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农业信息中心 650224 陈 刚
农业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一部分。它首先是一种社会经济形态,是农业经济发展到某一特定过程的概念描述。它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应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遥感技术等多项信息技术在农业上普遍而系统应用的过程。农业信息化又是传统农业发展到现代农业、进而向信息农业演进的过程,表现为农业工具以手工操作或半机械化操作为基础到以知识技术和信息控制装备为基础的转变过程。从另一种意义理解,农业信息化是指培养和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促进农业发展、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农业信息化在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和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业资源配置以上级指令为依据,对于农业生产者来说,农业信息的作用不大。在农产品需求结构相对稳定、农产品以农民自我消费为主的年代,农业信息的作用亦不显著。但在比较优势战略逐渐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战略、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平台的大背景下,再简单地根据“以上期的市场价格来确定下期生产规模”的蛛网模型假定来理解农民在资源配置中的信息需求已不合时宜。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仅国内外的市场营销信息、科技信息,而且有关国内外农业政策及其变化的信息,甚至WTO农业多边贸易谈判的最新进展及其前景的信息,都对农业生产者优化资源配置有着重要的价值。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必须合理利用资源,才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农业生产者收入。虽然应用传统现代化的技术和方法,同样可以达到这个目的,但是总成本高,时间效率低。而应用信息技术管理农业资源时,就可以大幅度和高效率地开发利用各种农业资源。
落后的生产管理水平和小农意识经营管理水平,是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障碍。农业生产管理包括农田基本建设、农作物栽培管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畜禽饲养管理、养殖管理等各个方面。过去农民的种植、养殖,习惯在政府的计划安排下进行,缺乏市场信息观念。由于信息不灵而盲目种植、养殖、销售,造成农副产品的生产大起大落,卖粮难、卖猪难等问题时有发生。随着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不少精明的农民纷纷上网,利用网上信息指导种植、养殖,利用网络推销农副产品,不再盲目生产,开始认识信息的价值,开始搜集信息,利用信息,围绕市场信息进行种植、养殖。这一传统观念的改变将对我国农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的智能工具改造和装备农业部门,建立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可为农业经营管理决策者提供强大的技术手段和丰富、高效、畅通的信息渠道,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解决管理效率低、调控不及时等问题,促进管理科学化、合理化和最优化,从而加快农业的全面发展。
市场经济是信息引导的经济,农业市场化要求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去认识、指导农业的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过程,运用市场机制实现农业产前、产中与产后的有效衔接,处理好农业生产、分配与消费的动态关系,从而使农业顺利进入市场,使农业供求关系在市场中不断获得新的平衡。而农产品生产周期长,农产品市场信息却瞬息万变,农民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决策往往带有盲目性和滞后性,这使得农产品的生产和交易充满了风险。农业信息化正是为实现上述各方面的有机衔接、运转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农业信息将成为农业市场经济的“润滑剂”,发挥引导农产品市场运行和农业生产安排的作用,则可以使市场交易双方直接联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流通环节,简化了交易程序,节约了交易费用;有了及时、准确、真实的交易信息做基础,能够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和滞后性,降低市场风险,大大提高农业市场流通效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学技术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是农业增长的技术基础,是农业新技术革命的重要突破口,它将改变农业科研的方式方法,大大缩短农业科研的周期。农业信息化促进了农科教结合,农业信息化不仅可以使农业生产、科研、技术开发、教育之间的需求信息得到有效传递,也能指导农业生产、科研、推广、教育部门的有机协调与正常工作,促使农科教各个方面在市场经济中找准各自的位置并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信息技术将有助于农业生产技术传播。农业信息技术优越性之一是信息的快速传播。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把农民急需的专业生产技术和最新的应用经验快速地传播到各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农业信息化加快了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及农业科技知识的传播。农业经济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而发展和运用科技的关键是人才。通过发展网络,可以广泛、快捷地传播农业技术、科普知识,更快、更好地培养农业科技人才;通过这些人才,进一步推广、普及农业技术和科普知识,提高农民的整体科技素质,从而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从总体上看,各省、市、县、镇都在建站、购机、入网,行政上的条块分割造成了网络发展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农业信息化体系统一化与规范化水平低。同时,农业信息的收集、发布的格局虽初步形成,但是,农业信息的加工、分析、利用及农业信息渠道的开通、农业信息市场的培育等发展缓慢,农业信息化体系尚不健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不够,表面的、直接的信息比重大,而前瞻性、预测性信息比重小;一般性信息繁多、复杂,而权威性、可用性信息缺乏,特别是中长期市场分析与预测、结合本地情况开发利用的信息资源十分匮乏。农业信息服务的总量不足、结构失衡导致了农民生产上新的盲目性,这应该引起信息机构的高度重视。
