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红色地方课程——基于重庆红色资源的思考

2011-08-15 00:50
重庆与世界 2011年5期
关键词:重庆红色资源

彭 庚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重庆 400715)

目前,我国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地方课程是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国家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地方课程开发的价值在于通过课程满足学生和地方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因此,无论是从课程改革出发,还是从文化传承需要,都有必要对重庆红色资源进行系统的、科学的整理,充分挖掘红色资源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使其以课程的方式进入课堂。使红色资源中那些优良的传统和崇高的精神得到发扬光大、世代相传,培养青少年热爱家乡,为建设“五个重庆”(即“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健康重庆”)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红色地方课程的基本含义

红色资源是指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改革开放前创造和形成的,可以为我们今天开发利用,且必须经过转化才能够彰显出其当代价值的革命精神及其载体的总和[1]。具体来说,红色资源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精神层面,主要包括红岩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二是物质层面,主要包括烈士陵园、文物、博物馆、革命遗址等。红色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地方课程是指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根据相关的国家课程政策,立足于当地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而规划、组织实施的课程,它是包括相关的课程说明、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配套的教学材料(教材)等在内的整套课程体系[2]。地方课程有助于推动课程与实际的结合,发挥地方教育资源的优势,促进人才的培养,加快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红色地方课程是指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相关的国家课程政策,立足于当地学生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本地红色资源的优势,进行科学规划、系统开发的课程。红色地方课程对培养当地青少年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树立正确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红色地方课程是地方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发展和完善我国地方课程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二、重庆红色资源概况

重庆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不仅培育了以“宣传抗战,振奋民族精神,促进民族团结”为内容的陪都文化,而且也诞生了以“爱国、奋进、团结、奉献”为主要特征的红岩精神。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重庆拥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6个,市级爱国教育基地 16个,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4个,市重点烈士建筑保护单位 4个,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战争时期领导人民推进解放事业有关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7个,还有一大批区(县)级红色旅游资源[3]。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重庆市红岩革命纪念馆、沙坪坝区歌乐山革命烈士陵园、开县刘伯承同志纪念馆、江津县聂荣臻元帅陈列馆、潼南杨闇公烈士故居和酉阳县赵世炎烈士故居。

重庆红色资源的分布特点:(1)数量众多,区域集中。根据重庆“一圈两翼”的区县发展战略布局来划分,“渝东北翼”有刘伯承元帅陈列馆及故居、红军战场遗址、松树包红军战斗遗址、城口红军苏维埃政权遗址、川陕革命根据地等;“渝东南翼”有赵世炎故居及陈列馆、酉阳南腰界红三军司令部旧址、红军倒马坎战斗遗址、白马山战斗遗址、坨田红军战斗遗址等;“一小时经济圈”有歌乐山烈士陵园、渣滓洞、白公馆、新华日报旧址、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曾家岩 50号、杨闇公烈士故居及陵园、铜梁邱少云烈士纪念馆、聂荣臻元帅陈列馆、陈独秀墓及故居等。(2)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重庆市红色资源形式多样。一是遗址遗迹,有步云桥烈士诗文碑林、白公馆监狱旧址、渣滓洞监狱旧址、息烽集中营旧址等;二是丰富的文献,有书籍《新党员必读》、《国际问题资料》、杨虎城参加国民党的证明、《胡世合工友》纪念册、周恩来致范元甄的信等;三是具体实物,有《新华日报》印刷机、杨虎城西安事变时穿的军衣、纪念博古发行的纪念章等;四是文学艺术作品,有小说《红岩》、歌剧《江姐》、话剧《小萝卜头》、电影《烈火中永生》、《厉华说红岩》电视系列片、“红岩魂”大型图片展览等。

三、开发红色地方课程的作用

重庆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但是并没有得到系统的开发和利用,没有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开发红色地方课程,既能实现红色资源的利用,又能弘扬红色文化,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

(一)有助于实现红色资源的利用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单一的国家课程管理体制,地方无权管理和开发课程,只是被动地实施国家设计的课程,这对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同时,教育工作者也只注重对教材、教学的研究,没有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从而导致了“学校课程与地方生活、地方文化、地方事务不相干,学校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脱离”[4],还出现了教师对课程开发漠不关心的现象。

开发红色地方课程有助于结合本地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发与之相联系的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地文化,从而获得更实用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的发展。开发红色地方课程还有利于提高教师课程开发的意识、调动教师课程开发的积极性,提高教师课程开发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二)有助于红色文化的传承

红色文化反映了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这些都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然而,不少年轻人特别是90后青少年对革命发展历程的了解越来越少。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凭借经济和科技实力,通过卫星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大肆宣传西方的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加之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有些人妄自菲薄,对国家与民族的前途信心不足,甚至崇洋媚外,红色文化无形之中丧失殆尽。

