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武术传播方式论绎

2011-08-15 00:50严志钢
武术研究 2011年2期
关键词:加拿大武术体育

严志钢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200438)

加拿大武术传播方式论绎

严志钢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200438)

加拿大有其特定的人文社会环境。文化思维、生活习惯和价值体系决定着加拿大人对于武术的需求与国内略有不同,身处加拿大的武术传播者根据加拿大社会的实际情况走出了适合其本土的传播路径,本研究通过社会调查,梳理这些实践经验,呈现加拿大武术传播的一般规律,为武术国际传播提供参考。

加拿大武术教学传播

“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这个说法既总结了几百年来中国武术的国际传播,也是对当代武术工作者的一个号召。“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体育之林的同时,一定要贡献自己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作为经受中国几千年文化浸润的武术则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了这个重任。”武术的国际传播历史久远,武术在世界各国人民的心目中早已是中国的象征之一。早期,这种传播主要集中在临近国家,发展到今天,武术已经在世界各地一百多个国家的传播,尤其是过去几十年盛行的功夫电影,更是把武术几乎宣传到了家家户户。武术传播形式多样,有以表演为主电影电视节目和武术表演等形式,有以比赛为主的体育运动形式,当然武术作为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国的传播最重要的是武术教学的形式。早期的武术教学传播形式,以传统的门户师徒传播为主,近代武术走向体育化,开始以学校、社团和俱乐部的形式传播。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不同,门户师徒传播方式在不同的国家的传播效果也不同。在东方,以宗族社会为主的国家里,门户师徒传播方法容易让那里的人接受,门户给人们一种正宗嫡传的家庭式的感觉,对于追求正宗嫡传的人群来说,这种方式比学校、社团和俱乐部更有吸引力。

在西方,以民主社会为主的国家里,门户师徒传播只适合于一小部分追求正宗嫡传的人群,大多数的主流社会人群不愿意受宗法的约束,对于比较开放的学校,社团和俱乐部的形式较容易接受。日本的空手道、柔道和韩国的跆拳道组织早已意识到这个差别,几十年前就已经开始有组织地推广以学校、社团和俱乐部传播的形式进行传播,尤其是韩国政府,他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国外派送免费跆拳道教练,深深地渗入西方主流社会。中国武术在西方国家的传播正在从传统的门户师徒方式向学校的形式转变,而中国政府也开始在国际传播上进行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资,这个转变促进武术进入了西方主流社会。

1 加拿大人文社会环境

加拿大的主流社会的人生价值观属于现代人文主义,主张人人平等,机会均等,反对特权,反对集权,关心时事,参与社会活动。在这个人文主义社会里,人本身的价值得以实现,从政府的结构到家庭的组成无不明确地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社会价值。武术这个体育项目在这种社会环境中推广,其社会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维持个人健康与健身

加拿大人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维持个人健康和健身。在加拿大这个只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国家里,主流社会的体育活动主要基于欧裔民族传统或是新创的如球类、田径类、野外自然活动类体育项目。早期欧裔以外的移民受到植根加拿大的欧洲传统体育的影响而参与到球类、田径类和野外自然活动类的项目之中,而其本民族的体育项目则局限于本族移民的小群体之中。随着其社会地位的提高,原来只在移民社区流行的多元文化的体育项目开始被加拿大主流社会所接受,譬如瑜伽功,不同民族的武艺系统,较力,武舞,龙舟赛等等。武术作为武艺系统之一,也从原来以门户形式传播的武馆中走出,变成学校和社团的体育项目。武术的健康健身作用已经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与其它体育项目相比,武术的方便性和安全性更符合市民的需求。

1.2 保护自我和家人人身安全和个人财产

虽然加拿大社会治安良好,但是人类自保的本能,使人们在心理上感觉需要有一定的自卫的能力。加拿大人对个人财产的保护意识也很强。在一般市民的心理上,自保和保卫个人财产的意识远远超过中国人的意识,这与欧洲民族的善战传统有直接的关系。主流社会学习武艺的意识很强,在社区里有很多教授自卫技术的学校。在推广其健康与健身作用的同时,也要在技击方面有明确的市场定位。

