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太极拳中的和谐理念

2011-08-15 00:50:25金春霞
武术研究 2011年8期
关键词:太极身心太极拳

金春霞

(黄河科技学院传统武术文化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6)

略论太极拳中的和谐理念

金春霞

(黄河科技学院传统武术文化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6)

作为一种武术项目,太极拳体现出中国人追求“和谐”的文化精髓。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分析了太极拳中所体现出来的和谐理念,如个人自身和谐、人际和谐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因子,并从中寻找对我们当前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启发、借鉴意义的文化资源。研究发现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典型代表,蕴涵着丰富的有关个体自我和谐、人际和谐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理念,它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和谐理念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而使得太极拳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了重要的文化支撑。

太极拳 和谐理念 和谐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全国各族人民的中心任务。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典型代表,蕴涵着丰富的和谐理念,如有关个体自我和谐、人际和谐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理念。它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和谐理念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而使得太极拳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了重要的文化支撑,本文就此进行初步的探讨和研究。

作为一种武术项目,太极拳在传统中国“和”文化的土壤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它的每一个拳理、每一个动作无不体现出中国人追求“和谐”的文化精髓。正如原国家体育总局党组书记、国际武术联合会主席李志坚同志所说的:太极拳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为了适应自然、改善生活而创立,在其缓慢流动的运动规律中,处处洋溢着对生活的激情,取法自然、顺应社会,从名称到行拳规矩都彰显着太极拳“和谐”的真髓。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太极拳中所体现出来的个人自身和谐、人际和谐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因子,以期从中寻找对我们当前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启发、借鉴意义的文化资源。

1 太极拳中关于个人自身和谐的理念

太极拳作为一种修身养性的健身拳,它融合中国传统中医学身心合一的整体观,通过练拳,将心之健康所需的“静”与身之健康所需的“动”有机结合起来,“动中求静、动静结合”,最终达致个人内部的自我和谐。因此,太极拳中包含着丰富的有关个人自我和谐的思想观点和文化理念,同时也有大量的有关追求个人自我和谐的练拳方法和规范要求,这对我们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过程中如何提高每个人的身心素质,保持个人内部身心平衡、健康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太极拳作为一种健身拳,它强调通过太极拳拳架的练习来促进练习者身心的和谐与健康。它也是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兼收并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吸取了先秦的养气、养形术,医家的“五禽戏”和经络学说,道家的“性命双修”观念,以及宋人的“八段锦”和明人的“易筋经”等养生健身理念和学说。在养生健身理念指引下,太极拳也将这种理念贯穿到运动训练过程中具体的动作要领上。

太极拳继承了传统文化中身心和谐的价值理念,强调练拳要追求“一动无有不动”,“周身一家”,“牵一发而动全身”,“内不动、外不发”,讲究“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使心、气、神的运行极其和谐,这些要求使人在练习太极拳时,必须做到内外、形神都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全身各部分和谐,才能使身体形成一个阴阳合一的统一体,太极拳基于整体观的指导思想,它强调全面锻炼。精、意、气三者兼练并举,形神兼修,从而达到性命双修,既练体又修性,以达到身心平衡。练习太极拳贵在培养中正之心和平和之气,通过运用连绵、柔缓、均匀不断的动作以舒缓心情、平和心气,从而达到心理上的平衡。追求自然、轻松、和谐,强调内外合一的运动情趣,突出了一个“静”字,其寓意之深就在于静中有动、动中求柔、柔中求稳、稳中求缓、缓中见慢,实际上是培养一种理智,即良好的心理素质。由于太极拳缓慢的运动方式与其他体育项目运动方式的显著差异,太极拳在慢、柔、静、稳的人体运动中培养人身心的安逸、轻松、和谐和稳健的心理状态。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直接的直觉领悟往往是短暂的,而太极拳则把它延长为一种持久的意识。通过体悟,使“求自然”、“贵虚静”、“重养气”在整体意识中得以实现。拳技非一日之功,人的道德修养更是一个长期的陶冶过程,只要人们坚持技术上的直觉体悟、理论上的融会贯通,人生修为才会渐悟。太极拳运动正是这样一种特殊的运动形式和修炼方式,把人的心理、生理、人生哲学连在一起。把心理平衡、延年益寿、生活情趣融成一团,人生哲理与太极拳的养气全神统一起来。哲学为太极拳提供了宇宙观、人生观的理论基础,太极拳为人生哲学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方式,实现人的身与心的健康和谐,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修心养性的运动,成为人们修为人生的有效之途,达到内外兼修、德艺兼备的效果。

