

王 怡

(讷河市文物管理所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300)

金代长城简称金长城,是公元11世纪女真族金国所建的浩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它不仅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民族文化的象征,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金长城;文化;研究分析

齐齐哈尔市境内有金代所修长城206.15公里,经行于齐齐哈尔市的甘南县、碾子山区和龙江县。金长城是公元12~13世纪以女真人为主体,驱役各族人民共同修筑的,从东北的嫩江之滨到西南的黄河河套,是一段长达4 000多公里的军事防御工事。工程分东北、西北,西南三路。齐齐哈尔段金长城属于东北路之一段,也是金修长城最早的一段。金廷为了巩固新领土,保卫金都上京,也为了继续扩大战果防止北部骚扰,决定派大将婆卢火于天辅五年,即公元1121年开始治边修长城。齐齐哈尔段金长城主墙高大完整,护城外附马面,上置戍楼。墙面有驰道,可供车马通行。墙外有护壕,以护主墙。根据需要往往在主墙外修有不连贯的第二、第三道墙壕,加强了防御的功能,在墙内侧有屯驻军兵的戍军堡。因此齐齐哈尔段金长城工程配套、结构合理。又因元代以后长期荒芜、人迹罕至而保存较好,现状可观。

一、金长城史

金,为女真族建立的统治中国北方的政权。女真族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最古称肃慎,南北朝时称勿吉,隋唐时称靺鞨。五代时,女真族分布于松花江、黑龙江下游一带,从事渔猎。辽太祖天赞四年(公元925年),渤海国被辽所灭后,“女真”之称始见于世。北宋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女真完额部领袖阿骨打率部举兵抗辽,次年正式建国称帝,国号金,定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金太宗天会三年(公元1125年)灭辽,次年灭北宋。疆域东北到今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外兴安岭,西北到蒙古人民共和国,西以河套、陕西横山、甘肃东部与西夏接壤。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蒙古族在其杰出领袖成古思汗的领导下,勃兴于大漠南北,金章宗泰和六年(公元120 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金为防御蒙古,开始大筑长城。金王朝所修长城,见诸于史皆称之为界壕或边堡。金界壕的修筑,史载较早的为婆卢火所浚的泰州界壕。

《金史·地理志》载:“金之壤地封疆,东极吉里迷兀的改诸野人之城北至蒲与路之北三千余里,火鲁火瞳谋克地为边,右旋入泰州婆卢火所浚界壕而西,经临潢、金山,跨庆、桓、抚、昌、净州之北,出天山外,包东胜,接西夏。”泰州在今吉林省白城市东南。据载,婆卢火于金熙宗时期任职于此,由此可知,婆卢火所修界壕当为金熙宗年间即公元1148年以前。

金世宗大定年间,虽朝廷几次议修边堡,设置壕堑之事,但真正落实动工的却很少。据载,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左丞相完颇守道经略北方时,把西北路、西南路靠近内他的旧设堡戊,迁移至边地,并与临出路泰州的边堡相接。大定年间所修筑的防御工程质量很差,很短时间内便丧失了防御能力。到了金章完明昌年间,蒙古族的势力已越来越强大,而金政权的统治力量则日益削弱,处内外交困之境,所以对增长中的蒙古族势力,不得不采取消极防御措施。据《金史·完颜襄传》载:“因请就用步卒穿壕筑障,起临潢左界至北京路,以为阻塞。言者多异同,沼问方略。襄日:‘今兹之费虽百万贯,然功一成则边防固而成兵可减半,岁省三百万贯,且宽民转输之力,实为永利。’诏可。”由临潢府左界至北京路穿壕筑障,工成之后,其它一些地方亦如此效法,大开掘堑筑垒之工。

《金史·独吉思忠传》载:“初,大定间修筑西北屯戍,西自坦舌,东至胡烈么,凡六百里。中间堡障,工役促边,虽有墙隍,无女墙副堤。思忠增缮,用工七十五万,止用屯戊军卒,役不及民。上嘉其劳,赐诏奖渝。”独吉思忠,是章宗承安三年(公元1198年)出任西北路招讨使的,修西北路防御工程之举当在其上任后。《金史·仆散揆传》亦载:揆升西南路招讨使后,“沿徽筑垒穿堑,连亘九百里,营栅相望,烽候相应,人得恣田牧,北边遂宁”。因其功而召“拜参知政事”。仆散揆是章宗承安四年二月升参知政事的,其筑垒穿堑之功当成于承安四年之前。

