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洋,钟一鸣,郑 影,毕晓方
(昆明市延安医院 泌尿外科,云南 昆明 650051)
包皮套环法切除术是一种通过套环装置简化手术过程而进行包皮环切的术式,经过10余年的不断改进,从材料到构造都有明显改进,极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减轻患者痛苦,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包皮环套环切术主要有内环法及外环法2种术式,2008~2010年我科共行包皮套环切除术645例,其中内环法330例,外环法315例,现对2种术式疗效进行比较分析。
资料与方法 包皮过长410例,包茎235例,年龄在5~62岁,行包皮套环术手术方式随机分为:环内环法330例,外环法315例。
手术方法:使用厂家提供一次性量尺量阴茎大小,选用相应型号套环。2种方法术前均常规0.5%碘伏消毒,用1%利多卡因行阴茎根部神经阻滞麻醉。包茎患者要通过钝性扩张或纵行切开部分包皮扩大包皮外口,包皮内板与阴茎头粘连患者需分离粘连,暴露冠状沟,清除包皮垢。内环法将包皮边缘提起,把小环置于包皮内板及阴茎头之间,冠状沟处,调整小环位置满意后再扣上大环切除多余包皮;外环法是将小环直接套于阴茎外表面的冠状沟位置,将过长包皮外翻后反套于小环上,再扣上大环切除多余的包皮。2种术式创面均无需包扎,敞开保持干燥。术后8d左右拆除大环,大环拆除3~5d后小环与切缘分离,可自行脱落或剪断后拆除。包皮粘连明显或包皮垢较多的患者给予3~5d抗生素治疗。
观察指标及统计方法:选择平均出血量、术后水肿发生数、切缘分泌物粘连数、术中术后包皮裂开、环松脱例数作为主要比较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运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结 果 2种方法出血较传统环切术均明显减少,平均约1ml,统计学无差异。330例内环法病例中术后有肉眼可见水肿121例,315例外环法病例中术后有肉眼可见水肿202例,二者有统计学差异。
330例内环法病例中术后切缘有较多分泌物粘连套环者108例,主要位于冠状沟处,儿童包茎患者行包皮分离的较多见。315例外环法病例中术后切缘有较多分泌物粘连套环者52例,二者有统计学差异。330例内环法病例中包皮裂开,环松脱0例,315例外环法病例中包皮裂开,环松脱数8例,全为儿童包茎患者,需缝合创面。二者有统计学差异。
讨 论 包茎、包皮过长是泌尿外科常见的男性外生殖器疾病,发病率分别为4%~7%和2l%[1]。手术作为治愈包茎及包皮过长的一种方法,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行手术治疗不仅可以预防包皮阴茎头炎、包皮外口狭窄、包茎嵌顿和阴茎癌变。一些研究表明切除包皮后还可使男性患艾滋病的风险减少65%,有助于预防艾滋病的发生[2]。传统的包皮环切术虽然能从根本上治愈包茎、包皮过长,但存在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出血多,术后包皮水肿、疼痛明显,容易发生切口感染粘连、缝线反应等。包皮环套术是近年来开展的治疗包皮过长和包茎的一种新方法,有出血极少,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快捷,术后易护理、不需换药,术后切缘整齐美观等优点[3,4],经过比较内环法及外环法包皮套环切除术的疗效,可得出以下结论:⑴内环法及外环法均易于操作,极大缩短手术时间,明显减少术中出血。⑵外环法因为包皮外翻反套,可致外翻段包皮水肿相对较明显,拆环后水肿可逐渐消除。⑶内环法由于无法充分暴露冠状沟及残留包皮内板面,相对外环法而言局部分泌物及感染情况较为明显,尤其以包茎,包皮内板与阴茎头粘连,包皮垢较多的患者为重。⑷外环法由于需外翻包皮,张力相对较大,且扣上大环后有一定切割效果,导致在包皮较柔嫩的儿童包茎患者,分离粘连后包皮强度不足,扣上大环直接出现环状包皮裂口,需及时拆环并缝合修补裂口。
综上所述,2种方法均有各自优缺点,建议包皮垢较多,预期感染可能的患者选用外环法,术后可充分暴露冠状沟及残留包皮内板面,易于外用药物加强抗感染,并且分泌物可以及时清除,不易残留。单纯包皮过长,局部无明显感染因素者建议选择内环法,减少术后水肿发生,缩短恢复周期。12岁以下儿童由于包皮柔嫩,均应选择内环法,防止包皮裂开,套环松脱。
[1]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711-1712.
[2]贲昆龙,徐建春,陆林,等.推广男性包皮环切,预防艾滋病,提高国民生殖健康水平[J].中华男科学杂志,2008,14(4):291-293.
[3]陈创奇,董文广.成人塑料环包皮环切术[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1,22(6):328.
[4]王刚,吴士良.采用包皮除去环行包皮环切术[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1,22(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