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亮 方世雄 龚瀚翔
(国际关系学院体育美育教研部,北京 100091)
浅论中小学不宜普及太极拳
刘明亮 方世雄 龚瀚翔
(国际关系学院体育美育教研部,北京 100091)
太极拳拥有悠久文化内涵,具有强身健体之功效,在社会上得到广泛地推广,已经成为一项颇受欢迎的武术健身运动。但从太极拳本身特性,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以及其它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太极拳不适宜在广大中小学生中大范围普及。
中小学 普及 太极拳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最著名的拳种之一。它结合了古代导引术和吐纳术的特点,吸取了《易经》阴阳学说和中医经络学说的精华,深受海内外各界人士的青睐。它将中华传统文化、技击与养生融为一体,不同于一般的体育项目。它的一招一式都蕴涵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深厚的哲学思想、精深的武学兵法、超然的道家养生等传统文化的精髓。现如今,在中国大力提倡文化软实力的大背景下,传统武术特别是太极拳更应该得到大面积普及,使之发扬光大。
我国目前约有1.9亿中小学生,其构成了一个非常庞大的社会群体。他们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历史的开拓者。因此中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重要影响。许多太极拳名家提出太极拳是一项“老少皆宜”的武术运动,很多习练者亦附和此说法,遂有人倡议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武术文化,强健青少年体魄,中小学应该广泛推广太极拳。笔者也希望能推动太极拳更好地发展,将太极拳这一中华民族靓丽的瑰宝发扬光大,但并不赞同在中小学普及太极拳。
目前,有一些中小学已在体育课中加入了太极拳的教学内容。例如在2003年,为了弘扬陈式太极拳,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河南焦作市教育局下文在全市的1400余所中小学校推广陈式太极拳,随后全市的1400多名体育教师分三期在温县接受太极拳培训。暑假开学后,太极拳正式作为一门课程在焦作市各中小学校推广开来,一周两节课,课间操也增加了太极拳活动内容,并以陈式太极拳十九代传人陈小旺编写的太极拳套路丛书作为教材。但由于种种原因,进展缓慢,效果不佳。对此,2006年11月15日,焦作市教育局又下文,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把推广普及太极拳作为各中小学体育工作的一部分,落实太极拳课程、课时,每年定期举行太极拳竞赛活动等。为了加大推广力度,市教育局还把太极拳普及工作列入督导评估内容进行检查评比,把太极拳推广普及作为年终评先的条件之一。
记者在随后的采访中了解到,虽然教育局已连续下发文件,督促各学校推广太极拳,但是文件的贯彻执行遇到了种种困难。记者随机采访了温县某中学,门卫告知记者他从未见过学生在校学习太极拳;随后又采访了一名初一学生,学生亦告知记者学校未曾开设太极拳课程……温县的一位中学体育教师如是说,如果让学生选择,相信选择少林拳的人要更多,因为少林拳威猛有力,实用性强,更符合青少年的兴趣爱好。
温县体育局原局长、温县太极拳研究会秘书长原福全说:“在温县自上而下都很重视太极拳的普及,但是在推广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些学生不是太喜欢太极拳,有的学校也把太极拳教学当作一种负担,上面不催就停了。部分学校缺乏懂太极拳精髓的老师,有些体育老师通过短时间的培训,只学了一些皮毛,后来靠看图谱练习,根本无法教学生”。
体育教师张某说,因为太极拳要求身体高度协调,动作柔缓,中小学学生学起来难度大;一些学生在刚学时发现与课间操不一样,感觉很新奇,但一段时间后觉着不像少林拳那样虎虎生风,遂逐渐厌学。
2008年3月份开始,淄博市各学校在大课间全面推广“两操一拳”,其中“一拳”就是简化太极拳。然而,通过对学校学生学习态度调查来看,大部分认为太极拳是保健型项目,是老年人的“专利”,自己正值青春年少,不大适合这些慢吞吞的动作,其中男生的反应尤为突出。学生初学太极拳,常常感到顾手顾不了脚,不易掌握,并且对学习太极拳兴趣也不高。
河南和山东是武术强省,对太极拳的推广非常重视,但是从焦作和淄博两市推广太极拳的实践来看,可谓困难重重,不尽如人意。
太极拳讲究用意不用力,以“静”为主。练习太极拳时首先要冥心静气,注意力集中,抛弃一切杂念,无物无我,做到神明气和,内气充盈,拳路标准。青少年由于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发展不均衡,容易兴奋、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持久性不足,这让他们难以达到状态的空灵,动作的标准;太极拳讲究顺应自然之理,如果强迫青少年达到这一标准,不但难以达到预期的练拳效果,也有悖于太极之理。更重要的是稚气未脱的中小学生世界观不完善,难以领悟太极拳技法的奥妙所在。
太极拳这一中华的瑰宝,我们在传承发扬时应以一种严肃认真的态度来践行,不能草草敷衍了事。普及太极拳不等于随便教教,如果不对太极拳的习练者严加要求,使其拳路符合要求规范,那么将来,他们大多只是略懂一二,只会个拳架子,动作也不到位,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一来,太极拳反而真正地流失了,我想这是大家无论如何也不想看到的结果。