红色文化一方面继承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反映了我国人民在追求自由与民主、独立与富强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舍生取义、自强不息的精神;另一方面又结合革命斗争和社会实践的需要,不断地开拓创新,形成了一系列革命精神。如,重庆人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英勇抗争、不屈不挠、团结奋斗、视死如归的红岩精神。开发红色地方课程资源可以让后人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激励其继续前行,同时,强化其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提高自觉抵御西方殖民文化渗透的能力。

(三)有助于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情感和为她的独立与富强而斗争的献身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是中国的战时首都、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要政治舞台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统帅部所在地,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5]。在这样一个拥有丰富红色资源的热土上,开发红色地方课程是对当地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

红色资源蕴含着革命先辈们对祖国深厚的情感。在重庆这片沃土上曾经涌现出许多著名的爱国人士。稍通重庆近现代历史的人都应知道,当年全国范围内兴起的赴欧勤工俭学活动,总计人数约 1700人,而从重庆出发赴欧的人数就多达 500多人,几乎占了总人数的三分之一。邓小平、聂荣臻、杨尚昆、赵世炎等,都是从重庆出发赴法勤工俭学的。他们的这段经历对现代、当代中国的历史进程都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6]。他们不远万里赴欧求学,为的是实现祖国的独立与富强,从中体现出他们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这些鲜活的红色资源可以激发青少年强烈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为建设祖国、建设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红色地方课程的开发

(一)制定地方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是课程开发的灵魂。开发红色地方课程要以培养学生德育为核心、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学生和社会的发展为目标。例如,利用重庆的红色资源开设《追寻红色足迹》地方课程,通过革命先辈们的事迹激励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磨炼自己的意志,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建设重庆贡献自己的力量。地方课程目标的确定应注重 3个方面的研究:一是对学生的研究,地方课程的开发必须关注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兴趣与需要、认知发展与情感形成等方面;二是对学科知识的研究,地方课程的开发既要认识到学科知识本身的价值,又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三是对社会的研究,地方课程的开发应注重社会对人才发展的要求,还应进一步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发展。

(二)精心选择红色地方课程资源

红色资源是地方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资源开发是红色地方课程形成的前提,丰富的红色资源有利于红色地方课程开发,反之则不利于红色地方课程开发。对红色地方课程资源进行筛选是根据红色资源自身的价值与课程的性质而进行匹配和组合,保留那些符合时代要求、社会发展需要并具有重要价值的资源。红色地方课程资源的筛选有利于提高红色资源的质量,摒弃消极颓废甚至封建反动的东西,对建设高质量的红色地方课程具有重要作用。红色地方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满足3个方面的要求:其一是育人性,凡是被纳入课程中的红色资源必须要有育人的价值;其二是发展性,凡是被纳入课程中的红色资源,都应有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其三是接受性,凡是被纳入课程中的红色资源必须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和接受能力。

(三)地方课程开发主体的多元性

地方课程开发需要参与人员的多元性,即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教师、学生、课程专家和社会人士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促进红色地方课程开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参与不仅起到总揽全局的作用,而且对红色地方课程的开发提供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教师参与红色地方课程开发不仅可以调动其课程开发的积极性,明确课程的宗旨,也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学生参与红色地方课程开发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增强其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课程专家的参与为红色地方课程开发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为课程开发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社会人士的广泛参与为红色地方课程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四)建立红色网络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重庆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但是各个区县红色资源分布并不集中。红色地方课程的开发应加强地区间、社区间和学校间资源的整合,进而建立资源中心,特别是建立红色网络资源库,实现红色资源的共享。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在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为红色资源的共享开辟了广阔空间。以网络为载体,建立资源库,是实现红色课程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红色网络资源库主要是根据资源的种类和性质进行归类整理,利用网络展示一些优秀的红色影视作品、珍贵的红色文物图片、电子书籍、革命英雄事迹和故事等。还要注重引进其他地方优秀的红色课程教学视频、精品教材等,并对相关红色网站进行链接,实现资源共享,为红色地方课程开发提供丰富的素材,从而促进红色地方课程开发的实现。

[1] 朱小理,胡松,杨宇光.“红色资源”概念的界定[J].井冈山大学学报,2010(5):16.

[2] 姜丽静.地方课程:一个亟待关注的研究领域[J].中国教育学刊,2007(3):49.

[3] 李家发,李鹏军.重庆红色旅游的发展思路与措施[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6):89.

[4] 廖邦.厦门摩崖石刻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6.

[5] 张茜,杨丽娟,孙钦明.重庆“双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优势及意义[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17):88.

[6] 谢怀建,杨小扬.巴渝文化、红岩文化与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的重庆精神文化建设 [J].探索,2001 (1):121.

(责任编辑 周江川)

猜你喜欢
重庆红色资源
重庆客APP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红色是什么
我给资源分分类
红色在哪里?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追忆红色浪漫
视觉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