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强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苏州215021)
当代文化转型背景下武术传承人的危机
吴志强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苏州215021)
当代中国文化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正发生着转型,而民间武术传承人作为传承中国武术的重要载体及文化内核也将在文化转型的背景下面临着更多的难题。因此,从当代文化转型背景下去探讨和保护武术传承人就显得至关重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武术传承人在当代文化转型背景下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定位缺失、资金匮乏、文化空巢、孤芳自赏等,是制约武术传承人传习和延续中国武术文化的关键,只有解决这四个方面的问题,才是对武术传承人真实的保护。
武术传承人当代文化文化转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而引发的文化全球化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全球。目前,中国正处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的经济、教育、文化等都受到了“全球化”的影响,“文化转型”便在其中应运而生。对于“文化转型”一词,汤一介教授对此作出了精辟的见解,他认为:“所谓文化转型是指在某一时期内,文化发展明显地产生危机或断裂,同时又进行急剧的重组与更新。文化的发展大体上总是通过‘认同’与‘离异’两种作用进行。‘认同’表现为与主流文化一致的阐释,是在一定范围内向纵深方向发展,是对已成模式的进一步开掘,同时表现为对异已力量的排斥和压抑。‘离异’则表现为批判和扬弃,即在一定时期内,对主流文化的否定和怀疑,打乱既成规范和界限,兼容被排斥的、释放被压抑的能量,因而形成对主流文化的冲击乃至颠覆。这种‘离异’作用占主导地位的阶段就是文化转型时期。”[1]当代的中国文化正是处在这种“离异”的转型方式上,因为原本有着浓郁民族特色的中国文化,正在被西方强势文化所侵蚀。而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具独特性的表现形式和子系统也正在受到西方霸权主义和强势文化的不断冲击。虽然中国武术的价值、功能以及文化都发生着变化,并向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但也因此而带来了诸多的尴尬问题。所以,拯救传统武术以及保护武术传承人已经到了时不我待的地步。
2.1 定位缺失:武术传承人的继承方向被扰乱
随着1840年的鸦片战争,西方列强利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天朝大国的大门,长驱直入。中国从一个闭关自守的封建社会沦落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文化紧随其后,渗透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武术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文化冲突是不同文化之间、不同人们的文化之间的碰撞、对抗和交锋。文化的多样性和变动性,决定了文化冲突是不可避免的。”[2]但我们却在文化冲突的过程中迷失了自我,丢失了中国武术曾经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根。“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中国社会发生了新旧鼎革的巨变,武术也霍然进入了一个由近代武术向现代武术的历史转型。”[3]而“在新时期的武术发展过程中,由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当代武术的发展面临着路徨的两难抉择,‘文化围城’现象也就在这样有文化背景下应运而生。”[4]当代的中国武术仍然跳不出体育的圈子和“唯技击论”的思想包袱,始终在自我设定的“围城”中来回的徘徊,无法突破精神上的枷锁。中国武术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正面对着重大的文化选择,“一面因袭着传统,一面向往着未来;在我们的武术发展过程中,交织着文化错位、心态失衡的情绪焦虑,承受着无可回避的理想冲突与意义失落的精神迷惘。我们一方面保留着传统武术的品质和形态特征,另一方面又增加了一些现代体育的内涵。由于同时兼有新旧两种发展需求,所以,我们的武术发展设计到了不能自圆其说的难堪境地”。[5]
“全球化”的浪潮迷惑了国人的双眼,使我们始终带着西方的“有色眼镜”来审视、评价,并改造着中国武术,致使民间武术传承人的传承方向被扰乱。而我们也一直没有给中国武术作出一个明确的定位,是把它当作简单实用的搏杀术还是雅俗共赏的“艺术品”?是定位成市井的江湖杂耍还是民族传承的文化?中国武术定位的缺失,使得我们广大的武术传承人不知道该如何继承我们的国术。曾经在他们面前是那么亲密无间的国术,却在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背景下变得陌生起来,彼此之间的“心”也越走越远。
因此,只有真正的明确中国武术是什么,并给其一个合理的定位才可以正确的引导当代武术传承人的传承方向,让他们一代代地去传承一个有内涵的中国武术。
2.2 资金匮乏:武术传承人的生存命脉被缩短
国家的繁荣离不开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在军事、政治、文化等领域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30年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更是让人们看到了经济在国家综合国力中的主导性地位。同样,对于中国武术来说,经济上的保障更是保护中国武术传承人不断传承下去的基础和源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是传承人,而传统武术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保护的核心依旧是武术传承人。但如今经济上的不足似乎成了所有学界学者和传承人共同关心的话题。因为,经济直接决定这传承人的“生存命脉”。“经费问题,几乎是所有保护试点都存在的困难,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程中始终无法去避免的一个重大问题”。[6]“在民间,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生活还十分艰苦。如果没有经济的支撑,让他们安下心来一心一意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显然不够现实。特别是对于那些年老体弱者来说,更需要政府的扶持与帮助”。[7]
