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武术与养生之我见

2011-08-15 00:50:25赵金娜
武术研究 2011年4期
关键词:吐纳易筋经少林

赵金娜

(山东中医药大学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少林武术与养生之我见

赵金娜

(山东中医药大学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综述法,从传统文化的视角,以少林养生功功法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传统武术理论和功法原理,探讨并阐述了少林武术与禅武医养生之道的关系与发展,旨在进一步完善少林武术文化体系,让少林禅武医养生文化在中国武术的国际化道路上更加灿烂辉煌。

少林武术 禅宗 禅医 养生 研究

前言

21世纪,是人类追求更高生存质量的年代,尽管医药工程、生物工程和生命工程的研究不断深入发展,但人们依然在努力寻找着更佳的提高生命质量的方法和手段。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生命科学家还是普通的百姓大众,正在趋于一个共同的认知:源于中国的少林养生运动,是当今社会人们健身强体、提高生命质量的最佳选择之一。

1 传统武术是养生之道

“至阴至阳,至柔至刚”体现了中华武术的双向价值,武术既是“杀人术”,也是“活人术”。所谓“活人术”,就是指武学具有“防病、诊病、治病”的价值。事实上,真正的武道高人往往精通医术,一则可预防并诊治自己的伤病,二则也可助人为乐、行善积德。更进一个层次讲,武学修为本身就应具备“防病、诊病、治病”这三大价值。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许多武术爱好者虽有一定的武术功底,但却不注重养生之道,身体与绝大多数竞技体育运动员一样伤痕累累,严重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究其原因,一是功法、拳法选择不当,理本有偏,重发劲,轻养气;二是练法不当,只学“杀人术”,不习“活人术”,其结果自然可想而知。根据对中医健康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发现人体疾病的根源有两个:“身病”的根源是气血不畅、不旺;“心病”的根源是精神失调、失控。身心在心皆调,形神俱妙,自然能获得“防病、治病”的效果。至于“诊病”功能,可在大小周天真正畅通后获得。由于人体在习武时处于较为高级的身体功能状态,气血通畅,精神健旺,自然神清气爽,百病不生。从某种意义上讲,要想判断一个武道中人的功底,有一个简单的方法,那就是看他是否健康。如果有人面黄肌瘦、弱不禁风,稍稍运动一下就气喘吁吁,如果说他武功非凡、技艺超群,人们是很难信服的。学武之人,必须精通养生之道,并在功内、功外切实遵守,决不违逆,否则,功理、功法便有可能失之偏颇,重耗不重养,重散不重聚,学武反而成了损身减寿之举,实在有违学武之初衷。

真正通晓武学真谛的武术前辈,一定能将武功保持到很高的年龄。不仅如此,真正的武学研修还有明显的延年益寿效果。据文献资料所述,有一些老前辈的秘诀之一就是在行拳时采取“体呼吸、毛呼吸”的方式。这样一来,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实战中的能量损耗问题,效果自然非同寻常。实践证明,许多习武老前辈体能、技艺都非普通年轻人所能比拟,甚至有些近乎百岁高龄窥道之人,仍能在闲暇之余济世疗疾。

2 少林武术的“内外一体,禅拳归一”

少林寺创建后,无论是跋陀传法的禅法小乘,还是后来达摩授法的禅宗大乘,均都以坐禅来修心,以静而养性。这种静而不动的参禅宗法,特别是达摩的壁观恒静禅法,主张体悟身体气血乃人之本,气血通畅则壮,气血凝结则病。因此僧人们往往食欲不振,经络不通,阴阳失调。面对这种情况,僧人们不得不寻求健身之法,养生之道。他们参照诸如:山林水中鸟飞、猴跳、虎扑、鱼跃等禽兽的动作;人们生产劳动,锄地、犁地、背袋、扛粮、拉杆、推车等动作;寺僧做佛事,如点灯、上香、佛尘、拜佛、敲打法器等动作,创编出一些伸拉筋骨以致锻炼身体为目的的肢体活动,让众僧演练。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逐渐形成了健身功夫套路,所以,少林武术与健康、养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少林武术是传统武术的杰出代表,它内外兼修,刚柔相济,动静相融,禅拳一体;外练筋骨皮强四肢百关,防身健体;内养精气神益五脏六腑,延年益寿。它讲究功架、劲力、方法、呼吸、意念,其内功功法不可避免的成为养生文化的一部分。按儒道来说,养身各节,明异实同,儒家尽心知性,以一气贯三才。道家是修真养性,一气化三清;佛家明心见性,是以一气成三宝。中国武术追求“性命”双修,而与武术并传的禅宗,它的“明心见性,解脱自在”便是见了“性”,而在坐禅中“调身、调心、息心静坐”的方法,便是修了“命”。少林武术吸收、融入禅宗的修炼方法丰富了自己的功能,进而也为中国传统养生增添了特色。

