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樊成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设卫生学校,陕西西安 710061)
关于中等职业教育中医学生“顶岗实习”的探讨
赵樊成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设卫生学校,陕西西安 710061)
针对我校中等职业教育中“顶岗实习”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为寻求符合“学校 -企业 -学生”多方利益的结合点和平衡点,努力完善职业教育“顶岗实习”模式,并以期为有关人员提供某些参考之处。
职业教育;顶岗实习;医学生
顶岗实习是指学生按照相应岗位要求,在企业(工厂、公司)同实际生产者 (职业人)进行产品生产(或提供服务)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顶岗实习是学生和职业环境、职业人的零距离接触,也是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的一种主要教学实习形式。
我校于 2008年开始,与深圳现代义齿加工培训中心、陕西新定远精密齿研、陕西联邦义齿有限公司、陕西华远医药商业集团、陕西双鹤药业、陕西海天制药厂等 6家企业或公司合作,首次在“口腔工艺技术”和“药物制剂”两个专业中推行“顶岗实习”模式。在推行这一模式的过程中,首先,学生离开学校进入企业实习,面临多方面的改变,即:由学校进入企业——生活环境发生改变;由课堂进入车间——学习环境发生改变;由学生成为职业人 (准职业人)——身份发生改变;由书本学习变为从事具体生产 (服务)——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形式发生改变。其次,学校和企业之间也存在诸多差异,如:管理和运作模式的差异,目标和利益的差异,学校期望和企业实际需求的差异等等。
这些改变和差异,在校企合作中势必求同存异,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
我校在 2006级中首次实行“顶岗实习”之初,不少学生、家长甚至部分教师,对这一实习模式的合理性提出过质疑。受传统轮转实习模式的影响,认为学生在校学的很多,在顶岗实习中只重点从事某一岗位工作,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和技能。
①对实习的内涵缺乏正确认识。很多学生认为实习就是单纯的专业实习,而忽视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对于企业的一些其它活动和安排抱有抵触情绪。②实习目的不明确。忽视实习主体内容而过分计较一些非实习因素的细节问题,如待遇、住宿条件、伙食等问题。③缺乏吃苦耐劳、敬业爱岗的精神。部分学生对企业分配的岗位工作,相互攀比,挑三拣四。还有个别学生抱怨工作枯燥,甚至中途退出实习。
①对环境的不适应。部分学生进入新环境,面对新的教师 (或师傅)、工友、服务对象,心理畏惧,缺乏沟通技巧;面对地域环境的变化,如因对气候、饮食等不习惯和不适应而产生退缩情绪。②对企业管理和运作模式的不适应。生产线上工作的快节奏,高效率和企业的轮班、倒班制度,完全不同于在校按部就班地学习,很多学生对此不适应,产生心理紧张情绪。
由于企业和学校的利益和目标的不同,往往在合作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①合作中企业主动性问题。由于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在一些领域内实习生数量远大于企业岗位的需求量,因而造成实习基地资源的紧张,出现学校花费很多精力主动寻求合作,而企业却缺乏主动性,甚至不愿意接受实习生的现象。②权利的不对等问题。目前,很多企业在接受实习生过程中设置一些限制条件,不愿意承担清晰的责任和支付合理的报酬,学校方和学生方的一些权利和要求很难保障和满足。③实习中的安全保障问题。学生进入各个企业,相对分散,学校管理往往鞭长莫及,难度加大,很容易出现人身安全事故,近年来我国一些学校发生的恶性伤亡事故,大多发生在实习期间。
关于顶岗实习合理性的思考。①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所以,实行“顶岗实习”是有政策依据的,也是目前我国教育部门倡导的一种职业学校的主要实习形式。②此外,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中很早就具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模式。如英国的“三明治”模式,美国的“工学交替”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加拿大的“1+1循环”模式等。“顶岗实习”可以说也是符合我国实际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③中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宗旨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在就业形式严峻的情况下,中职学生的就业优势不是知识的全而是技能的精专。企业也正需要能熟练胜任某一岗位工作的人才,顶岗实习也正和这一就业市场的需求相吻合。
关于实习的认识和态度问题建议。要解决学生的认知和态度问题,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除进行专业知识、技能培养外,还要加强职业综合素质、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劳动态度的培养。另外,进入实习前作专题训导和强化,使学生明确实习目的,端正实习态度,引导学生从注重专业实践向注重社会实践,从注重职业技能向注重职业素养的观念转变。
关于适应性问题的建议。在现代社会的就业竞争中,适者得胜。因此,学校、家长、企业就要配合做好疏导工作,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学校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以提高学生自身适应性;家长要配合做好学生的鼓励工作;企业在学生进入实习之初尽量科学安排工作时间、调整工作节奏,人性化管理,循序渐进使学生逐步适应。
关于学校和企业的协调性问题的思考。提高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积极性,一是要有校企双方的双赢机制,企业在不增加投入和培训成本的情况下确实要从合作中获得人力资源,同时获得商业利益;二是政府对企业接收学生实习要有一定的政策支持规范要求。如2007年 9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事部、科技部、国资委等六部委就《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特别强调:国家鼓励企业积极接受高校学生实习,企业支付给在本企业实习学生的报酬,可以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支付实习生报酬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7〕42号)的规定,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时扣除。企业应为高校学生实习提供便利条件,选派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指导。但是,这些政策目前主要针对的是高等教育。也期盼在不久将来也会有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政策支持和规定,这样校企合作的协调性及双方权利的对等性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期间的安全问题是目前国家和学校比较重视的问题。为此 2007年 6月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通知,其中要求中等职业学校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实习管理。同时要有学校、家长、学生、实习单位多方沟通平台和定期巡视制度,以确保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通报和处理,把实习中的安全隐患降低到最低程度。
中等职业教育的“顶岗实习”是国家倡导、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和企业实际需求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实习形式。
在实行“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学生从学校进入企业或公司,出现一些认识、态度及不适应性问题也是正常的,只要学校和家长双方做好针对性的引导,同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除加强专业教育外,也要切实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职业的道德教育和职业生涯设计的教育,这些问题便会得到解决。学校应根据企业要求培养学生,企业从校企合作中得到符合企业要求的人力资源,就会提高其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若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相关规定的规范,学生在企业中的一些权利便会很好地得到保障。
总之,在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学校 -企业 -学生各自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求同存异,就会找到三者利益的结合点和平衡点,也会逐步达到化异为同,达到多赢的局面。
[1]雒国华.对中职顶岗实习的思考 [J].甘肃教育,2009(2):14.
[2]梅爱冰,严军.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教育[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3]陈解放.合作教育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学习与工作相结合教育模式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G642.44
A
1006-2769(2011)02-0265-02
201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