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女性灵肉的觉醒:《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女性主义探讨

2011-08-15 00:42徐建纲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宜昌443002
名作欣赏 2011年33期
关键词:康妮勒斯劳伦斯

⊙徐建纲[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北 宜昌 443002]

英国作家戴维·赫伯特·劳伦斯(1885—1930)是20世纪世界文坛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是一位引起极大争议的作家。其代表作之一《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争议最大的一部作品。争论的焦点是,他的这部小说是否表现出了露骨的男性中心主义。大多数女权主义者对劳伦斯及其《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持批评态度的,认为这部小说中肆无忌惮的性描写表现出明显的男性崇拜倾向。①本文试从文学观念和个人经历两个角度客观地分析劳伦斯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表现出的女性主义理念,阐释其历史进步性。

一、从自然主义文学观念出发,真实刻画出现代女性灵肉的觉醒 文学是反映真实世界的一面镜子。19世纪中后期,法国文坛最早出现了所谓自然主义文学思潮,该思潮以真实性、科学性和实验性为特征,19世纪末20世纪初逐渐被现代主义文学取代。不过,自然主义文学思潮作为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的中介并没有完全消失,相反还被部分作家继承并逐渐发展。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部小说中,自然主义的色彩就十分明显。劳伦斯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从自然主义文学观念出发,真实刻画出现代女性灵肉的觉醒,并对这一觉醒予以肯定和欣赏。

众所周知,传统的欧洲文化普遍具有“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往往将世界分成对立的两极,如物质与意识、男性与女性、理智与情感、精神与肉体等。然而在男女两性关系中,正如美国著名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生态女权主义理论家、生态后现代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查伦·斯普瑞特奈克所指出的,欧洲人的世界观体现父权制度的影响,他们把“‘阳性’与理性、精神、文化、自主性、自信和公众领域相联系,而阴性则与情绪、身体、相关性、被动性和个人领域相联系。这种二元对立贬低‘阴性’推崇‘阳性’,认为阳性是相对于阴性的更高的存在物,阴性只能依附于阳性而存在”②。在欧洲漫长的父权社会历史中,女性被剥夺了平等的权利,长期受到男性的压迫,无论是在肉体上,还是在精神上,她们都被男性牢牢控制着。正统的意识形态和伦理道德给她们灌输这样的信念:只有抑制自我,并真诚为男人服务,接受从属地位,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作为一名欧洲作家,劳伦斯不可避免地受到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但他并没有局限于此,而是认真观察文明社会和两性关系新的变化,苦苦探索如何构建理想的男女两性关系,他说:“对人类来说,最重要的关系将永远是男女之间的关系……而男女关系永远处于变化之中。”③劳伦斯的作品描绘了包括精神型恋人、肉体型恋人和灵与肉平衡型恋人等许多男女恋人形象。这些既可以看做是他对现实世界中两性关系类型的总结,也可以看作他对两性新关系和新社会的探索与构想。

从英国女权运动的历史来看,到19世纪中叶,女权主义运动在英国出现高潮。斗争的主要目标是妇女的财产权和参政权。1859年,英国第一个女权组织朗汉姆地区妇女会成立了“促进女性就业协会”,为争取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而斗争。1870年,英国通过了《已婚妇女财产法》。1888年,六十六位美国妇女和八位欧洲妇女创办了“国际妇女会”。1898年,英国“全国妇女选举协会联合会”成立,把英国妇女的参政运动推向了高潮。1899年“,国际妇女会”在伦敦召开第二次会议,与会妇女人数多达5000人。这次大会发表宣言指出:妇女得到解放的同时,也解放了男人,不仅妇女受益,整个人类都会得到好处。

1914年“一战”爆发后,广大英国妇女活跃在后方,参加社会生产,慰问军属,鼓舞士气。这些举动感动了长期反对妇女参政运动的保守派。1918年11月,战争结束时,英国议会通过法律,848万妇女可以得到投票权,取得女权运动史上的伟大进步。至1928年,英国妇女最终获得法律上的男女平等的权利。④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就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满目疮痍的英国为时代背景,描述了女主角康妮婚姻生活中的不幸,以及她与看守猎场的雇工梅勒斯之间的感情。小说为读者勾勒了“一战”后英国社会生活的真实画卷,并深刻地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小说一开始就描述了“一战”后英国人民艰难的生活。雪上加霜的是,小说的男主人公查泰莱男爵在战争中下半身受了伤,从而失去了男人的性功能。因此,他不能与妻子进行正常的性生活,只能一再向她强调精神至上。查泰莱男爵还经常请一些专家学者到自己家中谈论一些理性的话题,从而使妻子的精神追求不断丰富。于是,在丈夫的影响下,康妮过起了有精神而无肉体的生活,成为一个像自己丈夫那样残缺不全的人。此种状态下的查泰莱夫妇已经失去了生机,暗示了英国现代文明濒临死亡。

