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媛[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郑州 450044]
作 者:曹 媛,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助理讲师。
上个世纪20年代,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使得人们在思想意识上发生重大转变,同时各种文化思潮开始涌现,随着旧体诗的解体,一批风格清新、自然,侧重个性解放和自我实现的诗歌不断涌现,为我国近代艺术歌曲的产生在歌词方面提供了必要的准备。这个时代人们需要新的音乐艺术形式来反映他们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情趣,中国的艺术歌曲就是在这个时候顺应时代呼唤和人民的需要,应运而生。
随着时间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中国艺术歌曲经历了各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和阶段,其中大量的歌曲都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出来的,都明显地具有各时期的音乐风格和特征,所以我们演唱中国艺术歌曲时,首先要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它为我们处理中国艺术歌曲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框架和潜在的方向。
在中国艺术歌曲产生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作曲家们有大量的声乐作品创作出来。然而作曲家创作的声乐作品是通过演唱者展示的,这种展示属于音乐表演中的一种。它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其本质就在于对所表演的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由于时代和历史的变迁,虽然不同环境的歌唱家们对作品有不同的理解,但在演唱过程(二度创作)中,一定要对作品的一度创作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艺术歌曲进行准确而恰当的二度创作。艺术歌曲演唱的真实性与创造性是相辅相成的,真实性不能理解成机械地将乐谱作为唯一的标准,所以既要忠实原作,同时在此基础上,还要在演唱方面更深层次地展现演唱者的个人风格和艺术追求,这就要求演唱者必须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热情,但是演唱者要把握好尺度,不能太过分地“创作”,这样不仅不能有助于艺术歌曲的艺术价值的再现,反而会破坏艺术歌曲的艺术美感,演唱者唯有将真实性与创造性协调起来,同时结合艺术歌曲的特色,才能获得最佳的艺术表现效果,从而将作品演绎得更加完美。
由于每个时期的艺术歌曲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创作出来的,而且大多取材于著名的诗作或民间音乐,所以各时期的艺术歌曲都具有各时期的特征,各民族的艺术歌曲都具有各民族的特征。因此,演唱者要深入研究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风格特征,准确把握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风格,这在演唱中是很重要的。
在此主要是谈一下我国近代艺术歌曲演唱的风格。
“五四”时期至20世纪40年代,是中国近代艺术歌曲由产生、发展再到成熟的重要时期,由于近代艺术歌曲大多以民族民间音调为基础,并根据中国语言声韵的特点来处理词曲的关系,歌曲大多都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因此,对于演唱中国近代艺术歌曲是既不能照搬欧洲美声的唱法,还要与传统民族唱法有所区别。由于发声要求的不同,美声唱法追求的是“松、通、空”,既喉松、胸通、头空,声音要求浑厚以及具有金属音质;中国民族唱法追求的是“甜、脆、亮”,声音要求甜美、清脆、明亮。借鉴近代声乐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与不同时期的特点,歌曲的演唱以圆润、明亮为基础,刚柔相济,以柔和婉约为主线,以传统美学为原则,用情带声,用声传情,相辅相成,这样才体现出特有的时代风格。
近代声乐艺术作品十分注意发音与汉语的音韵、吐字时的字音相配合。在演唱时,应注意咬字和吐字,要求咬字清晰干净,富有弹性,字正腔圆。在唱字时,根据歌词的情感需求,适当采用字头“快、慢、深、松”的咬字方法,字尾采取“急、缓、半、全”的收尾方法等等。此外,歌曲与字音四声产生冲突,可以加些装饰音来强调字音。同时,又要注意字与字之间衔接,既要界线分明,又要圆滑自然,体现出传统的“累累乎端如贯珠”的风格。
此外,在中国近代各类题材的艺术歌曲中,总是隐含着压抑、哀怨、思念或悲壮的色彩,作品中的深沉、含蓄、真挚、丰富的情感内涵要求演唱者在力度、速度、音色、表情等方面仔细处理和表现。