总而言之,在吸取传统养生健身学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太极拳,在具体的练习和运动过程中,促进着练习者身心的和谐与健康。因此可以说,太极拳是连接人的身体和精神、使人身心合一的桥梁,太极拳所蕴涵的和谐思想对陶冶人的外在仪表及内在修养是颇有裨益的。中国传统的太极拳,是使人无限趋近和谐极限而进行的身体与灵性的运动方式和修炼方法。太极拳中的武学是太极的“用”,而太极文化的思想体系作为太极的“体”则可以帮助我们进行生命的思考。太极拳是一种性命兼修、身心兼练的拳术,它通过整体修炼过程,调整和强化人体本能,开拓人体潜能,使人的身心两方面都达到高层次的和谐、平衡和自由。

2 太极拳中人际和谐的理念

太极拳作为一种中国传统的武术项目,它的本质是面向他人的,强调攻防和搏击之本质,因此,它就必然要涉及到如何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这个基本问题。作为在中国传统文化滋养中产生的太极拳,其为人处事的价值取向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非常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不像西方的技击项目那样具有明显强烈的攻击性,太极拳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柔性,强调“不战而屈人之兵”,而且这些和谐的文化理念在其具体的动作要领以及练拳者的道德规范上体现出来。

在广泛的包容之中,异中有同,同中有异。万物间有着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基础。在这种广泛和谐的思想氛围中,太极拳运动形成了和谐的不同技法及和谐待人法则,而太极推手作为太极拳的特有形式,更是对这一法则的深刻对照。太极拳古谱中对推手练习的要求很多,其中最具共性、最重要的就是要求练习双方,以手臂互靠粘随、保持着适度的相依状态,进行循环划圈。练习中,双方的手臂既不能脱离开(术语为“不丢”),又不能两力相抗(术语为“不顶”)。要保持着适度相依状,“沾连粘随不丢顶”(李亦畲编《太极拳谱·打手歌》)地持续进行练习,在遇到大力进攻或者身临险境时,也不能丢或顶,仍然要坚持以“舍己从人”的原则去“走化”,还说:“须要从人,不要由己,从人则活,由己则滞”(武禹襄《太极拳解》)。显然,这是一种以“和谐”为基础的攻防练习方法,离开了“和谐”,这种练习方法也就不可能存在了。推手虽以“和谐”为基础但并不是仅以相互配合的程式化动作来达到“和谐”的状态。在“沾连粘随”的推手过程中,双方都在运用“阴阳转化”法则,借助反向相求的方法,“走化”对方来势,或者进逼对方去势,在练习双方劲力等条件悬殊时,弱小者只要懂“走化”,就能化去对手强攻,而且有可能借助阴阳转化法则,寻得己方暂时得机得势的优势,出击对方。由于双方都在运用同样技法对待对手,必然就出现了攻防循环、进退循环、走化与进逼循环等等循环练习的和谐状态。当其中一方不能“走化”开对手来势时,即会因失势,被淘汰出“和谐”循环圈。当失势者重新进入“和谐”循环圈开始推手练习时,他所追求的首先是如何保持“沾连粘随不丢顶”。从这一角度看,在推手过程中,能保持和谐,就能立于不败之地。推手的胜负,不是练习者以击倒对手为目的主动夺取的,而是在保持自身和谐中,以不败为胜。因此,“和谐”既是推手练习的基础,也是在推手较技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原则。人们在练习太极拳过程中,在推手中将深深体会到这种哲学思想,它不是对抗,而是应保持自身和谐。这样,人与人之间才能达到融洽相处,形成一种和谐的人际氛围。