1.3 文化艺术的审美享受

在加拿大,武艺系统繁多,人们在选择习练某个系统时,其系统的文化艺术内涵和审美享受价值也是决定因素之一。中国武术在这方面优于其它民族的武艺系统。中国武术有几千年的历史,尤其是中国文化在武术中的内涵,更是其它系统所无法匹敌的。以伦理道德为主的社群观念、儒道互补的人文倾向、天人合一的终极关怀等都给西方人带来异域文化的新奇感受。

1.4 参与社会活动

加拿大人乐于参与社会活动,喜欢社会群体集会,在体育运动方面也是以群体活动为主。虽然武术是个人运动项目,但是武术训练场所提供了群体活动的环境。因此,多数的加拿大人选择学校、社团和俱乐部作为活动地,虽然要驱车前往,但是很少有人在家里活动。

1.5 实现自我价值

人文主义的自身价值之一是消费价值,消费能力越高就越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武术馆校所提供的是一种服务,所有来训练的学员,及其家长都是以客户的身份来参加的。故此,作为武术传播者需要端正态度,自己的身份是教师,但是更重要的是客户服务。在加拿大一般的说法是,如果学员在你的武术学校里学一年,是正常的。如果学三年的是好的。超过三年的就需要超常的技术水平和非常高的客户服务水平。在加拿大教武术是商业活动,除了“商品”要货真价实,客户服务也必不可少。

2 教学对象

在加拿大,武术教学对象主要有以下几个群体。

2.1 健康成长的中小学学生

这个群体是普及武术的最大群体,绝大多数的中小学学生都多多少少地参加一些课外体育活动,尤其是联邦政府从2007年开始改变了税收优惠条件,每个儿童每年可以有400加元的体育活动费用免交所得税,鼓励家长送子女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武术是加拿大新兴的体育活动,随着近二十来,中国的经济崛起带动中国文化的振兴,中国文化在西方社会里的影响日益强大。很多学生家长送孩子学习武术,一方面希望他们的儿女身体健康,同时是希望他们的孩子对中国文化有一些了解。

2.2 减压健身的中白领人群

白领人群日常工作负担沉重,需要减少身心压力,增强体质。随着手机、黑莓等通讯技术的发展,这个人群的工作压力已经从“早九至晚五”蔓延到每时每刻,近年来为迎合这个群体而昼夜营业的健身院在大城市蔚然成风。武术作为一种中国文化形式,提倡平衡和谐,尤其是太极拳有助于减少精神压力并达到健身效果,和武术馆校所提供的与喧闹社会迥异的文化环境,比较适合这个人群,这也促动他们选择武术减压健身。

2.3 休闲健身的老年退休人群

加拿大的退休人群很大,对这一群体推广的太极拳效果很好。这个人群不在乎他们学习的是否正宗,主要是找一个适合他们休闲健身的运动。他们主要以社区活动中心、教堂、公园等以小团体的形式学练太极拳。用这种不太剧烈的活动满足健身、娱乐、社交等多种需要。

2.4 喜爱健身健美、打斗的青年人群

当今加拿大的青年人是典型的消费型人群,大部分青年人免费住在父母的家里,没有生活负担,自己的收入完全用于自我享受消费,不存钱,不投资。他们生长在加拿大这个多元文化环境里,不受其父辈的传统文化背景禁锢,因此思想开放,容易接受不同文化。他们对武术的兴趣倾向于“健身”、“健美”和“打斗”这三个方面,期望达到健壮、“大块瘦肉型”以及“逢斗比赢”的目的。

2.5 猎奇中国文化的人群

这个人群出于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而学习中国武术。他们不但在技术上、知识上肯花大力气学习,很多人也身体力行地遵守中国文化中的道德行为准则。同时他们也是最优秀的向主流社会推广中国文化的中介。很多习武的西方人成为武术教练,他们有语言优势,文化知识优势,他们是武术传播者队伍中的一股重要的力量。

