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捻转血矛线虫病对牛的危害与防治

2011-08-15 00:46王文昌
云南畜牧兽医 2011年1期
关键词:双江虫体线虫病

王文昌,陈 丽

(1.双江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云南 双江 677300; 2.双江县动物卫生监督检验所,云南 双江 677300)

牛捻转血矛线虫病是由寄生于牛真胃和小肠的毛园科线虫的血矛属的捻转血矛线虫引起胃肠黏膜损坏、胃肠炎、贫血、消瘦、自体中毒的一种寄生虫病。

1 发病情况

2008年 3月 28日双江县勐库镇忙蚌养牛小区报告,该小区的牛不到半年的时间,发病 64头,经用硝氯酚、青霉素、磺胺类等药物治疗无效,死亡 16头。即日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的技术人员前往疫点对病史作了详细了解,对临床症状进行了全面检查,特别是对感染严重的病牛进行剖检时,见到真胃、小肠内有几千条毛发状,长约 15~30mm的浅红色虫体,雌虫似红白相间的麻花状(故称捻转血矛线虫),虫体相互缠绕,呈发团样不停蠕动,虫体占据大部分真胃腔体。故诊断为牛捻转血矛线虫病。

2 致病作用

大量虫体头端刺入胃肠壁,引起黏膜损伤,造成不同程度蠕虫性胃肠炎,特别是上千条虫体大量吸血,引起病畜极度贫血和消瘦,虫体分泌的毒素被吸收后,妨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抑制造血功能,从而加剧了患畜的贫血和营养不良,引起死亡。

3 临床症状

病畜日渐消瘦,精神萎靡,放牧时离群落后,幼畜生长发育停滞,1岁左右牛体重只有 30~40 kg。严重感染者,四肢外侧被毛脱落,如开水烫过的脱毛状,眼结膜苍白,高度贫血,下颌间隙、肉垂水肿,顽固性下痢,幼牛腹部增大,故称“大腹病”。病牛最后卧地不起,食欲废绝,迅速衰弱,直至死亡。

4 病理变化

尸体极度消瘦,切开下颌间隙水肿处,流出淡黄色液体,皮下脂肪胶胨样变性,真胃、小肠黏膜呈卡他性、出血性炎症,肠系膜淋巴结水肿。

5 诊断

5.1 常规诊断

此病诊断不难,依据病牛下颌间隙水肿,顽固性下痢,高度贫血等典型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若有条件时,可对严重感染的病牛或死亡病牛进行剖检,在真胃内可见大量虫体,偶也见于小肠内,即可确诊。

5.2 实验室诊断

采集新鲜粪便,用饱和盐水浮集法,直接涂片镜检,可见到椭圆形的虫卵,大小为 75μm~90μm×40μm~50μm。

6 防治措施

6.1 适时驱虫

根据双江县捻转血矛线虫病流行特点,每年春、秋两季(3月、9月)各进行一次全面预防性驱虫。常用药品为:

虫克星一次内服量:牛每千克体重 0.2mg。

左咪唑:牛每千克体重 5~6mg口服。

噻苯唑:牛每千克体重 100mg口服。

6.2 实行科学放牧

根据虫卵的发育和幼虫活动的适宜条件,不在低洼潮湿地区放牧,不在清晨、雨后放牧,尽量避开幼虫活动时间,可减少感染机会。

6.3 粪便处理

把厩内粪便打扫干净,堆积于隔离地段,进行生物发酵,可杀灭虫卵和幼虫。

6.4 保护幼畜

因为幼畜抵抗能力差,容易引起死亡,所以对幼畜应补充精料及矿物质,增加幼畜抗病力。

在药物治疗同时,对幼畜、老弱病畜补给蛋白料和含铁制剂,如硫酸亚铁。

7 讨论

(1)双江县的坝区、小黑江流域、澜沧江流域都属亚热带地区,适宜捻转血矛线虫幼虫的发育。江边、河边、箐边、湿地牧草长势较好,所以牛常在低洼潮湿地区放牧,从而增加牛感染捻转血矛线虫机会。2008~2009年双江县有 4个养牛场的 342头牛发生此病,死亡 34头。这些地区的牛都有感染捻转血矛线虫的可能。所以对这些地域的牛要进行预防性驱虫。同时做好养殖户防控该病的宣传工作。

(2)牛的捻转血矛线虫病,呈慢性经过,死亡率低,未曾引起兽医工作者重视,其实本病早已存在,同时该病临床表现为贫血、消瘦、顽固性腹泻,与牛肝片形吸虫病相似,长期以来误用单一的驱肝片形吸虫的药物治疗。多年来给养牛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务必引起畜牧兽医部门和养殖户的重视。

(3)目前使用的广谱驱虫药如伊维菌素、阿维菌素属广谱、高效驱虫药,既能驱线虫,也能驱绦虫、吸虫,可一举多得,是捻转血矛线虫病驱虫的首选药物。

猜你喜欢
双江虫体线虫病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诊断及危重病例治疗
我国启动松材线虫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
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阻断剂硝苯地平体外杀伤日本血吸虫成虫作用研究
家畜类圆线虫病的分析、诊断和治疗
羊消化道线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与防治
松材线虫病在山东省的风险分析
TDICCD时序改进方法探讨
如何选购冬虫夏草
册亨双江镇:打造精品水果带
李双江歌唱艺术50年系列活动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