康妮虽然被沉闷的婚姻生活所困,但仍坚持不懈地寻找真爱和生活的真谛。她丈夫庄园的守林人梅勒斯的出现使康妮的生活重新充满了生机,点燃了她对生活的热情之火。与梅勒斯的相识、交往与欢好,不仅唤醒了康妮埋藏已久、真实存在的欲望,而且还让她找到了反抗丈夫的有效途径。换言之,康妮女性意识的觉醒推动了反抗意识的萌发。小说中写道,当康妮看到梅勒斯肉体的当天晚上,她情不自禁地对着镜子审视自己的身体,并激起对蹂躏和扼杀自己青春的罪恶力量的强烈不满。康妮不断问自己:为丈夫牺牲自己的一切,究竟有什么价值?于是,她毅然冲破查泰莱男爵的控制,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生活。康妮从拉格比走向林园的过程,实际上是她从虚无缥缈的所谓“精神生活”走回生机勃勃的“真实世界”的过程。康妮无论从肉体上还是精神上的觉醒,其主要的推动力量,究其实质,就是和谐的两性关系。

小说描写了康妮与梅勒斯之间的三次性爱,这是一种逐步升华的过程。第一次性爱使得康妮沉睡的生命力苏醒过来;与梅勒斯的第二次性爱,康妮禁不住地流下了眼泪;第三次性爱中,康妮第一次感受到了性爱的美妙与两性的和谐:“在骤然而不可抑制的狂欲里,她里面一种新奇的、惊心动魄的东西在波动中醒了过来。波动着、波动着、波动着,好像轻柔的火焰的轻扑,轻柔得像羽毛一样,向着光辉的顶点直奔,美妙地、美妙地,把她溶解,把她整个内部溶解。”⑤雨中的婚礼,更是两人灵肉融合的高潮,在滂沱大雨中,两人完成了生命的洗礼,“此时此刻,康妮和梅勒斯已与天、地、雨水、花草融合一体,达到了人与自然归一的境界。”⑥康妮也借此完成了对男权的颠覆与反抗。

总之,《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流露出劳伦斯对追求独立与幸福的女性的歌颂、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工业文明的批判,同时寄托了作者对建立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渴望。

二、个人经历对劳伦斯两性观念的巨大影响 劳伦斯的文学创作和其个人经历有着紧密的联系,关于这一点,学术界早已有定论。在研究劳伦斯晚期的文学创作和社会思想时,我们必须关注其个人经历中的两个事实:一个是他早年患上的肺病到此时更加严重,影响到他的生活和创作,并使他时刻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之下;另一个是劳伦斯在四十一岁时(1926年)不幸失去了性功能。这两件事促使劳伦斯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变得更为勇敢。

首先,由于个人痛苦的经历,劳伦斯清醒地意识到,在肉体与精神的关系方面,纯粹精神是无生命力的,因为生命力正是植根于肉体,而且性爱是男女最真切的“血性接触”。康妮正是在与梅勒斯那种充满激情的肉体接触中重新变得生机盎然,原先处于抑制状态的激情重新活跃起来;反过来,梅勒斯也正是在与康妮的激情交流中,改变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悲观看法。两性间的肉体接触成功激发了梅勒斯的生命力,使他开始走向新的人生。

此外,小说指出,梅勒斯与别的男人不同之处正是他把康妮“当做一个女性”。他爱的、尊重的正是作为女性的她,而不仅仅是一名男爵夫人。而其他男人却是看重她的身份,蔑视她的性别。总之,劳伦斯认为人类只有将自己从被传统侵蚀的虚伪文明中解放出来,才能建立拥有真正和谐、圆满的两性关系的新世界。

其次,晚年的劳伦斯对男女两性问题的思考走向平和,主张男女两性关系应该恢复到协调、和谐的状态,达到自然的、生机勃勃的结合。而这种结合来源于男女两性的自然本能,来自于人类所特有的生机和柔情。

因此,怎样寻求一种全新的两性关系,不仅成为他毕生思考的一个问题,同时也构成了他进行文学创作的核心内容。《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正是劳伦斯进行理性思考之后的最重要的代表作,值得我们继续深入地进行研究和阐释。

① 林树明.女权主义对劳伦斯的批评[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98,(02):57-62.

② [美]斯普瑞特奈克.生态女权主义建设性的重大贡献[J].秦喜清译.国外社会科学,1997,(06):62-65.

③[英]劳伦斯.性与可爱——劳伦斯散文选[C].姚盛荣译.广州:花城出版社,1998:96.

④ 李平.世界妇女史[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3:320-322.

⑤ [英]劳伦斯.查泰来夫人的情人[M].赵苏苏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187-188.

⑥ 蒋家国.重建人类的伊甸园[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98.

猜你喜欢
康妮勒斯劳伦斯
沉默的友谊
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结构解读梅勒斯
脑袋上“长”头盔
爱的“歧途”是深爱
爱的“歧途”是深爱
200次越狱的生死恋歌
40年后《阿拉伯的劳伦斯》片头为编剧正名
他者与自我重构:劳伦斯《羽蛇》中的伦理问题研究
《虹》与《恋爱中的女人》中的“另一个自我”:劳伦斯人物美学一探
论索福克勒斯悲剧中的孤独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