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基于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调查

2011-08-15 00:54:59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理论课实效性政治

杨 勇

(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云南昆明650223)

围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状况、地位作用、功能价值、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师作用、教学环境等,在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09、10两个年级的不同专业的学生中,开展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问卷调查,旨在通过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一个点,调查了解高职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认识和意见,为研究与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建

一、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地位作用的认同度。

调查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可以反映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自身成长过程中的地位作用的认同度。为了了解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和行为后的深层次思想根源,我们从几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即在高职院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包含哪些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时开得怎么样,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选修课的情况下是否会选,课余花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学习时间,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印象等。总体上看,学生对在高职院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支持而认同的。74.3%的学生认为在高职院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很有必要和有必要,没有必要的学生只占到4.9%。4.7%的学生和51.1%的学生非常了解和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设情况。课余时间花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上很多的学生达32.4%。调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选修课程时,认为绝大多数学生会选的为9.6%,大部分学生会选的为32.9%;基本上不会选的学生仅有8.9%。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时的设计上,67.2% 的学生认为是适中的,17.6%的学生认为课时过少。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总体印象非常满意的有8.9%,满意的达67.4%。

(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功能的评价。

作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体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是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的稳定和发展需要将这种意识形态转变成作为公民的学生的基本政治素养。从调查看,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普遍是肯定的。66.2%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很有益于学生的大学生活。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综合素质,认为作用很大和有一定作用的学生,分别为16.2%和42.5%。对学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后体会很深的调查,41.5%的学生感到帮助自己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6.6%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帮助自己认识了社会,24.9%学生认为帮助自己认识了自我;2.5%的学生感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促进了自己专业学习。从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今后的发展看,60.5%和31.25%的学生认为有帮助和非常有帮助。

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取向,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任务。实效性如何,关系着这一任务的完成质量。调查发现,11.9%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思想信念的树立和坚定有决定性意义,67.3%的学生认为很有帮助。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对学生帮助比较大的是哪些方面”这个问题回答的顺序是: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价值观(41.5%),提高个人素质(23.7%),加强思想深度 (21.8%),拓展事业发展的空间(5.5%),认为没有帮助的只有2.9%。绝大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的引导是给予了充分的肯定,24%的学生认为,经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后,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政治觉悟有所提高,而且很显著;60.5%的学生认为有一定提高;只有3.5%的学生认为没有任何作用。

(三)学生选修或不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原因。

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成为有益于人民,有意于社会,有益于个人事业发展的高技能性专门人才,是高职学生思想认识中的主流。54.5%的学生认为,学生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确实是想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只有11.5%的学生是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必修课必须上。那么,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逃课,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为什么又是一个普遍且常见的教学现象。对此,我们设计了另外一个问题,学生上思想政治理论课逃课的原因,44.7%的学生认为主要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其次是与专业学习关系不大(20.1%);第三是学生自身纪律性不强(14.7%)。而不感兴趣的深层次原因是理论脱离实际的说教。在学生不喜欢上思想政治课的主要原因调查中,首先是课程内容陈旧枯燥(25.9%);其次是自己不感兴趣(17.8%);第三是不能有效解决社会现实问题(17.1%);第四是课程内容脱离实际(15%);第五是空洞的说教(14.6%)。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讲授,40.9%的学生更喜欢增加时事政治的比例,丰富自身的时政知识;26%的学生选择了多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自己体验社会;12.2%的学生认为应重在理论教学,提高学生理论素养。可见,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抱有希望的,但教学实际效果与理想化教学之间的落差,让学生感到不满甚至是失望,产生了厌倦乃至逃避的思想与行为。

(四)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方式方法和途径手段是理论联系实际。

方式方法和途径手段,作为教学的载体和实现条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同样有着直接的影响。特别是针对高职学生,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能更有效地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这是课题组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在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问题上,哪些方面有待提高的调查中,47.5%的学生认为是教学方法,38.1%的学生认为是教学手段,35%的学生认为是教学内容,21.5%的学生认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结合。可见,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学生占了绝对多数。那么,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具体形式或者说重点形式是什么方面呢?从调查情况看,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教学和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生最欢迎的,主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该结合实践来进行的学生占到了80.2% ,只有5%的学生认为不需要结合或不知道。那学生参加过什么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顺序是:军政训练(48.9%)、实习实训(46.1%)、其他(27.3%)、社会调查(21.1%)、参观革命教育基地(15.1%)、“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5.9%)等。从这个问题的回答情况,反映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明显是滞后的,同时也可以发现其特点和可以借助的优势,如何结合实习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来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教学方式上,39.6%的学生更愿意参观博物馆、革命教育基地、观看教育片,22.5%的学生则想到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基地进行社会体验,21.2%的学生想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学生社团、开展社会调查等活动。