综上所述,太极拳作为一种武术文化,是在中国传统“重文轻武”的文化土壤中产生的,因此它也携带了浓重的文雅、包容、理性、洒脱之文化气息。太极拳在阴柔之美中隐藏着阳刚之气,注重防守而不是四处攻击,练拳者要不卑不亢、宽容大度,这种理念和追求对于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是不无裨益的,它对于我们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导人与人和谐相处的为人处事规则,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具有重要启发和借鉴意义。

3 太极拳中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

太极拳作为一种哲理拳,它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追求。太极拳要求人与自然建立一种和谐统一的关系,保持一种良性的生态平衡。它是对人与自然的交往建立在征服与被征服关系上的反思和纠正,继而追求一种共生、共存、共同发展的新型关系。这种追求生态和谐的自然观,能十分容易地转化为追求社会和谐的人文观,即人与人之间应建立一种友好亲善、和平共处、互帮互助的平等关系。

太极拳“道法自然”,人身为一“小太极”,自然为“大太极”。当你练完了一套太极拳,到户外、旷野、树林、草地上,无拘无束地“全身处处毫无牵掣”,“动静作势、纯任自然”,呼吸自然,开阔心胸“随天机动宕”,也无意追求蹬腿有多高,架势有多低,姿势有多规范,以顺乎自然、天人相通的观念来行拳走势,与大自然静静地交流、交融,将自己融入大自然之中,天人一体,生机无限,热爱自然、热爱人生之情油然而生。忘却烦恼,进入一种恬淡自然的境界,会有一种好心情,一份紧张烦恼之外的宁静。

无论是道家的“人的自然化”、还是儒家的“自然的人化”,其中所蕴涵的“天人合一”思想对太极拳运动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太极拳运动的哲学基础,是太极拳文化体系的立论基石。它以人体“小太极”的修炼为核心,注重自然生命精神的张扬和群体生命精神的关照,是一种特殊韵味的“象形拳”,体现了独具特色的生命意蕴,映射出“太极”与“拳”合一,而蕴涵的曲径通幽的意境神韵和体认生生不息的自然生命哲理底蕴。从一些动作姿势、名称、术语以及象征自然万物大化流行、生生不已的宇宙生成模式的太极图等方面,都与自然界的万物相契合,体现了一种追求返朴归真、与自然合一的文化理念,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射。

太极拳是“太极”与“拳”的结合物,它的落脚点应是通过“拳”来表达“太极”之韵。“太极”是万物产生之前不可名状的混沌体,太极拳只有通过直观的具体现象来反衬、映射,表达其深刻的内涵,即通过观察大自然中的一些自然现象,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行揣摩、加工,并融入到人体的运动之间,从而把人和自然融为一体。如“白鹤亮翅”一式舒展大方、婆娑轻盈,给人以“鹤舞白沙”的韵味,透视出无穷的自然生命哲理底蕴。“野马分鬃”、“金鸡独立”、“揽雀尾”等动作也是通过形象化地再现这些动物的姿势和神态,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另外,太极拳的一些动作名称如“海底针”、“十字手”、“独立打虎”、“手挥琵琶”、“弯弓射虎”等也正是通过太极拳运动来感悟大自然万物所内含的无穷韵味,渗透着一种与自然契合的文化理念。这种思维方式正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

太极拳运动中的意象思维还表现在比喻修辞的大量运用上。用人们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来比喻象征太极拳练习中的一些抽象的难以表达的动作形象或内心体验,使人们听到或看到这些形象比喻或动作名称就能迅速反映出相应的自然现象及其内在蕴涵。如把整体动作要求比喻为“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来形容动作的轻灵、柔和;把内外表象比喻为“棉里裹铁”、“棉里藏针”来形容太极拳运动的刚柔相济等等。正是通过这些比喻的运用,使太极拳运动中那种难以言表的抽象的“味道”借助较形象的事物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这种比喻修辞的运用也正是基于人与自然万物的相通,基于人与自然合一的理念。

