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喆
(成都医学院学生处,四川成都 610083)
论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和教育对策
陈 喆
(成都医学院学生处,四川成都 610083)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消费群体,其消费状况折射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当今大学生中有着许多不良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教育的基本对策,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消费心理和科学的消费观念,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推进创建节约型社会与和谐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教育对策
大学生不仅是当前社会的消费主体之一,还是社会未来的消费主力和消费潮流的引导者。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突出而直接地反映出他们的心理状态,并深刻影响着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当今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较过去有很大的变化,这其中有进步的方面,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不良消费心理和行为对大学生素质培养及社会风气有着较大的影响。
消费需求广泛。大学生消费需求较为广泛,除保证基本生活所需外,还有学习、培训、通讯、交通、穿戴、恋爱、娱乐休闲、人际交往等多方面的消费需求。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经济保障基本来自于父母或亲属,经济来源和经济支配受到限制。较大的消费需求与受限的经济供给和经济支配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冲突,产生了矛盾。
从众消费明显。大学校园是集体生活,同学之间相互影响较大。表现在消费上就是从众消费心理和行为明显。一个学生的消费行为往往会影响和带动其他同学的消费行为,甚至形成一阵消费热潮。追风消费的现象在大学生中屡见不鲜。从众消费一方面反映出大学生缺乏冷静、理性、独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应对能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大学生中存在着相互攀比、“好面子”的不良心理。
对高科技产品消费渴求较高。大学生对高科技产品的消费愿望较高,消费比例远高于其他社会群体。大部分学生购置高科技产品是为了方便和有利于自身学习,丰富和陶冶生活。但是也有一些大学生,投入不小财力购置高科技产品,目的更多的是为了追求拥有时髦产品的愉悦感受,满足在他人面前炫耀的虚荣心理。
旅游消费普遍。旅游被大学生视为一种健康时尚的消费方式,备受大学生的青睐和推崇。许多大学生在寒暑假或节假日期间,相邀同学朋友一起外出旅游。旅游让大学生饱览了大自然美丽的山水风光,观赏了多姿多采意趣盎然的人文景观,使大学生拓宽了视野和知识面,增强了身体素质,提高了大学生美育素养和生态环保理念。但是与此同时,在物价上涨、旅游消费上涨的现实面前,旅游消费开支不是一笔小数目,这使大学生在感受旅游带来的快乐的同时,增添了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
恋爱使消费开支加大。如今,青年男女大学生谈恋爱的现象十分普遍。在消费方面,谈恋爱的大学生其消费开支明显高于其他同学。恋爱中的大学生为了满足追求情感的自我心理需要以及满足对方需求,不断进行这样或那样的经济投入,进行这样或那样的消费,并且常常难以理性把握消费尺度,消费开支明显超过正常水平。
理财观念与能力缺乏。大学生虽然是当今社会的消费主体之一,物质消费总量可观。但是仍然有很多大学生,缺乏现代人应有的理财观念和理财能力,表现为消费无计划性,缺乏对经济的整体规划,或者不知道该怎么规划,花钱比较随意,并且容易盲目消费和冲动消费。他们对自己每月开支需要多少钱,或者实际支出了多少钱不明确,缺少开支计划。购物时爱凭感觉靠兴趣,特别是面对打折、“买就送”等商业促销活动时,更易冲动消费,之后又易产生懊恼心理。
性别年级之间存在消费差异。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表现出差异。在性别方面,男生更注重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在社会交往等方面的消费比较大,而女生则十分在意自我形象和他人印象,在着装扮饰等方面的消费较大;在年级方面,低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大学开始逐步适应大学生活,在保障平常学习所需、购买生活用品上花费较多,而高年级学生即将毕业,严峻的就业现实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他们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高年级学生在择业应聘、考试培训、购买复习资料方面的经济投入显著增大。
存在超前消费行为。超前消费即超出现有经济实际承受能力的消费。有的大学生不考虑家庭和个人经济能力的实际状况,热衷追求时尚消费、高档消费甚至奢侈消费,给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有的学生将家长给的用于缴纳学费的钱悄悄用于购买高档用品和请客吃饭,却对拖欠学费满不在乎;有的学生为满足自己的消费愿望,到处借钱,“借钱消费”成为了常态和习惯。这些不良行为反映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很不健康,消费观、价值观和幸福观存在着较大偏差。
大学生消费可以分为物质需要消费和精神需要消费,它反映了大学生个体的消费能力、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消费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一些大学生在不良心理和错误观念的驱使下,产生了不正确的消费行为。大学生不正确消费行为主要受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产生消费盲目性。大学阶段是青年人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一个特殊时期。伴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步觉醒和增强,大学生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表现出愈来愈强烈的自我支配愿望,体现在消费上就是产生愈来愈强烈的消费主张。但是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尚不成熟,对合理科学消费的认识与把握很不足。如果缺乏及时的引导,就会产生盲目消费行为。
尊重需要引起消费炫耀心理。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尊重需要居于生理、安全、友谊和爱的需要之上,处于较高级的第四层面。大学生是掌握一定知识技能、拥有良好教育资源的青年中之佼佼者,他们有着强烈的尊重心理需要,十分看重和在乎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与他人印象。大学生这种尊重心理需要反映在生活领域,往往就会表现出看重物质消费,希望受到关注和赞赏,继而诱导发生消费炫耀心理。
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导致产生消费攀比心理。大学生在群体消费行为中,一方面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另一方面又容易滋生独领风骚的心理,两者相互作用,攀比心理就得以萌生。消费攀比心理表现在看似相互矛盾、实则本质相同的两个方面:一是从众心理,即个人乐于接受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或希望拥有大多数人所拥有的;二是求独求异心理,即在物质的消费拥有上,希望自己是最独特的、最新颖的。
家庭因素。大学生来自不同地域,父母从事不同职业,家庭经济状况存在着很大差别。不同的家庭在子女消费供给上有所不同,但家长所持的心态基本一致。如今的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家庭的呵护。子女进入大学后,家长对子女的消费需求也抱着能满足就满足、“不要让孩子受委屈”的心理。很多家庭对子女的消费需求迁就多、拒绝少,宽容多、约束少,对子女的不良消费行为缺乏必要的批评管理和及时的教育引导。同时在一些家庭中,一些家长自身长期的错误的消费思想和消费习惯,对子女的消费观念形成产生了直接的负面影响。
教育因素。大学生消费偏高、不合理的现状,与广义上的教育不足相关。社会对大学生的消费教育关注和重视程度不够,对大学生消费缺少正面的舆论导向和行为导向。高校虽然也对学生进行健康、合理、科学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的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往往缺乏讲之有效、行之有力的方法与措施。同时,大学如今早已不再是“一片神圣的净土”,社会上的各种观念涌进校园。高校无奈于教育力量的薄弱,使大学生消费教育的效果有限。
