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华
(西藏民族学院医学院/西藏民族学院高原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研究省级重点实验室、财政部与地方高校共建生命科学基础实验室,陕西咸阳 712082)
从西藏农牧区全科医生人才的需求看医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李文华
(西藏民族学院医学院/西藏民族学院高原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研究省级重点实验室、财政部与地方高校共建生命科学基础实验室,陕西咸阳 712082)
民族医疗卫生事业是我国民族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历史上为各族人民的生存繁衍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也对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新时期西藏医疗卫生事业急需全科医生人才,本文从西藏农牧区全科医生人才的需求出发,探讨了医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西藏农牧区;全科医生;医学教育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并将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中的一项具体内容。根据国发〔2011〕23号《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精神,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李克强副总理在主持召开国务院深化医改领导小组第六次全体会议时强调指出,“当前医改要把强基层摆到突出位置。要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3年内培养出6万名全科医生。民族高校医学院校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培养满足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应用型医学人才。西藏民族学院医学院开设全科医学本科教育既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也是学校正确认清形势,明确办学思路,科学特色定位,找准自身的立足点和发展点的需要,符合国情和学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西藏全科医学人才匮乏,社会迫切需要的现状来看具有必要性。
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集生物医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一体的新型临床医学专科。全科医学改变了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卫生服务理念。强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式的综合性卫生服务。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当代人类疾病谱的转变,在医疗卫生服务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实践中,人们对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全科医学人才,愈来愈认同与欢迎,建设和发展一支全科医学人才去服务农村基层和社区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卫生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孟群报告说,按最低标准计算,我国5亿城市人口至少需要16万多名全科医生,但目前我国只有全科医生不足4,000人。据对全国部分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情况调查显示,从业人员的专业大多为临床医学或护理两类,学历结构主要为中专、大专和少量的本科,职称以初级职称为主,全科医生存在很大缺口。西藏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但是交通不便,自然条件较差,社会经济发展较慢。因此,也制约了卫生事业的发展,使占全区总人口80%的广大农牧民依然缺医少药。十一五期间我区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西藏人均期望寿命已由2000年的64.37岁提高到2009年的67.00岁;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由2006年的244.1/10万和24.29‰分别下降到 2009 年的232.23/10 万和21.15‰。但是农牧区医疗卫生发展存在地区不平衡,卫生队伍数量不足,素质偏低等问题,乡(镇)卫生院缺员率达59.74%,全区平均每个村仅有乡村医生0.43人的现状与基层医疗机构要承担的基本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妇幼计生等多项工作的需求差距很大。因此,培养“靠得住、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能够适应西藏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工作需要的全科医生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我院毕业生跟踪调查,以及对西藏拉萨、山南、日喀则、林芝、阿里和那曲等地级市的调研,发现目前全区农牧区医疗卫生水平普遍偏低,尤其是乡村一级的基层卫生人员学历偏低,大多是中专及仅受过短期培训的“赤脚医生”或聘用医生为主,服务水平和医疗技能偏低,只能对最普通的常见病进行简单诊治,患有较大疾病和急性病的患者不得不到县医院或地区医院就诊,而且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往往错失治疗的最佳时机,这与农牧民“小病不出村、较大疾病不出县”的良好愿望差距很大。因此,开展西藏农牧区全科医生人才的培养非常必要。
我区是以藏族占绝对优势(90%)的民族地区,所以只有大力培养本民族医务人员,才是发展提高本民族卫生事业的力量所在。按照国家发改委、卫生部、教育部、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010年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我区从2010年起,将连续3年开展临床医学全科医疗方向免费定向生的培养工作,重点为西藏各县、乡镇级医疗卫生机构及其以下单位培养从事全科医疗方向的专业人才。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这一工作,我校按照西藏自治区的要求和部署,在2010年招生计划中专门安排了41名订单定向临床医学专业免费培养生,他们分别来自西藏的拉萨、昌都、阿里、那曲,日喀则等边远县区。藏族学生占90.2%,农牧区生源占70.7%。并且承担了西藏自治区政府研究项目《藏农牧区医疗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2010级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专业为试点》。
要办好高等医学院校,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就必须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政治素质、业务水平高的教师队伍。要将有限的教育经费用于提高教师待遇,强化教师队伍。作为民族院校,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曾经历合并到西藏大学医学院的历史)我们任务更重,科技开发有限加之工作环境艰苦,为此,一定要用好国家给予民族地区的许多优惠政策,切实为教师办几件实事。教师队伍不稳定,提高教学质量和深化改革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职称问题也是教师关心的大问题,从现有评定职称政策看还要改革完善。另外,也应提高对教师的要求,建立教师考评和淘汰机制,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使我区医学教育师资水平在数量上、质量上有较大突破,确保培养西藏急需的农牧区全科医生医学人才的需要。