3 教学内容

把武术推广到加拿大主流大众之中,在教学内容方面必须符合大众的需求。难度高而且又复杂的内容不但学员做不了,而且会造成运动损伤,难度不够又过于简单的内容会使课程单调,学员最终失去兴趣而停止训练。实践证明以大众为对象的武术教学内容宜简明且系统化,课程内容,强度和难度以安全第一为原则,以健身为主要目的,将健身方法作为主要内容,技击技术和竞赛训练为提高内容。在这个基础上突出中国文化色彩。以宣传中国传统礼节,介绍中国文化为辅。

4 办学方式

很多在加拿大的武术传播者在保持民族体育特色、发扬武术精神、提高中国文化地位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一些武馆所传播高级的传统武术系统和高级的竞技武术技术,让一般大众望而却步。大众人群倾向于学校、社团和俱乐部等环境,在这种公共环境中容易使人们接受新的东西,而这个群体中将会有一小部分人转向高级。所以在加拿大通常采用这样的办学方式。

4.1 面向大众的武术学校

武术学校是针对大众行之有效的办学方式,一般中小学学生居多。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有教学大纲,由简入繁有计划地教授系统的课程,学员经过考核,合格以后才可以晋级。大部分的学员的年龄在七至十八岁左右。学校的主要客户服务对象是学员家长,他们希望他们的孩子在锻炼身体的前提下,能够学到一定的知识,譬如系统的武术方面的知识。其次他们也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够在学校里得到行为举止方面的训练和约束。教练和学员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师生关系。这种方式正规、有序,也为社会所信任。

4.2 社团

社团不一定有明确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也不一定系统,主要从兴趣方面着手安排课程。社团形式主要面对成人,教练与学员的关系是亦师亦友。对于学员的行为举止教练员一般不能过多要求,即使是武术方面需要的礼节,也只能是建议,而不能像学校一样要求学员遵守,尤其是在宗教信仰、意识形态方面不能对学员进行说教,是休闲娱乐的形式。

4.3 俱乐部

俱乐部只是一种叫法,其本质上或是学校形式或是社团形式。当然,俱乐部在不同的文化群体中的内涵不同,譬如,在中国大陆来的移民头脑中,俱乐部主要是社团形式,属于非正式的团体,而且还可能具有一定的商业活动。他们本人会加入俱乐部,但是他们很少会让自己的孩子加入俱乐部,即使武术俱乐部实际上就是武术学校,他们也会犹豫。加拿大主流社会人群对于俱乐部的理解不同,当地很多体育团体早就以俱乐部的形式出现,是社团、学校,或是它们的综合体的通称。

5 教学方法

5.1 示范为主,讲解为辅

在加拿大武术的教学,以示范为主,讲解为辅。尤其是主流社会的学员,他们对中国文化没有感性的认识,而且西方社会注重形象思维,譬如人人皆知的说法:一图胜千言(One picture is worth a thousand words.),形象地说明人们学习的习惯。对于初学者,示范教学更为重要,如果让一个初学者自己在头脑里理解以后再做动作,他们会觉得太麻烦而去学习比较容易的东西。西方社会的人一般不求全责备,只要形式不枯燥,内容简单易学,最后他们能达到什么水平不是很重要。

在中国教武术,如果教练只带着学生练,会被认为不太合适。在加拿大则正好相反。如果上课的时候讲解过多,学员站在那里一耳听另一耳冒,虽然频频点头,好似懂了,其实大部分人是出于礼貌在听。带着学员一起练习,下课的时候,经常会有学生说,今天的课很有收获。

5.2 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

在加拿大的武术教学,以英语(在法语区用法语)讲解。术语名称尽量保持用中文,以求统一和正规。但是技术讲解一定用当地官方语言,在学校里,即使是给可以讲中文的学员讲解,也需要用当地语言,不然会使不懂中文的学员有一种被拒之门外的感觉。虽然技术术语用中文,也需要用当地语言解释。

中国的武术教练除了要掌握语言之外,也需要对西方文化有一定的认识,在讲课中需要举例的时候,最好用当地文化的例子。很多中国文化中的例子不但不能清楚地用当地官方语言表达,有时还可能造成误解。当学员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开始使用中国文化中的一些故事等等,以提高学员的兴趣和理解程度。教学中所使用的鼓励学生的方法也需要符合西方文化的基本标准,譬如我们原来常用的拿学生互相对比的方法,在加拿大的学员身上是不适合的。