社会环境因素。超前消费是如今人们的普遍做法,贷款买房、贷款买车、贷款旅游使现代人崭新的消费理念得到了充分体现,也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大学生的消费心智尚处在不成熟的阶段,缺乏细致的思辨和分析能力。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消费现象和事物,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尤其是众多片面突出高档舒适、奢侈排场享受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宣传,使大学生感到迷茫、躁动和无所适从,影响了大学生健康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的形成。
我国提倡勤俭节约、绿色环保的消费伦理。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大学生是一个特殊而庞大的群体,在推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当十分重视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力量,培养和塑造大学生树立健康、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中国千年文化伦理一直提倡和推崇“俭朴”的美德,将其看作是一种高尚的生活情操和社会道德准则,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良好基本品质与素养。而有些大学生却认为,“勤俭节约”这种提法早已落伍过时,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是“老土”和“小家子气”的表现,对其不屑一顾。思想是行动的先驱,要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首先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面对新的历史发展环境,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教育引导大学生崇尚自然节俭、反对浮华铺张,树立“付出创造真正的价值”、“节俭是一种时尚之美”的现代价值观与消费观是首要而紧迫的。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和环境下,加强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应采取直观生动的形式,对大学生开展艰苦奋斗传统教育,如组织学生到艰苦落后地区开展社会调查,访贫问苦;开展留守儿童、失学儿童关注活动;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同学献爱心活动等。通过这些教育,让大学生在充分感受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看到群众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差距,了解百姓的疾苦和困难,从而唤起和培养大学生传承艰苦奋斗优良品格的自觉意识和作风。
教育创造的结果是培养高素质的人以及全面发展的人。只有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使大学生专注学业,热爱学习,尊重和向往知识,追求个人能力煅练与发展,才能使他们理性客观地看待消费问题,从注重物质享受向注重精神文化追求转变,从而确立正确的消费认识。因此,要重视加强大学生学业精神的培养,同时加强大学生责任感和忧虑感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读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钻研技能、增长本能,而不是花钱消费。要注重校风学风建设,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并将它们与大学生消费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自觉选择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特别是营建良好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使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所谓财商,是指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能力。财商与智商、情商并列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不可缺少的三大素质,也是现代教育不可忽略的话题。其中智商反映人作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为社会生物的生存能力,财商则反映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里的生存能力。从新世纪之初,我国教育界一些专家已经发出呼吁:“理财教育应该从青少年抓起”。智商、情商、财商三大教育是现代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青少年直到大学阶段才开始独立的生活,因而对大学生进行理财教育显得非常必要。通过理财教育,教会大学生应该怎样科学合理地支配财物,帮助大学生修正消费意识和行为。
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巨大的,家庭的消费理念与消费环境对于子女的消费观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家长要做合理消费、科学开支、节俭为本的榜样。父母的消费行为是有问题的,很难教育子女建立起良好的消费行为;其次,要注重对子女正确消费观的教育与引导,培养子女良好的消费习惯和健康的消费心理;第三,对子女的消费行为要进行必要的监督和管理。对子女的消费诉求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能力,合理、适度地给予支持,而不应一味满足迁就。对于子女不合理的消费要求,要予以坚决制止和纠正,并及时指出和加以引导。
教育必须注重实效。对大学生进行消费教育,就要提高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加强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研究,发现大学生消费中的共性和特殊性,并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当代大学生主张个性张扬,逆反心理比较明显。对大学生进行教育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防止空洞无物的单纯和刻板说教。用身边的事实来阐述,用生活中的事例来分析,使学生易于理解,愿意接受,形成思想和心理共鸣,从而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达到教育的目的。
综上所述,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才共同负有重要的责任。大学生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是大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重视加强大学生的消费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消费观,走出消费误区,建立健康的消费心理和理性的消费行为。这既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社会合格人才培养的需要。
[1]刘晓芸.当代大学生消费观教育刍议[J].文化建设,2008(8):95.
[2]赵 亮.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和教育对策[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5):91-92.
[3]张 彦.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8(5):62 -64.
[4]余展洪.关注大学生的消费健康[J].山经青年,2006(12):78-79.
[5]李 男,李素花.大学生消费观调查与分析[J].辽风,2006(6):112-113.
[6]马谋超,陆跃祥.广告与消费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G40-012
A
1006-2769(2011)05-0974-04
2011-07-28
陈 喆(1967-),女(汉族),吉林扶林人,副教授,主要从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