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宜军
(泰山学院,山东 泰山 271021)
对中学武术课准备活动的研究
房宜军
(泰山学院,山东 泰山 271021)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完善,中学武术课教学日趋正规,武术课的准备活动是上好武术课的前提,所以应针对中学生武术课的基础性、层次性等特点,合理安排武术课的准备活动。文章从准备活动的作用、内容、负荷、强度等方面对武术课准备活动进行分析,指出应根据中学生的身心特点、性格、兴趣等,组织适合中学生武术课的准备活动,保证武术课的任务能够更好的完成。
武术 准备活动 负荷 强度
面对《全日制义务教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新的课程理念,在研究和探讨体育教学方法的同时,不能忽视准备活动;在备课程资源、备老师、备学生、备器材、备场地的同时一定要在准备活动上多下功夫。准备活动虽然不是武术课的主要部分,但是要保证武术课的顺利进行,准备活动必不可少,如何做好准备活动,如何使准备活动适合教学,这就是我们的研究目标。本文从什么是武术准备活动开始,直接说明准备活动的作用、特点、开展和组织形式,全面介绍准备活动。希望能为武术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提供一点参考依据,保证武术课的顺利进行,保证武术课的任务较好地完成。
武术准备活动是在武术课前,有意识、有目的地做各种身体练习,逐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的兴奋性与适应性,使之达到为即将来的运动做好生理和心理的准备[1]。
武术课的准备部分是武术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这些构成部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环扣一环,缺少某一部分,就会造成教学的不完善,甚至导致损伤的出现。准备部分为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对身体做了从心理到生理机能的总动员,是预先进行的各种身体练习的生理机制,不仅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学生产生积极参与的意识,而且发展了各肌群、关节、韧带的灵活柔韧性,对提高机体机能的协调性及工作能力,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有重要意义,帮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和适宜的身体状态去参加一节课的学习[2]。
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使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唤醒神经的暂时联系,提高脑的分析、综合和判断能力,从而提高整个人的适应能力,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从生理角度分析:支配内脏器官的植物神经传导速度较慢,并且经过的突触联系多,这些均构成了内脏器官自身的生理惰性。
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血液循环速度,为肌肉提供更多的氧气和营养,同时带走代谢产物,防止过早出现疲劳。
体温升高。这样,使细胞的代谢过程以较高的速度进行。因为,温度每增加一度,细胞的代迅速度增加约13%,在较高的温度中,神经传导活动会更迅速的使你对即将进行的训练或比赛有跃跃欲试的感觉,充分活动肌肉可以提高肌肉的弹性和伸展性,预防肌肉拉伤和运动损伤的出现,提高肌肉工作的效果[3]。
中学武术准备活动的开展一般采用以班为集体的形式,为避免学生对其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应坚持“形式多变,妙趣横生”的原则,教师要认真备课,不能敷衍了事,只是走一个过场,不管教材的内容,性质,气候、对象特点,总是用固定的形式,内容循环往复[4]。根据实际合理科学要安排新鲜内容,使学生每次上课时都有新鲜的感觉,这样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中精力,做好充分的心理与生理的准备上好武术课,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准备活动发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般包括队形和动作,日本有人主张“自由式队形”做准备活动,但这做法又易造成纪律松散的现象,所以,我们提倡以“变”代“散”,如圈形队形、四边形队形、三角队形等进行做各种徒手操,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奋与趣味。周而复始一味做几节徒手操,这样学生厌烦,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如在教学中,我们非常注意准备活动的内容变化,武术内容作为准备活动就是最好的内容:例如安排:正踢腿、侧踢腿、弓步冲拳、压肩、抡臂。并且节拍不易过多,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比较容易疲劳和感觉乏味,我们应该用各种武术动作交替作为武术活动的内容,克服乏味感,具有趣味性,我们还要采用辅助练习和诱导练习。同学们相互帮助来完成柔韧性练习,例如背墙互助踢腿练习、保护性下叉等。同时通过准备活动向课的基本部分诱导,准备活动作为向基本部分的引入,安排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都应贴近基本部分。例如,如果基本部分主要学习旋风脚,就可以准备活动的最后部分安排里合脚练习以及右脚里合———左手击响顺势转体360°练习,这样再紧接着学习旋风脚练习,使准备部分很自然地过渡到基本部分,从而充分地体现出准备活动与整个课的统一完整性[5]。