根据近年西藏民族学院院领导带队的暑期西藏调研团调研结果,西藏农牧区急需实用型医学人才。由于历史的原因,2000年以前,我区主要培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西藏民族学院医学系,由于考生的限制,每年只招收30人,内地医学院校为我区培养医学生相当困难,远不能满足需要,而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还是空白,供需矛盾十分尖锐。21世纪的今天,西藏培养高等医学人才的重任落在了西藏大学医学院和西藏民族学院医学院,每校每年招收约4个班左右,要尽快地解决这一矛盾,必须改革西藏医学院校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多形式办学,调整专业设置。加强全科医生人才培养,加快人才向农牧区分流,同时举办各种成人全科医生在职培训,满足各种急需专门人才的需求。对于培养各层次的医务人员,目前西藏卫生厅采取全区选拔有培养前途的民族专业骨干,到内地重点医科大学深造的少数民族骨干培养计划,有利于我区高级医学人才的快速增长。
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西藏农牧区医疗卫生资源贫乏,医疗卫生条件远不如城镇,不能满足农牧民生活、生存对医疗卫生的基本需求。有相当一部分农牧民危重伤病员,患的并非不治之症,由于诊断、治疗上的延误,或交通的不便,致使其走上了不归之路。西藏农牧区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生更是廖若晨星。农牧民的健康与生命由学历偏低(多数无学历)、技能不高、经验欠缺的医务人员监护。农牧民因伤因病致贫返贫成了建设西藏新农村、“奔小康”的拦路虎,成为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一大社会问题。作为西藏高校的西藏民族学院医学院有责任、有义务培养“品德高、学历高、素质高、技能高”的“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全科医生为西藏广大农牧民朋友们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医疗保健的需求日增。民众对医疗机构诊治大病、重病的期望值愈来愈高,希望医疗保健机构能够提供:优质、高效、安全、舒适、温声、便捷、人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医疗、保健机构人员素质的提高,医疗安全系数增大,也是广大群众的福音。目前,亚健康状态已威胁到30岁以下的年轻人,这一人群中有33.5%的人开始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造成亚健康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们不良的生活方式。社区教育的方式应从预防入手,把问题消灭在疾病发生之前。而全科医学的兴起和发展,承担起社区教育的功能,为人们提供健康教育、预防疾病和保健康复等具体服务。
看病难、看病贵,导致民众因伤病致贫、返贫,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一大社会问题。中央对此十分重视,着力在农村推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城市构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决心让80% 的伤病员在新型合作医疗站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内得以解决。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为新型合作医疗站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注入资金、提供合格的场地、必要的设备外,更重要的是为新型合作医疗站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培养、输送能担当起80%伤病员医疗、康复任务的医学人才,全科医生能承担这一重任。教育部要求:有条件的高校要参与社区全科医学及护理人才的培养,建立相关院系。
西藏高等医学教育改革要从西藏急需农牧区全科医生人才的需求出发,紧密结合西藏实际,在培养更多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应用型人才上下功夫,为西藏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服务,为建设“小康西藏、和谐西藏、平安西藏”培养更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李文华,胡锡佑.适应世纪需要为西藏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J].西北医学教育,1995,13(3):157-158.
[2]许 辉,周 毅,王湘骥,等.顺时应变,开设全科医学本科教育[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207-209.
[3]于天舒,关于建立农村全科医生培养模式问题的探讨[J].医学信息,2011(5):2070-2071.
Necessity of Medical Education Reform Seen From Needs for General Practitioners in Tibetan Farming and Pastoral Areas
LI Wen-hua
(Medical School,Tibet Nationalities College/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Plateau Environment and Disease Related Gene Research/Life Science Basic Laboratory Co-constructed by Finance Ministry and Local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Xianyang 712082,China)
China’s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 of nationalities,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ities cause,not only greatly contributed to the survival and multiplication of peoples in history,but also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improving people’s health,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Medical and health undertakings in Tibet have an urgent need for general practitioners in the new era.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medical education reform from needs for general practitioners in Tibetan farming and pastoral areas.
Tibetan farming and pastoral area;general practitioner(GP);medical education
G640
A
1006-2769(2011)06-1133-03
2011-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