近些年来,文物考古工作者在考察中发现《金史》中所载的,金代东北路、临潢路、西北路和西北路境内的壕堑,基本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东起自莫力达孔达斡尔族自治旗,向西经布特哈旗和扎赉特旗等地至科右前旗。由科右前旗向西南方向分出南、北两条线,北线的走向是:经突泉县北部,于科右中旗北部穿越兴安岭,进入锡林郭勒草原,过苏尼特左、右二旗,至四子王旗;南线的走向是:经突泉县、扎鲁特、巴林右、克什克腾等旗,于达里诺尔西南进入锡林郭勒草原,然后经正蓝、镶黄、苏民特右等旗,在四子王旗查干脑包乡与北线相合。自四子王旗,向西南经达茂、武川县,消失于大青山北部群山之中,其遗迹基本上还可以找到。

二、金长城文化

金长城这一浩大工程,蔚为壮观。它不仅工程完整而配套,且防御体系远远先进于历代长城。按工程分类,有城墙、护壕、戍堡、屯军城、边门、河口等。长城主体结构是城墙,系土石料夯筑。主墙高大平直,基底宽10米有余,高有8米以上,墙顶平坦宽逾2米,上置马道、戍楼、关隘、烽燧并水口工程。长城外侧结构是护壕,是当年修长城用土挖出的沟堑。护壕约低于城墙的二分之一,最宽处可达8米,与城墙的间距一般在15~20米,个别地段因地形而不等,地势险要、坡度陡峻的地方近,而地势平坦、视野开阔处则远。远者达50米,近者仅5米,显然,这是从便于施工和利于防御而考虑的。城墙与护壕并行,形若两条巨蟒在山岭旷野间蜿蜒而行伸向远方,十分壮观。护壕外建有副墙、副壕、外壕、外城等。长城内侧结构有戍军堡(简称“戍堡”)、屯军械、谋克驻城等。沿长城每隔5~6公里建有戍堡一处。东北路长城的戍堡,史书记载:“驻兵万三千人,戍堡七十。”在泰州境内长城东侧于要害处修戍堡19处和3座老军城以居戍人。甘南金属泰州,境内就有戍堡15处,屯军城遗址2处。戍堡的形状规模皆为统一模式。城为方形,城墙各边为160米。城墙四边筑马面(形同今日碉堡),城门为南开“瓮门”,门道长7米,宽5.5米。在长城纵后方一定区间建有大屯军城。甘南境内有屯军城遗址两处。一是在查哈阳北0.5公里,诺敏河西畔,城址为长方形,南北300米,东西500米,城墙基宽7米,今残高仍有2~3米,无护壕,四隅各筑有1座角楼,东西面墙筑4座马面,北面墙筑有2座马面,城门为南开瓮门,门墙长3公尺,宽6公尺,门两侧各筑有马面;二是在音河镇山湾村境内,此城址为古城遗址中最大的一个,南北900米,东西1 500米,呈长方形,有护壕。城门为南开瓮门,门墙35米,宽6米。遗址中发现有砖瓦。关隘,指长城内外通过处。分陆、水两种。陆地关隘称边门,也叫“老道口”,境内沿金长城共有边门遗址两处。一在今查哈阳乡灯塔村境内;一在兴隆乡双胜村境内。边门工程形如“瓮城”状,门北开,周长40公尺,墙基4米,今残壁高3.5米。水上关隘称河口,也叫“水口”。金长城跨越河流处,皆有“河口”构筑工程。县境内有“河口”工程两处。一是阿伦河口,一是音河河口。河口为“丁”字形堤堰状建筑,堤长25米,基宽10米。

国家长城学会副会长、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说,长城的名称有很多,过去曾叫长城、长垣、长墙、塞垣、亭障、巨防、巨蜇、壕堑等,现在中国最完整的长城是明长城,明长城过去也不叫长城,而是叫边墙。令人欣慰的是,经过这些专家学者和我省文化部门的努力,这个争论已经成为了过去,去年年底金界壕已经被国家纳入到长城序列,也就是说,金界壕的大名应叫金代长城。文物部门将逐段调查,将金代长城的每一段遗存都建立起详细档案。

[1]金史·地理志[M].中华书局,1975:卷 24,第 54 页。

[2]金史·完颜襄传[M].中华书局,1975:卷 94,第 2090 页。

[3]金史·独吉思忠传[M].中华书局,1975:卷 93,第 2064 页

[4]金史·仆散揆传[M].中华书局,1975:卷 93,第 2068 页。

王怡(1974—),女,文博馆员,现任讷河市文物管理所所长、讷河博物馆馆长、党支部书记。

猜你喜欢
城墙长城工程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下)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上)
守护长城
残破的城墙
子午工程
在城墙上画画
650岁的南京城墙申遗进行中
工程
工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