绝大多数中小学生极为好动,情感丰富且不稳定,加之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也普遍存在逆反心理。他们对太极拳的兴趣不高,强迫他们接受与自己兴趣相悖的太极拳,并非一个明智之举。
中小学的太极拳指导教师资源明显不足。中小学体育教师中精通太极拳者恰如凤毛麟角;此外,各地教师资源也分配不均衡:很多地方的中小学体育老师本来就不多,甚而一些偏远地方,根本就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师。
有人建言聘请民间太极拳教师或是培训在职体育教师,但这都不是轻易之事。民间太极拳师父带徒弟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和中小学的体育教学有着诸多的不同,许多问题不容易调和,让民间太极拳老师完全适合中小学的太极拳教学非常困难。培训在职体育教师是一个浩大冗繁的工程。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工作量一般较大,需要负责全校的早操、体育课、课外活动以及体育测试和运动会等。如此,那就只能将培训安排在假期了,然而体育老师在接受假期有限时间的培训后,大多只能学些太极拳皮毛。试想,我们的体育教师都对太极拳一知半解,又怎能教授学生正宗的太极拳,进而传承中华武术呢?假设我们强行普及太极拳,这将难免误导学生。如此一来,太极拳又怎能从真正意义上在中小学中普及呢?
太极拳目前已有陈式、杨式、吴式、孙式、武式、赵堡等众多流派,还有国家统一的24式、42式等竞赛套路,在中小学具体普及哪一拳种也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再者,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拳种众多,每个地区、每个拳种都各有特点。每个地区热衷的拳种各异,例如:南拳以福建、广东为中心,广泛流传于长江以南各地区。如果硬性在这些地区普及太极拳而不是南拳,阻力之大可想而知。在中小学仅仅只普及太极拳这一拳种也是不可行的,毕竟太极拳不能够完全代表中华武术。
(1)中小学阶段应该以培养学生对武术(包括太极拳)的兴趣为主可以将中小学时期作为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启蒙期,适时适量地让中小学生初步接触太极拳,认识太极拳,培养学生对太极拳的兴趣,对太极拳学习的期待。
(2)从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来考虑,武术应该进入中小学教育,但不应只是一个统一的拳种,各个地区要各有特色,百花齐放,共同繁荣发展。
(3)可以把普及太极拳的重点放在大学,这样有益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体悟,同时也有益于太极拳的推广与普及。
[1]唐 豪,顾留馨.太极拳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2.
[2]王宗岳.太极拳全书·太极拳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3]康戈武,洪 浩.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刘家旭,董 建.我国中小学武术师资问题的探讨与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2009(1).
Inappropriateness of the Popularization of Taijiquan among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u MingliangGong HanxiangFang Shixio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of Physicalamp;Aesthetic Education,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Beijing 100091)
With a time-honored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an effective function to build up physical fitness,Taijiquan has gained widespread popularization and popularity among people as a body-building sport of Wushu.However,Taijiquan does not lend itself to large-scale popularization among a majority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terms of the inherent quality of Taijiquan,the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s well asrestrictionsof other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conditions.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popularization Taijiquan
G85
A
1004—5643(2011)06—0032—02
1.刘明亮(1974~),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武术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