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武德在武术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价值

2011-08-15 00:50喜范嬴轩熊希李岩峰
武术研究 2011年9期
关键词:武者习武武德

赵 喜范嬴轩熊 希李岩峰

(1.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2.湖北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浅析武德在武术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价值

赵 喜1范嬴轩1熊 希2李岩峰1

(1.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2.湖北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文以评心,武以观德”,说明了武德在中国武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武术在长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突出地强调了道德修养的作用,并以传统的崇德扬善的道德观来协调习武者与他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德”与“艺”(武技)的统一。文章以武德的概念,传统武德的主要内容为出发点,来分析武德在武术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价值。以此来激励更多的人注重对武德思想的关注,及学习。

武术 武德 武术文化

1 武德的来源

“武德”一词虽然在古籍中很早就出现了,但被用到武术中却是很晚的事。《左传·宣公十二年》中说“武有七德”,即“禁暴、戢兵、保太、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这里讲的武德是对诸侯用兵道德要求,与武林中的“武德”有着很大的渊源。在武德理论长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一直居于封建社会正统地位的儒家仁学思想逐渐成为传统武德的主要内容,主要表现为“仁、义、礼、信、勇”这五个方面。而笔者认为,不管是习武者还是非习武者都应将这五个方面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来维护社会秩序与安定,长此以往,我们的社会将是非常和谐的状态。

2 武德的概念

武德即武术道德。有人认为武德是“尚武崇德”的精神,也有人认为武德是习武者体现的道德。实际上,武德就是指从事武术活动群体中形成的对习武者行为规范要求的总和。它包括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武德协调着习武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影响着习武者的各种活动,其中包括心性修养,道德作风,精神境界和武术礼仪等等,而这些贯穿于拜师择徒、教武、习武、用武的全过程,是社会道德思想在武术这一特殊领域的具体运用,强调习武与修养的统一,使尚武与崇德成为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

3 传统武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武术的本质特征是技击攻击,然而其基本的道德属性却是推崇“内王外圣”、“仁爱”与“人和”的精神。关于武术的道德规范,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拳种门派有不同要求。传统武德的要求归纳起来大致包括:习武者在生活处事、择徒拜师,授艺习武、施武用武等方面。

武德在生活处世方面要求习武者在日常生活和待人处世时必须遵守社会生活伦理道德。“未曾习武先习德”,具体表现在生活要俭朴素淡,戒酒避色;为人要谦虚好学,尊敬师长;待人要宽厚谦逊,诚实守信;处世要遵守礼仪,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等方面,而这些都是传统武德的重要基础。

武德在择徒拜师方面强调“武艺须传忠诚有志之士,平易谦恭之人,匪僻之徒,决不可传”,“缺德者不可之学,丧礼者不可与之教”,学拳宜以德为先”,“为武师,须教礼,德不贤,不可传”等。这些要求大量体现在各拳种门派所制定的具体戒约与信条之中,其关注的问题最终还是习武者的道德品质,目的在于要培养“德技并举”的正人君子。

武德在授艺习武方面崇尚以身行道,以技显德。要求“习此术者……宜朝夕从事,不可随意作缀”,强调通过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刻苦训练以达到武技和精神上的更高境界。“穷者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自己处于弱小时,应勤学苦练,通过不懈的努力充实和提高自己的体能和武技水平:自己强大时,却不可狂妄自大,更不可依仗武力欺负他人,而应谦虚谨慎,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帮助周围需要帮助的人,并共同进步。