5.3 重复讲解,不求类通

同样内容重复讲解很重要,在加拿大通俗的说法是,上课时只讲一次的内容,学员只能记住内容的2%,但是如果同样的内容反复多次,学员能记住的内容的百分比则可以大大地提高。这一点在实践中多次得到证实。刚刚在加拿大开始教武术的教练,常常会因为学员记不住上课的内容而烦恼,以为自己讲课有问题,或是学员不用心。有时会有这样的现象,你昨天刚刚教过的内容,今天别的教练提到,学员竟然会说:“啊,以前从来没有人教过这个。”如果听到学员这样说一定不要苦恼,纯属正常情况。就是在跟了你十几年的学员身上也有这种情况发生。

教练员需要理解西方文化的一对一的思维方式,很少有学员有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思维习惯。因此,在教授技术内容上,相似的动作也需要由始至终地讲解。

6 武术教学标准化

“速成”是当今社会,尤其是西方社会的学习风气,如果一个系统需要学员尽一生的努力才算入门,那么这个系统就会门可罗雀。作为普及性的武术教学,更是需要有一个“速成”的系统。众所周知,速成武术是不存在的,这个矛盾如何解决呢?如果将武术技术按照难易程度分成不同的子系统,在运作上就可能可以给学员提供一个可以速成的系统,尤其是在初级的时候,可以将开始的几个级别,融入一些日常体育课程内容,适当加入一些武术的表现方法,如变速跑、弹跳、俯卧撑、等等。柔韧性和协调性是加拿大大部分学员的弱项,不宜在初级的时候要求过高,对于个别学员不能硬性要求。

考核是鼓励学员练习的有效方法,作为非正式教育系统的武术学校,考核的目的是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标准不能定得太高。采取“低标准,严要求”的方法,这样,即可以鼓励学员不断深造,又培养了学员严肃对待训练的态度。所谓的“低标准”并不是将水平降低,而是将级别分得更细致一些,虽然开始要求跟最后的要求相比是低标准,但是对于学员来说却100%地完成了动作,有成就感。有些学员根本无法完成最后的标准,如果一定要求他们按最后的标准做,那么唯一的结果就是失败。

7 结语

武术在加拿大的传播虽然有一定的基础,但传播者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譬如服装方面,虽经过多方探索,数次改革,至今还不能设计出一套适合武术训练,既美观又实用的服装。目前,大部分的武术学校都是采用体恤衫加运动裤。而空手道和跆拳道等项目,因为动作简单,他们在服装设计上有很大的优势。曾经也试过用武术的传统表演服,但效果不好,一是因为造价高,二是因为不实用。在加拿大的街道和商店经常可以看到穿着空手道跆拳道练功服的孩子,但是几乎看不到穿武术传统表演服的。另外,加拿大人喜欢简单实用的武术形式,虽然竞技武术对武术发展有一定作用,也培养了一批武术运动员,但是若要使武术成为一种受主流社会大众欢迎的体育运动项目,并弘扬中国文化,还在于普及大众武术。

[1]徐才.徐才武术文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119.

[2]邱丕相,郭玉成.武术在国际传播的历史、现状与未来[J].体育学刊,2002(9):6.

On Wushu Development in Canada

Yan Zhigang
(Schoolof Wushu,ShanghaiUniversity of Sports,Shanghai200438)

Canada has its own soci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Thinking patterns,daily habits and value systems determine Canadians demands for Wushu slightly different from Chinese.According to the special conditions of Canada, Wushu propagators there have looked for propagating ways suited for Canadians.By social investigation and combing these practical experience,this paper shows the gereral laws of Wushu propagation in Canada and serves as a reference for developing Wushu internationally.

CanadaWushuTeachingPropagate

G85

A

1004—5643(2011)02—0006—03

上海市重点学科(第三期)建设资助项目(S30803)。

严志钢(1960~),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武术国际传播。

猜你喜欢
加拿大武术体育
中华武术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武术
加拿大看病记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