综上所述,太极拳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宇宙观的影响,与中国传统文化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理念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太极拳以“天人合一”为拳理理念,练拳者通过全身心的投入动作的训练,最终达致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至高境界,习练者在追求这种境界的过程中就潜移默化地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界观。历史上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凝固不变的,它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从“敬畏”到“征服”,再从“征服”到构建“和谐”,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前进过程。不过,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文化理念则是超越了所谓“人类中心论”与“自然中心论”的狭隘,直接达至“和谐”的境界,而马克思主义也认为人与自然有着内在的统一性,人本身就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甚至直接的就是自然存在物,因此必须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致,可见两种理论的内在一致性是显而易见的,既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那么这种传统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理念对我们当前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然也是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的。

4 结论与建议

首先,太极拳基于个体身心合一的中国传统养生观,要求练拳者全面锻炼,精、意、气三者兼练并举,形神兼备、性命双修,从而实现习练者的自我和谐。其次,太极拳中所蕴涵的人际和谐的文化理念使得太极拳成为一种为人处事的哲学,它的拳理和动作无不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包容与和谐精神,对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第三、太极拳所蕴涵的“天人合一”和谐文化理念,使其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和”文化的一种表征符号,成为海内外人士体悟中华传统和谐文化的一个重要媒介。

总之,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典型代表,蕴涵着丰富的有关个体自我和谐、人际和谐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理念,它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和谐理念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而使得太极拳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了重要的文化支撑。和谐“太极”与和谐社会,不仅在理念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而且在现实层面上具有能够结合的实践基础。因此,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太极拳及其理念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功能,并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和组织建设,使得太极拳文化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功能得到更进一步的发挥。

[1]张志勇,吉灿忠.太极拳的体闲理念与奥林匹克精神的融合[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6):39.

[2]邱丕相,田学建.论太极拳的普遍和谐价值观[J].体育学刊,2005(3):70.

[3]郑松波.太极拳健身原理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3.

[4]冉学东.论太极拳的自然和谐理念[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3):30.

[5]邱丕相.太极拳对当代人类的意义[J].中华武术,2006(2):6-7.

[6]孙 刚.曲径通幽体认生生——从“天人合一”的生命观论太极拳哲学思想[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4.

Simple Analysis on the Harmonious Idea of Taijiquan

Jin Chunxia
(Traditional Wushu Culture Research Institute,Huang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Zhengzhou Henan 450006)

As one of Wushu events,Taijiquan manifests the cultural essence ofquot;harmonyquot;that the Chinese people are pursuing.This article mainly utilizes literature,logical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harmonious idea in Taijiquan,such as individual harmony,interpersonal harmony as well as person and nature harmonious culture factors,so as to profit from the cultural resources which are in favour of our current harmonious society construction.This research discovers that Taijiquan takes Chinese traditional Wushu culture,and contains the rich related individual self-harmony,Interpersonal harmony aswell asperson and nature harmoniousculture idea.It hasthe intrinsic uniformity with the harmonious idea of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Therefore this makes Taijiquan have important cultural support in the harmonious social construction.

Taijiquan harmoniousidea harmonioussociety

G85

A

1004—5643(2011)08—0027—03

第四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论文报告会二等奖。

金春霞(1979~),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太极拳理论与技术研究。

猜你喜欢
太极身心太极拳
练习太极拳的感悟
少林与太极(2023年5期)2023-07-14 03:01:48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一门深入
少林与太极(2023年3期)2023-07-14 02:49:56
太极
宝藏(2022年10期)2022-03-06 07:25:14
游太极洞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34
『太极+』,未来可期
金桥(2021年3期)2021-05-21 08:05:32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武术研究(2020年2期)2020-04-21 10:33:26
给身心降个温
太极Ⅱ
中国摄影(2014年8期)2014-11-07 20: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