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峰
(忻州师范学院体育系,山西 忻州 034000)
略论技击的构成关系
——以冷兵器时代军事需求为例
刘宇峰
(忻州师范学院体育系,山西 忻州 034000)
技击概念是了解技击本身和建立技击与现代武术关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明确技击的构成关系,不仅为进一步研究技击演变提供理论支撑,更将为明确现代技击概念奠定基础。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阐明冷兵器时代军事需求下,技击是由技与击构成的有机体,技为击做必要的准备,击在杀敌的过程中验证技的实效性;技与击在形成于应用的过程中互相作用:形成技为击做准备,击验证技的实效性并更加完善技的循环作用关系。
冷兵器时代 军事技击 构成 关系
在武术教材编写组编写的高等学校教材《武术》中,对武术的定义表述如下:“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1]。同时,表述武术的特点包括:“动作具有攻防技击性”[2]。不难发现:武术既然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肯定动作会具有技击性。我们不禁要问:技击有哪些具体的信息?技击这个词究竟赋予了动作怎样的内涵?
现可查的对技击的解释多种多样。《四角号码新字典》的解释为:“用于搏斗的武术”[3]。《中国武术大辞典》则释为:有“古代武术的别称、有实战的武艺、有战国时经过考选和训练的士兵、亦为一种军事制度”[4];还有击刺之术[5]等。要给用于搏斗的武术和实战的武艺以及古代武术的别称等一个清晰而准确的解释,“首先得要搞清楚武术的概念,而这个问题,至今更是尚无定论”[6]。“随着武术基础理论的发展,很多问题进展不下去,都在说明必须要返回对“原点”的理清、探讨与界定这个问题上去。”[7]而“原点”正是武术、技击这些概念的阐释。
技击的指称不会凭空产生,必然会与其起源与发展有渊源联系。如此,就有必要在技击的历史流变中探究技击在人们观念中指称事实的变迁。技击起源于军旅,昌盛在民间,技击沿着军事和民间两条线索发展。明确冷兵器时代军事背景下技击的构成关系,将为进一步研究技击演变提供理论支撑,更将为明确现代技击概念奠定基础;同时对现代武术理论建设有积极的意义。
收集在《四库全书》中关于技击注释和技击使用的有关文本资料,并对这些文本资料进行分析和论证。
对收集到的关于技击注释的文本资料进行技击属概念和主要特征以及包含元素的推理和论证,阐明军事技击表述的具体信息。
技击一词,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荀子》中。原文为:“齐人隆技击”[8]。在其后的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孟康首次对《荀子》中的技击做了注释:“兵家之技巧,技巧者,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利攻守之胜也。”[9]孟康的注释中首先肯定了技击“兵家”之军事性质。同样是对齐人隆技击的注释,清代王先谦曰:“技,材力也,齐人以勇力击斩敌者,号为技击。”[9]其用“材力”解释技;用“齐人以勇力击斩敌者”解释技击。至少可以说明一点:技是相对独立的一个部分,与击一起共同组成了技击。在清文献《学射录》有“自称异叟,言曾学道深山,技击皆精”的表述。一个“皆”字说明技击中技与击的相对独立性,表明技击是由技与击共同组成的有机体。
技即材力,材力首先是对人能力强弱描述。如“自古乱民皆其材力出众而迫于饥寒者也”[10];又如“因人之材力强弱列为三等人:上士、中士、下士。上士为勇力之士”[11]。而且这种能力有比较具体的解释。在《荀子集解·议兵篇》中载:魏国的武卒,用考试的办法录取,身穿三套拥身甲,能拉开十二石力量的弓,背着能装五十支箭的容器,把戈扛在肩上,头戴盔甲,腰挎利剑,带着三天的干粮,半天就能疾步步行百里。王先谦在注释中道:“度取之,谓取其长短材力中度者。”意思是这种考试是以“材力”达到标准者录取。不难看出,上述的考试内容都是对“材力”的测试。不难看出:材力是包括了跑步、力量和负重等在内的身体活动能力。其次,技本身也有对肢体技能指称的本义,如:《古词辨》曰:“技,巧也,‘技’源于‘肢’,主要是指人手的技能,各种经过训练、学习获得的特有能力都可以称为‘技’”。[12]可见,注释中材力是指技击的从事者业已具备的技巧或能力。
击,《古词辨》指出:击是将一定的力量强加到其物。击围绕击的力量轻重,程度深浅、方式变化上引申。向轻浅引申为打节拍,如左思《蜀都赋》:“巴姬弹弦,汉女击节”;向深引申为碰撞义,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持其壁,睨柱,欲以击柱”;更重为斩杀,如国语《楚语下》:“诸侯宗庙之事,必射牛、刲羊、击豕”。可见在击发生情景中,必然存在着一个受击的客体,也只有这个客体的存在才能满足力量的强加。注释中“齐人以勇力击斩敌”击的客体是“敌”,击的目的是“斩”即杀的意思。在这里有一个大前提:士兵面对敌人的时候,干的是“杀贼救命本身上贴骨的勾当”。你武艺高决杀了贼,贼如何又会杀你,你武艺不如他也决杀了你。在这样的前提下,击只能是斩杀之意。
技,是指技击的从事者业已具备的技巧或能力。击,杀敌之意。像齐国人那样凭借已经具有的技巧或能力杀敌就是技击。成为技击有两个条件:一是已经具备了相关杀敌的技巧或能力;二是必须把这些技巧应用于杀敌的过程。在杀敌之前的所有准备性工作都属于技的范畴。当这些技巧或能力应用于杀敌的过程,自然就成为了技击。可见技为击做了必要的准备。
“材力强猛谓之勇”[14],勇力是为材力强猛的代名词。注释中“齐人以勇力击斩敌者号为技击”如用“材力强猛”替代“勇力”一词,可获得:齐人凭借“强猛的材力(即技)”斩杀敌人就是技击。可见“技”在杀敌之前已经存在,在先后顺序上,技先于击。技为击做了必要的技巧和能力的准备。