如黄自先生的《玫瑰三愿》,歌曲借花的自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爱怜与赞美以及对人生世事的感叹。由作者在作品中做了细致的速度、力度和表情记号的标识,演唱时要特别注意情感表达的分寸和情绪发展层次的艺术处理。歌曲分为上、下两部分。
上段是对玫瑰花形象的描绘。轻柔的歌声在弱起的旋律中进入。这个段落可以理解成不是在描述一朵玫瑰,而是整个园中的玫瑰,有鲜嫩的、有含苞的、有灿开的、有枯萎的,是玫瑰花的群体素描。演唱这段时在声音的把握上应突出高雅、柔和的色调,力度是有所控制的,速度应该是从容的、适中的。
下段小调式的音乐拟人化地表现出玫瑰花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而真诚地发出三愿。对这个转调,黄自先生在《调性的表情》一文中有精彩的解释:“小调则表示一种未经约束或无法约束的热情。第一段没有接触到内心世界,音乐形象平静而优雅,第二段说出玫瑰的愿望,音乐就表现出热情来。”①三个愿望的音乐线条迂回而上,情绪色彩各有不同。第一愿“我愿那妒我那无情风雨莫吹打”,情绪比较激动,在声音的要求上明显有别于上段,力度也较强,表现出此愿望的强烈;第二愿“我愿那爱我的多情游客莫攀摘”,似乎是玫瑰花在自己心中无声唱出的,不敢让外界听到。因此,在演唱时声音要柔和圆润,力度要放小一些,表现出玫瑰花自恋含羞的心态;第三愿“我愿那红颜常好不凋谢”,情绪激动,演唱时可适当地夸张“红颜”的时值和力度,高音和力度都达到全曲的高潮,音色上的表现则是充满热情和渴望的。此后,一个长长的停顿,把声音放下来,加上“胸声”将全曲的主题点出:“好叫我留驻方华。”情绪缓和,速度慢下来,音乐在无限伤感的低声区宣叙调式中结束,像是无奈的喃喃自语,又如同对尘世的恳切期盼。
中国艺术歌曲中的歌词,通常以古典诗词或现代诗歌等文学性较强的作品为题材。有的艺术歌曲的歌词直接选自名家名诗,这些诗词则充分地为我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充足的养分。从作品题材上来看,以诗词谱曲的艺术作品往往是在历史上影响较大或广为流传的诗词佳作。这一类艺术歌曲,在创作之初就经历精雕细琢,注重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展现古典诗词的高雅气质。例如作曲家经常采用唐诗如王维的《渭城曲》,现代诗如艾青的《我爱这片土地》等体裁进行创作,当诗情画意的歌词遇上高雅优美的音乐,诗与乐浑然一体、浑然天成。
深入挖掘歌词含义是歌唱的重要环节。唱曲是根据字音而发音,发音则是根据感情而表意。然而,要做到这些并非看着谱子唱歌词就能够实现,它是在深刻挖掘歌词含意,理解主题思想等方面的基础上实现的。如冼星海作曲、光未然作词的女高音独唱曲目《黄水谣》,它的歌词是一个悲痛现实的讲述,简洁得体,接近口语,蕴涵着深厚的情感和音乐空间。歌词上半部分描述了黄河汹涌澎湃和两岸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景象,下半部分叙述了日本侵入后,美好的田园被践踏,人们流离失所的悲惨情景,给演唱者提供了丰富的内心视觉依据。从分析歌词中我们可以得出,它具有叙述性和故事性,在内容上有强烈的对比,音乐语言具有典型的艺术歌曲风格。
深入了解词意,不能仅在歌词的表面作一般的粗浅的理解和表现,而要进一步了解歌词所表现的事物的背景,深入挖掘它的潜在内涵。只有深刻全面地了解,才能有感而发,有感而唱,才能做到以情动人。
艺术歌曲的演唱虽然也运用到了美声唱法,但风格却不同于歌剧表演。艺术歌曲独特的表现力及所构成的诗一样的境界,就是感动。因此,演唱艺术歌曲应当十分注重声音的表现力,而不是要炫耀声音本身或是声乐技巧。在声音表现上应追求含蓄、自然、朴素、真挚的演唱风格,要像在打太极一样,柔中带刚,刚中有柔,更细腻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艺术歌曲的演唱是常以抒情为主,因为艺术歌曲的演出场地较小,伴奏形式多为钢琴伴奏,观众也不多,较多情况下需要柔和的声音,发音要轻巧灵活,气息的搭配和控制要恰当,不能过猛,用不着声嘶力竭地去展示你的高音技巧。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歌曲比歌剧更显精致,演唱艺术歌曲需要细腻、精美的技巧。在音量和力度方面不如歌剧要求得那样宏大,但是在音色变化和控制上的要求非常讲究。由此,我们从演唱方法上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总体印象:艺术歌曲在风格上需要较多的“精雕细刻”,类似于美术创作中的“工笔画”,是一种细致典雅、清新可人的歌曲艺术;而美声唱法在风格上较多注重“舞台戏剧性效果”,类似于美术创作中的“油画”,是一种浓墨重彩、震撼人心的歌曲艺术。
中国艺术歌曲从20世纪20年代诞生至今,经历过几代作曲家们艰辛的努力和大胆的探索,谱写出了大量有中国风格的优秀艺术歌曲,为后人积累了宝贵的艺术财富。这些艺术歌曲以深邃的人文精神,含蓄内在的诗意,高超的人声技巧,抒情的格调,深刻的内涵成为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促进和繁荣着中国的声乐表演艺术。
① 引自《黄自遗作集》,《调性的表情》,安徽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1] 张前,王次昭.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 唐力生.谈歌唱的风格和修养[J].音乐探索,2002,(03).