“我国党和政府近年来也十分重视传统和民间文化的保护,采取多种措施进行保护。在十六大报告中特别提出‘要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8]然而,其对于中国武术民间传承人的保护却收效甚微。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象征性符号,一种身份的认证,但定位的缺失使得中国武术的符号随着文化的转型而发生了转变,将中国武术这一特有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看成一种经济符号,年轻一代的传承人没有看到中国武术的内在文化价值,反倒先看到了其外在的经济价值。同时,随着中国“遗产”热的到来,“很多人‘恍然大悟’,原来不屑一顾的土特产,只要打上一个‘某某遗产’的标签,就能够身价百倍,到国际市场上卖个好价”。[9]“对照起眼下在商品经济冲击下,不少人把武术传承看成一种纯粹的商品买卖关系”。[10]原本应该“子承父业”、得其真传的年轻一代,在文化冲击和转型中,将目光看向了西方文化,而对本国的传统文化不屑一顾。同时,资金上的匮乏也让武术传承人在实施传承保护工作中步履维艰。
因此,资金的匮乏导致民间武术传承人的“生命线”被压缩,甚至有些拳种的传承直接被斩断,无法延续。
2.3 文化空巢:武术传承人的空间内核被束缚
当今世界范围内各国之间的文化竞争越演越烈,因为人们开始不断的认识到,“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精深内驱力。”[11]没有文化支撑的民族只能是一座被架空的“空巢”。
“空巢”一词原本是与家庭有关,“空巢家庭原是社会学者在研究‘家庭生命周期’时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老人生活,剩下老人独守‘空巢’的家庭。”[12]在我们对当代文化进行研究时,就会发现,“空巢”现象也在其中出现。当一个以文化为主宰和冠名的地域或空间,却找不到历史和文化的“足迹”,“那些古村落和历史街区千百年来积淀的文化内涵被掏空时,便失去了见证物的历史会变得虚无缥缈。”[13]“文化空巢”由此而产生。而在当代中国的文化转型下,中国武术也面临着同样的文化危机。由经济全球化所催生出的文化全球化,让当代的中国文化受到严重的冲击。一瞬间,对西方文化的膜拜和盲目模仿如风乍起,而模仿的最终结局便是文化空巢的出现。
文化是要由人来传承和表现的,也只有“人”才能拥有文化。“一个拳种要想沿袭或更好地发展,离不开习练它的人,如果习练者都没有了,那么它的继承和发扬就无从谈起。”[14]因为“传统武术是活的文化遗产,是优秀的文化形态,它的继承主要靠人的口传身授,一代一代相传承接。武术传承人是保证传统武术传承和持续发展的关键。”[15]武术传承人更是中国武术文化空间的内核。“对‘人’的与保护才是根本性的保护”。[16]然而,年轻的民间武术传承者,在经济上没有更好的来源,也得不到国家的资助,被迫在金钱和时尚的利诱下,抛弃了传承的责任,放弃了传承家族的技艺,最后消失在城市间的打工浪潮中。中国一项优秀的传统武术拳种也因此而失根断层。加之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转变,不同的娱乐文化挤压着中国市场,中国武术已经失去了实践的舞台,也并不是唯一的文化消费方式,更是加速了中国武术“文化空巢”的困境。
因此,“文化空巢”的出现,束缚着中国武术“文化空间”的发展,更加制约着武术传承人的生存空间。失去了武术传承人也就丢失了中国武术的内核,中国武术也将变得虚无缥缈。
2.4 孤芳自赏:武术传承人的文化延续被窒息
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理应得到人们的关注,并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然而,基于文化转型下“文化空巢”的出现,这朵原先充满“灵性”的奇葩,却要面对几近窒息的尴尬境遇。
“文化需要传承,传承方能延续。作为中国武术文化的精粹代表,‘民间传统武术’是中国武术的根基,其传承意味着武术文化的血脉相传,是武术界最大的事。”[17]“传统武术之所以生生不息,主要依靠这些身怀绝技的传承人一代代传技授艺,他们是传统武术保护的重要对象,是传统武术延续和发展的中坚力量。”[18]但“在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今天,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武术文化的流失,不管是自然流失、必然流失,还是人为流失,主要是因为我们在传承传统武术文化的时候过多的把注意力放在了原来传统武术文化的文本上,而没有对传统武术文化传承的中坚力量——传承人,进行很好的关注”。[19]
其次,中国是以家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而建立起来的社会,因此,“传统武术传承中的封闭保守性与中国的家族制度有着内在的联系,具有血缘化倾向,中国以血缘为纽带维系的宗法制度,导致了一旦后继无人,这门技艺乃至绝招就有消亡的危险”。[20]同时,“传统武术始终没有跳出‘惟我独尊、固步自封、伦理错位、功能肢解、流派冲突、人文失落、门户之见’的怪圈。”[21]始终有着封建时期的那些糟粕思想,如“‘秘而不传’,‘不传外姓人’,即便是有血缘关系也还是‘传子不传女,传内不传外’。所以一般人学习传统武术是相当不容易的,而且师傅‘留一手’的现象更是严重。”[22]“可见其排它性和保守性是根深蒂固的。正是由于排它性和保守性的存在,才使得‘门户之见’、‘孤芳自赏’越发严重,以至影响到传统武术的健康发展。”[23]其实这些都是武术传承人自身的根结所在。
由此可见,民间传统武术的传承人本身仍然有着“门户之见”的思想和“孤芳自赏”的倾向,而当代中国文化的转型更是加剧了这一现象特征的恶化,使中国武术的文化延续被斩断,甚至几乎到了窒息的地步。