武德在施武用武方面要求习武之人要有手德、口德、公德。手德是指比武较量时不要以武力伤人,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许出手,即使与人交手时,也只有“点到为止”。口德是指不以言语诋毁中伤他人。公德即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奉公守法,坚决不做扰乱社会治安的事情,它提倡习武者以修身养心为旨,以自卫为信条,反对好勇斗狠、恃强凌弱,并且要以武济世、伸张正义、扶危济困、见义勇为,要有坚贞的民族气节并富有强烈的爱国热情。《精武会训》规定:“凡我会员必须以仁爱为怀,服务为旨,为我所有,助人所无,牺牲个人之力量,以求造福于人群。”中央国术馆也曾把“爱国、修身、正义、助人”作为武德规范。在当代社会,人们受到的教育比以往要好得多,然而在社会现实中,依然存在坑蒙拐骗,违反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的现象,而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人竟然漠视这些现象的存在的,让这些现象任其发展。基于此,笔者认为加强武德的重视应该在某种程度上能够缓解现在这种局面。

4 武德在武术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中华武术千百年来一直以德为重,从授徒到武技运用都体现着武德的仁学中心思想。武家授徒主张择人从严,看好习武之人品德素质,不随便把技术传给品德低劣之人。注重“学拳宜以德行为先”、“学拳宜以涵养为本”。“未曾习武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所以从事武术学习的人,首先要端正学习目的。要明确学习武术是以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而掌握本领、增长才干为目的。如果没有理想和奋斗目标,学无动力,无毅力,是学不到真本领的。因此,在武德修养中提出“五不传”的要求:人品不端者不传,人无恒心者不传,不知珍重者不传,心险好斗者不传,轻浮外露者不传。要从始至终都把武德列为习武教武的先决条件,将“教武育人”始终贯彻于武术教习的全过程。而现阶段,笔者认为,不仅在高校,在体校,在专业的训练队,甚至在中小学,都应该渗透武德教育,武德教育要想体育教育一样,贯彻“终身体育,终身德育”的思想。

4.1 武德作为武术文化的传播本质特性

武术文化作为文化形式的一种,其传播是以人的意识形态为核心,以人的主观感受或思维活动为重要介质,受人的道德价值观制约。中国武术中以武会友、以德服人,尚武崇德、德以艺生、艺以德显的精神品质,符合了多数人的想法和追求。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高尚的武德,才使人们向往、崇拜武术,才使武术有了其重要地位。所以要继承和发扬武术的优良传统,习武者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道德观,始终将以武会友、以德服人、尚武崇德、德以艺生、艺以德显的精神品质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才能肩负起传播武术与武德的重任。

4.2 武德在中华武术发展中“以武会友、以德服人”的体现

在武术的发展史,无论是在武术界还是在民间,都涌现出了不少的武林豪杰。这些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兴亡,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高尚品质,教育和激励着后代习武者。如南宋名将岳飞,在其幼年时,母亲在他背上刺字“精忠报国”,使其铭刻在心,学文习武,最终做到文武兼备。金兵进犯中原时,他率师抗金,收复中原,最后金兵闻风丧胆。虽然后来遭奸臣所害,但还是以自己的行动,杀身成仁报效祖国和人民。而在当代,从当年艺惊世界的李小龙,到当代走红好莱坞的成龙、李连杰,让全世界对中国功夫刮目相看,而当中的武打效果和所表现出来的武术品德,使中国武术精神在世界上得以传播。影片中表现出来的“以武会友、以德服人”的精神,正是声张正义和维护和平精神的体现,而这种精神的体现不仅使得他们成为武打巨星,而且也使中国武术文化在世界更加广泛流传。而《功夫梦》这部电影中有很多地方都体现了武德中的“以武会友、以德服人”,在电影中,很多场景都强调了点到为止,以德服人,而非以武服人;强调师徒之情,以德服人的武术传授才能长久,以此促使恃强凛弱的学生也来拜以德服人的韩师傅为师,可见,人们最终都会追求真正至高的武术。电影还体现了中国武术的至高境界,即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境界高深到没有尽头,而武术的最高层境界则是修心,臻于大成,没有敌视,最终到达和谐的彼岸。

4.3 武德在武术文化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尚武崇德,德以艺生,艺以德显。武技精湛是习武者在武术事业上高尚武德的反映,也是从武者敬业精神的表现。没有精湛的技艺和渊博的知识,从业动机再纯,也难达到理想的成效,还可能误业、误人、误己。同样,武技再好,武德不正,也可能败坏武术的门风,成为世人的罪人。只有把武德教育贯穿于技术教学训练的始终,才能收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最佳效果。因此,习武之人,一定要有正确的学武动机,端正练武心态,最重要的是在授武时注重武德教育。