中国禅宗虽系佛教之分支,却惟中国所独有。它源于佛,起于定,出自少林,由点变成圆,可大可小,可长可短,上下奇正,幻化无穷;无我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达于空灵而非守空灵,心念专注,易发奇情,促成奇景,意境外化,心中有悟不求悟。在这种深奥禅宗思想的影响下,产生了少林内修功法。世人都对佛教中的坐禅略知一二,其实不知除坐禅之外,还有卧禅、行禅、拳禅之讲,如动也禅,静也禅,行、走、坐、卧皆为禅,担柴挑水都是禅,吃饭睡觉也是定,故有“行走坐卧皆为禅”之说。何为禅?禅为静虑。静为定,虑为动;静中有动,动中求静,动静相兼一体。众僧坐禅参悟,习武打拳,故有“内外一体,禅拳归一”之说。

少林禅修自六祖慧能独创修动禅以来,少林寺僧就把武功与禅修相融合。六祖慧能说过“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道由心悟,岂在坐也”。这奠定了武术禅的理论基础,在动中修禅亦是追求人与自然合一的整体观,即天人合一。当禅与拳达到完美结合时,所练就的少林功夫是禅意绵绵、顺意自然的导引吐纳之式。少林养生以通为补,强调经络血液通畅的重要性,药以外用为主,功法主张“吐纳益五脏,导引开百关”,安全、简单而有效。

3 典型的少林养生功法

呼吸是人类的本能,失去了呼吸等于失去了生命,因此少林寺历代高僧都非常重视对呼吸的研究,并应用到练功习武的全过程。少林功夫把呼吸称谓“提沉气”,提气为吸气,沉气为呼气。在练习拳趟中,起式用提气——吸气,落式用沉气——呼气。施发劲力用呼沉气,蓄劲化力用吸提气。掌握好呼吸中的“提沉气”运用规律,既可保证运动的强度,又可减少自身运动的消耗力,减轻肌肉的疲劳。练功前后,做几次深呼吸运动,立觉神清气爽,有精神饱满之感,足见呼吸对健康的妙用。

3.1 吐纳术

吐纳在少林功夫中,称“吐纳术”。所谓的气功,就是行家说的吐纳术。吐纳术是少林功夫中的精华。《洗髓经》、《易筋经》、少林硬气功中的大力金刚掌、铁砂掌、朱砂掌,均属吐纳术之列。吐纳术外发,可以开山摧石,内修兼能延年益寿。

养生内修之吐纳术,以调息运气为主,不发气,不发力,周身气血同天地之灵气形成循环,随心所欲,悠然自得。气下行如脚踩波涛,气落悠哉,身心愉快;气上领则精神饱满身似铁塔金刚,威风八面;身行动,心舒神爽;身微动,梢齐动,灵气四溢。四梢灵,气血盈;气血通,百病不生。

吐纳术大致步骤:上丹、数息、神移、施放和下丹等六个部分,久练自成鹤发童颜之柏,返老还童之躯。

3.2 六合养生功

少林六合功为嵩山少林寺历代高僧修禅养心、益寿延年的养生功法,是武僧的内功心法,它充分体现了少林功夫的特色和境界,即修动禅,在动中修禅,动中求静,以禅养心,实行“吐纳益五脏,导引通百关”的科学方法,追求天人合一的科学境界。从六个方向做导引、吐纳之式。

少林六合养心功演练:少林六合养心功由优美、和谐、平衡的六式组成,练习时分别向上(天)、下(地)和东、西、南、北四方六个方向,做导引、吐纳之式,调理心、肝、脾、肺、肾。让人体阴阳平衡,五行生化。最终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每一式均有养生与实用之双效。演练时要求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内外相随,表里合一。