(五)实践教学是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将党的基本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内化为学生的思想认识,转化为学生的行为态度。围绕这个问题,课题组从学生希望思想政治理论课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否必要等方面进行了调查。53.9%和29.4%的学生认为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很有必要和有必要,没有必要的学生仅只为5.3%。37.4% 的学生最喜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开展课外学习及社会实践活动,26.2%学生希望课堂材料分析与案例教学。在除了教师素质外,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亟待解决的问题的调查中,50%的学生认为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49.6%的学生认为应理论联系实际,解答当前的难点、热点;31.1%的学生认为应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可见,理论联系实际,解答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是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关键问题。

(六)政治责任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本质属性。

教师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体,其作用发挥的程度和质量如何,直接关系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教学的评价上,学生的评价总体上是肯定、积极的。59.8%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人师表,讲究方法,很受欢迎;25.6%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严于说教,虽然没什么方法,但比较受欢迎;认为根本没有方法,照本宣科,不受欢迎的学生仅只占到8%;认为不负责任,爱发牢骚,让人反感的学生仅为2.4%。在学生看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具备的素质,一是感染激情(56.5%);二是政治责任感(55.7%);三是较强的教学能力 (53.3%);四是人格魅力(49.7%);五是学术造诣(48.6%)。从这项调查结果看,把感染激情和政治责任感放在重要的位置,说明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本质是清楚的,如果教师自身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没有自信心和热情的,没有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责任感的话,是很难甚至是不能有效地教育学生坚持和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

(七)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应着重于学生社会体验的综合评价。

考核方式方法作为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手段,可以反映出教学过程质量问题。但考核方式方法设计怎么样,也直接关系着教学实效性能否有效实现。在一项除教师素质外,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亟待解决的问题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关注改革考试、评定成绩的方式的学生居然占到了74.8%。在考试是否适合作为衡量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方式方法问题上,只有9.5%的学生认为适合;而40.3%的学生认为适合,但最好用另一种方式代替;28.8%的学生认为不适合,急需可行的考查方式。那么,什么方式方法是比较理想合理的呢?在调查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改革问题上,选择课堂考试的学生只有9.2%,56.2%的学生选择实践活动体会,23.5%的选择社会调查报告。这个结果要求我们必须以考核学生社会综合体验为切入点改革考核方式,引导学生融入社会、体验社会并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锻炼提高自身服务社会的能力。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不足的原因与改进的切入点

此次问卷调查,总体上看,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作用是认同的;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功能是持积极肯定态度的。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足的原因。

1.功利性价值取向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欠佳的根本原因。办学目标的实用性以及就业导向的驱动性和功利性,决定了高职院校特别是工科高职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职业技能教育、轻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定势。在强调理论够用教学思想指导下,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尺度,压缩思想政治理论课以满足专业技能教育的功利价值趋向,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意或无意地受到冷落和忽视。

2.无差异化的课程体系,削弱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我国高校现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本专科通用的课程体系的统一性,虽保证了课程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无差异化、无层次化的课程体系,必然不能有效反映高职院校学生层次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就难于实现。

3.过于理论化和形式化的教学方式制约教学实效性。在教师授课缺乏吸引力的最主要原因的调查中,53.1%的学生认为是教学方式陈旧、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老师授课为主导,重理论重形式的灌输式说教模式,学生的认识与理解更多地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刻体验马克思主义精髓,影响了教学的实效性。

4.理论不能有效联系实际,脱离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到底有没有必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高达83.3% 的学生认为有必要甚至是很有必要,只有5.3%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说不清楚的学生仅只为5.4%。但实践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第一课堂教学活动,更深层次的实践教学应是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体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80.2%的学生认为,现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该结合实践来进行;只有6.5%的学生认为不需要结合;6.5%的学生认为无所谓。

5.教师教学政治感染力不够、主导作用不能有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教学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教师教学激情的政治感染力。要让学生信服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关键一点就是教师本身要有强烈的共产主义的理想激情,要有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革命热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要具备的素质调查上,我们列举了五个项目,即学术造诣、政治责任感、人格魅力、较强的教学能力、感染激情。学生对这五个项目的选择分别是48.6%、55.7%、49.7%、53.3%、、56.5%。从选择结果看,更多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感染激情和政治责任感两项。一方面,这说明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专业教学的要求是不同的,价值引导上没有激情,教师的教学是不可能有政治感染力的,是很难让学生信服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对教师的本质是清楚的。政治责任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区别于专业教师的本质特征,如果教师自身对传授的理论都不信服,对理想信念都不坚持,对理论说不清楚,或是不理解甚至持消极或反对的态度的话,是不可能让学生信服、内化所要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的。