勇力是对技的描述。冷兵器时代描述车战常见勇力一词。“车战,御者居中,执弓矢者居左主射,勇力之士居右主刺击,远则用射,短兵接则刺击”[15]。可以看出,勇力专门用于描述车右的作战方式,而车右用的是“戈殳戟酋矛夷矛”等“柄以木”的兵器。可见技的准备侧重于手持兵器杀敌的技巧或能力。这种动作不仅通过“夫子朂哉,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16]的列队训练得来。也可通过成童学象的武舞得来。戚继光在谈到战阵中的枪术应是“法欲简立欲束,非简无以解乱分纠,非束无以腾挪进退”[17]。吴殳也认为“兵枪者,教之易解,学之易能,用之易效”[18]。可见军阵杀敌之技要求简单实用。
击用以检验技的实效性,军阵中排斥不可实用的花法之技。正如《纪效新书》所载:“凡比较武艺,务要俱照示学习实战本领,真可对搏打者,不许仍学习花枪等法,徒支虚架,以图人前美观。”简单实用的技完全来自于对战阵实效的认识,“今日军士,平日所习得号令营艺,都是照临阵的一般”。[19]可见,临阵的击不但检验了技的实效性并影响着技的形成与练习。兵法曰: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敌人变化,杀敌的实际情况就会变化,击对技的要求和影响就会不断变化。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军阵中的技击是由技与击共同构建的有机体,在战阵杀敌的背景下,技为击做了技巧与力量等必要的准备,击在杀敌的过程中验证技的实效性,并直接影响技的形成。技与击在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互相作用,形成技为击做准备,击验证技的实效性并更加完善技的循环作用关系。
[1][2]武术教材编写组.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1).
[3]编写组.四角号码新字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471.
[4]中国武术大辞典编辑委员会.中国武术大辞典[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5]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1758.
[6][7]王 岗.质疑:“技击是武术的本质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1):29.
[8][9]文渊阁.四库全书[EB/CD].
[10][11][14]刘 因.四书集义精要.文渊阁.四库全书[EB/CD].
[12]王凤阳.古词辨[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308.
[13][17][19]戚继光.纪效新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6.
[15][宋]苏 轼.钦定四库全书(传卷八).
[16]康戈武.中国武术实用大全[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0:224.
[18]马力编.中国古典武学秘籍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281.
On the Form Relation of Attack and Defense——based on military demands of cold weaponry age
Liu Yufeng
(P.E.Dept of Xinzhou Teachers University,Xinzhou Shanxi 034000)
Theconcept of attack and defens eisthefirs t ques tion to beans wered in s etting up therelations hip of modern Wus hu and attack and defens e.It not only provides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future s tudy of attack and defens e but als o lays the groundwork for clarifying its definition in modern times.This paper does a res earch on notes of attack and defens ein theway of literaturereview and logic deduction,and clarifiesthat with themilitary demandsin cold weaponry age attack and defens e cons tituted the whole of attack and defens e;they interacted with each other in fighting-defens e made preparation for attack in techniques,power and etc.and attack checked on the defens e'seffectivenes sand made it moreeffectiveand powerful.They formed theinteractiverelation in fighting.
cold weaponry age military attack and defens e form relations
G85
A
1004—5643(2011)07—0027—02
刘宇峰(1979~),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武术理论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