准备活动的内容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内容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注意区别对待,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中学生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相对较少,他们的中枢神经兴奋性高,灵活性大,因此我们要做的是对准备活动的内容安排简单易学、节奏分明、生动活泼[6]。如踢腿,我们应该安排正踢腿和侧踢交替,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还可以安排弹踢推掌,弓步冲拳等行进间准备活动[7]。
本身从课的结构分析来看,准备活动是整个课的一部分,其活动内容的安排与武术课相关,起着准备与学习的双方面作用。准备活动其内容按其性质与目标,可以分为组织教学所需要的教学常规活动,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8],其具体的内容则十分丰富,通过总结归纳如下:
一般性准备活动是采用那些促进全身各部分主要肌肉群、关节、韧带都得到全面发展和充分活动的练习,包括各种形式的慢跑、徒手操,以及依靠支架、墙壁、地面等进行的柔韧练习。
专门性、诱导性练习准备活动,所采用的武术练习在性质和结构上与基本部分教材的性质和结构相类似,大都是一些模仿练习或诱导性练习,以及大纲所规定的掌握该项教材所必须发展的相应的身体素质练习等。准备活动的内容应在继承以往内容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和发展,更加注重内容的全面性、多样性、渐进性、针对性、趣味性和新颖性,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武术准备活动的针对性是指应根据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来选择练习,以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动作,尤其在专门武术准备活动阶段,应以针对性强,促使身体机能逐步达到课的内容所需幅度和强度的练习为主。
一次武术课,可能是新授课或复习课,也可能是测验课,并且具体到同一类型课,其所涉及的内容也会大不相同。比如,同是新授课,如果某次课是学习基本手型、步型及基本手法,这样运动量及肢体运动幅度就可小一些,也许做一般性准备活动也就足够了。然而,该次课如需肢体做较大幅度的运动,例如像学习规定长拳,就需要安排压腿、踢腿、压肩和抡臂等柔韧性练习内容;如果该次课需做跳跃翻转等练习,如提高腾空飞脚、旋风脚和旋子转体等跳跃动作的质量,就要在准备活动中加入纵跳、跑跳和跳转等基本动作练习;至于复习或测验课,如果课的内容较复杂,丰富,如随堂测验拳术套路以及器械套路,准备活动则应该以全面活动为基础,突出参与完成重点技术的身体部位的活动。此外,还要注意活动易损伤的身体部位。例如,基本部分内容中有旋风脚接坐盘,就必须在准备活动时做几次拧转坐盘和跳步坐盘,以防膝关节被快速落地的拧转动作扭伤。根据课的内容针对性安排准备活动另外一点是,可根据不同类型的课而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例如,学习一门新技能,可采用集体练习的组织形式,而若为测验课,由于上场演练是有先后顺序的,这样就可不拘限于集体和统一进行,可由学生自己单独进行,自我控制准备活动的内容、形式及时间。
武术课教学同样不能违背教学的基本规律,其每次课都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无论准备活动怎样安排,都离不开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决定了学生层次不同其准备活动安排也有差别。由于中学生掌握的基本专项技能很少,准备活动也相应安排简单动作,以一般性准备活动练习配合部分专门性准备活动练习。如果是有一定基础的中学生,此时,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多,并且比较熟练。准备活动安排就可以专门性练习为主,动作可复杂些,难度相对也稍大。
准备活动毕竟是准备部分,而并非基本部分。这就要求我们在安排活动时充分考虑到活动量的大小,通常准备活动在时间安排上,45分钟的课大约8~12分钟。同时安排准备活动应注意采用结构简单的动作,运动强度由小到大,并将其控制在低于该次课的中等强度的水平之下。强度大,会造成身体过早疲劳,影响完成课堂练习任务。例如,本来我们在某节课中要学习旋子这一难度较大的动作,若在准备部分过多安排冲拳、踢腿等强度过大的练习,这样就会在基本部分中学习旋子时而出现体力不支的过早疲劳现象,从而导致影响课堂任务的完成,达不到应有的课堂质量。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大小、体质强弱、训练强度而定。如用心率表示,中学生十五岁到十七岁的学生安静时的心率为70—80次/min,而运动员只为50—60次/min,这个年龄的学生在做大强度运动时心率为150—160次/min,而运动员则可达170—180次/min。大强度运动都是在无氧代谢的情况下进行的,不可以长时间地进行,只能在短时间或间歇时间运用。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运动强度可以分为三级:高强度、中强度、低强度。高强度心率在150—160次/min,中强度在120—140次/min,低强度在100—120次/min。
准备活动不能盲目,也不能呆板,必须根据人体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科学地确定负荷量。负荷量过小,起不到准备活动的作用;过大,又会使疲劳早出现,不利于体育学习。因此,从教学实际,准备活动的负荷量以不超过基本负荷的1/3,心率110~130次/min为宜。