农村基层主要是靠开会、办班、发资料、有线广播、有线电视等方式传播农业信息,显然跟不上市场变化的要求。同时,农民被动地、单向地接受农村基层干部和农业信息机构的信息传播,对信息资源的利用缺乏积极性和风险意识,造成农业信息的传播效率不高。农业信息传播的落后性、被动性、单向性必然造成农业信息的滞后,极易导致农业生产的大起大落,导致农产品过剩或短缺,引起价格波动,以致无法真正体现农产品的价值,影响农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农民的信息意识薄弱,长期以来小规模生产经营已使农民习惯了种什么、养什么全凭经验的作业方式,他们对信息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同时,由于经济和文化基础的限制,他们没有条件及时、直接地从网上获取信息,也没有能力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筛选,更没有可能上网发布信息。因此,目前以服务农户为主的信息传播,因缺少连接信息网络与农户的有效载体,影响了农业信息应有作用的发挥,也使农业信息难以从网上走进广大农户的家庭。
农业信息网络的建设需要一大批不仅精通网络技术,而且熟悉农业经济运行规律的专业人才,能为农产品经销商提供及时、准确的农产品信息,对网络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市场形势、回复网络用户的电子邮件、解答疑问等。而由于对农业信息网络人才不够重视,投入经费少,加上培训机制的不完善,目前农业信息网络人才相当缺乏,使得农业信息专业库的建设、更新速度缓慢。
必须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工作,牢固树立信息观念,真正认识到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财富。各级领导要把推进农业信息化当作新时期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来抓,踏踏实实地做好农业信息的开发和应用工作。政府部门在政策措施上要重点解决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加强对农业与农业信息化的领导与组织。因为信息是一种社会化的经济资源,应该像资金、材料、人才等资源一样,有组织地进行管理;另一方面,推进农业信息化是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和多种业务技术综合集成的大系统工程,涉及到省、市、县、乡各级各个方面,需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作用,统一规划,分工合作、才能顺利实施。第二,强化对农业信息化的管理和监控。一是加强对农业信息化规划管理与信息标准化管理。二是加强农业与农村信息资源的管理,促进信息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同时防止信息污染和信息误导。政府应安排一定比例的农业发展资金和支农资金来推进农业信息化,通过农业信息化推动农业与农村的发展。
全国绝大部分省建立了农业信息中心,县级农业信息中心正在逐步建立。应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网络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传播推广实用技术,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在不断扩大现有数据库容量的同时,大力挖掘信息资源,把农业信息视野扩展到农业及相关的各个领域,收集各方面的信息,以充实现有数据库的内容,逐步建立并不断扩大网络环境的大型综合数据库,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需求。为了更有效地利用网络和数据库中的数据资源,有必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涉及农业生产各个方面的专家决策支持系统,以便利用现有的数据库资源进行经济预警和政策模拟,制定调控决策方案等。同时,建立以主要农作物、畜禽、水产为对象的生产全程管理系统软件,以提高我国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水平。
农村信息员队伍是连接基层农业信息服务机构与广大农民的桥梁和纽带,加强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是解决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农业信息人员十分缺乏,信息员的队伍建设较落后,服务水平不高,要改变这种状况,可通过省、市、县级逐级培训、网上培训等形式,对信息人员进行岗位培训,也可以在全国大中专院校中吸纳一批信息专业的毕业人才,通过培训达到会收集、会分析、会传播信息的“三会”要求,努力建设一支素质好、业务精、具有开拓精神的农业信息员队伍。
农业信息网络的建设必须重视信息网络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要集中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人才、农业技术人才、农业经营人才、外语人才和法律人才等各方面的人才,不断充实网络的内容,建立系统化的农业生产经营技术信息,完善网络的交互利用功能,使农业信息的使用者能够在农业信息网络上随时查找到所需的相关信息,能够通过农业信息网络向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咨询农业生产经营中的疑难问题,从而把我国的农业信息网络建设成真正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技术平台。
[1]林毅夫.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
[2]孙世民.试论农业信息技术与农业现代化[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9(7).
[3]杨学泉.论我国信息市场的培育和发展[J].情报学报,199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