中国武术在面对当代文化的转型环境下,不知该以何种身份与面貌公众于世,其定位的缺失让国家政府也不知道如何实施保护中国武术以及民间武术传承人的措施,也就不敢轻易发放津贴,从而导致资金上的不足;经济上的不满足让年轻一代看不到中国武术的未来,便放弃了我们原本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和他们肩上的使命和责任,去效仿西方所谓的“现代化”,因此,武术的文化空巢产生;在这文化空巢之内只剩下年事已高的老拳师,其中一部分由于有着封建思想的糟粕,如门户之见、密不外传等,宁愿将一身的精湛技艺带入腐朽的棺材,使其成为被风干的死尸,也不愿将此弘扬光大,流芳百世,由此而形成了孤芳自赏局面。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警示着我们武术传承人所面临的危机,也只有将这些难题解决才能说得上是对武术传承人的真正保护。
[1]董翔薇,董驹翔.社会转型:文化转型和文化创新[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2]吴松,王岗.中国武术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文化之争[J].体育学刊,2007(12).
[3]周伟良.文化安全视野下中华武术的继承与发展——试论当代武术的文化迷失与重构[J].学术界,2007(1).
[4]王岗.武术发展中的“文化围城”现象审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0).
[5]王岗.武术发展的文化选择[J].体育文史,2001(3).
[6][16]王文章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论文集[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12):285.
[7]苑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之忧[J].探索与争鸣,2007(7).
[8][9]陶立璠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论集[M].北京:学苑出版
社,2006(10):93.
[10]周伟良.师徒论——传统武术的一个文化现象诠释[J].北
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5).
[11]郭玉成.武术商业化传播的文化定位[J].搏击·武术科学2008(2).
[12]李瑞芬,蒋宗凤.空巢家庭问题探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6(3).
[13]冯骥才.“文化空巢”的忧患[J].北方人(悦读),2008(1).[14]江奔,袁静.论传统武术的继承与发展[J].理论界,2008(4).
[15][19]陈宋.论传统武术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传承人接续[J].搏击·武术科学,2009(2).
[17]郭玉成.武术传承的文化空间[J].搏击·武术科学,2007(2).
[18][22]牛爱军.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对“传统武术传承人”保护问题的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10).
[20]张洪安,姜雪婷.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濒临灭绝的原因[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3).
[21][23]蔡宝忠,于海.传统武术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进行抢救与保护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6).
On the Crisis of Wushu Successor in the Background of Contemporary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Wu Zhiqiang
(Schoolof Sport and P.E.,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Jiangsu 215021)
As an important carrier and cultural cores of the Chinese Wushu,the folk Wushu successors are facing more and more problems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ntemporary culture transformation.Therefore,it is important to discuss and protect Wushu successors from the background of contemporary cultural transformation.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logical analysisand other methodsthispaper doesdeeply analysison the problemsof Wushu successorsfacing in the context of contemporary cultural transformation.Studies have shown that locate missing,lack of financial resources, cultural empty nest,narcissistic and so on,are the keys which have restricted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Wushu.Only by sloving these four kindsof problemsabove,can we do a better work of protecting Wushu successors.
Wushu successorContemporary cultureCultural transformation
G85
A
1004—5643(2011)03—0039—03
吴志强(1986~),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武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