6.内容结构的重叠重复,由此产生的困惑削弱教学影响力。教学内容结构的重叠重复导致了大学生超限逆反心理的产生。课程之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与中学尤其是与高中政治教学内容之间、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最新精神进课堂等教学内容结构上的重叠重复,使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时总是感到“炒回锅饭”。不仅很难产生新鲜感和求知欲,而且被迫长期接受同类信息的反复刺激,极易产生倦怠情结和厌烦心理,长此以往,随着教学时数的增加,在类似信息的反复集中刺激之下,学生的困惑导致超限逆反心理的产生,排斥和削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力。

7.网络信息的杂陈性和虚拟性导致学生罹患逃避现实,出现思想混乱、人格障碍的网络综合症。网络信息的杂陈性和虚拟性使有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发挥影响学生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作用的难度空前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生思想成长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了严重冲击。特别是中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是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和攻击的重点对象,利用网络在意识形态的对抗中公开诋毁、歪曲和动摇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这种西方意识形态的传播和文化渗透不仅与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相互冲突、背道而驰,并且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引发了学生思想上的混乱和困惑,并最终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信任危机,这是我们不得不正视且必须要解决的客观事实。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改进的切入点。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面临两大关键性问题,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建设问题。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融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关键是要解决好有别于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切入点。二是如何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职前岗前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职业教育、技能教育和实用教育统一起来。笔者以为,关键是要切入职业教育,重在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态度的教育培养上。调查中发现,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特点和思维方式,一是围绕自身职业定势来了解和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二是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重在实用、必须,不是系统的学习研究,三是思想认识的低层次性。高职教育的职业性、技能性和岗位性,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把学生锁定为第一线职业岗位的职业人,课程内容定向在第一线,即结合第一线的特点、发展趋势及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选择并突出那些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切合实际,理论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体验、内化理论的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符合第一线职业岗位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这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建设的切入点。

三、从政治的高度认识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和作用

在高职院校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社会主义大学本质特征的要求,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在办学育人问题上,高职院校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

(一)要坚守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导向。

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促进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功能。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认同有个体和社会两个不同层面,学生个体对自我的社会角度或身份的理性确认以及学生共同体对一定信仰和情感的共有和分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凝聚力要解决的价值问题。引导学生在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的基础上,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反映党和国家的意志,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教育、引导学生自觉肩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责任。

(二)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育人的政治责任。

作为国家意识形态代言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明确自身的政治责任,即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仅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魅力,还来自于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师的专业意识和职业精神,其中尤为关键的是教师的政治责任感,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感染力、凝聚力、辐射力、渗透力、影响力的基础条件。要使广大教师认识到,只有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力量和政治责任感,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理解去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才能产生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才能最大程度上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内容满足学生的利益需要,使学生通过感受、关注、参与、顿悟和内省等非逻辑方法内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的。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知识评价与价值评价的关系,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评价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本质是要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社会实践中坚定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问题上,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处理好知识评价和价值评价的关系,建立一种能够体现课程性质、反映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科学评价标准。单纯的理论教学是解决不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要改进考试考核内容,从单纯理论知识的考试考核转变为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品德修养的考试考核;从以分数为主的衡量标准转变为以思想、品德和行为为主的衡量标准。

(五)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性、职业性、岗位性、应用性、实用性等特点,决定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必须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不能单纯照搬普通院校的实践模式。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以企业和实训基地作为载体开展。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体验职业岗位,体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体验人生的价值、体验自我的价值,在体验中锻炼思想政治品质,充实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内容。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与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基地结合,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融入学生实习实训过程中,通过生产劳动,通过职业岗位的锻炼体验,外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实践过程中坚定学生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六)优化网络、信息移动平台等网络教育生态环境。

环境对人的创造是一种无形的感染、教化和塑造的过程。网络作为区别于报纸、广播、电视的第四媒体,越来越深刻的改变着现代社会成员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价值,也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因此,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力度已成为优化教育生态必须解决的新课题。马克思主义与其他各种意识形态一起,在网上争夺着同样的受众,二者之间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对待网络应当破立结合,除了加强监管,破除网络对社会的消极影响,还要通过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并扩大网站的影响,来积极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宣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导网上舆论,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环境。

[1]刘红英.问题与对策:高校思政课中的价值观教育[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8,(3).

[2]王立仁,孟晓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5).

[3]程旭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

[4]吴凤国.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02,(10).

[5]师勇.关于增强高校“思政课”实效性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7,(10).

[6]罗国杰.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7]王荣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本性及实现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09,(1).

猜你喜欢
理论课实效性政治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29:38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人大建设(2019年8期)2019-12-27 09:05:28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文学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9:02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14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学习月刊(2015年12期)2015-07-09 03:36:56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