武德“十戒”中的第一条,就是讲立志的重要性。武德中有“尚武不尚力”的说法,这并不是说力(武功)不重要,而是说练武人的德行比武功更加重要。传统武术伦理观对“德”的突出强调,追求高深的武功最终是为了实现“德”的完善,这是因为在以传统伦理文化为背景的中国,所有学问都成为修养道德的载体。因此,武功的高低不再取决于简单的拳脚技巧,而是通过练习武术来表现内在的武学修养,直至从中通晓做人的真谛。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即在于此,习武者不仅习武,更是在习德,进而是习人,最重要的是习心,最终达到修身养性的境界。

5 武德的当代价值

武德作为中国社会传统武术中产生的道德现象,是历代习武者的共同信仰和精神价值取向,同时也是调节、规范习武者行为的最基本手段。武德作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核心内容,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以及不断的传承和改造中,已经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行为标准、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处世态度和风俗习惯融为一体,成为中华民族伦理道德思想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作为民族文化遗产的武术传统伦理道德思想如何汲取精华、剔除糟粕。进而发现传统武德与现实社会发展的内在价值联系,有选择地批判吸收传统武德中对当代社会有益的内容,继承和发扬传统武德的精华内容,这对于新时期武德教育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中华武术文化与世界的交流和推广,对于丰富和完善武术学科建设,促进武术的全面、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实质上,武德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理解,它不仅是个人体现武术伦理规范的主体,侧重于个人意志的选择,而且也包含了整个武术社会活动以及参与其他社会活动时的秩序规范。而且,个人的武德只有适应社会实践才能决定其他品格的高低,同时武德也只有在社会共识的秩序规范中,才有实践的价值和意义。

而且,武术不仅是一种武技,对学习武术的人来说还有一种武德的教育作用。武德可以理解为掌握武技的人所应具备的道德,是习武者为把握社会、实现社会价值而建立的自我约束与精神自律体系。在学习武术时注重武德,可以增强人的社会责任感,对自我修养的提高、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当前,我们提倡的武德要把习武同弘扬祖国文化联系起来,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建立起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形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诚于党的武术教育事业,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的武德思想。要求习武者树立理想,为国争光;爱国爱民,见义勇为;尊师爱生,团结互助;修身养性,遵纪守法;文明礼貌,举止端庄,自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1]蔡仲林,周之华.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季敦山.武德:武术文化发展的重中之重[J].搏击·武术科学,2009(1).

[3]任 瑛.儒家文化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影响[J].搏击·武术科学,2004(4).

[4]编写组.武术(上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On the Role and Value of Wushu Moralityin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Culture

Zhao Xi1Fan Yingxuan1Xiong Xi2Li Yanfeng1
(1.P.E.Schoolof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Wuhan Hubei430062;2.P.E.Schoolof Hubei University,Wuhan Hubei430062)

Wushu morality in the Wushu culture of China hasan important position.Wushu in long-term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emphasizes the role of moral cultivation,And with the traditional morality to coordinate Wushu practitionersand others,and social relationship,in order to achievequot;virtuequot;andquot;artquot;(WuJi)unity,The paper,from the concept and the main content ofthe traditional Wushu asthe starting points,analyzesthe role and value of Wushu morality in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culture,hopesto inspire more people paying attention to Wushu morality,and learning it.

Wushu Wushu morality Wushu culture

G85

A

1004—5643(2011)09—0037—03

1.赵 喜(1989~),男,学生。研究方向:武术文化。

猜你喜欢
武者习武武德
宋茜做“武者”,我要做到最好
新时代武者冯义民
论散打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有效渗透
王宝强幼年习武照曝光 苦练一字腿鹰爪功
习武的终极目标
《中华武德通史》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