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2011-08-15 00:43曹保卫安阳市文峰区高庄乡三中
剑南文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周记德育语文

曹保卫 安阳市文峰区高庄乡三中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曹保卫 安阳市文峰区高庄乡三中

众所周知,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居重要地位。怎样处理德育工作与语文学科教学呢?我认为二者密不可分、相互渗透、相辅相成。《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可见,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还应该让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但语文学科的德育不应是教师空洞的口头说教,而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是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时机,见缝插针,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那么,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呢?我认为语文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住课前三分钟说话练习的时机

在每节语文课前,我都会让学生进行三分钟说话练习。第一轮是讲述典故和成语故事。典故和成语来自古代寓言、历史故事,它们经过实践的千锤百炼,可以言简意赅而又形象生动地表达特定的复杂意义,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蕴涵了丰富的哲理,是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教育极佳的教材。学生讲完典故、成语后,我会找几个人评论该典故、成语讲述的道理或对自己的启发。第二轮是阅读文章。从《语文读本》上所选的作品读起,也可以是中外文学名著和当代文学、科技期刊。鲁迅说过“大可以看各样的书”这样正“象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密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学生把在阅读中最喜欢的精彩片断或文章背诵出来和大家一起欣赏,并进行一些简单分析,加深大家对文章的理解。

二、 巧用周记本,搭起心灵沟通的桥梁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享有了解学生、与之沟通的独特渠道——周记本。由于学生平时可倾诉的对象太少,因此,在周记本中,学生基本是“我手写我心”,将周记本视为放飞心灵的天空。他们有时撷取生活的浪花,让美丽定格;有时坦诚自己的想法、困惑和迷茫,期待老师的交流与点拨。读着周记,我感觉与他们离得很近,仿佛走入了他们的心房。读周记前,我的心中常常充满好奇:这一周他们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想法?可以说,周记本是一座桥梁,是我深入、全面了解学生的桥梁,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从这个意义上说,周记本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德育资源。

周记本是学生的诉苦书,是学生的求救信,还是他们尽情宣泄情绪的平台。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小测后,我布置学生以“试卷发下后”为题写周记。看周记本时,一位只得了25分的学生写的《试卷发下后,我很高兴》引起了我的注意。初看题目,我很生气。坚持看完,原来他高兴是因为刚踏进高中校门,对一切都很陌生,根本无心学习,他是说不费吹灰之力得了25分高兴。其实从字里行间,我能读出学生的“高兴”是假的:他是对自己缺少信心,对高中生涯感到渺茫。这时我的心也平静下来,挥笔写道:“你聪明,不费吹灰之力得了25分;你乐观,能含笑面对25分。聪明加乐观,再加上认真与勤奋,老师肯定你以后一定有所作为!别让老师失望!也别辜负你聪明的头脑和乐观的性格啊!” 从那以后,这位学生刻苦多了。在他以后的周记里,我不断地鼓励他,现在他已经成了班里的中等生了。

总之,写周记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又能加强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还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应该坚持进行。

三、研究教材,创造学生情感投入的时机。

语文学科的德育内容相当丰富,可以说每一篇课文都有思想教育的因素。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晓之以理”,还得“动之以情”,即教师的思想感情要进入课文情境中,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课文的情境,发挥文学形象的感染作用,陶冶学生的情感,触动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在道德感上受到深切的影响。

中学生对爱国这一概念认识较含糊,在语文教学中,我会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他们认识到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随时准备报效祖国就是爱国的最好体现。如教授《登泰山记》时,通过欣赏泰山的瑰丽景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同时列举家乡的名胜古迹,让他们认识家乡,热爱家乡。

情感教育是高中教育的重要一环,稍加疏忽就会产生不良后果。像出走,打架,早恋的现象的出现,都是没有正确处理好情感问题而造成的。我特别注重在这方面进行德育渗透。如教归有光的《项脊轩志》,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时让学生感悟亲情,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被他们的那种至情所感动。高中课本中还有不少描述爱情的作品,如舒婷的《致橡树》、乐府诗《孔雀东南飞》、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在教这些课文时,我既让他们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也通过合适的方法点出早恋的危害。德育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这一切,远远胜过枯燥的说教。

四、抓好“每日一句”环节,点燃学生的心灯。

名言警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和总结,还对人们的生活起着鼓励、警示和鞭策作用。语文教学中,我总能抓好“每日一句”环节,让学生利用一天中的点滴时间抄一句格言警句,并让学生尽量背下来。日积月累,学生抄的多了,背的多了,心中的“灯”越来越亮了。在平日的交谈中、作文里、日记上,常常出现他们积累的格言警句,像下面这样的句子已比较常见:“言辞爽利的你曾经对我说过择友要慎重,还说月缺了可以再圆,那深邃的底蕴透出了你坦荡的君子气度,懂得了珍爱月缺,便获得了世间永恒的美丽。”

一个小小的环节,仅花几分钟时间,既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又能对学生进行德育,真是一举两得。

五、提高自身修养,对学生言传身教。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自身的品行尤为重要。教师的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处世的态度、行为等,对学生的成长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作用,这种教育方式比批评、责骂与训斥,效果要好得多,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学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学校的环境与设施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前提,在这前提之上的那就是教师的言传身教了。教师既是学校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也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从某种意识上讲,教师的境界决定了学生的境界。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过:“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的一言一行,人格人品对学生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形象,既教好书,更育好人。这就必须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做起,“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身教重于言教,无声的教育最美。

总之,语文教师只有善于捕捉和创造时机,细心发掘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并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将二者溶为一体,就可以让学生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教育作用,而不会使德育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从而很好地促进语文知识的学习,使语文学科的教学和思想品德的教育做到水乳交融,齐头并进。

猜你喜欢
周记德育语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周记的烦恼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写进梦里的周记
帮忙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嘎嘎猪的周记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