3.3 少林禅圆功

少林禅圆功:它是由八个圆形手法动作组成的,也是少林禅拳(柔拳)的精华。讲究动则无所不动,摇身晃膀,扭腰调胯,周身协调,融化贯通;意动身随,内外合一,是动禅修炼的一种独特功法。

禅圆功不仅能使全身的肌肉、骨骼关节得到运动和锻炼,而且其轻柔圆滑、行如流水、动如抽丝的功法,使人动中得静,由静入定,由定至空,由空化无,从而达到禅功修炼的顶峰。禅圆功动静结合的健身方法是千年古寺众僧千锤百炼、不断总结完善的结晶,它是强壮身体、调解精神、强外健内、内外兼修的极好健身方法。由于它的动作柔和圆滑,特别适合中老年健身,对增强全身大小关节、韧带肌肉的灵活、弹性和力量都起到很大作用。尤其是对调解精神,消除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状况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3.4 少林易筋经

少林养生术其法甚多,然庸而正,显而微,粗而精者,莫过于易筋洗髓内功。“易”是变通、改换、脱换之意,“筋”指筋骨、筋膜,“经”则带有指南、法典之意。《易筋经》就是改变筋骨的方法。其功法精髓在于系于身存于心,是以养身莫先于养心,养心莫妙于素定,动静之分即静中生动,是养身养心之道矣。少林《易筋经》认为人之一身,内有五脏六腑,外有四肢形骸,内有精气神,外有皮肉筋骨;脏腑之外,筋骨保护着,筋骨之外,皮肉保护着,肌肉之内,血脉滋润着,全身活动自如,主要依靠人体的气。因此修身练功,全在培养气血。站桩功,不动摇,务在培养元气,守其中气,保其正气,护其胃气,养其肝气,调其肺气,理其脾气,升其清气,降其浊气,避其邪恶不正之气,误逆其于气,勿扰思悲怒损于气,使气清而平,平而和,和而畅达,能行于筋而贯于膜,以至通身灵动,无处不行,无处不至。

易筋经包括内功和外功两种锻练方法,各有12势。易筋经内功采用站式,以一定的姿势,借呼吸诱导,逐步加强筋脉和脏腑的功能。大多数采取静止性用力。呼吸以舒适自然为宜,不可迸气。易筋经外功姿式及锻炼法有12势,即韦驮献杵(有3势)、摘星换斗、三盘落地、出爪亮翅、倒拽九牛尾、九鬼拔马刀、青龙探爪、卧虎扑食、打躬势、工尾势等。易筋经内功运动量较大,动作难度亦较高,一般全套锻炼只适用于体力较好的青壮年或慢性病患者。可显著地改善体质,祛病强身。易筋经外功因其主要运动指掌及上肢,可普遍地适用于各年龄层的健康人及慢性病患者,通过上肢运动而运气壮力、活血舒筋,影响全身。少林《易筋经》作为少林武术的内功功法,由导引法与吐纳法演变发展而成的,与五禽戏、八段锦功法等同类,主要都是进行“内壮”和“外强”的锻炼。

4 少林养生文化引起各界的关注

我国禅宗祖师一直善于运用禅修来治疗人的身心疾病,而少林历代高僧则在吸纳各家长处的基础上,总结、完善了禅定治病的原理和法门。禅修可有效改变现代人所谓的“亚健康”状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存压力的加大,一些人的身体提前老化,甚至英年早逝。

日前我国佛教文化界的高僧、俗家弟子和来自保健、中医、气功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在京共同呼吁,养生保健要从现在做起,从年轻开始,变“被动保健”为“主动保健”。具有“动静结合”、“功药合一”、“身心双治”特点的少林养生文化已经引起各界的关注。中国养生保健专业委员会会长赵新华谈到,与目前社会上流行的或从国外引进的“静默疗养”等各种与禅有关的养生法门相比,少林“医禅”养生文化的“内壮自强”的保健方式,符合未来养生向“潜能激活”的高端发展趋势,符合国际上备受推崇的主动保健潮流,提出了全新的养生理念。