准备活动的运动量,取决于正式练习或比赛的强度和性质。同时,也取决于人体现有的机能状态和客观外界环境的条件等等。时间短、强度大的剧烈项目的课时,准备活动的时间和负荷要相应加大,使身体充分活动开,避免使肌肉韧带突然处于极度紧张状态,突然被拉长而受伤。在天冷的情况下,准备活动的运动量要大大提高以免造成肌肉拉伤,在身体感到疲劳的情况下,进行难度较大的动作练习和比赛,准备活动的量要加大,注意充分的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克服人体惰性,这样,才能避免受伤,值得特别重视的是准备活动的内容安排,也同正式训练的原则一样,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小幅度到大幅度。
我们知道各器官的机能都有它的生理惰性,肌肉的惰性最小,从安静到发挥最大能力只需20-30秒。心和肺惰性最大,需要2-3分钟才能发挥较大能力,所以时间安排不宜过短,这样无法充分的使身体活动开。中学课时45分钟,准备活动应该在10分钟到12分钟为宜,准备活动后应适当的休息,有利于ATP重新再合成,使机体活动的能力得到提高。这样,投入正式运动时,才能更好地提高成绩,准备活动结束与正式运动之间的休息间隔以2-3分钟为宜。时间也是决定运动负荷的一个重要因素,准备活动总的时间应根据季节、温度、学生的身体状况等因素略有增减,不能太教条。专门性准备活动的时间需要根据所学技术动作的难易程度而调整变化。
武术课的准备活动部分受多方面影响。作为一名武术教师或教练员,对这一问题都不能回避。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实事求是”,古哲学家认为“一切皆流”。任何事物都是在变化着的,武术课准备活动的教学也不可能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需要我们武术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讨、验证,而做到实效性和针对性相结合,这是做好准备活动的关键所在。
武术教师应善于运用组织准备活动,全面科学地安排准备活动,必须十分重视这一环节,以保证武术课获得良好的效果;同时也要重视准备活动在武术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样才能预防和避免受伤,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训练水平、运动水平,从而创造优异成绩,促进人体器官和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全面发展,增强体质。
[1]康戈武.中国武术实用大全[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5:50-62.
[2]杨雪芹,刘定一.体育教学设计[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15.
[3]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100-105.
[4]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200-203.
[5]龚正伟.体育教学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24-26.
[6]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40-45.
[7]时玉英,马成亮.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原理与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3-32.
[8]胡启林,陈 莉.我校学生中学时期体育状况调查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2(4).
On the Warming-up Activities of Wushu Classes in Middle Schools
Fang Yijun
(Taishan University,Taishan Shandong 271021)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secondary teaching Wushu become more formal,the warming-up activities in Wushu class is a prerequisite for a good Wushu classes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Wushu classes,such as the level of features,reasonable arrangements for the warming-up activities.From the role of preparation,content,and load analysis of strength,according to students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ersonality,interests,to organize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to do warming-up activities in Wushu classes can ensure the teaching task be completed better.
Wushu warm-up activities load intensity
G85
A
1004—5643(2011)09—0076—03
房宜军(1964~),男,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