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江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纯一法师,在北京召开的“少林养生文化遗产专家研讨会”上,首次提出“医禅”概念,他把少林寺独有的养生文化归纳为“医禅”。他认为,禅宗祖庭少林寺的禅、武、医天下闻名,少林禅医,则是在印度医学文化和中国医学文化的基础上经两千年实践融合后形成的医学流派。少林寺僧参禅练功,以益气养血、滋补肝肾之药结合点穴手法打通奇经八脉,以达祛瘀生新、益寿延年之效。在历经千余年的实践传承中,逐渐形成颇具特色的少林医药学。它在继承发扬中华传统医学理论的基础上,突出以“禅定”为基本法门,以呼吸、观想、气血、经络、脏象等学说为基本理论,运用“气化”、“导引”、“点摩”等基本手段进行诊断、治疗、调养。少林“医禅”的养生方式表现为:以功法为导,以医药为用,以禅修为髓,以提升生命力为归,其作用正在于激活潜能,锻炼脏腑,改造体质。

中国中医研究院科技合作中心执行主任、世界养生科学联合会副理事长黄明达说,一直以来,养生保健方式分为补养、排毒、调理等几大类,但这些养生保健方式仍有种种局限,往往不能有效激活人体自身的健康潜能,甚至反而造成人体对外在因素越来越强的依赖,自身完整的免疫系统功能反而有所退化。流传千百年之久的少林养生文化恰恰可激发人体的潜能,有望改变社会上长期以来人们被动保健的方式,引发现代养生方式的巨大变革。

少林寺首座印松大师透露,为系统地总结少林“医禅”养生文化,少林寺决定成立“少林医禅院”。千百年来少林寺秘不外传的《易筋经》和《洗髓经》精华中简单、易学、易练的部分,也将随着少林养生文化的推广和普及向社会公开。少林寺所珍藏的秘传武功医术经过发掘、整理,历经3年编撰成国宝级豪华本《少林武功医宗秘笈》,现已赠送国家图书馆收藏。这是少林武医僧的结晶,与少林功夫的发展息息相关,以少林禅修、武功、医药构筑而成的整体养生文化,开启了现代人修心养性的新篇章。

5 结语

中国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养生与武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少林养生功法秉承1500余年的少林禅、武、医整体文化,以独特的武术禅,达到明心见性,拳禅合一的境界。少林医学在少林文化的传播过程中,经历代少林僧人不断的推衍,形成了以养生、治病为核心独具风格的医疗方法,因而它是具有特色的少林文化,少林禅、武、医整体养生文化的推广是传统武术文化与传统医药文化、宗教文化整体的传承与发展,少林医学与禅宗、武术并称为少林“三宝”。少林武术迎合了新世纪人们对武术健身、强身、养生的需求,博大精深的少林武术与传统养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种武与医的结合,使少林武术与养生成为中国少林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科学的验证使少林传统养生理念向现代社会逐步迈近,也向世界人民送出了一张闪烁发光的文化名片,这将带动少林武术与养生产业的强劲发展,为人类的健康长寿保驾护航。

[1]无 谷,刘志学.少林寺资料集[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

[2]任 海.中国古代武术[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编写组.少林寺与少林拳[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84.

[4]李成银.传统武术发展应坚持三个方向[J].体育文化导刊,2007(5).

[5]李成银.山东传统武术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On Shaolin Wushu and Keeping Fitness

Zhao Jinna
(P.E.Schoo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nan Shandong 250014)

With the literature and review method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ditional culture,the paper takes Shaolin Wushu as the main object of study,combining traditional Wushu theories and the principles of Kong Fu,discusses and elaborates the relations among Wushu,Zen and medicine,and keeping fitness,and their developments,tries to perfect the cultural system of Shaolin Wushu,make Shaolin Zen,Wushu,medicine form a kind of special culture of keeping fitnessand have a gloriousinternational developing way.

Shaolin Wushu Zen medicine keeping fitness research

G85

A

1004—5643(2011)04—0036—03

赵金娜(1976~),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传统体育保健。

猜你喜欢
吐纳易筋经少林
六字诀呼吸吐纳训练法配合心理护理对肿瘤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及意外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
易筋经(九)
易筋经(八)
调和
西湖(2020年8期)2020-08-13 07:03:30
少林小罗汉拳(十)
少林与太极(2020年3期)2020-07-14 08:41:21
少林小罗汉拳茵(四)
少林与太极(2019年8期)2019-10-08 05:40:55
A transition method based on Bezier curve for trajectory planning in cartesian space①
李 一
传记文学(2016年5期)2016-09-16 08:29:04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
从文字学角度浅析老庄之虚
文教资料(2015年35期)2016-03-23 02:4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